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伊甸园

这里有:远方的梦,田野里的诗,视觉的盛宴,舌尖上的故事,父母儿女的情怀,文艺小资的情愫,世事沧桑的变迁…… 有人说:"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流,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让我们在这里用灵魂与另一个灵魂交流。
正文

古巴,我为妳祈祷丨走进40多年前的中国…

(2019-05-01 13:39:35) 下一个

〖文丨李喆〗


上午,在明亮的暖阳照射下,我们慢慢地驶进了哈瓦那的港口。游客们纷纷地涌向舺板的两侧拍照,左边是城区,右边是百年的灯塔和坚固的石战墙,绿荫丛中一坐70多米高的白色雕像,眺望着大海,奇怪的是,他的双臂并没有张开或者高举来欢迎出海归来的古巴人或远方而来的客人,而是一双在等待的手。不知道,是等待身后的古巴人走出去,还是远方的客人从地平线上出现…


今天是星期一,但是码头异常的安静,既看不到在码头工作的人,也没有出海摆渡或者捕鱼的人。他们是不是都在学习卡斯特罗的语录?

四十多年前,咱们火车站里的标语是: ” 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

农村的土圾墙上,用白色的油漆涂写的标语是:” 宁要社会主义的杂草,不要资本主义的禾苗!”

今天在哈瓦那的港口,古巴的渔民们是否也有一条类似的语录:” 宁愿坐守社会主义的空网,不要去捕资本主义的肥鱼!”

个人的命运怎能敌过君王或者政客们的梦想?!


古巴是南美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105,806平方公里的面积,共有11millions 人口,喜欢跳舞是热情古巴岛民的传统,她距美国的Key West 仅有90英里,在1959年卡斯特罗革命之前,曾是南美群岛中的一颗明珠。首都哈瓦那曾经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人的度假胜地,1958年,革命爆发之前的最后一年,约有300,000美国游客到这里度假。酒店、餐厅、酒吧和商店琳琅满目,其旅游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拉斯维加斯。城市靠海的商业区和度假区地段,布满了各式各色的小洋楼,多是西班牙建筑风格,也融合了不少欧洲建筑中维多利亚或者巴洛克的风格。它们多是当年北美、欧洲的富人或名人的第二个居所,包括美国著名的作家海明威。


60年后的今天走进哈瓦那,时光似乎停留在1958年,却又不再是1958年。昔日的美女,如今已经风烛残年,满脸的沧桑,虽然身着当年的华衣锦缎,但色彩已被风雨洗尽,随处可见破洞与?缕…整个城市1959年后,几乎没有新的建筑,原来的各式小洋楼,再也没有被维修翻新,曾经是情人们幽会的花园露台,掛晒着女人的内衣和男人的汗衫。


先生在耳边轻声道着当年他父母喜欢度假的地方,我似乎听到一个同爱人失散多年的男子,再次面对往日的情人,看着眼前这个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营养不良、多病面瘦的女子,他轻声却充满怜爱地呼唤着:哈瓦那,是妳吗?噢,我亲爱的哈瓦那,真的是妳吗?…
 

我的眼角竟然润湿了,因为我来自40多年前的中国,我理解…


1959年之前的古巴,虽然是一个独裁统治政府,但与美国是朋友,美国的富裕也随之流到了这个岛国。美丽的白色海滩,绿荫葱葱的岛屿,热情的岛国人,过着衣食丰硕的慵懒生活。雪茄,Rum朗姆酒和热情的拉丁舞成了这个岛国的象征,许多经典的拉丁舞蹈都产生在这里,例如:Belera, Mamba, Cha Cha。


1959年卡斯特罗以反美为主题,发动了古巴革命,从此带领古巴人民走上了共同贫穷的道路。

几年前,卡斯特罗的继承人同美国回复了部分外交关系,因此美国游客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旅游,我们的游轮此行将在这里停留两天,以满足一些游客晚上在Havana体验古巴保留的三道经典:雪茄,朗姆酒和拉丁舞;同时有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同分别了几十年的亲朋好友会面。
我猜想,这些酒吧也许对当地人是有限制的。


我们下船后参加了指定好的四个小时的哈瓦那之游,几十个美国人过海关后,坐上了一辆惭新的空调大巴,墨色的窗玻璃只能让我们从里面看外面,车厢的尾部还带有卫生间。导游小姐Katie自豪地介绍,这是全古巴装备最好最新的大巴车,是中国制造的,也是中国送给古巴的礼物之一。
作为中国人的我,心里蛮有欣慰感,正如圣经中所述:施比受更蒙福!但我暗自想,如果中国40年前没有打开国门拥抱西方文明和繁荣,今天能送给古巴弟兄这样的空调大巴吗?
 

