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2018-04-20 10:18:44) 下一个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68年,韩国首都汉城,清溪川旁边的民居。清溪川全长11公里,是汉江支流。朝鲜停战后,大批战争难民在河边胡乱支起棚户区,排放出大量生活污水,发出的恶臭令周边居民痛苦不堪。

1953年7月28日,中朝美韩四国血战三年后,在朝鲜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而韩国李承晚政府还想把战争打下去,因此拒绝签约。朝鲜半岛停战后便进入经济重建阶段。由于日本殖民时期对朝鲜的工业建设,主要集中在北朝鲜,南朝鲜以农业为主。因此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北朝鲜。

为了维持韩国李承晚政权,美国仅在1954-1961年间,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就高达20亿美元之巨(相当于现在的千亿美元),帮助韩国建立了纺织、水泥、化肥、造纸、收音机等51个轻工业项目。1958年,韩国金星电子(即现在的LG)开始为美国代工组装黑白电视机,这是韩国第一家电子企业。当时韩国进口货物中,70%是美国援助物资,粮食主要由美国提供援助。由于美国大量输入粮食,导致韩国农业彻底垮掉,大量农民流落城市。而李承晚政权,还想着进攻北朝鲜,希望在韩国发展钢铁、军工、造船等重工业,自然是国力难以负担的。加之韩国官僚贪污腐败、通货膨胀高达50%,到1959年底,韩国经济已经全面崩溃。李承晚随即被推翻,被迫流亡海外。韩国成立了张勉民选政府,但是局势依然混乱,张勉因此失去美国信任。


韩国经济——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

1961年5月16日,韩国情报系统首脑朴正熙少将,在美国默许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张勉民选政府,建立军事独裁政权。朴正熙一上台就明确反共亲美立场,并确立“经济发展第一”的政策总方针,进行官僚治理,扫除贪污腐败,改组“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制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计划投入25亿美元用于建设。此举与美国不谋而和。由于美国财政在1960年代逐步恶化,肯尼迪政府希望减少对韩经济援助,助其经济自立。加之美国国内成本高涨,急需对外进行产业转移。韩国、台湾这些半殖民地,便成为美国企业对外转移制造业的承接地。韩国的电子工业由此起步。

1965年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朴正熙政府参考日本的产业发展经验,选择13项产业,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长期目标,电子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同年,美国KOMY公司以合资方式,在韩国设立高美半导体封装厂。1966年,美国半导体巨头仙童公司,向韩国政府提出建厂要求,但条件十分苛刻,要求完全独资经营,产品可在韩国市场销售。由于韩国正在谋求加入《关贸总协定》,便放宽了《外国资本引进法》,引发了美国公司竞相进入韩国热潮。

《关贸总协定》即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1947年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约,使中国成为创始成员国。1950年国民党逃亡台湾后,盗用中国政府名义,擅自退出关贸总协定,导致中国大陆在其后30年里,丧失对欧美市场的出口条件。而台湾在1965年又被美国放进了《关贸总协定》,1967年韩国也加入了《关贸总协定》,使他们具备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条件。韩国充分抓住美国关税减免、石油价格低、资本借贷利息低等契机,全力发展出口贸易。(中国直至2001年才重新加入世贸组织,出口开始爆炸式增长。俄罗斯直到苏联解体20年后,才得以加入世贸组织。)

1965年至1973年间,韩国已经有11家美国公司和7家日本公司,其中包括摩托罗拉、仙童、Signetics、东芝等电子巨头。这些半导体跨国企业,开始在韩国建立芯片组装厂,利用韩国廉价劳动力,采取大进大出的来料加工模式,用美国、日本零部件组装,然后全部再出口。此后,韩国国内企业,也通过与美国技术合作,参与到半导体组装生产,由此构建了几乎将所有产品(98%),用于出口的组装生产体系。产品不在韩国销售,也保护了脆弱的韩国本土市场。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69年,韩国三星与日本三洋组建合资企业,由三星为日本三洋代工组装黑白电视机。韩国掌握技术后,将日本企业踢出了韩国市场。


