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は我慢!

观察,比较,有感而发
个人资料
土豆-禾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懒人爱电影(八):38-40(民族精神与血性)

(2018-03-23 17:12:58) 下一个

懒人爱电影(八):38-40

(民族精神与血性)

 

这集就三个电影却拖了很长时间,因为一直在犹豫怎么写。是归在一集写呢,还是分开一个一个写;是现在就贴呢,还是等到6月3日或4日再贴;是单纯地放电影讲故事呢,还是多加一些自己的胡思乱想;是等大家砸了以后、批了以后、再一一论说呢,还是先自己揣摩、总结一下反对意见。徘徘徊徊、犹犹豫豫之中整出了今天这个怪怪的模样。

38,命运之石 Stone of Destiny (2008)

39,燃烧的灌木丛 Ho?ící ke? (2013)

40,四月的上尉 Capitães de Abril (2000)

怎么会想到这个主题呢?一是因为前几年发生了多起案例式的和平独立公投,远的如加拿大魁北克的独立公投,近的有2014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以及去年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二是因为上次和边神讲起“政变”的案例,以及最近两部被大陆禁止的韩国电影。

纵观历史,国体/政体是可以改变的,越是近代,人们越是在意这个问题,以前往往通过战争手段进行强行切换,而现代的人们似乎越来越用和平手段处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愿意分几步实现目标,或者只玩个象征意义的。

38,命运之石 Stone of Destiny (2008)

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译作“西敏寺大教堂”,凡去伦敦旅游的人一定会去参观的地方。那里是英格兰及现代英国王室的各种重大仪式举办之地,保存着很多象征王权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却是苏格兰人的“国宝”——斯昆石

斯昆石(Stone of Scone),通称“命运石”或“加冕石”,是苏格兰历代国王加冕时使用的一块砂岩,因此也成为了苏格兰的国家象征之一。1296年,爱德华一世将斯昆石作为战利品掳回英格兰,安置在西敏寺英王加冕宝座“圣爱德华宝座”之下,象征英格兰和苏格兰统一在英王的主权下。1950年圣诞节,四名苏格兰学生决意要从西敏寺将斯昆石盗取出来送还苏格兰。电影《命运之石 Stone of Destiny》讲述的就是这个胆大包天的故事。

看着这四个热血青年,如何将苏格兰国宝石头从伦敦市中心的教堂偷出,然后又如何跌跌撞撞用一辆类似于甲壳虫的小破车运回苏格兰,即便背景插曲属于波澜不惊的半喜剧风格,土豆还是泪奔了,为他们的“幽默行为”感动,为他们的民族荣誉感感动。

https://www.scotsman.com/lifestyle/kay-matheson-stone-of-destiny-raider-dies-at-84-1-2993093?

     

“1996年,英国政府终于决定将斯昆石归还苏格兰,同年11月15日,在两地边境上,英国内政部和苏格兰部的代表举行了一个交接仪式,之后,斯昆石被带回爱丁堡城堡安放至今。由于爱丁堡城堡现在仍是英国驻苏格兰部队总司令部驻地,因此一些苏格兰人仍然希望斯昆石能被转移到更普通的地点安放。

虽然斯昆石现在已经回到苏格兰,但是英国政府仍然发布了法令,规定将来英王举行加冕典礼时,斯昆石仍然需要运回西敏寺,安放在圣爱德华宝座下。”(摘自维基百科中文)

如何?是否体会到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不屈不饶”但又“合理合法”的对抗了吧。

39,燃烧的灌木丛 Ho?ící ke? (2013)

Wenceslas Square,瓦茨拉夫广场,捷克首都布拉格市中心,也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中心,类似于天安门广场吧。

Jan Palach,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学生,该大学成立于1348年,是捷克乃至中欧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捷克最大的大学。1969年1月16日Jan Palach于瓦茨拉夫广场自焚,19日不治而逝。

Jan Zajíc,另一位捷克学生,于1969年2月25日追随Jan Palach在相同地点自焚而亡。

1989 年1月,Jan Palach自焚20周年的纪念活动,又一次拉开了反体制活动的序幕,至同年11月的Velvet Revolution,捷克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实现了政权更迭。

commemorative-plaque-to-jan-palach-and-jan-zajic-wenceslas-square

  

The memorial to Jan Palach and Jan Zajíc in front of the National Museum

三集电视剧《燃烧的灌木丛 Ho?ící ke?》(Burning Bush),是以布拉格之春为背景,Jan Palach自焚事件为题材,展示了7/80年代以学生和女律师Dagmar Burešová(后来成为民主体制捷克的第一任Minister of Justice)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们仍然在坚持斗争,如何为自由和民主的斗士正名,为他们讨回公道。另外,整个事件过程中,除了感受到威权体制中民族、政治、同事朋友之间的信任逐渐崩溃,还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事件中的代沟体现。

