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革》被丑化阶级斗争灭了吗

(2023-07-18 04:39:05) 下一个

《文革》被丑化阶级斗争灭了吗

 

 

《文革》被丑化阶级斗争消灭了吗?抹黑《文革》否定得了阶级斗争吗?《文革继续革命》就是现实的阶级斗争。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在一九五六年后开始萌芽的,历经十年到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已经基本上形成,而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伟大实践。那么,这个理论形成的概况又是如何呢?

通过研究发现,一九五六年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虽然在中共八大上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确立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毛泽东却对此表示质疑,这个时候也没有提出还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一九五七年二月,毛泽东虽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但是却没有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做出明确的论断,也没有提出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一九五七年中国发生的右派进攻及反右派斗争,以及此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深入思考。在一九五七年七月毛泽东起草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首次提出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1]随后,他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一步分析了阶级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关系问题。

这就不仅使人发问,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为什么阶级矛盾还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到底还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这是因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了。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同样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就要求与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否则的话,旧的上层建筑就会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到破坏和瓦解的作用。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要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又叫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有人可能会问,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又叫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呢?

从文献资料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继续革命是有特定含义的,不是指不断革命,而是指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

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经济基础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如果不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难以获得巩固,甚至还会付诸于东流。因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就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不论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的。如果我们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叫做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那么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的,因而就叫作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了。这就是继续革命的由来。

可能还有人会问,阶级是以是否掌握生产资料来作为划分标准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了,怎么阶级矛盾还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阶级划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主要不是以生产资料,而是以政治思想作为阶级的划分标准。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中写道:阶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经济剥削的阶级,我们已经消灭了,但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的还没有消灭。这个问题,是在去年整风时发现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不是以是否掌握生产资料而是以政治思想作为阶级划分标准的。

这种政治思想上的资产阶级的判断,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在以后党内出现的阶级斗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出来。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进行的斗争,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这场斗争的实质,不是要不要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而是在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而这场斗争从性质上来说就是一场阶级斗争,是一场发生在党内的阶级斗争。正是因为这样,毛泽东才说:“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在中国,在我党,这一类斗争,看来还得斗下去,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总之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发生的斗争,是党内存在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党内出现的阶级斗争,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这种斗争表明资本主义在中国仍然存在着复辟的危险性,同时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这种斗争的出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的。

一九六二年党内出现的“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是在困难时期党内乃至高级领导层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动摇的表现,“三自一包”、“三和一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笼的。虽然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召开了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击退了“三风”,在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向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通过调整人民公社体制,迅速摆脱了困难,走出了困境。但是这种动向却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由此他经过深入思考后,不仅重申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还进一步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级的基本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为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避免修正主义出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决定在城乡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时候先后制定了《前十条》、《后十条》,指导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总结社教运动的经验,一九六四年十二月至一九六五年一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制定《二十三条》的时候,毛泽东和刘少奇在社教运动的性质、主要矛盾及运动的重点和方法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实质上反映出他们对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分歧。

从中看到,社教运动是在基本路线的指引下进行的,毛泽东认为社教运动就是要解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紧紧依靠群众来进行运动。而刘少奇则认为在社教运动问题上,是党内外矛盾交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叉,要解决的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反对将运动的重点确立为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主张依靠工作队,通过扎根串联,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来进行运动。毛泽东将这种分歧与以前他们在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上的分歧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最终认为刘少奇已经不适合于再继续做党的接班人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的斗争,还是一九六二年进行的斗争,乃至于一九六四年十二月至一九六五年一月在社教运动的性质、主要矛盾及运动的重点和方法上的斗争,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反映到党内来,形成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产生党内的阶级斗争,出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苏联赫鲁晓夫集团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的沉痛教训,又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这是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也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这说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阶级矛盾仍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还要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说阶级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奠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石。

其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而后通过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