以市场换技术——拿到产业技术,赶走日本企业

1969年,韩国政府制定《电子工业振兴法》和8年产业规划,并在朴正熙的家乡龟尾市建立电子出口产业基地。日本东芝与韩国电子产业合作社联手,在龟尾投资建设晶圆生产厂。当时仍在经营纺织、化肥、制糖等传统产业的三星财团,在韩国贸工部支持下,于1969年12月,和日本三洋合资成立了“三星三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三星集团第一次进入电子产业,为日本三洋代工生产12英寸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产品。

到1974年,在日本三洋完成对韩国三星的技术转移后,韩国政府修改外资投资法规,坚持不对合资企业开放本国市场,最终迫使日本三洋和NEC,停止了在韩国投资,全面退出韩国市场。而三星和LG则在韩国家电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这种以市场换技术为噱头,拿到技术,同时保护本国产业的无赖手段,中国政府什么时候能学会?)

1973年,韩国将电子产业列为六大战略产业之一,成立国家科学技术会议和国家投资基金,引导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主要靠国际借贷)。针对韩国产业技术薄弱的状况,韩国贸工部提出电子零件六年国产化计划,由国家设置科研机构、培训电子工程师。但是由于半导体产业投资巨大,技术风险极高,韩国四大财阀中的LG,当时放弃了在半导体领域投资。

1974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半导体研究专家,韩裔电子工程师姜基东博士,回到韩国,与美国通用电气合资,成立了韩国第一家半导体企业“韩国半导体(Hankook半导体)”。然而运营仅仅三个月,姜基东就因投资巨大而难以为继。韩国三星集团顺势收购了他手里50%的股权。1974年3月,三星将先前与日本三洋合资的公司,改名为三星电子机械公司(三星电机)。当时三星生产的电视机、电子表等产品上,有一些集成电路电路需要从国外进口。三星希望通过进入IC半导体领域,加强产业竞争力。到1977年,三星电机全资收购了韩国半导体位于富川的工厂,并正式改名为“三星半导体”,姜基东成为技术负责人。(1998年三星危机时,李健熙将年销售额5亿美元的富川半导体工厂卖了。)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76年12月30日,就在日本启动VLSI研究项目的同时,韩国政府在龟尾产业区建立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KIET)。该所现在并入了韩国通信电子研究院(ETRI)。

韩国产业联盟——四大财阀全力进攻DRAM产业

1976年,就在日本启动VLSI研究项目的同时,韩国政府在龟尾产业区(汉城东南200公里),建立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KIET),分为半导体设计、制程、系统三大部门。每个部门都交由具备美国半导体产业研究经验的专员领导。并招收美国归来工程师,设置试验生产线,协助企业研发集成电路关键技术。1978年,韩国电子技术所通过与美国硅谷的公司合资,建造了韩国第一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比台湾工研院晚2年),并在1979年生产出16K DRAM。尽管比日本落后几年,但这是韩国第一次掌握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电子产业的景气环境,促使韩国LG、现代等财阀,都加入了半导体产业。韩国贸工部因此牵头,组建了韩国电子产业联盟(EIAK)。该联盟后来在韩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三星、LG和现代,成为韩国在半导体领域进行技术突破的主力军。1980年1月,三星电子与三星半导体合并,组成新的三星电子,专攻半导体领域。

到1983年,日本DRAM内存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的时候,眼红的韩国四大财阀——三星、现代、LG和大宇,全部安排资金,重资下注DRAM产业。它们的企业策略很明确:以较低的成本追赶日本DRAM产业。而韩国全斗焕政府,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松绑融资环境。1983年的股票价格上涨,让韩国各财阀能够轻易调动资金,投入到半导体产业。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韩国三星位于汉城以南30公里的龙仁市器兴的产业基地。

