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驾崩粉青粙寿字碗

古瓷文化祥瑞 乾隆“敬天地神灵”之神器 (雍正驾崩粉青粙寿字碗) 之论述
正文

古瓷文化祥瑞 乾隆“敬天地神灵”之神器 (雍正驾崩粉青粙寿字碗) 之论述

(2019-06-23 09:01:07) 下一个

 

雍正皇帝故事多,滿腹经纶是乾隆
唐英逢旨制神器,无数史密藏其中

大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盛年暴毙,于1735年8月23日驾崩(本文时间以农历为主),乾隆皇帝於1735年9月3日继位,乾隆继位下旨把1735年定为雍正年,第二年即为乾隆元年,并下旨封锁宫内外一切消息,同时又下旨唐英御制各类磁器数万件,由口径二三寸至二三尺,釉色有粉青,月白,青绿等颜色釉57种简,以备10月30日雍正皇帝生辰之日祭祀先帝所用。(根据清王朝规定,颜色釉为祭祀所用)为了能让古瓷文化活起来,因此本人今天拿一套秘不外传的乾隆最初期官窑瓷器全方位详细地来进行剖析解读,以求能够与同好的世人们共享古瓷文化的祥瑞与精髓。

今天首先感谢国内权威古董鉴定专家黄秀纯老师和鉴定评估师余会菊老师细心而认真的鉴定和肯定, 感谢黄老师在古瓷器鉴定知识方靣的指导与相应文化上的支持, 使得自巳在鉴赏知识方面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该碗为四个一组,囗径为9.4公分(2.8寸), 底径为3.4公分敞口,是四个篆体寿字碗,粉青釉青花,小开片.该器型透彻了柔媚,俊秀,小巧玲珑的感觉,煞是惹人喜爱,而足根滾圆露胎,有锯齿纹,胎体很是精细,洁白,坚致,但因糯米胎在雍正前期已经用完,所以露胎处有点扎手,不像糯米胎那么润滑,敲击的声音为柴板声,哑声,釉面很是光亮,莹润,所用青料色泽幽静,淡雅,精细带有点晕散,为了仿效明永宣时期”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因此具有人为所点缀上去的黑色斑点,根据清王朝规定,该颜色瓷是祭祀上所用.[发色晕散青料从雍正中期一直用到乾隆初期,以后就彻底失落了.{耿宝昌老师}][以上各种特征严格按照耿宝昌老师”明清瓷器鉴定”来进行对照和乾隆初期官窑瓷各种特征完全相符.]

真假古瓷争议重,鉴定法宝是耿冯
历史痕迹为依据,重要特征当先锋

该组碗很是奇妙,它们会在不同的光线下,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的温度中会显现出不同的光晕,时而五彩嫔纷,时而莹光飘绕。酥酥的光晕象朵彩云悬挂在碗的半空,很是赏心悦目,所谓的宝光可能就是指的这些光晕吧!....[古瓷器有蛤蜊光,达光見影,莹光,酥光统称為宝光,这些光由內而发,是历经250年以上自然形成,它们是鉴定古瓷器重要手段和依据,但並不是每个古瓷器都有这种光的/(各著名专家对古瓷器有关光的研究论述.)

 

在放大镜下它们里外粙下气泡宻宻麻麻,大小不一,像珍珠一样布滿了整个宝碗,而它那至少200年才会有的8%褐色,黑色的死亡气泡静静的就像躺在一个老人的脸上,无奈地像在诉说着无情的时光流逝,更有那另类的历史痕迹,像寄生虫一样依附在它的全身,又好像在向世人诉说它所遭受到的历史”沧桑”,雍.乾瓷器的釉下气泡再美也只能作为参考, 但由于是”无奈”和沧桑”的伴随才真实体现了它们的光芒万丈! 它们的器型相当完整,更好像骄傲地告诉大家,以前是被先人收藏,.....[古瓷器200年以上粙下自然形成的物理变化和釉上的化学变化是无法做假的.真假古瓷应以历史痕迹為依据.(冯宪铭老师有关历史痕迹的论述)].

 

