姜克实的抗战史研究和事实评论

为受过国家教育的中国人写作的内容。属于在大陆不能发表,遭到封印的学术研究。内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据的事实。一般人并不易懂。
正文

喇嘛洞之战

(2020-02-08 23:06:34) 下一个

1933年3月的日军热河作战中,有一个至今不为人所知的喇嘛洞之战。日军方面为混成第14旅团(服部兵次郎少将)的第二十五联队第二大队,又称鲶江支队,员数555名。中方为东北军(第四军团)第116师(16旅,繆澂流少将)。在2月27-3月2日,纱帽山(建昌东南15公里)战斗后,混成第14旅团主力集结于建昌(凌南)南方北章京营子。3月2日奉《混旅作命第122号》命令编成鲶江支队出发,意图“击破干沟镇附近之敌(116师)后向界岭口前进,以确保关门”[1]

不料鲶江支队南下第二天3月4日,便在建昌西南25公里喇嘛洞附近,与东北军第一一六师第六四五(刘元勋)、六四七团约2700-2800名守军遭遇,东北军在喇嘛洞北坤牛营子附近顽强抵抗,两军一进一退,僵持不让,进入苦战。激战持续了近3日(实际2日)。由于界岭口方面部署变化(步兵第33旅团加入界岭口战斗),鲶江支队战斗中受命脱离战斗转向喜峰口。东北军繆澂流第116师,也因为消耗殆尽,后方危机自主撤离战斗。战斗并未有胜负结果。鲶江支队执意为了收尸,于6日凌晨,冒着零下33度严寒发起最后突击,终于占领了喇嘛洞北侧高地,0900宣告自己取得战斗胜利。

此战,鲶江支队自称战果为,敌第一一六师遗弃尸体465具(第116使自报战损为死亡262名)全面溃退。缴获炮一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17挺,步枪291支(步25Ⅱ战详,241页)。第116师记录战损为损失炮2门,重机枪1,轻机枪15,步枪330(可见统计数十分接近,东北军不会像宋哲元那样扯谎)。但鲶江支队全体也为此付出重大代价。“战死伤约1/10,冻伤达1/5”。具体数字为鲶江支队战死将兵25名,战伤39名,失踪1名,另有需要后送住院治疗的重度冻伤患者46名[2]。合计111名。

此数字超出喜峰口宋哲元大刀队12日夜袭战的损失(亡19,伤44名)。接近包括喜峰口两次攻关战斗(3月9日-11日),白台子夜袭(3月10日),大刀队夜袭在内的喜峰口作战四日间,日军损失总数的127名。是热河作战中第八师团(包括混成第14旅团)各次作战中单位(步兵大队)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斗。东北军与日军的人员损失比为1/4.7(不包括冻伤数为1/7.8),是所有长城抗战中战死比率最接(最低)近的一次出色战斗(相比之下,喜峰口战斗日中军队损失比为1/14,罗文峪为1/30)。但由于老实巴交的东北人不会像宋哲元那样利用媒体大肆宣传,此喇嘛洞战斗同长山峪的抗战一样,虽作战内容最佳,但现在国内几乎无人所知。在几乎所有的抗战故事中,东北军至今仍背着消极抗日,拱手让出东四省的黑锅。

历史绝不能当故事讲,被宣称的英雄,借媒体,政治之力肯定都有吹嘘,膨胀之面,而历史的阴暗角落中,却埋没着无数无名的英雄。历史学的目的,既是不伍同宣传,故事,以事实揭开历史的真相。但这种学问的努力,对宣传机关来说,却是一种对抗“国家认同建构”的价值观的虚无主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