窗外晾过一排排曾经繁华的洋楼、酒吧和餐厅。
"看你的左边,这曾经是海明威最喜欢的酒吧,他当年常常坐在这个酒吧里朋友聊天,甚至写作。"导游Katie小姐接着说:"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就是在哈瓦那完成的。当年海明威是支持古巴革命的,但是美国领馆劝他尽快离开哈瓦那,否则他可能终身愿意住在这里!"(真的吗?我曾看过关于海明威在Havana的电影。)
 

"1959年后,这些富人们留下的房产都如何处置呢?"一个游客问道。
Katie说,"大部分给了无家可归的人,有了成了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图书馆,有的给了政府官员。"
哦,真的是大部分给了无家可归的人,极少部分给了政府官员?还是出自导游手册的规定答案?

沿途可以看到1959年之前的美国经典老车,因为59年与美国断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美国车进入这个市场,同时古巴人再也不能买卖车子,直到几年前卡斯特罗的逝世。现在路上出了59年之前的美国车外,近几年的车都是俄罗斯制造的,也有几辆南韩的车。

Katie说,这个俄罗斯老大哥制造的小轿车(比三十多年前进入中国的最小型的日本轿车还小)大约是6万美元一辆;相应的车在美国(如果是有的话)可能1万美元左右打住。俄罗斯老大哥对古巴弟兄真好!

最亮眼的是一辆辆亮丽彩色的美式经典老车,这些珊瑚红、柠檬黄、海蓝色、沙滩白、棕榈绿的老车是车主们精心保养几十年后的家传宝贝,如今漆成各种热情的岛国色彩迎接来自美国的经典车粉丝们,先生就是粉丝之一。
旅游区很安静,路上跑着各式经典敞篷老车,车门上都印有特殊的徽章,也许是政府的许可证。车主们穿着白色吊带衣裤,带着绅士海滩帽,用喇叭奏着热情的乐章招揽游客。这肯定是一家人最丰厚的收入来源。
 

车子开过一排排曾经繁华的小洋楼,来到了第一个逗留点:古巴革命广场。广场空旷不及天安门广场的六分之一,周边孤零零地两幢水泥大楼,据Katie说是音乐厅和球场,楼面上挂着几个国家英雄人物的大头像,地面的水泥路面多年失修已成了松散的沙石。一个略有艺术感的水泥高塔和一个简陋的水泥博物馆,据Katie介绍是为一个国家英雄而建的,这也许就是革命广场的标志,也是59年后少有的几个新建物之一。广场远远的一角是一座军队驻扎的大楼,其后面是古巴总统的宅居…广场上不见几个古巴人,仅有我们几队跟着导游的美国游客,还有一队日本游客。
 

这个革命广场没有主题,更没有气势,想学习老大哥的莫斯科红场或者天安门广场,可是他的前辈没有为他建好一个卡斯特罗革命广场,他只能草陋就简的找一块空地命名为革命广场。与港口附近的另一个有各种雕塑的百年小广场相比,卡斯特罗的确革命到家了——无产!
 

"这是我们国家革命成功的标志,经过这场革命,我们国家取得了独立和自由……"20多岁的Katie站在炎炎的烈日下,向我们讲解着她们国家的革命史。
我感叹,年轻的Katie呵,妳知道60年前的Havana的美丽吗?妳明白60年前的自由和独立同卡斯特罗的自由和独立有什么不同吗?妳能想象如果没有这场革命,今天的妳会带我们看一个什么样的哈瓦那吗?


