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

讲述亲身经历,感悟天地人生
个人资料
fuz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土中医们打哪来的?

(2023-07-04 13:41:38) 下一个

三个主要途径:

学徙

学书

学生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土没有正规的中医学院,以学徒为主。尽管各大朝代都设了医馆、官学,骨子里还是师徙传承制。

私塾、学堂除了培养儒生外,也教一些杂学。讲究的传六艺,培养大人物。更多的兼修民生技,如商、贸、医、相……。儒生底子好,对中土传统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加上文字功底,故有“秀才学医,笼里捉鸡”之说。过去有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历史上知名大医张仲景、孙思邈都曾为官身。

学徒和学书分不开的。有句名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只是给你打了底、搭个框架,要自己去盖屋、装修、充实、调整。看书、实践、求知、认证,才能不断提高、进步。

同样,学书的大多明里暗里拜个师父、或拉上几个师兄弟互相交流。那些药材、手法、四诊啥的,不是看书就能搞明白的。

学生么,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一批中医学院,以西医的方式批发中医。受种种思潮、运动影响,一直没有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直到最近二十年才稳定下来。

别指望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能治好病人,行医在于实践,要带着问题查书、问师、求友………。

学医,是一辈子的事,无论中西。

 

学徒,看看这位中医大师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976016

…………

我的第一位老师教我通读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到1961年,我又拜第二位老师了,他是陈文和老师,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他是在国内学中医,然后到日本去深造。

陈老师发现我读书读得好,但有明显的缺陷,第一,没学过温病学;第二,没读《内经》。温病学和《内经》讲些什么东西,我确实都不知道。我后来见到我第一位老师胡老师时,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教我读《内经》?他说:“你那么小,读什么《内经》,那是你读的啊?到时候你自然就可以读。”我问他要到什么时候?“当几年医生以后,到20多岁30岁时再读吧”,这是胡老师跟我讲的,他叫我到二三十岁再读《内经》。

在陈老师那里,他就教我读《内经知要》,其实我原来真正的《内经》功底就是《内经知要》,温病功底就是《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拿到手以后,我的感觉就不一样,这都是我原先不知道的。所以我就在《温病条辨》上下了功夫。

…………

 

学书,看这两位自学中医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73807

…………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几年前因为喜欢中医就和两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起参加了某市卫生局为零起点中医爱好者举办的中医学习培训班,其中课程倒是学了不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可是在最后的见习阶段才发现自己学的这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连中医的门都没入。

基于这种状况,几位一起学习的同学继续报名了更深入的培训班学习,看了他们发下来的教材都是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规划教材,比如《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等。在翻看这些教材的时候似乎感觉总有西医的影子在里面,因为这些教材都是根据西医的标准来量化处理的,这种西化的中医药教材学完了难免要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老路子。虽然我不否定西医也不否定中西医结合,但是我的初衷就是要学我们中国的传统中医学,慢慢就觉得参加这种培训是浪费时间。

后来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买了许多中医经典:像《汤头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还有李可老中医鼎力推荐的彭子遗书《园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等。利用业余时间仔细地逐一阅读。可是刚刚读了几页书问题又来了,书上内容有许多是看不懂的,我相信这一点是许多自学中医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于是就上网查搜索引擎或者去请教中医的业内朋友。这样不但不便于学习,最主要是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而且学习中医必须要结合分析病例,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更深刻地理解所读的经典。可是哪里去找真真实实的病例呢?这也是自学中医的爱好者不能避免的如何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问题,而且即使有病例,从哪里切入以及自己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还要去请教别人,所以学习中医必须要跟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老师指导的学习是举步艰难的,而且容易形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循环。读书遇到问题时也许会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老师一句话可能就茅塞顿开。…………

 

http://www.ziyexing.com/medical/inf_01/inf_20.htm

…………自学中医是个苦差事,所以大多自学中医的人都是被逼的,确切的说是被庸医逼的,要么是家人生病被庸医所误,要么是自己生病被庸医整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刘力红先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很有名,叫做《思考中医》。我当时不知道这本书很有名,当然更不知道以后会自学中医,看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这本书里的有些内容,对我来说像是天书,看不大懂,不过有些内容是可以看懂的,印象很深的部分是关于阴阳五行的,像五色、五音、五脏,还有空间、时间都和五行有对应关系,这个看起来太奇妙了。我当时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原来世界是可以这样看的啊

……………… 2006年元旦,我买了两本经络推拿的书,又翻出以前家里的经络书,整整三天假期没干别的,把书认认真真的学了一遍。

  实验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过了两周,女儿又感冒了,发烧38度多,还咳嗽。老婆又要抱着孩子去医院,我不同意,说让我试试推拿吧。老婆犹犹豫豫,我二话不说,照着萧言生《儿童经络使用手册》里的操作说明,给女儿推了三天,发烧和咳嗽都好了。

 初战告捷,我信心倍增,老婆也认可了。女儿以后每次感冒发烧咳嗽,都是我在家里用推拿搞定。我女儿从这时起,一直到六岁,再也不知道医院的叔叔阿姨长什么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医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当然要边学边操练才行。实践的机会就像推销保险的电话,不用找,自己就上门了。

  这次的主角还是女儿。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我当时正在学习《伤寒论》,感觉女儿的感冒符合书上麻黄汤证,就想自己抓麻黄汤给女儿治。我老婆看到我居然要自己开药方,以为我疯了,坚决不同意。我以前也从来没有自己开药方治过发烧,可是我相信《伤寒论》是不会骗我的,就苦口婆心的做老婆的思想工作,最终老婆同意试一次,不行的话就去医院。结果,一付麻黄汤,孩子就退烧了。…………

…………

屈指算来,我与中医结缘已经有十年了。学习中医这十年,浸润在传统文化里,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教会了我重新认识天地自然,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伤寒论》等古今医书教会了我重新认识疾病和健康,教会了我如何祛病和保健。学习中医后,我的性格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遇事不再急躁,变得平和淡泊。每年年底到来时,我也不再感慨韶光易逝、人生苦短,而是感到光阴没有白白流走,自己这一年有了不少收获。

  最近有一个关于中医的消息可谓普大喜奔,中医药法已经颁布,2017年的7月份就要实施了。这部法律对获取中医师的职业资格放低了门槛,给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带来了希望。

……………、

 

 

学生,见上中医大

http://www.xinminweekly.com.cn/fengmian/2023/06/21/19110.html

 

近年来流行的学生拜师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205/t20120522_136287.html

https://jiaowuchu.tjutcm.edu.cn/images/17/07/13/6j67tu34c7/93l6drt1.pdf

 

 

江湖医、药商则属另类渣滓,不在中医药范畴

 

俺的学徒经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201710/27455.html

 

 

 补充阅读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045506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