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八方

四季美景,八方朋友,一园净土,九州茶香。百年沧桑,千古遗训,两袖乾坤,天下兴亡。
正文

老坛友学诗(二)

(2006-07-15 13:08:32) 下一个

老坛友学诗(二)

答算兄虎兄

文章来源: 老坛友 2005-12-07 20:24:38

算兄和虎兄的讨论有两个误区:

第一,诗词作为一种文体,或者说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是以它的的行文格韵的特殊形式为标志的。否则与散文、杂文、戏剧等还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一谈到行文格韵兄台就只局限在格律诗词上呢,这个视角是不是窄了点啊?诗经的吟唱形式且不必提,就说现代诗吧,如果没有分行、结构和韵律的有机结合,那也只能算 是一段没有诗文格韵白话文而已。表达感情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如果不遵从诗的形式,那还能纳入诗的文体吗?谁也没说诗词就一定要局限在哪种各式上啊?但无论怎么表达感情,如果还能称作诗的话,起码也要带有最基本的诗的美感要素吧!

第二,为什么一谈到行文格韵兄台就立即认为别人是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只重格律不重感情表达呢?是不是打击面太大了呀?是不是有点世人皆睡我独醒呢?兄台也同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是最高境界。可是文中却又处处把形式与内容对立起来谈,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呢?兄台文中曾反复强调艺术才是根本,可艺术恰恰是与美不可分割的灵魂结晶,但一种艺术之所以区别于其它艺术,却正是因为艺术的精神是不能离开艺术的形式而独立存在的。诗词的行文格韵,不仅仅是材料,它是诗情诗意不可分割的载体,是诗词美的组成部分,也是诗魂的一部分!

那种只玩文字游戏而毫无意境的词藻格律堆砌,古今有之,也只能算是诗词百花园中的一朵吧,自不被主流所提倡,这里也不再赘述。

仅作交流,欢迎指正!

------------------------------------

你看看这么来谈,你能不能接受!

文章来源: 算细账 2005-12-08 06:46:09

佳名兄的回帖讲得很好!
我很想听听你对他的回帖的看法!
我昨天也给磨斋居士兄作了个比喻。比喻如下:
你是由肉和骨头血液等等来做成的!
我看到了你,你说你的肉长得不错,再给你抽点血化验好不好,再拍个X光看看你的骨头怎么样!
会这样么?不会!绝不会的!
我要看你的性格脾气等等很多因素怎么样!
对待诗歌是一个道理!
我们开始这一问题的讨论,是因为有观点说,没有格式格律的不算做诗。我们是相对这种观点,阐述我们的观点的!
突破一般格式格律的情况有很多,比方说中国的国歌:前进!进!就是突破常规的!但是的确很好!
有些爱好者的作品在技术上是有缺陷,这就像是残疾人,肉骨胳等出现了问题,但残疾人一样可以有照人的光彩!甚至是超过常人的光彩!
更何况有的时候,是胖的美还是瘦的美的问题!这和是不是符合格式格律毫不相干!
我相信诗坛的朋友们大家都是真诚地交流,只是各自的观点不同而已!我也就不说客套话了!

------------------------------------

诗词的精神之魂体现于意境,诗词的美感之魂体现于格韵!

文章来源: 老坛友 2005-12-08 13:21:14

我觉得大家所讨论的问题在你所说的“格式格律”层次上并没有矛盾,而是你或许没理解别人的观点。谁也没有说只有符合原有的“格式格律”才是诗啊!我所说的行文格韵”是诗词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特色,古诗词有其不断演进的格韵特色,现代诗也有自己的格韵特色。同样是表达思想感情,诗词区别于其它艺术体裁的美感正在于它的格韵。作为诗词爱好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一点各种格韵特点,并不意味着死套格律,而是探讨如何借助诗词的行文格韵特点使自己的真实请感能表达得 更充分、更美、更诱人;如何借鉴传统文化中经过千锤百炼的诗词格韵的精华要素使自己的诗词修养能有效提高!在这一点上,相信大家都是一致的。

我这里不妨对你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一下。
- 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言谈举止和道德水准都不得体,你还愿意与他交往并去认真了解他的性格脾气吗?
- 残疾人一样可以有照人的光彩,但他也得以适当的符合光彩观念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被大家公认吧!
- 是胖的美还是瘦的美,这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没什么统一标准。但如果化装不得体,怎么看也不美!

诗词的精神之魂体现于意境,诗词的美感之魂体现于格韵,两者都是诗魂的组成部分。情感如果不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是不会自己成为艺术的,更无法回答是哪种艺术!

谢谢交流!

-------------------------------------

老坛友 made u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文章来源: Stat 2005-12-08 10:49:52

老坛友's post got many of us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rules", including those who opposed to his opinion. This is good.

The following is copied from the net. I want to add one point: the masters of Ge2 Lv4 know how to rescue a viloation, sometimes, it incolves another viloation (or change) in the same sentence -- kind of like negative X negative = positive.

杜甫的律诗总算是严格遵照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开头两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第二句第一二两字本该用“平平”的,现在用了仄仄”。诗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喻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的诗词也是我们的典范。按《沁园春》的词谱,前阕第九句和后阕第八句都应该是平平仄仄,毛主席《长沙》前阕的“鱼翔浅底”,后阕的“激扬文字”,以及《雪》前阕的“原驰腊象”,都是按这个平仄来填的;但是《雪》后阕的“成吉思汗”,其中的“吉”字却是仄声(入声),“汗”字却是平声(读 如寒)。这四个字是人名,是一个整体,何必再拘泥平仄?再说,“成吉思汗”是一个译名,它在蒙古语里又何尝有平仄呢?再举毛主席的《念奴娇·昆化》为例。依照词谱《念奴娇》后阕第五、六、七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但是毛主席写的是:“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既然要叠用三个一截”才能很好地表现诗意,那就不妨略为突破形式。

毛主席的诗词,一方面表现出毛主席精于格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并不拘守格律。但是,假如我们学写旧体诗词,就应该以格律为准绳,而不能以突破束缚为借口,完全不讲韵律和平仄。如果写出一种没有格律的“律诗”,那就名不符实了。词的平仄本来比诗的平仄更严,如果一首词没有按照平仄的规则来写,就不成其为 词了。旧体诗词的好处在它的音韵优美,而不在于字数的固定。假如只知道凑足字数,而置音韵于不顾,那就是买椟还珠,写旧体诗词变为毫无意义的事了。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做到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先要熟谙格律,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 为格律所束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