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太监毛团,高玉交给御窑厂篆字款纸样一張传旨;”以后烧造各类瓷器俱照此篆字款式样轻重成造钦此”[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一一江西烧造瓷器处(简)],从这些历史资科可以说明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之后御厂才开始使用篆体落款,而在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之前制作的乾隆官窑应该是以楷书款为主,而类似雍正”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竖式楷书款是乾隆最初期年款的一种,数量极少,是雍正朝至乾隆朝过渡期的一种,,雍正是1735年8月23曰夜子时暴亡而乾隆是9月3日继位,乾隆继位后把这年定為雍正年,因此这年深秋初冬所做瓷器底款应该是”款识不变年号变”,这样既可体現这年属于雍正年又能说明乾隆已经继位,因此可得二个效果,(一)承前启后,(二)俩者兼顾,相得益彰.乾隆官窑瓷器很是严格有元年,二年,三年,直至六十年制,而最初期就是指乾隆继位至乾隆元年初,而这四个宝碗真是这最初之款识一一“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竖式楷书款。(見耿宝昌老师”明清瓷器鉴定”乾隆款识图录既可).[注:1735年雍正十年三岁冬唐英(陶成纪事碑)一岁(指乾隆继位)作岁例盘,碗,盅,碟上色圆器,由二三寸囗面至二三尺口面,釉水仿铁骨大观釉(既现在称仿官釉)月白,粉青,大绿三种.(简)].该组宝碗二寸八(9.4)公分,仿官釉粉青色小开片,筒称粉青釉青花。由于乾隆继位下旨封锁宫内外雍正驾崩信息因此唐英在陶成纪事里不敢提及雍正驾崩事宜。.....乾隆帝对粉青釉情有独钟现有他作的诗词为证;.[粉靑真上品.鳝血具奇纹.卦义卜棱蕴,环形双节分.称珍惟补素,引趣却华纹.比似宣城巧,推轮此出群.](乾隆咏粉青釉官窑瓷瓶),摘自大公报.

 

以上部分为唐英陶成纪事资料,出自耿老《明清瓷器鉴定》

这组宝碗上的纹饰篆体寿字,仔细对照故宫唐英自制笔筒上的篆体寿字,各种特征完全一样,因为篆体寿字可以写成几万个,而唐英所喜欢用的特有字体和习惯所组成的寿字,是任何人无法模仿的,如果说这是皇帝的御用之器,作为一个督陶官当然要亲手制作才合乎道理,否则那不是大不敬吗?唐英文人气息相当浓重, 什么诗,书,印,画,深奥的文章都能从他的作品里反映出来.

左边图片为本人藏品,右边图片为唐英故宫笔筒藏品

中国故宫国宝级古瓷鉴定专家耿宝昌老师说:  “文饰能断代,文饰能反咉出当时历史背境,也能反映当时封建迷信,”我们古人喜欢用数字来猜谜,用数字来做文章,用数字来说明各种问题.这四只寿碗一.共有229个寿字,其中一只碗是56个寿字,一只是57个寿字,另外两个是58个寿字,而碗底各有一个大的圆寿躺在正中,而这圆寿是否是代表”寿终正寑,元寿已尽”的含义呢?.既然这套寿碗是祭祀所用,那么这碗底圆寿代表谁这时”寿终正寑,元寿已尽”呢?而碗壁上的篆体寿字的数字是否代表某一个亡故之人的岁数呢?这到底是谁亡故时的寿碗呢?而谁的岁数是在乾隆继位时和碗上的数字相吻合呢?经过仔细对照历史资料反复印证,这时只有雍正皇帝的生辰八字与以上数字相符,而皇帝的生辰八字生前是藏在密室里的,仼何人不给知道,只有在他死后他儿子才能从密室里取出知道.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历来宫廷皇帝最忌讳的东西巫惑之术。(所以说该组礼器是乾隆亲自设计才合乎道理)。雍正出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卒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夜子时,按照中國人传统的计祘岁数方法,他驾崩时应该是57岁,因为生日沒到,而足岁是56岁,雍正是突然暴亡,任何丧事的物件都不可能准备,因此乾隆只好亲自设计然后命督陶官唐英亲自把这祭器赶快作成,以备在雍正58岁生日时(十月三十日,虚岁)用来祭天,祭地,祭神灵(雍正),为什么说又是祭天,祭地,祭神灵的宝碗呢?乾隆早期瓷器造型是继承前朝雍正,喜欢仿制明代”永宣”式样,而青花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沒有什么差别,有点晕散和人为所点缀而成的黑色斑点,而在这寿碗里,就是用这些特征耒表达祭天,祭地,祭神灵的艺术效果,在第一只58个寿字的碗上面,器內器外各有一个铁锈斑点,而笫58个寿字多出了半个寿字,这是否意味着过了今年生日明年就迈向59岁了,这是否可解读为”父王寿辰之碗”代表(神),第二个碗在器内点.缀了一个黑色斑点,而在款式上又做了文章,因为是楷书而把大清的清字少了一点,黑斑也少了一颗,这是否就像以往的国家领导人突然逝世,全国降半旗以示哀悼一样的性质呢?雍正皇帝的死至今还是个迷,这大清的清字是清朝的国号,淸字有意识少了第一点,这是否向后人暗示着什么?是否在暗示雍正驾崩确实像野史中记载的一样?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考证,这只碗是否可解读为”雍正驾崩之寿碗”代表(灵),而笫三只碗是把黑斑点缀在器足上面,点得不规整就像流星拖着尾巴一样,这是否意味着皇帝驾崩就像天上的星星突然坠落的含义呢?”帝星坠落”代表(天).而第四只碗又在器型上面做了文章,这个碗的器型有意做了变形,夸张,而上面没有斑点,自古以来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把大自然昀变化说成是:”天人感应”,而历史上改朝换代重要人物亡故前都经常会有“天人感应”現象,雍正驾崩前(1735年)五月北京确实发生了地震,而皇帝驾崩是否意味着大地为之颤抖,”地动山摇之碗”代表(地).乾隆是个通今博古,饱学史书之帝王,而唐英又是一个文人气息极重的督陶官,有乾隆设计.下题,,唐英精心制作,珠联壁合,有什么样的神噐制作不出呢!因此这四只寿碗用这些制作方法来表达”天地神灵”也就不奇怪了,,既然这四只碗代表了:”天地神灵,”那在十月三十日雍正驾崩后的寿辰那天用来祭天,祭地,祭神灵就正常了,皇家本来每年都要对天地神灵(祖宗)举行祭祀活动的,而何况是在雍正刚驾崩后的生辰之日呢!因此这四只寿碗的含义应该是:”敬天地神灵”之神器,又是(雍正皇帝驾崩之寿碗),而他们各自的名称应该是:”帝星坠落(天),地动山摇(地),雍正寿辰(神)父皇驾崩(灵)”。

