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赛欧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个人资料
康赛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养老看病新视角 中美就医对比与体验

(2024-08-01 20:14:53) 下一个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免不了与医院打交道。而我,作为一个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就医经历的人,对两国的医疗体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不仅仅是一段关于治疗疾病的旅程,更是一段关于文化,资源和人性的探索。

我昨天去看了皮肤科医生,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这家医院看皮肤科了。第一次是去年,因为想看看脸上和手臂上长的痦子;而这次,则是因为皮肤出现了过敏的症状。

这家医院离我住的地方不远,车程大约只需10分钟。它是一家县级医院,按照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是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并不是最高级别的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

我这个皮肤炎症大概是去年回美国后慢慢出现的,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在美国的时候,我没有预约医生,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预约看这种专科医生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所以就想着回国后再去看医生。

记得多年前在美国时,我因为脸上和手臂上长的痦子感觉有些奇怪,就想去看医生。我的家庭医生给我推荐了一家诊所的医生,于是我就打电话去预约。接电话的女士首先问我是否是第一次看这个医生,我回答说是。接着,她又问了一个让我感到有些惊讶的问题:“是不是癌症?”我说我不知道,所以才想去看医生的。她听后平静地告诉我,最早的预约时间是6个月以后。我无可奈何地回应道:“好吧。”

后来,我等了整整6个月,可不巧的是,预约的那天我有事无法前往,只好重新预约,结果又是约了6个月以后。再后来,就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等待后,我收到了一纸通知,告知我这个医生的诊所已经搬家,需要另约他人。

去年我在浙江时,想起了脸上和手臂上的痦子,于是便前往了这家离家不远的二级甲等医院。这家医院位于县城,没有像北京三甲医院那样设立国际部这种单独机构,也就是说国际部不接受医保和公费医疗,所有费用都需要自费。由于收费高,那里的就医条件相对优越,有专人引导看病,环境也十分舒适。然而,正因为费用高,前来就医的人非常少。再说,国际部给我的感觉是富人的专属之地,这就包括国内外的富人和那些在WXC上退休存款有5个米以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愿意去购买更好的医疗资源,所以只能忍受一些不愉快的就医体验,比如人多,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等带来的负能量。

我昨天预约的是专家门诊,在前一天晚上就通过网上挂号系统成功挂上了号,并且是第二位就诊的病人。医生早晨7:30就开始接诊了。当我在这个时间点走进医院大厅时,发现已经人来人往,颇为热闹。我乘坐电梯到达四楼皮肤科的等候厅,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按照护士的指引,我坐在了走廊就诊室外面的长椅上等待,而那里也已经坐了不少人。皮肤科分为专家号和普通号,我挂的专家号的挂号费是28元。

在五月份,我的皮肤过敏病情在北京变得较为严重,于是选择前往离家较近的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就诊。就诊前一天,我预约了副主任医师的号。到达医院时,发现没几个看病的病人,然而,接诊的女医生态度略显草率,仅仅用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便为我开了药,随后就让我离开了。这次看病花了100多元,挂号费50元,药费30多元,打车费30多元

回家后,我遵循医嘱,使用购买的药物细心涂抹患处,病情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好转。然而,当我抵达浙江后,病情却出现了反复。于是,我决定再次前往这家医院就诊。这次的就诊体验与上次截然不同,总共耗费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其中,等待时间约为10多分钟,而医生实际为我看病的时间则长达30分钟左右。这位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仔细,他刮取了一些皮下组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诊断,因此整个就诊过程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至于费用方面,这次就诊我支付了28元的挂号费,86元的诊断费,以及31.87元的药费,总共花费了145.87元。

然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在国内,尽管就医速度相对较快,但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分配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在美国,尽管医疗体系相对完善,但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流程却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还有就是许多专科医生约诊难的问题。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能够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下,找到一种更为公平,高效的方式来分配医疗资源,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然,我也明白,医疗体系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们从政策,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就医者,只能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看到更多的改变和进步。

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两国医疗文化中的不同。在中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密,有些医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能给予患者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关怀。而在美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则相对平等和务实,他们更注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给予患者更多的选择和决策的空间。

这种文化的差异也让我更加珍惜在两国就医的经历。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过程,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关怀传递的过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我都遇到了那些用心倾听,用爱关怀的医生。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为我点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段跨越国界的医疗之旅,让我更加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医疗资源的珍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WangTia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的感觉,小病包括体检绝对是中国医院方便,便宜,快。大病手术,美国医生比较让人信赖。
桔子熟了 回复 悄悄话 这次回去没有去体检中心,去了医院做了几项觉得必要的体检。挂号方便,检查很快,除了人多拥挤,其他感觉都很好。饮食+运动+心态,争取有个好健康少上医院。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问好!由于不想写的太长,有些就没写。国内洗牙技术还行,已经在国内洗了两次了。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更正:我在北京和浙江去的是三级乙等医院,是三乙医院,不是二级甲等医院。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你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需澄清。美国医疗资源相对平均,但仍存差异。中国也在努力实现医疗资源公平分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投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资源分配是复杂问题,需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World' 的评论 : 哪里都有好赖医生,只不过是比例问题。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美国的医疗资源是相对比较平均的,中国的医疗资源,华侨之类的接触到的都是比较顶层的。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我在刚来美国不久的时候在中餐馆打工,老板往放擦桌子的抹布的桶里放了漂白水,每次擦完桌子都要把抹布放在桶里洗,时间一长,把我的手搞得过敏了,手指间长了很多小疙瘩,很痒,就去看皮肤科大夫,记得那时很好约,医生是个中美混血,人很好,是个和蔼的中老年人。手好了以后就没再看过皮肤科,但留下了后遗症,就是不能经常用洗手液洗手,否则又会轻度过敏,谁知道20多年后看皮肤科这么难约。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问好!是的,不生病最好,只是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在美国看过皮肤科, 因为poison ivy 中毒。 皮肤科的大夫确实很难约。 约不上。 后来还是我的家庭医生打电话给他认识的人, 才比较快递看上病。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我过去十年来, 自己只在中国洗过牙, 没有看过医生。 感觉蛮不错的, 和美国的区别不大, 价钱也公道。 中国洗牙的也是医生。 不想美国是技师。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康康的分享, 很多信息。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美国的医疗体系是可信的,绝大部分医生是合格的。

中国的医疗体系是不可信的,绝大部分医生是不合格的,通过关系混上去的。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看病难在哪儿都一样,真是最好不生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