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琳娜72

实在想不出来一介移民有啥好介绍的呢
正文

京都红叶季纪行16:毘沙門堂敕使坂

(2024-01-21 19:30:11) 下一个

山科毘沙门堂本堂回廊看高台辨财天

 

到京都赏枫是一个多年心愿,也是心病,可我每年的秋天工作都忙,实在走不开。北美入秋固然也是到处金桦红枫一派摄人心魄的斑斓色彩,但那漫山遍野的大写意式秋景跟日本庙宇庭院内那种精雕细琢的园林艺术实在是两回事儿啊,各有各的好,谁也取代不了谁。就这样,每到秋季后院树叶变黄,我内心便骚动不已,翻看手中老旧的京都赏枫名所十选的画册、然后二十选、三十选、近年网上竟还有五十选的,我心说难道真要这样年复一年眼巴巴等到自己老了退休才终能成行吗?当然不能!那年我铁了心,一咬牙跟单位请了二十七天长假,只身游京阪奈,一偿宿愿。

我行程里安排的景点很多,那是多年计划累积下来的,这也想看,那也想看,哪个也舍不得删掉,要是再不动身的话恐怕只能越加越多,唉,贪心呐!在这长长的名单里,我到京都看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位于山科的毘沙门堂。我选毘沙门堂的理由大概跟很多人一样:都是为了那张敕使坂的照片!毘沙门堂在小山上,有两处可以登台阶入寺,从山科火车站走来,到山前先遇到的是正门,平平无奇不理他,继续往前走百来米到第二个,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敕使坂。由仲秋转入深秋的时节,缓缓的斜坡(日语叫坂)道上铺满落叶,殷红胜血,入口处立着高大的石碑,上刻毘沙門堂門迹六个大字,标记其寺格为天台宗京都五门迹之一,为703年文武天皇敕建,特有历史感。往上望去,两旁残枫朝内垂拱而立,树梢相连,紧紧结合为一,宛似天然隧道,隧道尽头最高处是敕使门,再上去,门后就是皇家住持居住的辰殿(十七世纪寺院迁到山科以后建)。

敕使坂这幅绝美秋景在介绍京都红叶季的书籍海报里常常见到,所以我那天满怀希望奔着它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没见着。说没见着不是没见到敕使坂,坂在那儿呢,碑也在,老远望上去,门儿也在那里,一切都对,就是海报照片里的那个美景没见着!我见到的敕使坂扫得很干净,青石板上没什么落叶,道旁枫树或红或黄,部分叶子还青嫩着。总归一句话,味道不对,我来早了。

没有红叶装饰的毘沙门堂敕使坂

虽然失望无奈,但来都来了也不能就走,上去吧。登坡入寺,见到敕使门匾额上写着“出雲寺”,我就迷糊了,后来上网弄清楚,原来这是当初天武天皇建寺时的本名,原寺址在京都皇宫北,后因兵灾战乱毁坏,到江户时代才重建于此,是为毘沙门堂,但出云寺的名字也还在册。不过说实话,我特意来毘沙门堂是为了“拍坂”的,对那段历史兴趣不大,如今敕使坂素颜出镜,容貌平庸,让我倒有被当头拍砖的痛感。当天天气不好,偶有毛毛细雨,我那骚动燥热的心也就被浇的一片冰凉,开始在本堂附近和高台弁才天等处照相,正好以前没拍过日本寺庙的秋景,就算练练手,熟悉一下日本园林的审美观吧。以下是新手上路头一天的习作,好像也还成,反正自己很开心,很有我原先想象的日本庭园秋景的模样。

我在毘沙门堂敕使坂得到一个教训,后来在别处也次次得到印证,那就是千万别因为一张经典美照而决定去某处景点,照片越是美的上天,能看到同样景色的机率就越小,安排景点总要得有超过单单一张漂亮海报的内涵才好。去到该处,也一定要准备接受残酷的现实,天色不佳、人潮拥挤、时间不对,等等等等,别轻易扫了兴致。就算运气超好,看到了海报般的绝景,也别以为自己能拍出同样的相片留念,人家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可不是只来旅游一次随手按个快门就得来的呀。

当天我从敕使坂踱步而下,调整了心态,开始我为期四周的京都红叶狩。

 

看这样子是毘沙门堂里另有小号神社

山下枫树没有全红,但寺内已经色彩斑斓了

京都第一天,新手上路啦,玩儿的特欢

如果还有时间,毘沙门堂旁边还有一个双林院,也有红叶景观(小的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