雍正档案摘录

御用之器必有内涵,不是真假二字可以概括的,以上是用数字,器型,和款式.文饰的变化来表达了雍正皇帝的生辰八字,宗教礼仪习俗,而雍正皇帝的政治生涯又是怎样来表达的呢?是用数字的加减来表达的,这四只寿碗前面有讲到一共有229个篆体寿字,而这229个数字,仔细分析有很大的含义,雍正是(1722年)登基做的皇帝,比如说我们現在(2008年,2009年)简单的称谓应该是(08年,09年),而在当时清王朝档案里已经用公历来记事了,那时的记时方法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几月几日发生丁什么?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几月几日发生丁什么?是按年号纪年排定,公元纪年则括注到年,因此229的含义应该是:”22”是指(1722年),而”9”应该指的是“九五之尊”(皇帝),连在一起解读就是22年当的皇帝,而当了几年皇帝呢?叁个单数相加(2+2+9=13),雍正确实做了13年皇帝(1722年一一1735年),难道这些数字是偶然?是巧合?不!这是精心设计和刻意制作,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的渊博文化和深奥的数学原理,在这组宝瓷里体现得琳漓尽致,只有通今博古,饱学史书旳帝王(乾隆),和文人气息极浓的大臣(唐英)才能制作成这”精巧之至,鬼斧神功”的宝瓷,只有这样的君臣合作才能把中国制瓷业推向历史巅峰,它们完全就是雍正王朝的告别神器,又可以说是乾隆皇帝加冕皇冠上的顶珠,是他们用这宝瓷里的中华文化故事揭开了乾隆王朝新的篇章。

黄秀纯专家老师和鉴定评估师余会菊老师的鉴定与肯定,使的该组乾隆最初期宝瓷活起来了,大声地就像在还原叙说着乾隆古瓷文化的故事,呐喊着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像一道横空出世的”古瓷文化祥瑞”,这也可以祘是另一种”天人感应”現象吧!它们标志着現在我们祖囯的繁荣昌盛,又标志着祖国五干年来的中华文化永远会骄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左图右1黄秀纯故宫专家老师,2耿宝昌故宫国宝级专家老师,3鉴定评估师余会菊老师

右图左1故宫玉器专家古方老师,2故宫国画鉴定专家单国强老师,3黄秀纯古瓷专家老师,4故宫杂项专家须小龙老师,5故宫刘老师

该组藏品多年来在上海有很多专家老师鉴定过,有上海文联著名专家,有加定博物馆专家,有江西某博物馆专家等等.结果都在耿宝昌老师和冯宪铭老师的鉴定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反复对照与印证下,都非常认可.该组藏品因为是我父亲的义父所留,所以很清楚它们的耒龙去脉,为了使该藏品不至于在下辈手上失落,因此本人心想一定要找一位徳高望重的全国权威著名专家耒进行鉴定,这样才能使得下辈更加能重视与爱护,因此 在2013年5月22日终于找到了黄秀纯老师和鉴定评估师于会菊老师,由他们未共同鉴定,这样就更能说明问题.

在他们认真,仔细的鉴定后加以了肯定说这是乾隆初期官窑瓷並开了证书,同时我把以上文章初稿给黄秀纯老师过目,老师认真过目后说:”写了很好!很好!我支持!支持!宏扬中华文化人人有责,应该发表.”同时还加以了贊扬,指点,合影,尊敬的网站老师,您网站是一个很专业的网站,云集了诸多专一性很强的网友,為了能宏扬我们中华文化,本人很希望能在您网站发表该篇文章,希望老师们能给予指点与支持!在此先表示感谢!

2013年8月(稿)
2019年6月(修)根持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