技术起步期——三星从美国日本弄来技术

1983年2月,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在东京发表宣言:宣布三星集团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并准备出资1000亿韩元(约1.33亿美元),执行这项计划。在此之前,三星已经建立半导体实验室,并聚焦在DRAM领域。三星之所以选择DRAM,是考虑到在所有存储产品中,DRAM的应用范围和市场潜力最大。但是从技术领域看,三星当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鸿沟。如何获得先进核心技术呢?三星尝试从国外引进技术,连续遭到美国德州仪器、摩托罗拉、日本NEC、东芝、日立等公司的拒绝。

最终,三星通过美国几家陷入困境的小型半导体公司找到门路。当时美国镁光科技规模还很小,已经被日本廉价DRAM挤压得喘不过气,还要投钱研发256K DRAM产品。于是镁光将64K DRAM的技术授权给了韩国三星。三星又从加州西翠克斯(CITRIX)公司买到了高速处理金属氧化物的设计。获得两家美国公司技术后,三星分别在美国硅谷和汉城南部30公里的龙仁市器兴(Giheung),设立两个研发团队,招募韩裔美国工程师,日以继夜地消化吸收技术。硅谷团队负责收集美国的产业技术资讯。器兴团队负责建设工厂,熟悉三星从日本夏普手里弄来的量产制程设备。日本夏普由于被通产省归类为消费电子公司,而非IC半导体公司,因此不受出口技术规范管制。三星找到这个漏洞,从夏普买来设备。六个月后,三星的工程师成功掌握了,量产64K DRAM的301项流程,和其中8项核心技术,顺利制造出生产模组。

1983年12月1日,三星电子社长姜振求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三星已经继美、日两国之后,成功自行研发出64K DRAM。1984年5月,三星第一座DRAM工厂在器兴竣工,工期只用了半年。四个月后开始批量生产的64K DRAM。这比美国研制的同类产品晚了40个月,比日本晚了6年。当时三星生产线上的员工,多数是农村来的妇女,文化素质不高,但是服从性好。工厂技术管理,主要靠三星从美国高薪招募回来的韩裔工程师。

(1985年,中国江苏无锡江南无线电厂(742厂),开始批量生产64K DRAM,只比韩国三星晚一年。后来无锡742厂,创造了盖一座6英寸晶圆厂,居然耗时长达8年的经济奇闻。中国电子工业至此,已经在官僚体系的玩弄下彻底垮掉。)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89年,韩国通过官产学联合,用国家力量完成对1M和4M DRAM的技术攻关。实现了韩国对日本DRAM产业的技术追赶。

巨额亏损三亿美元——三星承受巨大压力

1984年,三星又募集到3346亿韩元(4.45亿美元),开始研发最先进的256K DRAM,并建设第二座DRAM工厂,于1985年5月21日竣工,工厂投资达1900亿韩元(2.52亿美元),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6英寸晶圆。而美国和日本企业当时还在采用4英寸晶圆生产。这就使三星的DRAM立刻具备了制造成本优势。三星为研制256K DRAM,也是组建了两个技术团队,再次从美国镁光科技引进产品设计授权。

镁光在1984年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小的256K DRAM。然而此时镁光在日本重压下,已经濒临破产,被迫裁减1400名员工,并将最新开发的256K DRAM授权给韩国三星,以获得续命资金。由于三星已经掌握了64K DRAM的量产技术,研究小组只需专注于几项关键技术,所以这次开发在7个月内就完成了。三星就这样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把与美国日本的技术差距,从4年缩短到2年。日本人绝对想不到,被他们逼死的美国企业,会通过韩国企业来复仇雪恨,最后将日本企业逼死。

然而此时三星也遭遇到景气危机。1985年,由于日本厂商倾销,DRAM价格迅速下滑。64K DRAM由1984年的3美元,暴跌到1985年中旬的0.75美元。而三星此时的生产成本是1.3美元/片,生产一片亏损一片。当1985年5月,三星耗费巨资建设的6英寸DRAM晶圆厂竣工之时,256K DRAM已由31美元下降到3美元,三星根本无利可图。到到1986年底,三星半导体累计亏损达3亿美元之巨,股权资本完全亏空。