也许,我低估了古巴人的智慧;也许Katie心里很清楚,很明白。


自卡斯特罗之后,古巴人开始有了手机和电脑,但仍然是权贵们的奢侈品,网络一般是1G,偶有人可以使用3G,网络月费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随后向下一个景点出发: Havana的老墓地。我同先生嘀咕:"怎么安排去看墓地?谁稀罕去看不相干人的尸骨。"


"看你的右边是林肯总统雕像,一会儿我们就要驶过华盛顿大道。"Katie一路不断地介绍着沿途的故事,但仍然都是59年之前的故事。
我真想问Katie:为什么卡斯特罗没有推倒林肯塑像,并且把华盛顿大街改为革命大道?为什么他没有关闭教堂,摘下各个教堂顶上的十字架?
但是担心给Katie带来麻烦,我保持着沉默,可还是忍不住地问了她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现在古巴人可以买卖房子和车子吗?"
"以前不能,最近新的法律允许古巴人进行这样的交易,每一个古巴人最多可以拥有两个住房,一个是日常住处,另一个是海滨度假的住处。但是如果一个古巴人离开古巴两年,财产就全部充公。"

听说目前房地产交易还没有对外国人开放,但是如果古巴将会慢慢地走向开放市场,那对国外的投资者会是一个很好的商机。犹如40年前的中国一样。


很有意思的事是,古巴革命并没有摧毁古巴基督教。因为革命之前,古巴完全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也许卡斯特罗不愿意打扰这根主经,60年后的今天仍然有超过60%的人口是基督徒,主要是天主教徒。


我们到达了第二个逗留点:哈瓦那最古老最美的墓地园,的确惊艳了我的眼!这绝对不是我想象的墓地,而是一座艺术园林!60年来,古巴人没有维护保养活人的住所,却精心地保养着这个墓地园,我实在无法理解!
原来无意下车的我,禁不住那么多十字架和天使雕塑的呼唤,情不自禁地起来下车了。午后的阳光透过婆娑的绿叶洒在这许多白色大理石的雕塑和十字架上,所有的棺木都是葬在地面上,而不是地下,所以不少人家修建了许多门厅和栅栏,多是大理石和铸铁作为原材料。
 

伴随着Katie讲解的声音是徐徐的微风和沙沙的叶声,我为这里所有安息在主耶稣怀里的灵魂祷告,愿你们平安。
Katie说墓园是公有的,人人都可以进来参观;但墓地是私有的,是家族留承下来的,所有家族里的人都可以葬在一起。园中有一个很大的天主教堂,可以为逝者及其家属举行天主教的葬礼。
 

突然在众多的目的地,看到一个高耸的十字架,旁边是一个女子怀抱婴儿,手扶着十字架真人尺寸的雕像,全部都是白色大理石制成,碑前有很大的水槽可以插养鲜花,今天正好堆满了各种鲜花。
"Katie这家人今天是否有人刚刚下葬?"我问道。
"不是,是因为这个墓地一百多年前的女主人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现在很多人到这里献花,祈求这个女主人赐给他(她)房子、车子或者孩子。"Katie答复道。


我惊叹人性中共同的短见和为求得眼前小利的迷信和愚昧,尽管四周有醒目的十字架,尽管古巴是一个信奉基督的岛国,但是经历了60年贫穷的古巴人,今天从终于可以向拥有房子或者车子的富有迈一步的时候,他们需要到某一个偶像面前求自己渴望的物质好处。因为十字架从不承诺今生的物质享受!
也许是从某一个人开始传言:"我到这里献花求了(犹如某人到庙里烧了一炷香),然后就有钱买车了。……"这样一个个愚人就随波逐流地到这里献花求财,这样的情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种族而言,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人类都是由同一个造物主造出来的。

有限的被造物人类,若不在今生继续与造物主连结,就永远走不出这个浅短而看见并且得到造物主为人类准备的永恒的荣耀!
 

你能猜想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每一个旅游大巴肯定会带游客去采购当地的特产,在哈瓦那自然而然是:雪茄和朗姆酒。
我们没有任何购物的愿望,只是因为好友的丈夫喜欢雪茄,决定带点古巴雪茄回去给他,可是不知道当地的价格,所以没有换钱。这个犹如四十多年前中国的兑换券只能在旅游区里使用,而且无法换回美元,因此决定如果商店收美元,我们就买;若是不收就算了。


Katie带我们到了一个小小的雪茄和朗姆酒店,声称在这里买到的是古巴最有名的雪茄,而且肯定正宗,价格公道。
旅游大巴车的到来,让小店拥挤不堪,各种雪茄味夹杂着室外骄阳导致的汗味,让我无法想象如何去喜欢喜欢雪茄。对雪茄的价格和味道完全是外行的我,匆匆地每个品种选的一支就到了收银台,一折算约10美金一支,价格还不扉哦。

店主还在极力地向我推荐,如果再多买五只,我就能得到一个奥巴马2016年返回访问古巴时,古巴总统送给他的单支雪茄木盒。(仿制的,而且Made in China)
"谢谢,那个小木盒我送给你吧!"我礼貌地答道,出门后将补找的兑换券送给了门口有一个乞讨的老妇人。


