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转载:《文革洞因》之六(崇新岳 百思峰 )

(2020-06-17 11:38:05) 下一个

第二节 最后的晚餐

  (1)

  前面说到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的生日宴会,由陶铸和罗瑞卿提议,毛泽东指定汪东兴和江青操办,客人的名单则是毛泽东亲自圈定的,甚至连寿宴的座位排布都是毛泽东亲自指定的。

  客人一共三桌,劳动模范陈永贵和董加耕,被毛泽东安排在自己的左右手,陶铸夫妇和罗瑞卿也许是“请愿”有功,也被安排在与毛泽东同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等高官和老战友,则被毛泽东安排坐在另外两桌。“高官”们只有陶铸夫妇和罗瑞卿获得与主席同坐一桌的殊荣,可以看出在1964年的时候,毛泽东对陶铸和罗瑞卿的信任与喜爱是溢于席面的。

  可是毛泽东身边的得宠者,没有一个是自始至终得宠的,即便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最信任的康生,那样奋不顾身地为毛泽东大打出手,得罪了文武百官,但整风过后,毛泽东暂时不需要打手了,康生就坐起了冷板凳。所以另外两桌上熟知毛泽东的高官们,并没有人羡慕陶铸和罗瑞卿的得宠,反而还有点为他们担忧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这个爱与恨通常只隔着一层纸。这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与陶铸和罗瑞卿之间的这层爱与恨的纸,那么快就被捅破了。

  在菊香书屋前的雪地里做他那独一无二的体操时,毛泽东的布鞋被雪渗湿了,但人民大会堂小宴会厅里热烘烘的暖气,马上就把那种不快的阴湿之感驱逐了。做了体操后的毛泽东,食欲也上来了,一种久违的空腹感正在挑逗起人的昂扬斗志。

  毛泽东之所以采纳陶铸和罗瑞卿的建议,破例搞这次寿宴,是因为在毛泽东的心底里,还是有与刘少奇讲和的意愿。毛泽东希望刘少奇借着这个轻松的机会,在大家面前主动向自己道歉或检讨,两人尽释前嫌,终归于好。为此,毛泽东再一次破例提前来到会场,他虽然一脸祥和,但眼光却在扫视四周,比毛泽东早进入会场的是:陶铸和夫人曾志、罗瑞卿、李井泉、刘澜涛、宋任穷等,而他最期待的刘少奇的身影,却没有进入他的视线。

  毛泽东心中不爽了,一股“气”悄然从心底上升。毛泽东知道刘少奇是个聪明人,如果刘少奇有心借这个机会向自己道歉的话,他应该早早来到会场,在毛泽东一到场的时候,就主动迎过来问寒问暖,借祝寿来表示友好,借祝寿来表示歉意。可是刘少奇并没有提前来,难道真会是那么忙么?毛泽东当然不相信。

  虽说毛泽东心里有气,但还是面带微笑,摆出东道主的风格,招呼各路诸侯说:“坐么,大家都坐么。”

  过了一会儿,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才陆续来到,毛泽东微笑着用最儒雅的手势,再次招呼大家坐下。四十位客人齐刷刷地坐下,等待着毛泽东发表一个生日感怀的演说。

  (2)

  可是毛泽东一生最厌恶教条主义的繁文,他没有按照世俗的惯例,来一个诞辰感怀的演说,而是开门见山地说:“罗长子和陶铸让我请客,好嘛,今天我来请。”罗长子是罗瑞卿的别号。

  毛泽东接着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过了年就71岁。我老了,也许不久就要去见马克思,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吃顿饭。今天不是祝寿,是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

  赴宴者们正要说他们精心准备好的祝寿词,毛泽东却不等别人插话,马上接着说:“不能光吃饭,还要讲讲话呀!有些人一摸到一点东西就翘尾巴,这不好。摸到一点不要翘,摸到两点三点,也不要翘。”