亏损3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买一架波音737飞机,也不过3000万美元。三星一年亏的钱,足够买10架飞机。1986年中国也有个大项目。上海投资3亿美元,从美国麦道进口零件组装25架MD-82客机,中国组装的飞机至少还能拿来用。由此可见以当年韩国的贫弱国力,三星的亏损有多惨烈。要知道韩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从外国借贷资金。

1986年初,三星财团顶住巨额亏损,调动各方面资金追加投资,开始在新工厂批量投产256K DRAM,并出口美国市场。同时期,由于美日半导体协议的约束,日本企业被迫缩减对美国的出口,这给三星带来了销售机会。美国为了打压日本DRAM产业,由英特尔、IBM出面,联手对韩国三星进行技术扶植。美国市场的成功,使三星在1987年实现了盈利。三星又积极投入到1M DRAM的研发中,追赶强大的日本企业。

1986年10月,韩国政府为支撑DRAM产业发展,将4M DRAM列为国家项目。由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KIST)牵头,联合三星、LG、现代与韩国六所大学,一起对4M DRAM进行技术攻关,目标是到1989年,开发并批量投产4M DRAM,完全消除与日本公司的技术差距。该项目三年中的研发费用达到1.1亿美元,韩国政府承担了其中的57%。到1989年,三星已经能够量产4M DRAM,几乎追平了与日本的技术差距,赶超之势愈加明显。


引进技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继三星之后,韩国LG、现代,也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积累了核心技术能力。1984年,LG半导体接管了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KIET),掌握了老旧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1986年,LG投资1.35亿美元,从美国AMD公司获得技术授权,并和美国AT&T下属的西方电子(Western Electric)成立合资公司。LG曾经试图购买AT&T的256K DRAM以超越三星,结果未能如愿。LG因此在64K产品上落后于三星和现代。直至1989年,LG与日立签署技术转移协议,才取得稳定的技术来源。由于韩国当时已经完成对1M和4M DRAM的技术攻关。于是日立将自己的1M和4M DRAM量产技术转移给LG,LG支付几百万美元的专利授权费用,产品以OEM方式直接出口给日立。日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OEM供货来源,使日立公司能够腾出人力,专注于下一代16M DRAM的制程研发。同时,也可以使日立控制韩国竞争对手的产能。

韩国现代则比较特殊,这个财团以汽车造船和重型机械为主,几乎没有任何电子产业经验。但是为了保持在汽车等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势必要发展电子工业。于是在1982年底,现代投资高达4亿美元,启动半导体研制项目。现代效仿三星,也在韩国和美国硅谷设置了两个研发团队。国内是由114名工程师组成的半导体实验室,硅谷建立了现代电子的子公司,由韩裔美国工程师组成。1984年,韩国现代从硅谷华人陈正宇博士,经营的美国茂矽(Mosel)公司,购买64K SRAM设计,开发出16K SDRAM芯片并量产。由于缺乏经验,导致现代的量产成品率低。(陈正宇随后回到台湾,成立了台湾茂矽电子。)


无法承受亏损压力——韩国大宇退出DRAM市场

面临技术障碍的现代电子,被迫转向OEM代工方式,获得技术来源。1985年前后,由于美国厂商在日本进攻下节节败退,美国德州仪器为降低制造成本,与韩国现代签订OEM协议,由德州仪器提供64K DRAM的工艺流程,改善产品良率。1986年,现代电子成为韩国第二家,量产64K产品的制造商(比三星慢了两年)。由于技术基础薄弱,现代的市场占有率远弱于三星和日本企业。由于DRAM市场不景气,现代承受了巨额亏损。幸好现代是大型财团,可以从汽车造船等其他部门,挪用资金来支持现代电子。事实上,现代电子从1982年投资4亿美元到DRAM产业,要等10年后才能收回全部投资。尤其在前三年,现代电子承受了数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韩国大宇则在技术和资金压力下,完全退出了DRAM市场竞争。