电视剧最后的字幕是:

The film is dedicated to Jan Palach, Jan ZajícEv?en PlocekRyszard Siwiec and to all who sacrificed their lives while fighting for freedom. (均为自焚而亡者)

 

母     亲

        

东欧,感叹东欧,再怎么也是欧洲的东欧,是从属于欧系文化的东欧,东欧电影人有资本也有自信反思他们的历史。而东亚的华夏则为另一种文化体系,看看网上对刘晓波的各种评论,众多现实主义者在深思:“这样做有意义吗?”。哎,殊不知,这类自我牺牲的“意义”是由后人的态度决定的,而非牺牲者自己,如同当初民众包了粽子,才让屈原家喻户晓。想起一位女网友的《晓波,这个民族配不上你的牺牲!》一文,土豆深有同感。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是我们常听说的“格式老话”,我不是很习惯这种语式,但又往往会顺着去想“民族”是不是也有“民族格”呢?

网上常看到有同胞说东欧人很歧视华人。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居然会“理解”东欧人对华夏人的歧视,很离奇。如果让他们多看看我们的电影,让我们也多看看他们的电影,会不会增进友谊、增进理解?什么?馊主意?

40,四月的上尉 Capitães de Abril (2000)

每到64这天,我都会把这部电影贴在微信号上,但从来没人问我这部电影的事情。我猜,或许大家都在忧国忧民:

1,这案例不好,因为祖国没了,小了……

2,这案例不好,因为虽然“民主”了,但更乱了,你看,后来10年换了8个总理,还有不稳定的联立政府……

3,这案例不好,我的4套房跌得卖不掉了,没法让孩子去美国留学了……

4,小国的东西往大国上套好像不合适……

5,中国有特殊的国情,民众素质不高,还不适合民主选举道路,况且最近5000年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6,今天的大大是有大格局之人,可能是想大展鸿鹄之志,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7,像韩国那样,总统一下台就去蹲监狱,成何体统……

8,那是偶然,别说中国不可能,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案例……

      

1974年4月25日凌晨,葡萄牙上尉Salgueiro Maia在兵营中下达集合令:

“Gentlemen, as you all know,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state. The welfare states, the capitalist states and the state we are in. Now, in this solemn night, we are going to end this state! So that anyone who wants to come with me, we go to Lisbon and finish it. This is voluntary. Who does not want to leave, stay here!”

然后营内所有军人自愿跟着上尉离开军营前往60公里以外的首都里斯本,并于早上6点到达首都的政府办公街区。途中军人们的吉普与装甲车默默地行进在街道上,即便是车辆稀少的凌晨,他们还是会同民众的车辆一样,一起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法规……

这就是电影《四月的上尉 Capitães de Abril》的序幕。

随着天空见亮,很多平民自发参与“政变”,并将康乃馨插在了军人们的步枪上,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来。此革命推翻了20世纪西欧为期最长的独裁政权(42年)。为纪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为自由日。

                        

补充:

1,4月25日当日,军人和左翼组织迫使总统Américo Tomás与总理Marcelo Caetano辞职,并于翌日放逐至马德拉群岛;数天后安排其流亡至巴西定居,从此未再返国;

2,在康乃馨革命期间有4人死亡,他们既不是革命者,也不是死于军队的枪口,而是被政府楼内的警察射杀的普通抗议者。

3,为纪念此日,澳门市政厅把南湾湖两处街道,命名为四月二十五日前地(Praceta 25 de Abril)及四月二十五日街(Rua 25 de Abril)。澳门回归前,自由日为澳门公众假期,回归后被取消,以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取而代之。原本葡萄牙军队在澳门有驻军,而葡国驻澳军队在康乃馨革命爆发后全部撤出,澳门于1976年1月自立军事化保安部队。

*********************************************

经常被人们问起19世纪中日门户开放的问题,也往往是拿明治维新与中国的变革进程做对比。我想来想去总觉得主要原因还是人种问题。日本人看到美国黑船来了、英国炮舰来了,挨了几炮便马上全面西化全面改革;而华夏朝野则会不断辩论、不断分析、不断否定对手、不断膨胀自我,后来导致不断挨揍。痛!痛!痛!

如果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分析不再是“这个不符合、这个不合适、这个有缺陷”等否定模式,而是用“这个有趣、这个有启发,这个或许将来可以起作用”等非否定式的思维模式,会如何?

一直在想,葡萄牙1974年的军人政变,如果1989年之前大多数中国人就知道这起事件……结果会如何?

