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首老上海】武康路:名人大集结演绎历史悲欢离合

(2017-08-29 21:52:30) 下一个

 

 

 

 

 

漫步徜徉在武康路上,放眼四顾,各式欧式花园洋房、小型公寓和新式里弄房屋等,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珍珠撒落在马路两侧;在这些花园住宅里,曾经居住过中国近代的军政要人、社会名流、商界巨头和文化巨星,难怪人称武康路为“近代历史名人故居街”;说起武康路的起源,不能不提美国人福开森。

 

美国人福开森的善举和汪精卫的拍板

 

清末年间,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他想要办成一流的现代大学,必须要请一流的外国专家。盛宣怀考虑再三,把目光投向了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的前身)院长约翰•福开森。

 

 

 

 

上图:福开森     下图:盛宣怀

 

福开森是何许人也?

约翰•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他的牧师父亲在福开森出世不久即举家移居美国。1886年,20岁的福开森从波士顿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福开森结婚,他旋即携夫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他先在镇江学习汉语,第二年到达南京,应美国传教士傅罗(Flower)之邀,担任南京第一所高等学府“汇文书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院长。

 

再说福开森接到盛宣怀的邀请,欣然受命,来到上海就任南洋公学监院之职。何谓监院?原来,盛宣怀很想请福开森担任校长,但他明白一所政府办的公立高层次的现代学校,请外国人担任校长难以通过,于是,盛宣怀自己出任督办(相当于董事长),另外创造了一个职位叫“监院”(President)请福开森担任,实际上就是执行校长。

 

1897年福开森走马上任,他首先把校址选定在徐汇校区,找上海道台蔡钧买下了土地120亩,以后1899年和1900年又买了两次土地,从而奠定了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范围。有一件事让福开森犯了愁:教授大多住在市区公共租界,他们来南洋公学先要租一辆人力车从租界跑到静安寺南面,再雇一辆马车沿徐家汇路(今华山路)上的南洋公学。当时,狭小的徐家汇路人多车多,来往十分不便,碰到雨天,教授更是举步维艰,苦不堪言。福开森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就用自己的薪水,沿着村庄、河道和田埂的自然走向修建了一条乡间大道——武康路的雏形出现了。

尽管道路两旁尽是密密麻麻的水稻田、菜园、农舍和河道以及池塘,还有散落着的许多阴森森的坟丘,可老师和学生们毕竟到学校方便多了,人们高兴地交口称赞这条路开辟得好。

 

 

 

武康路的故事在继续,1907年,国外汽车陆续进入上海,上海的一些土路不能适应汽车行驶的要求,法租界公董局拓宽和修整了福开森开辟的路,局部取直,并把土路铺成煤屑路,增加了路面硬度,还打通了它与西面徐家汇路。这样一来,福开森开辟的土路可以通马车,还可以行驶汽车。至此,为了感谢也为了怀念,人们把这条路叫做福开森路。

 

又是7年过去了,1914年,法国第一任驻沪领事明梯尼上任。他按照当时西方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对福开森路进行了整体规划。由于有法兰西科技、资金和文化的强力推动,福开森路很快成为沪上著名的法兰西社区,西方外交官员、中国的政商要人名人等,纷纷入驻。

 

福开森路为何会改成武康路的呢?

 

说来又是一个故事。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日军攻陷上海。租界由于能够得到庇护,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和安定,于是各地商贾富豪纷纷携巨款涌进租界。由于人口剧增,游资日愈增多,市面繁荣,福开森路两旁大批房屋雨后春笋般地涌起,福开森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陷落。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福开森路为中心的法租界,汪伪政府乘机宣布“接受”法租界。汪伪政府的“接受”,不被国民党及国际社会所承认,也不为国内民众所认可。汪精卫等汪伪政府头面人物无计可施,只得躲在福开森路上的湖南别墅内生闷气。

 

 

汪精卫

 

一天,周佛海、胡兰成等人在湖南别墅拜见汪精卫,建议把“接受”的租界内以外国人命名的200多条马路,全部以中国各省、市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名称来重新命名。  

“这样做有几大个好处:一是显示了我们的独立、尊严和民族气节,可以摆脱汉奸骂名。二是通过改换马路名称,赢得民心,造成‘接受’的既成事实。三是这些马路换上各省、市地名后,这些马路的名字将会永远存在,我们的事业就可以名垂青史。”建议者如是说。

