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西

记下心的历程 纪录当下
个人资料
正文

应念寒门更寂寥

(2019-04-16 06:19:57) 下一个

              ――从最近两起男童自杀案说开去

  最近《9岁男孩撞破玻璃以死谢罪:孩子对抗挫折的底气,只有家庭能给!》的新闻上了热搜:江苏句容,有个9岁的小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的玻璃,害怕受到惩罚,留下一封遗书之后,从17楼跳了下去。他用他那稚嫩的笔迹在一张皱巴的纸上写着:“nai nai ,我前天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无独有偶,我的故乡也传来一个16岁的男孩,因为欠下900元的债而留下遗书跳河自杀的噩耗。这些消息,读来令人震惊又寒心。正值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他们,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了轻生的道路。中国之大,难道没有能让这两个男孩的立足之地吗?逝者已矣,留下生者和这个社会无限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上学时的理论教育我们,一个制度的好与坏就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实际上一个制度的好坏,依我看就是寒门通向社会上层的道路是否畅通。虽然他们还年少,他们不知道身处寒门的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艰辛,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来自于他们的家庭,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整个社会对这一群体、这一阶层的漠视和遗忘。国家虽然发展强大了,但他们没有从中受益或者受益不多。从这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应念寒门更寂寥。

  如果一个社会的阶级、阶层被固化,上层永远处于上层,底层始终处于底层,寒门通向上层的道路被堵死之日,就是这个社会走向灭亡之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魏晋是一个门阀贵族的社会,虽有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但没有从体制上根本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转机制。之后,隋文帝历史性地开启了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隋文帝本人以考试来选拔文官制度的鼻祖而载入世界史册,而且真正使旧时王谢的堂前燕,飞入到了寻常百姓之家。唐宋明清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这种科举选拔制度,使一大批的寒门子弟被吸收进社会上层,从而有效地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想一想如果没有身处寒门的范仲淹幼时的断齑画粥经历,哪会有身居要位后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思想境地。相反元蒙时期,不仅将被统治者分为四等,而且还堵塞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上升途径,尽管它军事很强大,但最终也只能以短命收场。

  不仅中国古代这样,国外也同样如此。古希腊的那些先贤,聚集在广场讨论着城邦的重大事情,以哪边的声音大来做出最后的决定,开启了民主制度的先河。其实,这就是城市平民想要分享贵族的权力。后来英国的光荣革命以及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不都是因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上升通道被堵塞而发生的。

  毛泽东通过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子》,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已被固化,所以才号召穷人起来革命,推翻那种制度,打通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壁垒。我们幼时,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国家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但整个社会焕发出一种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我的故乡,一般青年想向上发展,当时不可能想到做生意、当老板,但有读书考大学和当兵两条出路。考上大学,不用说,已“青云直上”了;当兵,在部队可以入党、提干,最后也跳出了农门。那么今天是否这两条路是否依然还有呢?考大学者,限于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于大城市的现状,每一届都有数以百计的人在省城上学,在本地上学者,即便能考上一个一本,那也是不入流的,那些985、双一流高校,对于贫寒子弟真的是难于上青天。更何况很多学生最后上的是所谓高职,他们的学历层次,与他们父辈的中学没区别,毕业后,面临着一个就业的问题。至于当兵,由于军官都必须军事院校毕业,提干这条路又堵死了,最多只能转成所谓志愿兵,但以后转业能干啥,就无人知晓了。

  这种局势发展的最终后果就是,官一代的儿子成了官二代,孙子成了官三代;富豪的儿子是富二代,孙子是富三代;穷人的儿子是穷二代,孙子是穷三代。中国古代那种富不过三代,王谢的庭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的情况就不会出现,整个社会的阶级和阶层已经固化。到头来,只有实行体制的革命,打碎整个体制,社会才能发展。那么,这种打破这种固化的方式,整个社会必将付出更大的的代价。

