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Wellness

覆盖内容有心理学概念,症状,治疗手段,教子有方,心理学趣味常识, 中医心理学之博大精深等
正文

如何帮助小孩克服冲动

(2017-05-23 19:46:24) 下一个

         有些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小孩十分任性冲动。经常想要什么必须马上得到,不然就大发脾气十分不好管教。虽然临床中冲动是多动症的经典症状,但冲动的小孩并不一定是多动症小孩 冲动为所带来的后果,也无法控制不假思索便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如果一个小孩有行为抑制困难症,他/她便需要家长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且家长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训这样的小孩。

          有行为抑制困难症的小孩并不是在任何场所都有行为问题,事实上, 冲动也是一种能量,可以被正确引导的话,冲动的能量完全可以变成积极的动力。有行为抑制困难症的冲动小孩可能会花几个小时认真地坐在电脑前而不分散精力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暴躁缺乏耐心。在社交场合中,冲动小孩的暴脾气是非常不利于他们社交关系的维系,并导致家长老师不得不使用惩罚和消极反应手段来遏制他们的行为。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他们的冲动变成故意的因为他们想得到关注即使关注是负面的,毕竟是在他们冲动爆表时,家长和老师们要把注意力投射给他们。小孩不在意关注是良性还是恶性,他们通常认为只要大人们对他们的行为有反应了,他们就是达到既定的目的了。可是这种不顾后果的行为在别的小朋友看来可能会是十分不耻的,因而不断来自与同伴的负面反馈会逐渐击败冲动小孩的自我认知和自信。

          以下是基于我在北美心理临床的经验提供给家长一些小建议,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可能不适用中国国内教育原则,但是还是可以以供参考: 教育引导的关键是合作。小孩和家长老师合作设定获得新技能的目标。在下海练习并掌握这些技能时,每个参与这个计划的人都应该真心表达成就感。如此小孩可能逐渐形成正确认知并乐意自觉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        引导是要以辨别积极行为为主,合力设定可实现目标。

指出小孩要改进和多重复的行为比如和同伴合作,分享,轮流,讲礼貌。家长和老师应该强调小孩的正面行为并及时加以表扬。 这样会增加小孩重复好的行为的概率。鼓励这种状态的方法一般是让小孩和家长一起设定个目标并谈好一套奖赏方案。奖赏可以是以点数,星星,和代分券等的形式积攒然后兑换津贴或其他优先权限比如上网时间,游戏时间,亲子度假安排等等。

·        引导不要用命令和指使的语气。

家长要小心使用“不”和“不允许”这样的词。有时家长是要控制场面所以必须严厉禁止某些行为,但切记不要过多使用命令语气。家长要对孩子有符合实际的期望并在制定目标时反应出来。

·        引导法要用积极鼓励的方式。

家长要耐心地指导小孩在不同场合下有正确的行为表现。这主要要以告诉小孩要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她/他做什么。家长要在措辞上下点功夫以提高小孩的服从率。比如,当你要说“不要在路中央走”,家长可以说“我希望你能和我走在一起因为走在路中央很危险”。 使用“不要……”这种句式暗示小孩如果他们不遵守就会得到家长的注意力,这容易引发小孩的逆反反应。另外,如果发生家长反复重复他们的要求或理由,小孩就会掌握原来他们忽视家长的指令会导致他们对家长关注的掌控。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指令被忽视而抓狂,小孩就会了解原来他们还可以掌控家长的情绪。这都不利于最终有效的管教小孩。有时奖赏不一定非是物质的,口头表扬对小孩一样有吸引力,比如”你和吉米分享了玩具,你表现真棒!“ 在表扬时,家长切记尽量表扬行为而不要对小孩本身做评估。比如,你可以说”你这次很听话,我真为你的表现感到骄傲!“ 而不要说”你这次很听话,你真是个好孩!“