不宣扬偷东西,不宣扬自焚,不宣扬暴力,只想多传播真实案例,看看能意识到一些什么,民族的性格?文化特征?

等待潜移默化之日的到来。

最后看看我们邻国的思路,介绍两部韩国新片,是一位在香港的朋友看后极力推荐的,我自己还没看。

A:《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1987: When the Day Comes) 

“2018年1月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夫人金正淑在首尔龙山店某影院观看了此片。随后,看完电影深受感动的文在寅即表示在韩国六月民主运动中,最让民主斗士们困扰的问题是世界是否会因起义而改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87:_When_the_Day_Comes  (看中文的) 


B:《出租车司机》(A Taxi Driver)
青瓦台官方表示:“这部电影充分展示外国记者们对韩国民主发展的贡献,文总统亦对彼得为该国所作出的贡献感到敬佩。”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Taxi_Driver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3/10/7050419.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4)
评论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这本书专业了。 我了解得浅,看了书评后大致明白了点意思。 中国的文化生活太贫瘠,缺少自由的空气。 除非你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才会认为那里文化气息浓厚。 否则待久了,有种窒息感。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哈哈,谢谢啦,刚喝完一瓶Hine xo cognac,以后您可得常来啊,:))))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这些电影都没有看过,但是把名字都记下来了。以后留意。
谢谢悉心介绍。辛苦了。远程投放1000ml的cognac :-)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英伦文化是个非常有趣非常特殊的文化,跟着这个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2033459/ 可以读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以及那本书。

三部电影,从“电影技术”来讲,第一部苏格兰最好,但出内容与对中国的作用来讲,捷克和葡萄牙的,以及最后两部韩国的尤为重要,估计国内看不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不谢不谢,为中国的未来传播一些案例吧,:))
寒一凡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土豆的电影介绍。祝新周快乐!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看了第一部,挺摇滚的感觉。 我很喜欢英伦文化,到底是出了大宪章的国家,伦敦和爱丁堡的文化氛围都不错。 在爱丁堡的时候正好赶上那里闹独立,国会门口有些人举牌子。 后来是没成,民意还是倾向不分。 英国的政治环境显然宽松,这样的事放在很多别的地方还不得刑法伺候。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之岚' 的评论 : 其实咱哪儿来招啊?咱和一叔一样的没信心,只能摆弄一些昔日烟云,让大家憧憬一下。
云之岚 回复 悄悄话 看土豆写的东西,总有种感觉,一会儿出招,一会儿收招,看完觉得很迷糊。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看看网上对刘晓波的各种评论,众多现实主义者在深思:这样做有意义吗?。”

是呀,大叔大妈们鞭挞刘晓波时不留一点口德,当自己遇到不公时,譬如注销绿卡者户籍,这才感到社会怎么没个讲理的?唉,在墙外都呆这么久了,这些现实主义者们连公民权益都弄不明白,难怪得要个领路人。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是的,以前在这里上英语课,班里很多东欧的,共同语言特多,倒是旁边的英语老师听得一愣一愣的,很搞笑,:))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pot321'/ '石假装' 的评论 :
不谢,让我们不断传讲真实案例,为未来做准备,:))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土豆子,圆导正在招摄影团队拍她的新连续剧,我推荐你了, 你快去自投罗网吧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捷克老爷叔们说起那年夏天苏军突然进占,至今都余恨未消。捷克与斯洛伐克算是好聚好散,虽有芥蒂,分手后都客客气气,最近因难民问题,又与波匈同志手拉手,理由很简单,历史上咱从没有过海外殖民地,凭啥让咱背这包袱,意思是谁家孩子谁家抱,哈。同那边人聊天蛮有趣,毕竟都唱过国际歌,同老毛子都翻过脸。:)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这么多好介绍。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这三部电影一部也没看过。有时间找来看看。谢谢分享!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被边妹留言惹怒?怎么可能呢,这集标题就是“民族精神与血性”耶,何况洋葱还没来捣蛋呢,:)))
喜欢各位来客的各种留言,互相学习!
风水纵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握手。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水纵横' 的评论 : 不谢。也喜欢看你的右耳朵,:))
风水纵横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推荐。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赞你的大度,没被我的留言惹怒。 我早就发现你的欲言又止了,嘿嘿。 写博除了娱乐还是要相互学习,一个正常的讨论只要不人身攻击和谩骂都是应该畅所欲言和被接纳的,是不?