夕阳下,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逗留点,Havana港的白色耶稣雕像和百年战墙。这个70多米高的耶稣雕像是美国1958年送给古巴的礼物,由一个美国艺术家设计,在美国制成后运到古巴耸立在这个港口,古巴革命没有损坏它,今天仍然是Havana的标志。
"Sir,请帮我们留个影。"我把手机交给一个同行人,这是整个旅途中我和先生唯一的留影,其它都是景物。
"对不起,为了拍下整个雕塑,把你们拍小了。"他拍完后,对我们说。
"谢谢!在历史长河中,在造物主面前,我们本来就是很渺小啊。"我笑着接过了我的手机。
当我们的游轮一天前进港时,我以为这座雕像是面对大海,此时像站在雕像下,眺望前方才发现这个雕像的右前方是大西洋,正对面是港口另一端的哈瓦那旧城,不是旅游景区而是老百姓居住的旧城。他俯望着这座城市,是保护?是祈愿?还是赐福?

4小时的Havana之游结束后, Katie极力推荐大家晚上去酒吧欣赏哈瓦那之夜,她说:"这里非常安全,你们不用担心任何!"
我完全相信,因为40多年前的中国也是非常的安全。


为什么人性的缺陷几千年来都几乎没有改变和提升?当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压、贫困的环境里,犯罪或贪婪的欲望极低,贫穷高压的社会似乎很安全,尽管没有很多喜乐和希望;但是人们若是生活在一个自由繁荣的社会里(例如美国),贪婪的丑陋尽显无遗,犯罪的欲望和行为明目张胆……为什么人类不愿智慧的选择上帝起初创造的伊甸园般的生活?!


晚上,我们没有去任何一个为游人开放的酒吧或者舞厅品味古巴的经典传承:朗姆酒,雪茄和拉丁舞,而是回到游轮上在全古巴最美的餐厅里庆贺先生的生日。窗外夕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白色的餐桌布上精致的摆放着晚餐所需的器皿、酒具和餐具。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桌子上的菜单本上,侍者开启了船长赠送的一瓶香槟,为我们斟满了酒杯。我们惊喜地发现厨师特别为这个哈瓦那之夜提供了海明威当年最喜欢的菜单:
用古巴的朗姆酒制成的Mojito鸡尾酒
菠萝,牛油果,柠檬生菜沙拉
黑豆配红酒烧制的羊腿肉加白饭


这难道不是Havana的经典吗?
最后我们没有品尝海明威喜欢的甜点,因为这个特制的生日蛋糕,已经完美地满足了所有的味蕾和胃的承受力。

清晨,柔和的海风送来了启程回美的汽笛声,我们坐在甲板上,慢慢地吃着一份清淡的早餐,然后啜着早上的咖啡,我开始写下这次哈瓦那之行的点点滴滴……
再见,热情善良的古巴岛民!
再见,曾经美丽的哈瓦那!
古巴,我为妳祈祷!
哈瓦那,愿妳往日的爱人,能带妳早日归家!

February 2019

所有的图片和文字都来自作者,版权归属作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走进伊甸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zhu' 的评论 : 是的,不是南美,謝謝纠正!
donzhu 回复 悄悄话 看上去比四十年前中国要好些。
古巴属于北美,而不是南美!
走进伊甸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珠海云山' 的评论 : 还不知道加拿大公民不需要签证,谢谢分享!????????????
珠海云山 回复 悄悄话 一月份也是坐MSC游轮去过。船上交75美元可以代办签证,这是美国公民去古巴最方便快捷的办法,第一天入境时排队照相,第二天再从游轮上岸就无人再查。加拿大公民无需签证,他们把古巴当成了后花园。
走进伊甸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rh513' 的评论 : 感恩有同样的经历!
走进伊甸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der' 的评论 : 允许的,但是旅游的内容是有限制的。我们必须签合同向古巴政府保证不做这个、那个的......
走进伊甸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工人' 的评论 : 是的,需要签证,我们是在游轮上申请的签的,其他就不清楚了。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护照去古巴需要签证吗,在哪里签?
xrh513 回复 悄悄话 一模一样的旅游经历,一模一样的感想。我一家三口是去年五月底相同的邮轮旅游到哈瓦那
plder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允许去古巴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