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燕京人

本人近期完成了历史记实故事,以我家四代为中心,在中国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甚至世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希望让后人知到也可作为历史的侧影,供写这段历史的人参考。也是一为老人在离开世界之前想说出的话。
个人资料
佩尼燕京人penn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燕京人 我的自述63:与付校长换房

(2018-07-01 13:57:45) 下一个

       第六章    燕京消失后的一叶小舟

 

 

       燕京存在和消失对每一个燕京人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燕京存在时,我们是燕京这个整体之下的一颗小钉子。燕京这个总体处理了外面的事情。每个人只对内就可以了,大家坐在燕京这条大船上一起漂在历史的海洋里。燕京消失后,我们就没船可乘,每个人都给扔到大海里了。自己需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翻船。

 

        进城住

 换房搬家、住风景区

 

 

       爸爸宣布他不在北大工作,我们家要搬出北大,搬到何处不知道。因为劳动干校正在讨论筹建,但我们的房子很好,决不允许久住。这时北大准备把58号给北大汤副校长,这位副校长就是组织北大12位在1951年表忠心的那位。恰好他住在城里自己的房子里,现在就让我们两家换房,我们住他的房子当成是住学校的房子,按住学校的房子付房费。

      1952年九月末我们两家同时搬家。

      城里的房子太小,只搬去客厅的钢琴,饭厅的玻璃柜、饭桌,妈妈的大立柜、梳妆台,放我们衣服的五斗柜、三斗柜,及每人一张床,我们三个小孩每人的一头沉大书桌还给学校,换成小二屉书桌,这些是普通人家最基本的家具。大小两沙发都还了,从此以后我家再也没有沙发,可以扔掉各种家具,但作为知识分子最需要的书柜,爸妈的大书桌是绝不会扔掉的,这些东西陪着我们五口一辈子。一个卡车就搬完了。

      我们和爸爸骑车去,妈妈坐卡车司机旁。下午到了新家,赶快打扫每个房间,快速的放好家具,这个新家就弄好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小院,只给我们北房、西房和南房三排,东房是原来他们的房客。北房是较长的一排,爸爸的小卧室在最东边,然后是妈妈卧室,然后是客饭厅,这里有通到小院的门,再过去是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的小厨房,用小火炉烧水、做饭。最后是小厕所,只有一个冷水管没有热水管的脸盆、及水冲的马桶。没有洗澡的任何设备,地面有一下水孔我们就用自己的盆从厨房端水去洗澡,洗后水就从这个下水孔流走,但倒水必须很慢,否则水会流到厨房,甚至客饭厅。

       我们三人住这没隔断的小西屋。南房很小是保姆住,原来的厨师、保姆全不来,外婆的那位保姆赵老太来我们家工作、住小南屋。

      这个房子当然不会有暖气,冬天取暖是最大的问题,北房在客饭厅放一个大火炉,爸爸卧室和小厕所最冷,我们就用大铁盆靠在客厅炉子旁洗澡。西房、南房各放一个小火炉,晚饭后作功课时开大炉门,屋子暖和一点,其它总是封着的,总之住在这里冬天很不好过,太冷了。

       院子是砖的,通到外面的排水口太小,下大雨会成河。我们是2号离大马路较近,小胡同中间是砖路,旁边是土,下雨旁边的土把砖全盖住了,这小胡同就成了烂泥,很不好走。

      这个地点很好,在故宫西后河对面,每天一出胡同口就看见这个河和故宫后门的漂亮的小楼。

      往西就是北海前门,北海大桥。站在桥上北面是北海,南面是中南海。下了桥就是中南海后门,北京图书馆,北大医院。

      往东就是景山,故宫后门。

    往南走北长街就是女一中。南、北长街的相接处西面是中南海东门,东面是故宫西门,这里有一个小图书馆。向南走一点是中山公园西门,再向南是男六中。出了南长街的南口就是天安门大街。往东是天安门,往西就是中南海的正门。

     如果一个休闲的人,可经常到这些地方去散步,很是美丽。那时北京人口不多,夏天晚上可到北海大桥上散步,这个穿堂风吹在身上是多么的风凉。但我们忙于学习,爸爸忙于建劳动干校。在这里没有这样潇洒的生活,实在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alidali 回复 悄悄话 "与付校长换房", 我还以为是与姓付的校长换房.
原来副校长姓汤!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