  虽然现在有扶贫、脱贫的政策和宏伟蓝图,但恐怕也只是输血而已。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这种阶层固化的出现,我们的体制必须做出顶层设计,以打破试图对现在这种阶层固化的做法。一方面我们要进行体制创新,打通寒门通向上层的途径,鼓励底层积极向上,而不是将其堵塞。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税收制度改革,加大第二次分配的力度,扶助弱者。与此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从法律和税收方面保障慈善事业发展,从而使底层不要感到无助,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及时得到援助。这样的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少折腾,更好地持续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明海蓝天' 的评论 : 这个问题以前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据我所知,国内现在除北上广深等特大一线城市外,户籍基本放开,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了。比如,我同学的孩子,在日本工作和生活没入籍,生了两孙子,结果把户口上在老家的村里,百分之百的穷山穷农村户口。但以前户籍制度留下的后遗症还在,一时无法消除。
明海蓝天 回复 悄悄话 国內的戶籍也造成了寒门弟子的起点太低。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estshore' 的评论 : 你的观点很有意思,且看问题比我更深远,是致富和登科之后,怎么变成贵族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已经中产了的人来说,十分必要。这也就是一群中国大叔、大妈在国际世界扬名之所在。而我还只盯着眼前,思考着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悲剧,如何使悲剧不再重演,说到底还是一个脱贫的问题。因此,这两个问题是两个不同阶段的问题。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董兰丫' 的评论 : 还没有绽放的花朵,就这么凋谢了。在我们幼时那个年代,经济比现在差多了,但童年还是苦中有乐。现在,总体来说,经济好多了,因此,其中原因的确值得这个社会好好反思。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其实,就这两例个案来看,最后的原因都是钱,经济的原因。由此可见,在那样一个金钱的社会,钱给他们家庭造成的压力,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现在学校和家庭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惩罚呢?这孩子这么害怕一定是有不正常的心理阴影的,有待探求。
westshore 回复 悄悄话 人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可是如今人们希望一代就能出贵族,这才是所谓寒门能否出头这个议题的来源。新经济下有人暴富,科举下有人登科,都是一代就成为“贵族”的样板,因为这都是成功的标志。
因此并不是寒门是否有出头的路,而是衡量出头的标准不对。
董兰丫 回复 悄悄话 是什么让孩子们这样害怕,怕到连死亡都变成不那么可怕的事?这么年轻的生命,花朵还没有绽放就凋谢了......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现在学校和家庭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惩罚呢?这孩子这么害怕一定是有不正常的心理阴影的,有待探求。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kyang' 的评论 : 没错,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但底层的人生活不易,没有保障,看不到希望,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深度好文,有很多深层次的因素吧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旧日云中守' 的评论 : 欢迎来访,谢谢留言。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喜清静' 的评论 : 谢谢清静的点赞,我只是对弱者更具怜悯之心罢了。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深刻好文。溪郎君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赞。
旧日云中守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眼光锐利,思路很清楚。
空山野鹤 回复 悄悄话 有道理!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空山野鹤' 的评论 : 我也是看的报道,具体情况并不知晓。有个性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但反过来又想,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似乎很难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归根到底,社会这个大环境有推之不却的责任。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铁驴' 的评论 : 家长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疏忽,但这两者都是因为经济问题,也许是家庭的拮据的状况,无时无刻地在给他们压力,此所谓润物细无声。
空山野鹤 回复 悄悄话 很痛心!不过有一点想请教博主,这两个孩子心理如此脆弱,真的是来源于父母吗?
铁驴 回复 悄悄话 大人要教育小孩好死不如赖活着,要脸皮厚,小孩小的时候很爱面子很可怜。我就小时候生活不好心理有阴影,脸皮厚人傻是度过难关的好办法。
柳溪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好月元' 的评论 : 我们小时候虽然像野草,无人管,但那时的外在环境很自在。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环境全变了。以上悲剧的出现,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但人是社会的动物,整个社会更应值得反思,设计出避免悲剧重演的机制。
花好月元 回复 悄悄话 挺不敢相信的,这么小的年纪就走上了绝路,真的很是不能理解。
以前也看过几个这样的例子,觉得读到特别的痛心,也许是因为家长或是学校以及一些同学的不良影响吧,说白啦,还是太脆弱啦,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还是吃的苦太多啦?或是舆论的导向,网上各种负面新闻,孩子总会无意听到,由于自身认识经验有限,对生命没有太多的理解,就以为一死百了啦,也在家庭内部教育的不好,或是根本就是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太忽视小孩子的存在啦,也还不像我们小时候,大人不管,自己怎么出去玩都还算安全。现在的孩子,如果大人不关心,哪有什么好玩伴啊,都是太有些封闭的原因吧。想到了一些,就说几句吧。
我觉得你提到的理论很好,由一件社会事实来引申说开来对教育的更深意层次的分析,值得学习和探讨,谢谢分享。您也是一位老师或是教授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