1982年至1986年间,韩国四大财团在DRAM领域,进行了超过15亿美元的疯狂投资,相当于同期台湾投入的10倍。同时期,中国上海宝钢项目投资4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电子工业方面,中国政府几乎放弃了产业主导权。各省市胡乱花费了3-5亿美元,购买外国淘汰技术,根本未能形成技术竞争力。而且在广东、福建、海南、浙江等沿海省份,巨额走私日本、美国、台湾电子元器件的冲击下,中国电子工业彻底崩溃,就这样跪了三十年也没能爬起来。

面对韩国企业咄咄逼人的追赶态势,日本厂商以低于韩国产品成本一半的价格,向市场大量抛售产品,有意迫使韩国人出局。结果韩国大型财团不但顶住巨额亏损压力,追加投资,还让日本企业承担了美国反倾销的压力。美国与日本的纷争,让韩国渔翁得利。1992年,韩国三星超越日本NEC,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DRAM内存制造商,并在其后连续蝉联了25年世界第一。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90年8月,韩国三星成为世界第三个推出16M DRAM内存芯片的企业。

韩国产业扩张——补齐短板抢占市场

从1990年开始,韩国三大企业已经具备了,赶超日本DRAM产业的技术体系建设。三星建立了26个研发中心,LG和现代各有18、14个研发中心。与之对应的是,三星的技术研究费用成倍增加。1980年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费用仅有850万美元,到1994年已经高达9亿美元。1990年三星还落后日本,第三个推出16M DRAM产品。到1992年,三星领先日本,推出世界第一个64M DRAM产品。1996年,三星开发出世界第一个1GB DRAM。与研发费用相对应,1989年韩国的专利技术应用有708项,1994年窜升至3336项。

但是作为产业后进者的韩国,仍然存在致命短板。韩国的核心生产设备和原料,主要从美国、日本进口。仅在1995年,韩国就进口了价值25亿美元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其中47%自日本进口,30%来自美国。由于日本政府在设备管制方面的漏洞,韩国可以轻易买到日本先进设备,但是却很难从日本引进技术。为了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1994年,由韩国政府主导,推出总预算2000亿韩元(2.5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项目,鼓励韩国企业投资设备和原料供应链。韩国贸工部在汉城南部80公里的松炭和天安,设立两个工业园区,专门供给半导体设备厂商设厂。为了挖来技术,韩国以优厚条件招揽美国化工巨头杜邦、硅片原料巨头MEMC、日本DNS(大日本网屏)等厂商,在韩国设立合资公司。

完成量产技术积累后,韩国企业开始向产业广度扩张,以三星为例:三星从美国SUN公司引进JAVA处理器技术,从法国STM(意法半导体)引进DSP芯片技术,从英国ARM引进声音处理芯片技术,与日本东芝、NEC、冲电气(OKI)展开新型闪存方面的技术交流。通过与美国、欧洲企业建立联盟合作关系,三星在DRAM之外,获得了大量芯片产业资源,开始向微处理器(CPU)等领域快速扩张。

1995年美国微软公司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统,受此影响,韩国与日本厂商疯狂扩充产能,导致DRAM产品供过于求,引发DRAM价格暴跌70%。但是在美国的刻意扶植下,韩国厂商仍然力压日本。1996年,韩国三星电子的DRAM芯片出口额达到6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日本NEC居第二。韩国现代电子以21.26亿美元居第三位。LG半导体以15.4亿美元居第九位。

虽然产能在不断增加,但为此投入的巨额资金,使得韩国和日本厂商都背负着巨额债务。当潮水退去时,才看出谁在裸泳。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97年前后,韩国首都汉城,寸土寸金的江南区,盖满高楼大厦,与一旁的贫民窟窝棚,形成鲜明反差。