  听毛泽东说出这样的话,到会者酝酿好的祝寿词都不敢说了,会场上顿时鸦雀无声。

  毛泽东一开始他的虎气,就一发不可收拾。毛泽东自己的老虎尾巴是摸不得的,但是摸别人的尾巴却是抓住不放,他面对众位高官谈起这个“翘尾巴”的话题还不罢休,继续对坐在身边的劳动模范们,用谆谆告诫的口吻,再次说:“你们有了成绩,不要翘尾巴。作一点不要翘尾巴,作两点不要翘,作出三点四点更不要翘,翘尾巴不好,要夹着尾巴做人。”

  劳模们诚惶诚恐地接受毛泽东不要翘尾巴的教导,但高官们都知道,毛泽东想要说的翘尾巴的对象,那就是刘少奇。刘少奇因为这几年搞恢复经济出了成绩,所以毛泽东告诫刘少奇做出了成绩也不要“翘尾巴”。毛泽东接着说:“现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有人翘了尾巴怎么样呢?我没有蹲点,没有发言权也要说,错了,大家批评。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说我是教条主义,就算是‘教条主义’吧。有人搞独立王国,尾巴翘得很高嘛。”

  毛泽东这些话,每字每句都是针对刘少奇说的。因为刘少奇不久前在会上说:“没有去蹲点的人,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资格做中央委员。”刘少奇还说:“不能把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当成教条。”所以毛泽东在这里以牙还牙地说:“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说我是教条主义。”

  当毛泽东说出政治家最忌讳的“搞独立王国”的措辞时,参加宴会的人心里顿时一惊。原本喜庆的寿宴,变成毛泽东一个人喜怒笑骂的独角戏。笼罩在生日宴会上空的,是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阴霾氛围。

  毛泽东对他自己的重量级发言,必求一言九鼎之效,对现在会场上的紧张气氛颇为得意。毛泽东平时讲话时,周恩来喜欢插话,今天毛泽东却把周恩来支到远离自己与刘少奇同一桌,周恩来也插不上话了。

  (3)

  毛泽东这一桌,除了陶铸夫妇与罗瑞卿外,都是第一次与毛泽东同席。况且毛泽东把陈永贵和董家耕这样的第一线工人农民安排与自己同坐,使他们既惊恐又兴奋,这种与中央最高领导人同席喝喜酒的待遇,是毛泽东以前的历代工人农民都没有享受过的。可想而知,陈永贵、董家耕等人在这种场合,给主席敬酒怕不得要领,陪主席喝酒怕不够身份,除了虔诚地陪着笑脸以外,手脚都没地方放了

  毛泽东也不管他人,自己自斟自饮。毛泽东今天喝多了一些,人一喝多话就多,只见毛泽东一会儿嬉笑,一会儿斥责,一会儿自嘲……。周恩来为了缓和现场的气氛,赶紧把不久之前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大声赞扬钱学森:“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这很好。”

  毛泽东没有提到钱学森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杰出贡献,也许钱学森本人会感到失落,但毛泽东为什么不提这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科技成果,只是赞扬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的“小事”呢?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这时更关心的不是原子弹,不是经济上的“超英赶美”,而是改造人的思想,是“反修防修”。在这里,毛泽东不露声色地给他的高干们敲了一个“反修防修”的警钟。

  毛泽东的文章是党内一流的,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杰出的,但是毛泽东的谈话,带有一种帝王的为所欲为的霸气,还有一种诗人的孤芳自赏、故弄玄虚,使一般人的思维很难跟上,经常要绞尽脑汁猜来猜去。

  这时毛泽东忽然问身边的陈永贵说:“你们那里的四清运动搞得怎么样?”

