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我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从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感慨,共鸣,力量。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学生活1 - 40年前在大学天天吃猪肉

(2019-09-08 10:18:36) 下一个

最近一段时间猪肉问题经常成了新闻,猪肉涨价,猪肉限购,保证猪肉供应等等。看了这些有关猪肉的新闻勾起了40年前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大学天天吃猪肉的回忆。为了年轻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回忆需要介绍一下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

我是1978年3月在沈阳上的大学。当时文革虽然结束了一年多,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革期间没有多大的变化。猪肉还是凭票供应好像是一个月一人半斤。沈阳人都知道“陈三两”,文革其间陈锡联是辽宁党政军一把手,有一段时间沈阳只供应每人三两油,陈锡联由此得的外号“陈三两”。从“陈三两”大家就能看出当时沈阳的副食供应是非常差的。我们大学第一年的伙食也是非常糟糕的。早餐是玉米面糊加窝头或黑面馒头(没有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很难理解黑面馒头,黑面馒头并不是黑面粉做的,是差面粉做的,馒头的颜色不白)。中餐是两个馒头加一个炒菜,有时炒菜里会有几片肉。晚餐是高粱米或玉米碴子加水煮菜(有时菜里会有几片肉)。

有的人可能要说了,你们吃的都是五谷杂粮多健康。当时我们每天都吃这些五谷杂粮,我们(特别是来自南方的同学)想吃的是肉,细粮(大米,白面)。那时的五谷杂粮和现在人要吃的五谷杂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大鱼大肉,五谷杂粮才变成了健康食品。就是在这样的伙食条件下度过了我们第一年的大学生活。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们是凭饭票吃饭,一个月的饭票好像是19元,不论食堂的饭菜好坏都用同样的饭票。

1979年春节返校后开始第二年的大学生活。返校后学校食堂的伙食明显改善了,每天中餐和晚餐的菜里都有肉,而且比78年多很多,不太能吃肉的同学都吃不完。这样每天有肉的伙食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月。吃了一个多星期后,大家就开始有疑问了,突然来了这么多肉是哪里来的? 我们的饭票并没有多花钱,再说,就是多花钱也买不来这么多肉,因为市场的肉还是凭票供应的。渐渐地传出了消息,我们吃的肉原计划是援助越南的肉,跟越南开战了,这些肉当然就不能再运往越南了。不知道是哪一位中央大领导发善心把援越的肉都调拨到了沈阳(也可能还有东北的其他城市)使我们差不多是免费吃了一个月。

这件事还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只要少援助别的国家,自己的人民就会过得好一点。少一点国际主义,多关心一点自己的百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兄1977年就到过东北这么多地方。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77年去吉林大学看朋友,他请我吃饭,高粱米饭,实在难以下咽。去大连所有的饭馆都没有肉,还排大队。终于到了哈尔滨朋友处--部队,才吃到肉。当时感受太深了,东北太苦了。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aile' 的评论 : 你的评论印证了我的回忆,谢谢。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我在东北生活了多年都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有黑面,在南方生活的时候看到的面粉都是白的,看到网友的回复:“黑面是全麦磨成的面”才明白了。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甲假花' 的评论 : 可见当时的生活不易。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衍波襄平'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这些都太熟悉了。黑馒头发黏,比窝头好吃很多。那时东北太苦了。我还以为东北人就没有见过白面呢,后来才知道东北人的面粉加工技术比小麦产区的河北高超多了。
我们那时是18元伙食费。
Kaile 回复 悄悄话 吃的战备肉,上面的蓝色检疫章显示1969年入库。
花甲假花 回复 悄悄话 我78级的,地标北京。太清楚的记忆,时不时的第四节旷课去食堂,为了买到有肉的菜。不好意思,我不是学霸。
衍波襄平 回复 悄悄话 七七級的,能有此回憶不容易,我就不記得了。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我明白你的意思。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agleDog'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详细补充。凭我的记忆60%的粮食供应是玉米面。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路人2017' 的评论 : 是的,79年伙食才越来越好起来。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没有祖国, 是不是粗粮也吃不上, 肉就不必说啦!?
BeagleDog 回复 悄悄话 黑面是全面粉。所有的麦麸都在里面。确实是我们现在说的健康食品。就是它也是限量供应的。不记得每人每月多少斤。反正玉米面才是主要供应的粮食。其实新鲜的玉米面是很有油气的,只是城里吃不到新鲜的粮食。另外猪肉也不是每人每月一斤。只有节日才有每人半斤。再加上每人每月三两油。所有的副食品都是是凭票供应。那时辽宁是找不到什么胖子的。
路人2017 回复 悄悄话 虽说上海都是细粮,但大米太难吃,糟糠味进嘴里揸揸粗糙没法吃
从79年伙食越来越好,市民餐桌上也很快都是细粮,自由市场也开放了,粮票肉票很快取消了,想吃啥吃啥市场上都有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CNC' 的评论 : 我们第一年食堂的伙食没有什么抢的,只需要排队,走到装菜的大木槽边上,食堂的工作人员给你一勺。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每个人把自己经历的事情都真实地讲出来,明白的人就多了。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免费吃了一个月的肉,回忆起来还是很美的。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赌城看客' 的评论 : 我们大学饭票没有分粗粮票和细粮票。星期天是大米饭,东北的大米饭比南方的米饭好吃很多。
SCNC 回复 悄悄话 食堂打饭,虽说不用糧票了,还是要有力气去排队挤来挤去,就几分钟,排骨就卖光了。
SCNC 回复 悄悄话 是啊,我从小就没有什么力气,总有抢不到排骨吃。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人人都明白

人人都希望别人说出来

人人都在等包公解救自己,

包公也不傻,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让我想起了原来的食堂菜:)
赌城看客 回复 悄悄话 “忆苦思甜”
听说那时候“沈阳的大学生每月发的饭票分粗粮票和细粮票。粗粮票只能买苞米面窝窝头或高粱米饭,而细粮票可以买大米或白面。有时会有挂面厂切下来的短挂面头可以用粗粮票买”。“所谓黑面是全麦磨成的面”。
相比之下,同时间的上海要好的多:“没有粗粮,只有大米白面。而且白面是用进口小麦制成的精粉”。“尽管盛的饭上面经常会见到白色肉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