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收割韩国经济成果

1997年11月,美国华尔街金融盗贼,发动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大陆,一路蔓延到韩国,使得以重度借债维持发展的韩国经济,遭到致命打击。在1997年之前,韩国企业为了维持高速扩张,平均负债率超过400%。韩国前30大企业的平均负债,更是高达518%。外债占到韩国GDP总额的27%。更为致命是的,韩国外债中,短期外债占到58%。而韩国本身并没有高额的外汇储备来应付危机。

韩国的人均GDP在1995年突破1万美元,按照国际惯例普遍会出现经济减速。但韩国政府为了强力维持经济增速,仍然在大量借贷投资。到1996年,韩国外债已高达1633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仅有332亿美元。短期外债是外汇储备的3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股市随之暴跌,韩元汇率急剧贬值,外国投资大量撤出。韩国前30大财阀全部陷入困境,现代、大宇、起亚等以重工制造业为主的财阀,濒临破产倒闭。为了稳定市场情绪,韩国政府出资救市,导致外汇储备几乎耗尽,暴降至可怜的38亿美元。韩国政府被迫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

为了获得550亿美元救急资金,1997年12月,韩国金大中政府与IMF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协议:对外资开放资本市场,准许外资并购韩国企业。到1998年2月,韩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高达236万亿韩元(约2000亿美元),成为亚洲第一债务国。为了帮助国家渡过危机,350万韩国人自愿捐献了226吨黄金饰品(21.5亿美元)。所有黄金都融化成金锭,送往美国华盛顿的IMF总部,用于偿还债务。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98年2月,韩国政府为了获得IMF援助资金,在IMF的督促下,政府修改《劳动法》,放宽解雇条件,韩国各企业在一年内,解雇了150万名员工,引发大量抗议活动。抗议者举着IMF=我被解雇的牌子。

债台高筑——从濒临破产到起死回生

作为韩国经济龙头的三星集团,拥有20万名员工,此时已经陷入崩溃。三星集团负债高达180亿美元,几乎是公司净资产的3倍,负债率达366%。一个月的亏损额达2.13亿美元。三星向美国财团紧急援助。1997年12月,美国高盛集团总裁约翰·科赞(John Koza)一行抵达韩国,协助三星清理资产。双方协商后,三星会长李健熙决定,除了三星电子、三星人寿保险、三星物产等核心业务外,其他公司都交由高盛找买主处理掉。此前,李健熙赴美国考察,已经谋划将三星的业务向电子信息化转型。

1998年3月22日,李健熙发表悲壮的宣言:“为了克服危机,我甚至不惜抛弃生命、财产及名誉来挽救三星!”。在韩国政府支持下,三星电子将下属8.4万名劳工中的30%裁员,2.5万人就此失业。整个集团的裁员人数达到5.4万人。为了获得现金推进转型,李健熙开始大规模抛售资产,连三星电子当年起家的富川工厂,都以2000亿韩元的价格卖了。已经上市销售的三星汽车,后来卖给了法国雷诺。在产业结构瘦身后,三星电子制定了专攻CDMA手机、DRAM半导体、TFT液晶面板、液晶电视的战略。韩国政府随即出台产业政策配合。1998年韩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台四年计划,要投资2650亿韩元(2亿美元),引导企业向高性能CPU处理器、12英寸晶圆设备等尖端领域发展。其中韩国政府出资占1390亿韩元。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三星集团为此向外国资本大量出售股权,从美国市场筹集资金。

恰恰是投资巨大的三星电子,最终拯救了三星集团。1998年,三星电子的TFT液晶面板,出货量超过日本夏普,跃居世界第一;并抢在日本前面,成功投产128M、256M SDRAM,研制出世界最先进的1G SDRAM。当时恰逢微软公司发布Windows 98操作系统,引发了内存升级热潮。中国市场上电脑内存紧缺,几乎一天一个价。普通的32M内存售价高达300多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64M内存的售价更是高达700-900元,而且供不应求。随着Windows 98系统引发的个人组装电脑热潮,世界个人计算机产业进入爆发期,日本和韩国又在DRAM产业进行产量大战,导致内存价格下跌。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99年8月,韩国三星在中国市场推出SGH--600C型GSM手机,经典的一款翻盖手机,天线可以抽出。当年全套售价450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6个月工资。当年中国下岗工人的生活费,一个月不过130元。

