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系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随想和随笔,耕耘为一块自留地,送给自己,奉给天地,结识一起同行的伙伴们。。。
个人资料
正文

行万里路的团聚(6)

(2024-01-11 02:57:24) 下一个

2023.9.18(星期一)阴转多云

8:30出发,麦当劳早点。不过大英帝国修改了麦氏的规则,并没有给60+的人免费咖啡。周一,上班高峰,我只好进到附近的Hyde Park Hilton的前台,请一个非常漂亮和友好的年轻小姐帮忙,请她为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在9:45我们到了久负盛名的大英博物馆,我们已经接龙在200米之外,让我们宽慰的是,这个队伍在迅速地加长。

十点钟,大队伍在象征性的安检后进入了博物馆的大院,整栋庄重,罗马柱结构的大楼迎面扑来,带着岁月的沧桑,浓浓的英国味儿,人们都非常激动,忍不住举起相机,手机,兴奋的想照这个建筑,我虽然心里明白,这绝不是相机手机所能表现的外观,但自己也还是匆匆地找更好的角度,这种徒劳无可药救的蠢事,除了讥讽自己,原谅自己不是神外,是别无可说,还会再犯的错,毕竟,这个世界总还有一些让你心动不已非常激动的东西。。。

进了大楼,是一个巨大的现代化的大厅,放射状,有书店,咖啡食品。。。从这里可以通往每一个主展区。我们知道即使我们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看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以各家为单位,约好在闭馆是在出口集合。我们心不小,初步选择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人类文明起源,英国和欧洲发展,中国史,启蒙运动的专题。大妹妹夫妇选择了两河文明。

我们是幸运的,在文革中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中开始反思很多初高中教科书上得到的东西,在改革开放后思维最活跃的年代,我们在一个正常的国家,有了一个视角多样性的观众席位,让我们能自由地看世界。现在再来大英博物馆,看世界的发展,似乎有了调理脉络。

青铜器时代似乎是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都有的共同时期,在青铜之前,埃及时代几乎涵盖了人类发展的所有方面,埃及的草纸书是在公元前3000-2500,最早的古埃及文字出现在公元3500年,也就是有文字后的500年就有了书写材料。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朝,公元前1600-1046,中国的青铜时代的商周开始后很漫长,而西方则从青铜很快进入铁器时代,1640年转入工业革命,不用说,14-16世纪,由意大利开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艺复兴是这个进程的必要推手,文艺复新将人类从神权之下解放出来,释放了人的活力,灵性和创造力。不用说,我们在古文化的脉络中没有占一个真正的地位,而不是我们小时候从历史教科书中得到的印象。在西方走出青铜,走上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时代,我们依然保持着自秦以来建立的专治体制,除了上世纪中华民国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曾有过的一点点隧道晨曦,而今这块土地又回到那个维持了几千年的坚固的软件模式---专治,皇权!尽管我们吃穿家居的硬件已经改变了。。。

今天的参观让我们心情沉重而郁闷。在我们从小的教育之中,1840年的通关通商条约变成了屈辱地卖国,教科书中对种种和西方打交道都描述都十分悲情,永远在诉说是个世界如何欺辱了大清朝,永远都是祥林嫂一样的怨妇,一切都是外界的错。。。这种不真实的宣传结果使整个民族自卑自贱,没有自尊,没有自爱,更没有自信,心里很悲催,更谈不到对生活的热情。而改开之后,在经济有所改善之后,钱包稍鼓了一点,又莫名其妙地超”自豪”和超战狼。。专治统治者的教育把这个民族的心理完全扭曲了,海外生活的华人虽然在一个自由世界中,也难免带着这种深深的烙印,虽然这个群体中的相当部分对于那个制度已经算反叛者了。

丰富史料的博物馆能启发人心智,我们会继续自己的学习。有些同胞,甚至是一些很有知识的人总对我说,英法帝国都是靠武力侵略来扩张自己的国力,殖民他国,我认为不是全无道理,但我会问他们,为什么中国的皇帝们不去提升自己的国力,去扩张,去殖民呢?最根本的一点,其实就是中国的独裁者根本从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他们的全部关心的只是他们的皇位是否稳定,他们的一切利益是否可以保住,从来如此。

我们为了省时间,午餐只是一人一杯咖啡和一个羊角包。在结束时,在书店中为自己买了两本英国人的漫画小人书,“How to be British”, 是典型的英国特征的自嘲,自讽,很有趣,让人读来止不住大笑,有意思,也有收益。

今天,小妹朋友的女儿晚宴我们一行,就在住宿附近小镇的一个中国广东餐店。这个和我们孩子同龄的女孩性格直率,待人诚恳,让人喜欢。20年前,她从法国来英国读书,毕业后就在英国工作,丈夫是牛津/剑桥的毕业生,她有点遗憾的是,家里的财政支柱是她,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可爱的小女儿才六岁,非常聪明灵动,是父亲的宝贝。这一代的人对西方的理解由于缺乏中国生活的对比,是和我们相当不同的,对他们我们除了祝福就是祝福。

我们队伍最大的变化是,小妹妹完成了她的另一个旅行团,只稍做事休息,就来伦敦与我们会合。我们的队伍只差小妹夫了,遗憾他只有缺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妹的共识,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活明白了,我们外在的枷锁没有了,只是要努力解除心里的。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乐学乐游'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光临,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团聚,并且还会有下一次,父母走了,对于我,除了自己小家,还有什么比弟弟妹妹更血农于水呢,朋友也是另外的珍贵财富,是不一样的情。
梦回西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就是要把自己想看的看好,也要几天!真值得,哪怕就看好一点点!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五和六一起读了,西藏姐写得太好了,“专制统治者的教育把这个民族的心理完全扭曲了,海外生活的华人虽然在一个自由世界中,也难免带着这种深深的烙印”,青葱岁月就是在反复学习教科书中度过的。
乐学乐游 回复 悄悄话 羡慕一大家子这样的团聚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大英博物馆太大了,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只有半天时间,只看了中国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