 

汪精卫喜上眉梢,立即吩咐上海市政府照办。

 

整个马路更名工作立即进行,改名方案由市长亲自送给汪精卫审定。

“我多次途经武康县上莫干山(武康县今已并入德清县——作者注),莫干山洋人喜欢,上海滩的政要富商也都喜欢,虽然福开森路在大都市,可它的环境和氛围和莫干山很相像。我看,福开森路就以武康来命名吧。”汪精卫一锤定音地说。

于是,福开森路被改名为武康路,时为1943年。又是几十年过去了,武康路路名沿用至今未变。

 

 

 

马路是城市的血脉,从乡间大路到福开森路再到武康路,100多年的岁月,在演绎着中西合璧的上海历史。

问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你可是在默默地诉说着整个街道的华丽沧桑?

问漫步徜徉在武康路上的行人,你可曾知道武康路旁那些名人名居的故事?

 

名人故居: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武康路上的名人故居太多,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

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武康路107弄2号,陈果夫故居。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氏兄弟俩权倾朝野,社会上有“蒋家天下陈家党,孔宋两家管钱钞”的说法。

 

武康路117弄2号,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李及兰旧居,20世纪50年代后,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212号,是民族实业家严裕堂旧居。这是一栋英国乡村别墅式的花园洋房,红瓦黄墙,十分典雅。屋子南面有一个花园,花园内小桥流水,花木茂盛。严裕堂的夫人喜欢田园生活,她让人把花园里的草地铲去一块,在上面种瓜种菜。1902年,严裕堂筹款7000两纹银办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国著名企业上海大隆机器厂。1949年时局大变前夕,严裕堂离开上海赴香港发展,再度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390号原来是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当年许多青年通过这个窗口留学国外,1949年以后变身为全球500强企业的上海汽车集团所在地,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这儿诞生。

 

武康路393号,一幢典型的古典主义装饰艺术风格的公寓建筑,这是民国元勋黄兴故居,人称“黄公馆”。孙中山途经上海时常常入住此楼,和黄兴共商国是。1916年,黄兴在寓所病逝。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积劳成疾,在寓所病逝,年仅42岁。国内的革命党人纷纷前往福开森路(今武康路)黄兴灵堂吊祭,孙中山、蔡元培等以友人的名义料理一切。

 

 

 

 

 

黄兴逝世13年后,这幢公寓被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购买。

 

说起李石曾,不能不提他创办的世界学校,就是位于武康路280弄弄口的世界小学。该校创办于1936年,初名世界学校。1938年中、小学分开;1946年中学部改称世界中学,小学部则称世界小学。1956年2月,更名为淮海中路第二小学,2008年10月恢复旧名——世界小学。

孙中山的孙子、杜月笙的儿子,还有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等,都在这所学校就读过。

 

 

 

高锟,1941年入世界学校,1948年移居香港,在校长达七年(小学、初中连读)。他对入学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家里的男仆兼三轮车司机把我带进学校,对我说:“在这里等一下就会有人来,你看那边那些小朋友,他们都是你的同学。”说毕转头便走。我独自站在校园里,不知如何是好。

眼前景象对我完全陌生,到处都是小孩,有的跑来跳去,有的吵闹谈笑,也有的像我一样,呆呆地站着。突然,好像有几下铃声,然后所有人都走动起来,风也似的经过我向各个不同方向跑去。不一会,所有人都不见了,只有我仍在原地不知所措,双腿像粘在地上一样。

“你准是高锟了,我们在到处找你呢。”一位和蔼可亲的姑娘对我说,我也不知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她伸出手掌,我毫不犹豫也伸出我的。

“我是你的班主任,”她继续说,“明天,你要准时在8点钟响之前到学校啊。”

她把我领到课室,那儿已有跟我年纪相约的男男女女小朋友,整齐地一行行地坐着,每人面前都有连着椅子的小桌。进入课室时他们都把我盯得紧紧的,令我感到不很自然。我被安排坐到第三排的空位子上。

这就是我上学的第一天,当时我8岁……

 

