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家乡美(11)康家祖训——“留余”匾

(2017-12-24 09:13:20) 下一个

 

11.  康家祖训——“留余”匾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乏名匾荟萃,有口皆碑。

 

        在中原大地的河洛康家,悬挂了一块一百多年的“留余”匾,它颠覆了凡匾皆矩的司空见惯,式样别具,既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又像一幅展开的书卷,金底黑字,醒目耀眼。

 

        “留余”匾是康百万家第十五代庄园主康坦园用以训示子弟的家训匾,由黄杨木雕刻而成,长1.65米,宽0.75米。该匾是清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作于公元1871年。全匾有174个字组成。主题“留余”为篆书,稳健遒劲;内容为流畅的行楷,矫若惊龙。远观气势洒脱奔放,近读文辞清丽典雅。

 

        该匾的具体内容是: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殆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夆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其大意为:

        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分。太于过分时,必然留下悔恨。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子孙后代吧!

 

        康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家训,缘于祖祖辈辈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财富是有限的,不可无限度的使用,应该留有余地,给子孙后代留下继续富裕的资本;做事不可绝,必须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事业连绵不断,家族兴旺发达。

 

        “留余”思想要求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的和谐,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超常发挥了“仁义、礼让”等等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

 

        其匾形状如迎风招展的旗帜,或许是主人匠心独运地希望留余思想能够像旗帜一样指引其子孙把这个昌家之道发扬光大;它又像一幅展开的书卷,大概是要求后代牢记:开卷有益、耕读传家......

 

        留余匾深刻的意境、斐然的文采、独特的造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伫然而立、凝神三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