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雪梨部份道路名稱釋疑

(2023-11-07 14:14:21) 下一个
  • 雪梨唐人街雜錄 (4)

雪梨的馬路及街道名稱分別有(括號部份為簡寫): Road (Rd)﹑Street (St) ﹑ Avenue (av) ﹑Drive (Dr) ﹑Close (Cl) ﹑ Place (Pl) ﹑ Way (wy) ﹑ Lane (la) ﹑ Court (Ct) ﹑ Crescent (Cr) ﹑ Circuit (cct), Parade (pde),早期還有Row。這很正常,一如在國內有路﹑街﹑巷﹑里﹑弄﹑胡同等等。

然而一旦涉及到歷史,這些都會幾經更改,研究歷史的變得胡里胡塗,看史的則墮入云里霧中,要說得清楚則注釋部份比原文還要複雜。一如現在在國內的老人談起往事,說到“反修路”“向紅街”之類的會讓年輕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地名在述史中往往是個難題,一涉及到人或事就更複雜,弄不好則變成“李世民大鬧西京”之類的笑話,後人則當真了,當冤大頭去考證一番。

雪梨最長的路當屬Parramatta Road,總長23公里。起點在現時雪梨大學前面與Broadway連接,直至Parramatta的Church Street。在歷史上,Broadway曾被稱為Parramatta Row,並幾經更名到現在的Broadway。

對我而言,困惑的是佐治街George Street。 在收集資料中有North George Street﹑ Lower George Street﹑ George Street ﹑South George Street ﹑ West George Street,同一時期華人商號的廣告竟在兩個不一樣的街名卻號碼相同,誰真誰假有點亂。另外一條佐治南街是最近發覺的,但所收集的華人商號又從未出現在這條街上。

要搞清楚這些地名的真正概念,單靠早期的英文或華人報紙是無法弄得明白,只能搜集舊雪梨地圖去分辨。大多在網上能查到的舊地圖都比較小,一旦放大也模糊不清了。要查原圖在博物館或可看到,而能否申請那麼多的地圖來看及記得清楚是一個問題;要不就購買原圖,而對如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而言,成本太高了,近乎沒有必要。能做到的,只有不斷的搜索可能得到的途徑,這需時間及運氣了。這對許多有同等興趣的人來說,是一樣的;故而分享成果是較好的方法。

2012年12月雪梨市政府曾印了一本“History of Sydney Streets”的書(http://cityofsydney.nsw.gov.au/history/history-sydney/streets),這本書沒有看過,但在該網頁所下載XLS的資料看,並不完整,故僅作參考。

之所以這樣說,可參考雪梨的歷史地圖。最早期的路是沒有被命名的:

上圖應早於1800年,非常簡單並沒有路名但對比現在雪梨的地圖是可以分得出來,圖中所示的:(1)現在的King street; (2) 現在的York Street; (3) 現在的Pitt Street位置; (4) 現在的Observatory Park位置; (5) 現在的The Domain位置。此時George Street並未出現雛型,但圖中可見上山的小路,也就是後來環型碼頭以北的George Street一段,藍色線則開拓成George Street。

再看另一張1807的地圖:

在圖中是顯示出目前雪梨CBD的部份了。在紅線的是High Street (到門牌13號分界)及Sergeant Major’s Row;前者在1810年由時任的麥覺理總督Governor Macquarie因英國國王佐治三世George 111改為George Street North,後者是Lower George Street。

在High Street與Pitt Street之間是其兩側地勢最低的地方,經人工修整口成為一條人工河,在雨季可以迅速疏水,乾旱時則聚水以供使用。Pitt Street後來再重新規劃並延伸至現在的環型碼頭附近。無論是Lower George Street或Pitt Street在雪梨華人史上都有極為濃厚的一筆,在藍色框框內是雪梨唐人街最興盛時期的範圍,這留待以後再說。

下圖是證明Sergeant Major’s Row就是George Street North的證據:

到1822年,雪梨的範圍繼續擴大,向南已延伸至現在的唐人街。

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及生活條件已不能僅局限於帳篷,磚石的需求激增,自1800s起在上圖的紅框部份作為磚場(應是目前的Moore Park範圍),同時在Newtown﹑Ashfield﹑Burwood﹑Parramatta等人口增加的地方也陸續建磚場。

但上圖的右下角弧型的馬路在1822年仍是在計劃中的事,該路約在1850年建成,之後直通往Parramatta。這一段路的情況見下圖:

圖中紅線部份目前被稱為Broadway,但最初是命名為Parramatta St,1877年改名為George Street West,直至1934年正式更名為Broadway。這一段路又與麥世英有點關係。

圖中藍線部份在1871年之前被命名為George Street South,現在是Regent Street。

在紅線與藍線交叉有一黑點,麥世英的長子John James SHYING在1860s期間為經營殡葬业的Mr. Richard HANSLOW在這裡當領班(現在的中央火車站原為一個公園和墳場The Devonshire Street Cemetery),1865年5月起,John James SHYING和他的二弟George Hugh SHYING在乔治街南709号開設過殯儀館。John James SHYING的另一個弟弟Joseph SHYING則住在719 George Street South直至1876年7月21日去世(時年29歲,職業是木匠)。四子Thomas Jones SHYING是個屠夫,1866年住在9 Goulburn Street; 1871年住在St John's Road;1873年住在Crown Street, Pyrmont;1876年住在684 Elizabeth Street;1879住在Parramatta Road, Glebe。

麥世英的幾個兒子都是第一個妻子所生,從時間上去看,麥世英在再婚後不久其妻就病逝,所有物業出售後的錢分給幾個兒子。四個兒子陸續遷到較為容易謀生的雪梨來。

再說回雪梨的道路,1834年紐省政府在“政府公報”中公布了立法會對街道人行道重新規劃,對經公布當時主要街道的寬度,馬路邊至建築物間距離予以調整及修復,宣稱在這範圍及公共場所豎立的任何建築均為非法(“Sydney Streets”: NSW Government Gazette, 7 January 1835, Page 9)。所公布的街道如下圖:

注意佐治街George Street分為三段,由北而南的寬度分別是36﹑42﹑60英尺,表明了這三段各自建在不同時期,而佐治街George Street為商業中心,已建成的建築物基本不能遷移,只能將就了。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最快的只是馬車了,道路的設計是馬車對行的情況下有行人道來保障行人的安全;寬的部份是能讓對行的馬車有超越的空間而行人道的寬度不變。至於不允許行走馬車(或僅限馬車單行)的街道在住宅區域的限制幾乎沒有,例如現在的Surry Hills一些小街道的房子幾乎是建在馬路邊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街道及建築物的規定越來越細緻,各地方政府的發展有發展控制計劃Development Control Plans (簡稱DCPs)來控制商業區及住宅區的各種細節,包括建築物的高度﹑建築物前面的劃一﹑建築物與用地的比例﹑對鄰屋的私隱保障等等。各地方政府的發展有發展控制計劃並不是他們自己能完全控制的,要修改的話必須經省的規劃部門同意;而省的整體規劃出現變化,他們也得作相應的修改,以保證各方面的持續發展。

城市建設是個細緻活,既要考慮今天,也得著想於未來。當然,這裡也有矛盾,例如雪梨早期是馬車年代,假如那時他們能天馬行空地想像到今天數十噸大卡車滿地跑的話,George Street起碼得有六車道了。即使有這樣的天才,當年的人力物力也耗不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