武康路395号,那幢巴洛克风格的花园建筑仪态不凡,夺人眼球。这里曾经是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所在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金焰、白杨,张瑞芳、秦怡等分别担任过该团团长、副团长。遥想当年闻名全国的著名演员纷纷在此进进出出,不让禁让人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站在兴国路和武康路交界处,仰望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依旧为它的独特外貌所赞叹。这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属黑森林式建筑风格,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1911年的作品。

 

 

最初,入住这座公寓的全是西方民层侨民,大多是在电车和自来水公司供职的高层外籍职员,如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随后,一些华人也进入这幢大楼,其中有当年上海滩著名报纸《华美晚报》的总经理朱作桐,他住在诺曼底公寓7楼的一个大套间里,1941,朱作桐被汪伪特务机关76号派遣的特务暗杀在自家寓所的门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在诺曼底公寓中的大批英、美、法侨民被日本军关入集中营,或者是被遣送出境。到1945年,诺曼底公寓的全部套间有三分之二无人居住。

据说,抗战胜利后,孔祥熙的二小姐买下这座大楼。之后,有许多电影界人士陆续租住在诺曼底大楼,如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因一部《渔光曲》而红透中国的电影明星王人美,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以及赵丹和夫人黄宗英等,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王文娟夫妇在此居住了几十年;“文革”期间,不少居住在武康大楼的名人,纷纷被迫跳楼自杀。

 

 

孙道临和王文娟在武康大楼的家中

 

假如把在武康路居住过的近代名人的历史展览陈列,那肯定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震惊上海的凶杀案

 

 

武康路40弄1号,一幢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别墅住宅,主入口拱形门框两侧,是螺旋形的罗马柱,拱门上方有精致华美的雕刻,显出一种贵族气。这幢楼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上海滩的“唐绍仪血案”。

 

 

 

 

唐绍仪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因推行内阁制与袁世凯有隙,愤而辞职,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1937年,唐绍仪寓居上海,住在女婿诸昌年位于福开森路(今武康路)的这幢洋房里。他不问政事,以玩赏古董安度晚年,坊间传说,他和日本人在勾结,可能要出任伪职。

 

1938年9月,日本驻中国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来上海,专程来到这幢别墅拜访唐绍仪。其时,社会上有关唐绍仪要当汉奸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

 

9月30日上午,秋风细雨,一片阴冷。一辆轿车驶来停在唐宅门口,从车上走下谢志磐与另外三个人。谢志磐一身西装,他和唐家关系熟稔;军统特务赵理君扮作古董商;另外两人一色伙计装束,提着一个装有古董的大皮箱。唐绍仪喜欢收藏古玩,赵理君一行来拜访的理由就是有“珍宝奇货”推荐。

保镖兼门卫见是熟人谢志磐,就拉开铁门放行。

 

赵理君一行来到客厅,管家早已上楼禀报。唐绍仪下楼,宾主坐定,赵理君献上珍贵的古董瓷瓶请唐绍仪鉴赏。

 唐绍仪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仔细观赏和鉴别……

赵理君使了一个眼色,就见一个“伙计”从带来的南宋花瓶内取出小钢斧,照着唐绍仪的脑袋猛然砍下,唐绍仪颓然倒下,脑浆飞溅,鲜血喷涌……

 

 

 

赵理君等人往外走,口中振振有词:“唐总理不必送了,留步,留步!”

门外的保镖、仆人看着他们走出门去,坐上那辆一直没有熄火的轿车离去。

 

 

很快,仆人发现唐绍仪遇刺,急忙将主人送往广慈医院,同时报警。法租界巡捕房出动大批武装巡捕奔赴现场,另派装甲车一辆镇守要道路口。唐绍仪伤势太重,终告不治。

 

 

消息传出,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绍仪被日本人杀害,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1938年10月5日,重庆方面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  

 

后来,台湾某杂志刊载军统北平站站长的回忆录,这个站长说:“因唐已决意做汉奸,故予处决。”留在大陆的军统骨干沈醉则认为,唐绍仪之死,应该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毛泽东前妻贺子珍的隐居地

 

在武康路与湖南路交汇口,有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湖南别墅”,汪伪政权周佛海1943年至1945年在此居住,1949年以后陈毅、邓小平在这里短暂住过,后来,毛泽东的前妻贺子珍隐居过20多年。

 

 

 