  陈永贵赶紧挺直身板回答说:“搞得很好,经过了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员们的觉悟都普遍提高了。”

  毛泽东点头说,“好!四清运动就是要提高社员们的社会主义觉悟,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仅仅是整一些‘四不清’的问题。现在用几盒香烟就可以把一个支部书记给贿赂了,如果把一个女儿嫁给干部,那就要什么有什么。这些人就是修正主义者,全国基层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我还担心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听到毛泽东说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话,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毛泽东看到大家吃惊的脸色,更进一步对陈永贵说:“可以给你透个风,我担心的就是中央出修正主义!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汗的资产阶级分子。你回去以后要把我的话讲给群众听,看看你们的周围,你们的上面,是不是这样!”

  毛泽东的这番话,让陈永贵不知怎么回答,只好使劲地点头。毛泽东又问陈永贵:“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你怎么办?”

  (4)

  这下陈永贵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全场的人听了,也是面面相觑,鸦雀无声。毛泽东看看大家,用自嘲的口吻朝坐在另一桌的刘少奇说:“王光美搞了一个桃园经验,在全国出足了风头,很好嘛!少奇同志给我们带了一个头,我也不能落后。我和少奇要兵对兵、将对将、老婆对老婆,来一个竞赛,看看究竟谁手里有马克思主义,比一比谁手里的真理多一些,检验一下谁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

 

江青为何想在文革中逼死王光美?背后竟是为了... | 自由微信| FreeWeChat

共和国第一夫人王光美与江青

 

  当时在座的高官们,还以为这不过是毛泽东随便说的气话,谁也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毛泽东真的把自己的老婆江青推上了政治舞台,与刘少奇和王光美“竞赛”。这是一场“玩命的竞赛”,一直竞赛到毛泽东去世才算结束。

  陶铸、罗瑞卿等高官心知肚明,毛泽东今天这么大的“火气”,都是冲着刘少奇去的。他们希望刘少奇赶快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到毛泽东面前去道个歉,至少说几句软话。这种场合是最容易说话的,不论从祝寿的话题开始,还是从拉家常开始。

  可是今天的刘少奇,一改往常的政治敏感性,似乎像吃了迷魂药,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使劲吸烟。陶铸和罗瑞卿急得频频给刘少奇递眼色,但刘少奇一点儿反应也没有。陶铸和罗瑞卿愈发急了,又转向给周恩来递眼色,希望周恩来能够出面,设法给毛泽东和刘少奇打个圆场。可是说来也奇怪,今天的周恩来一改往日的热心肠,只顾自己一个人喝酒,对别人的事情管也不管。

  陶铸和罗瑞卿心中暗暗叫苦,心想:“这下遭了,我们岂不是弄巧成拙了吗?本来安排这次生日寿宴,就是期望刘少奇借着寿宴的机会,向毛泽东陪个不是,说几句好话。现在刘少奇这样一言不发,连一句好话都不说,岂不是更加激怒毛泽东了吗?要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不搞这个生日寿宴更好,真是画蛇添足呀。”

  毛泽东也确实被刘少奇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在此之前,毛泽东虽说对刘少奇相当不满,但还有与刘少奇和解的心思,毕竟他们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了。毛泽东本来想借这次寿宴给刘少奇一个下台的机会,可是刘少奇居然“给脸不要脸”,一点儿和解的意思也没有,反而倒让毛泽东有一种“热脸贴到冷屁股”的被羞辱感。毛泽东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倒刘少奇。

  后来1970年,当美国记者斯诺问毛泽东:“是什么时候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从政治上搞掉的?”

  毛泽东回答说:“是制定‘二十三条’那个时候。”

  所谓“二十三条”,就是1964年毛泽东在他的生日寿宴之后,制定的“反刘第一号文件”。

  刘少奇为什么要彻底惹怒毛泽东呢?这是我们后面的故事了。但当时刘少奇绝没有想到,他惹怒毛泽东的后果会是如此的严重。此时此刻,参加毛泽东生日宴会的精英们,也都做梦没想到,这个生日寿宴,居然成了毛泽东与他的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们的“最后的晚餐”【本节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