产业爆发——韩国三星的巨额利益

液晶和DRAM产业的成功,帮助三星集团获得了巨额盈利。1999年7月,三星率先将1G DDR DRAM投产。1999年10月,三星接到了美国戴尔电脑,价值85亿美元的液晶显示器订单。苹果向三星投资1亿美元,生产手机液晶屏。到1999年底,三星集团实现利润3.17万亿韩元(27.94亿美元)。

到2000年,三星集团的利润更是高达8.3万亿韩元(73.19亿美元),相当于过去60年三星获利总额。三星电子成为三星集团名副其实的现金牛。2000年,三星还用英国ARM架构授权,开发了第一代移动CPU处理器S3C44B0X。到2015年已经更新了17代产品,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得三星手机能够使用自家研制的Exynos芯片。

三星发展手机业务,也是依靠美国扶持。早在1977年,三星和美国通信巨头GET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电话设备。GET(通用电话电子公司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电话公司,有20万名员工。1988年三星将通信业务并入了三星电子。直到1990年代,三星电子的通讯业务还不起眼,在韩国本土市场也排在摩托罗拉后面。而美国与欧洲关于2G通信标准的争端,给三星带来机会。三星加入美国支持的CDMA阵营,对抗欧洲的GSM阵营。中国则是在GSM和CDMA两边下注。在获得中国和美国市场支持下,三星手机从2000年后开始飞速发展。

手机、液晶屏、DRAM芯片,就这样成为三星的聚宝盆,然而它们最大的市场——全部在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手机制造国(年产21亿台)、第一大电视机制造国(年产1.75亿台)、第一大电脑制造国(年产1.5亿台),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通过扶植韩国三星,间接收割中国产业利益。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199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开幕。1998年至2000年,中国全国国有企业,共下岗职工2137万人,超过澳大利亚全国人口。刘欢还唱了一首《从头再来》,实在令人可悲可叹。几十万家国企破产,造就了多少百亿级的亿万富豪,感兴趣的可以去数数。

中国市场——韩国企业如何发达

1998年11月,韩国经济危机时,总统金大中访问中国,向朱镕基总理提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请求,以及经济合作方案:允许韩国企业在华建立进口车零部件组装工厂(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中国引进韩国CDMA通信技术(三星为主),对韩国手机、汽车、家电、化妆品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开放门槛。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中,全国几十万家国有企业破产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下岗失业。四大国有银行存在巨额坏账。下岗工人的惨状,至今还历历在目。然而为了从政治方面拉拢韩国,中国政府轻易就将汽车、电子,这些战略性产业的市场,拱手让给了韩国。2000年以后,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受益于其占领的中国市场,每年赚取数百亿美元贸易顺差。而中国的电子产业,就此被韩国企业牢牢压制了二十年,至今没有翻身。

韩国获得了中国市场,而实际收割经济利益的却是美国人。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在IMF压力下,被迫放宽外资持股比例。现代集团为了应付危机,引入了84.84亿美元的巨额外国资本。到2000年,现代电子的外资持股比例为38.5%,三星电子的外资比例更是高达57%,不禁令人猜想,三星当时拿到了多少外国投资。

金融危机期间,现代与LG都陷入困境,但是由于外资的介入,现代电子开始筹划并购LG半导体的项目。1999年4月23日,现代电子以2.56万亿韩元(21.3亿美元)并购LG半导,成为韩国第二大DRAM厂商,占据全球市场20.3%。但是到2000年5月,现代集团已经因负债469亿美元而濒临破产。为了避免被集团债务拖垮,现代汽车、现代重工等部门,纷纷宣布脱离现代集团。2000年9月,现代集团将现代电子11%的股权,出售给美国万国宝通集团。2001年3月,现代电子更名为海力士(Hynix),其后宣布宣布脱离集团自立门户。这一时期,由于亏损严重,海力士极其困难,连内部食堂的配菜,都从一饭五菜,减少到一饭三菜。2002年11月20日,海力士为筹集资金,以3.8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TFT-LCD部门,整体售给中国北京京东方集团。海力士就此专注于DRAM领域。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无锡海力士厂房,由无锡市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花了近20亿元巨资建好后,再租赁给韩国海力士使用。