周末愉快!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吃越蒙山人' 的评论 : 山人好。你的感觉和我一样,我证明,:))
7/80年代,日本出了一大批有分量的人文电影,都很沉重,其中砂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我一到日本就买了此电影的主题钢琴协奏曲《宿命》,此CD也跟着我来到了多伦多,有时晚上一人躺着,边喝威士忌边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axACQoRn0E

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庸俗不堪了;欧洲电影则始终保持着“电影人”原始的使命感。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对比英伦半岛/英式文化圈的各类公投,加泰罗尼亚公投实在是属于一个很好的反例,几个领导人怎么一上台就这样呢?这种突然形成的紧张气氛是很危险的,还好他们属于欧盟圈内,还压得住管的住。
另外,当初各国的反应非常有趣,特别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苏格兰。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有趣有趣",什么意思呢?
1,我读了,觉得有很多点很好玩,不过越来越觉得在人家地方留言/评论不适合多说多写,所以止住了;而且,博客文章的一过性太强,作者/读者似乎都来不及慢慢咀嚼;我更喜欢边喝边聊;
2,绝大多数文章都会有作者本人意想不到的“延伸解读”,但发现很多博主并不欢迎读者们的超范围评论,而我又属于海阔天空天马行空的脑袋,所以也怕一个不慎惹恼作者;
3,不得不承认,“有趣有趣”有时也是敷衍了事的评论,以后改正;
开喝的时间了,周末快乐,:))
越吃越蒙山人 回复 悄悄话 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个日本电影《砂器》,具体是什么回事,忘了,但记忆里那片子挺好的。还有《军阀》《虎虎虎》,记得也挺好看的。美国电影,我觉得《contact》给我印象很深。
日本电影有的挺深刻的,美国的不如欧洲的深刻,总体感觉哈。是不是这样呢?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暖冬的语言文字总透着一种暖意,也让土豆的自恋精神又光大了一会。:)))
电影没看过?没事,看土豆的介绍即可,然后把真实案例告诉大家,传播希望。如果有人找你辩论,一笑了之即可。:))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风不识字' 的评论 : 说实话,以前看电影时觉得痛得哭不出,但这次写的时候,重温那个捷克的事件,想想那些母亲就眼泪了。那部葡萄牙电影也是,很平铺直叙的,但就是会感动落泪。
谢谢你的留言,周末好。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答案终于揭晓了,不过真的很难猜。
调侃一下,土豆对别人文章的评论也经常用“有趣”,有时会沉默,不够鲜明地表达立场。
清风不识字 回复 悄悄话 一大早的看的我泪奔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电影好像一部都没看过,我就这节奏:))听土豆谈电影,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政治、人性、人种、艺术,学习提高中。周末愉快!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日本战后经济和战前是相反的模式,战前我有点研究,有些文章可以一点点贴出来,战后我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能大而论之。你们从日本出来的人能多谈点,我有个学习的机会也好不错的。谢谢交流。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土豆提到加泰罗尼亚公投,那些天刚好在那一带晃悠,感觉像一般市政选举,巴塞罗那到处挂着象征独立的旗帜,像在提醒这是次公投,而周边城镇村落波澜不惊,到处圣诞灯饰,老百姓都忙着准备过大年。:)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你好,豆腐干,你的大作我早就买了,慢慢读,也值得收藏。
看各个地区/国家的人,以及各年代的人如何评论日本,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觉得我多多少少理解你的观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关于人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但不敢发。我也认为盎格鲁-萨克森是特殊的一族,但又习惯以国家来分,我会把德国人和日本人放在一组,一个是欧洲“粗鲁的乡巴佬”,周围国家都觉得自己比他有历史有文化;一个是不被待见的东亚孤儿。150年前德日两国都怀有一种“群体屈辱感”,后来的“反弹”大家都领教了。现代中国也有屈辱感,但反弹出来的现象不是通过学习比过你,而是简单地想办法干掉你。

关于日本的经济,和你的观点很不一样。简单讲,我认为最近20年的“金融经济”正好而且只对“今天的中国”特别有好处,所以才反衬出日本的“衰退”。

这两个问题,确实非常有趣,以后慢慢写。也可边喝边聊,:))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还是不要公开提人种的好。否则我们的子女也没有解脱的时候了。人总要保持点希望,不是吗?
by the way, 我注意到你二次提日本明治维新,有赞赏之意。我倒是觉得日本明治维新直到现在并没有走对路呀。而且目前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追随日本的,并不成功,但是这个模式在日本显示出的可持续性比东亚其他国家大的多,仅在这一点上日本文化,或者说人种的确表现的和东亚其他人种文化优越。但是反过来和央格鲁撒克森人种比又差了许多。日本学者自己说的,日本到今天都没有真正理解过资本主义没有哪怕一天实行过资本主义。引用结束。如此日本不过比东亚各国更能撑而已。问题是一样的。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我的书里日本一章,我把明治维新后日本道路的困境说的蛮清楚的。中国现在不过是一个放大许多倍的战前日本而已。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