·        引导时要让小孩清楚的知道和了解不良行为的后果而且要始终一致地奖惩。

家长在观察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指正。通常,口头的指正远远不足以让小孩改变不良行为。一般比较有效的方法时使用“出局” 即“time out”.这指的时小孩被暂时剥夺了获得奖励的机会而为自己不良行为做反思。TO 一定要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第一时间就使用,不让回造成困惑和不服。TO时间不要太长,两到五分钟最合适。家长立刻与小孩商量如何改变并获得奖赏。家长要让小孩知道家长时乐意给小孩第二次机会。如果不良行为发生在商店和购物中心该怎么办?众目睽睽之下家长惩罚小孩会让家长和小孩都很尴尬。而且由于有更多的关注,小孩偃旗息鼓的可能性会降低。这时家长要立刻对小孩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让小孩自己一个人呆着,家长离开现场并在不远处不要被小孩看到的地方注意不要有危险发生。必要时要立刻带着小孩离开现场。使用TO关键时要一致性,相关性,家长在使用时不要过多解释或参杂情感。Dr. Phelan 1-2-3法最有效 即小孩会得到两次警告然后就是TO。“一次”,“两次”,“三次,TO,到墙角站好。”

·        避免体罚。

体罚只是惩罚,它教不会小孩正确的行为。在国外,体罚也是违法的行为,家长老师会受到法律制裁。体罚通常只不过教会小孩以暴制暴。而且家长通常因为实行了体罚而自责,随后便是家长想补偿小孩。这种大一巴掌有给个枣的做法会是小孩十分困惑不解。所以不利于管教。

·        行为抑制技能的养成

设计一种低险情景,并用“不”来培训小孩的抑制力和等待奖赏的耐心。在小实验中如果小孩胜利过关,家长要及时表扬并给与小孩想要的奖励。不但的小实验,不断的成功闯关,小还会逐渐形成有效的认知并自动克制冲动。这个过程关键在于要循序渐进。比如对小孩说:“你现在不能吃冰激淋,但是如果你先忘记一下冰激凌而把晚饭先吃干净,你就可以吃冰激凌。”逐渐的小孩会习惯小小的等待,随后便可以延长等待时间。

·        如何处理愤怒。

逐渐积累的挫折感会导致有行为抑制障碍的小孩最终爆发愤怒。家长和小孩应该不时地讨论生气这件事。尤其是在小孩没行为问题时。家长可以借助一些写关于生气的书来引入讨论话题。让小孩说出她/他时生气的其实会帮助小孩辨别情绪并正面对待他们自己生气这件事。家长可以帮助小孩辨识自己的情绪:“你感到生气是因为我说你不能吃冰激凌……如果你镇静下来,我们可以商量什么时候吃冰激凌。”      

·        引导养成反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令小孩提高认知和克制力。家长可以教小孩使用“停下来,看看,听听。”然后再做出反应。基本上,家长或老师可以提醒小孩三思而后行,想一下:“问题是什么?” 然后想想:”我有什么选择?“ 然后选择一下采取什么行动。家长可以和小孩探讨一下他/她为什么做了那样的选择。反复重复演练,小孩便会自动三思而后行了。

·        自我监控和对自我行为的正确评估。

下一步便是教会小孩自我监督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估  。家长和老师可以问小孩“你认为你在过去的半个小时表现怎样?”家长或老师随后可以对小孩的自我评估做出反应,奖励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关键不是要看小孩是否表现好,而时要看小孩是否对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估。如果小孩说“我想我的表现时五分制的两份。”这说明她/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家长或老师应该十分谨慎的对待自己对小孩对自我不良行为的正确评估的反馈。 下面这个例子十分不利于引导良性行为的养成:

吉米,你觉的你今天早上的表现如何?

我觉得可能不怎么地,五分制的话,也就得一分吧。

非常好,你说的非常对,所以你得在你的房间里度过下午了。

这样的对话会让小孩感到你是在设计挖坑陷害他/她。而去对小孩自己的正确评估没有做出奖励。 相反如果像下面这样,效果会截然不同:

吉米,你觉得你的行为在五分制中算积分?

我想可能只有一分吧。

我也这样想。我很高兴你和我在这一点意见一致,你的了一分尽管你早上的不良行为导致你被扣掉一分,咱们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帮你下午表现好点?

 

总之,引导改善行为就像练冰球或足球或棒球,技能不会一夜之间便养成。家长和老师必须有足够的内心多使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小孩逐渐有一致的良好的行为表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