无锡海力士——区区3亿美元玩转20亿美元投资

2003年,韩国海力士拿着从北京京东方那里筹来的3亿多美元,准备到中国设立工厂,以降低进口关税及制造成本,后来还拉来了意法半导体一起合作建厂。在深圳、苏州、上海、南京和无锡转了一圈后,中国各个城市拿出巨额优惠条件,抢着要海力士在本地设厂,因为当时中国缺少8英寸晶圆厂。最后是江苏无锡市政府,同意了韩国方面的苛刻条件,拿下了这个项目。2004年8月18日,无锡与外方签约,达成协议。

海力士-意法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美元,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月产能1.8万片),与一座8英寸晶圆厂(月产能5万片)。但外资方面只出10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的二手设备折价、5.5亿美元现金和2.5亿美元股东贷款。另外10亿美元要无锡市政府协助,向中国的银行贷款。无锡市政府还要出资3亿美元,建设两座占地54万平方米,和面积32万平方米的晶圆厂房,租赁给韩国海力士及意法半导体使用。仅仅建设厂房,无锡市就拆迁了整个地块700多户农家、26家企业、20多个家庭小工厂及1所学校。

2006年4月14日,海力士90纳米技术生产的8英寸晶圆顺利下线,合格率超过95%。在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下,11家中资银行、9家外资银行组成贷款银团,对无锡海力士项目放贷5年期7.5亿美元贷款,借款人以包括价值13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和其他所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2006年无锡海力士投产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晶圆厂。海力士拿着韩国利川工厂淘汰的8英寸晶圆设备,依靠中国资金、中国土地、中国工人、中国市场,用区区3亿美元撬动了一项20亿美元的投资。2007年9月,无锡海力士刚刚投产仅1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引发DRAM价格暴跌,8英寸晶圆厂停产。韩国海力士便以3.8亿美元的高价,将8英寸厂出售给了台湾人陈正宇经营的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在卖出8英寸晶圆厂后,韩国海力士又向中国商务部提出,增资15亿美元再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80纳米工艺),并迅速通过审批。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DRAM产业不景气,海力士销售额下降至49亿美元,净亏损32亿美元,负债总额高达7.8万亿韩元(70.7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130%,被迫进行裁员,并出售美国Oregon的8英寸晶圆厂。2009年第一季度,海力士净亏损为1.19万亿韩元(9.33亿美元)。
2009年第二季度,海力士净亏损为580亿韩元(0.45亿美元)。
到2009年下半年,全球DRAM市场止跌回升,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第一季度,海力士净利润7.38亿美元。2010年全年,海力士全球销售额达到12万亿韩元(107亿美元),净利润26.7亿美元。

如此过山车般的巨额亏损与盈利,足见DRAM芯片行业的市场险恶。没有强力资金支持的企业,根本没有玩下去的勇气。2012年初,韩国第三大财团SK财团,以3.4万亿韩元(30亿美元),收购海力士21.05%的股份,从而入主这家内存大厂。终于使海力士获得了强大资金靠山,从而与韩国三星一起,成为韩国称霸内存芯片市场的两大豪强。

DRAM芯片战争——1970-2017输赢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4】
2013年9月4日下午15点40分,江苏无锡新区海力士公司,某车间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事发后,无锡公安消防支队,出动了9个中队24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事发现场参与扑救,截至傍晚18点现场时明火扑灭,被救出的10名伤员已经送至市人民医院和新区医院救治。该次火灾损失超过9亿美元,引发全球DRAM内存市场震荡。

能引发DRAM价格暴涨的,除了韩国工厂火灾,还有台湾地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