1927年8月,18岁的贺子珍跟随起义队伍来到井岗山,这位美女让毛泽东喜欢上了。第二年5月,他们在井岗山结婚。贺子珍与毛泽东生有三子三女,李敏是贺子珍和毛泽东惟一在世的孩子。1937冬,贺子珍远走苏联。1947年8月,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回到祖国,先在东北,1950年来到上海,担任中共虹口区委组织部部长。贺子珍先后住过四川路、泰安路等。1962年,在她上庐山和毛泽东见面后的第二年,李敏提出要改善母亲的生活条件,不久,经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安排,贺子珍被移居到了武康路和湖南路交界处的湖南别墅。

“武康路上的这幢房子有两个特点;一是隐蔽,从墙外无法窥见墙内的情况,这对于幽居在上海的外婆来说确实很保密;二是有一个很大的庭院,栽满了花草树木,一棵白玉兰婷婷玉立,两栋楼房分别为外婆和工作人员居住。”从小生活在湖南别墅的贺子珍外孙女孔东梅这样回忆道。

 

 

 

贺子珍从53岁到75岁,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了22年。

我们只能从亲历者的片断回忆中,窥探到贺子珍生活的冰山一角:

她清早在院子里散步、打太极拳;早餐;读报;午餐;午睡2小时;浇水或拔草;晚饭;上床休息……

 

一天,她和女儿李敏在武康路上散步时突然问“武康路有多长”。

“……”李敏答不上来,听到母亲说出具体数字,李敏问她是如何知道的。

“我每步50公分,这些年天天沿着院子兜圈子,除了数步子还是数步子,功夫就这么练成的,所以我算得出武康路有多长。”满头白发的贺子珍解释说。

 

“文革”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贺子珍突发奇想,要求搭乘红卫兵列车去天安门广场见毛泽东。工作人员连忙劝阻,贺子珍坐在写字台前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到了武康路的“湖南别墅”,贺子珍边抽烟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反复自言自语道:“老毛不是一直好好的嘛,怎么会这样呢?”

……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走完了她和人生之路,终年75岁。

如今,当你站在武康路和湖南路路口,除了看见“湖南别墅”几个字外,除了看见紧闭的大门外,除了看见一丈多高的砖墙再加一丈多高的竹篱笆围墙外,什么都看不见。武康路因为有了贺子珍的隐居,多了一份神秘感,也多了一份历史的沉重,当然也让后人多了一份感叹!

 

 

 

走在武康路上,但见梧桐婆娑,名人故居密布,那浓浓的欧陆风情,那一份优雅与宁静,都会让你感叹,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在这儿沉淀,上海城市的文化在这儿凝聚,上海城的魅力在这儿闪耀。

呵,难以言别的武康路!

 

 

马路档案:武康路

武康路,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与兴国路交汇处,与安福路、五原路、复兴西路、湖南路和泰安路相交。它路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整条路呈现出一条漂亮的弧线。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

 

延伸阅读:萧伯纳散步

 

 

 

1933年2月17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乘坐英国皇后号游轮抵达上海。他在蔡元培、杨杏佛、鲁迅等人陪同下,来到福开森路393号的世界社礼堂,出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欢迎会。会后,萧伯纳饶有兴趣地在武康路上散步,他边走边说:“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想画画,不会唱歌的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

 

 

延伸阅读:“丝绸大王”的旧居

 

武康路2号,这是一幢两层花园住宅,四坡屋顶,有棚屋形老虎窗。这里曾是上海“丝业大王”莫觞清的寓所,小院右侧是他的女婿蔡声白的住宅,翁婿二人,都是当年上海滩有名的实业家。据说,茅盾的小说《子夜》的主角就是以莫觞清为原型创作的。1965年初,姚文元在这里写出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延伸阅读: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红瓦坡顶的三层花园洋房,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

巴金居住了40多年,他在这里里创作和翻译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作品,被海内外誉为“讲真话的书”《随想录》,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1989年11月,朱镕基登门祝寿,赠上不老松盆景,向巴老85华诞表示热烈祝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jw2009 回复 悄悄话 是淮海中路与兴国路交汇处。。还有天平路。。可能还有碗平路?
jw2009 回复 悄悄话 '南至淮海中路与兴国路交汇处'==>南至淮海中路与天平路交汇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