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个人资料
stoneben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意识的游戏

(2018-12-14 23:48:12) 下一个

驴兄讲哲学中发现的语言困境:语言中没有真实,逻辑的真实才是稳定的真实。

俺同意语言中没有真实,但俺对逻辑与数学的真实的看法却略有不同:逻辑的真实其实只是意识的真实。

假如有一种东西叫作绝对真实,世界处于真实之中。那么这个真实显然不需要一段一段地发现内在事物的联系,某种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好像一个健康的人,不需要在认识上计算任何关系就可以同时感受全身,而不需要探索或者证明大脑到脚趾的距离与到手指的距离有什么不同。这是因为,感受能力和感受对象是一个。

如果有一个东西叫绝对真实,那么理论上,世界就一定处于绝对真实之中。那么世界中的一切关系与规律都是天然地现成地存在在那里,不会成为真实的对象,也不会被真实另行感知。比如,人费好大力气算出了地球与火星间的距离,造出飞船来登陆火星。有理论有验证,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真实“。但对宇宙的”真实“来说,对不起,没有这种”真实“,因为宇宙是绝对的一,天然如此,本来如此,有公式如此,没有公式也如此,登陆成功如此,不成功也如此。不需要认识,不需要表述,不需要确定。人所谓的”规律性的真实“,其实只是对意识来说才有意义的”知识“,这种知识被认为是真,也不过是因为人的意识有认识的需求。而”需求“与”真“都依意识发生,依意识存在。对绝对真实本身来说,没有任何价值。而人认为的”真实“,其实只是意识对局部现象的把握,它甚至连局部现象都不是,更不要说是真正的整体的真实了。

一般来说,人的意识(尤其是西方思维模式下的意识)不太会反思------不太有能力分清意识中的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对反观意识自身,他们更乐于用意识,来认识世界,来设想意识之外的东西的样子,唯心唯物,主观客观,可知不可知等等,到处都是沉重的意识痕迹)。意识乐于不断开拓,享受旧知识带来的稳定感与新知带来的成就感。比如,要是西方哲学家说语言中没有实际,并且拿各种数学逻辑语法语义理论来分析,哇,意识就会相当敬佩,相当满足。但是听到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识就会说”你自己搞不清,来忽悠“。结论一样,为啥给人的印象不一样呢?就是中间的过程不同。西方思维是以意识为主的,在这个过程中意识脚下每一步都会有砖,手中都会有拐,所以意识觉得舒服,有说服力,就容易接受-----尽管一路走来,每一块砖都被下一块砖砸得粉碎,意识依然相信自己走出了很远。结果就是,虽然西方两千年后得出的结论和老子两千年前得出的结论一样,意识只认两千年后的不认两千年前的。为啥?因为两千年的过程彰显了意识的”存在“,虽然这种存在对于结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意识认。天空中没有留下有意义的存在,但是意识曾飞过。从这个角度来看,相比绝对真理本身,意识显然更注重自己的存在感。当然,”存在感“这个动机太不高大上了,所以意识喜欢表现得”一直在通过逻辑追求真实“。

然而,遗憾的是,它喜欢逻辑,喜欢体系化的论证,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更真实,而是因为这些东西相比只言片语更稳定。

意识本身是变幻很快的,这让它自己没有安全感,于是它拉命要抓住一些东西,寻求稳定感,而规律与体系是稳定感的最佳栖息地。因此,无论一个体系本身多么不完整,意识还是倾向于建立它。有意思的是,意识自己也有危机感,感觉这个体系漏洞太大太多,就会去编造新的体系----这是西方哲学史的特征。

而然,无论意识多努力,它都不通向真实。无论你怎么定义真实,是生命还是绝对客观,是规律还是现象,是在意识之中还是意识之外。这是由意识的定义本身决定的:如果它全知全能,就不再是个体化的意识。如果它是个体化的意识,就必然是支离的,局部的。而支离的局部的意识,必然无法完整地反映真实。

顺便也可以提一下中国所谓的支离破碎没有体系没有逻辑没有数学支撑的”哲学“。这种哲学其实反映了中国思维的特别之处------它没有成为意识的仆人,没有随着意识的危机感与满足感去追求体系与规律,相反地,它更多地在关注意识到底是什么,如何摆脱意识的迷惑。从这个角度看,意识思维所攻击的中国哲学的缺点,其实都是它的优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