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記者到名媛 ——曾慧燕“爲歷史作見證”

(2023-11-06 06:15:39) 下一个

一連五日, 秋雨綿綿,把大華府地區下得天昏地暗,大華府華人嗟嘆錯失 一年賞中秋明月大好時機。而為期三天的首屆“2018美國華人大會” 於九月二十七日在華盛頓國會山隆重啓幕, 成為華府華人社區一道全新亮麗風景線,令人歡欣鼓舞。次日,天公作美,陽光明媚,秋高氣爽。專程趕來參加華人大會的資深媒體人曾慧燕,會後即受“波托馬克文化沙龍”的盛情邀請, 於九月三十日又來到大華府蓋城與華府聽眾一起分享她精彩紛呈的人生歷程。做了一場名為從記者到名媛——曾慧燕“爲歷史作見證”的精彩演講,讓參會人員有幸一睹她的風采。


人稱“燕姐”的曾慧燕,任職港臺北美新聞界 38年,多年活躍在紐約和華裔文化圈舉辦的各種沙龍和聚會,其間文人墨客雲集,她游刃有餘,舉重若輕,堪稱一位大姐大。 “燕姐” 開門見山談到她年幼時, 文革期間,因家庭出身不好所遭遇艱難困苦的成長經歷。「我有100個理由變成一個壞人,然而一直努力做個好人,把痛苦當成財富,不被苦難擊倒,勇敢戰勝困難。從小對讀書有著強烈的慾望,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讀書。」她不信,「天下之大,無處安置我上學之書桌。」她堅信,「出身不由己,大路可選擇。」把不可能變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如饑似渴地讀書。她遇到為她挺身而出的貴人,她看到人性的光輝和暖流,堅定了她做一個有正義感,悲天憫人,挺身呼籲的人。

 

香港成就了曾慧燕
1979年“燕姐”由中國廣東移居香港,幼年文革期間多次被拒之門外,喪失信心, 香港為具有天份的她施展才華提供一個平台,讓她找到自信,發現人的潛力無窮。
她的投稿被香港《中報》採用,並受僱該報做校對。由於其認真對待每篇文章,有著強烈的敬業精神, 其文風獨具一格,清新可人,使其先後服務 《香港日報》、《快報》 、《新報》和《天天日報》等新聞機構,並獲香港報業公會主辦的「最佳新聞從業員比賽」三個大獎:1983年度「當年最佳記者」、「最佳特寫作者」和「最佳一般性新聞寫作」。並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為中國大陸新移民首位得獎者以及「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為首位香港新聞從業員獲此殊榮,打破歷屆得獎紀錄。最難能可貴之處是“燕姐”無學歷,也無新聞專業訓練,半路出家,橫空出世,可想而知當時的轟動效應。

以誠待人圓夢美國 
到達事業高峰,當急流勇退。為了圓夢,1989年,她離開香港,來到美國舊金山,讀書深造。先任職《聯合報》後《世界日報》,她堅守職業道德,不為製造獨家新聞,背叛採訪對象。「與接受採訪人物達成心靈共鳴,敞開心扉交流分享,寫出來的文章才最有趣,人生故事就鮮活有意義,有血有肉,很能吸引讀者。雖然大浪淘沙,名利如過眼雲煙,但評價人物,一定要全面看待,不可全盤否定,不帶陳見,要公正客觀。」「要博覽群書,取百家之長。」


“燕姐”筆下,有文學家、藝術家,有詩人、音樂家,有各種行業中的專家學者、社會活動家、政治家、科學家等。她書寫了紐約以至海外中國人的一部遷移、流亡、奮鬥史,她用手中的筆爲歷史作見證。 “燕姐”鼓勵來賓相信文字的力量,心中要有激情,用手中的筆爲歷史作見證,書寫自己的歷史,書寫歷史片段。


“燕姐”精神飽滿,笑容可掬,膚色亮麗,優雅大方。一件紅色上妝更襯托出容光煥發。她與來賓分享美容秘訣,「 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助人為樂,享受助人,是金錢買不到的快樂。對朋友,始終包容他們的缺點,欣賞他們的優點。 無論如何,不要對人性失望,堅守自己的良知,底線,不改初心。身處人生低谷時,不要怨天尤人,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即使被親人和朋友背叛,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以勤補拙。」相由心生,腹有詩書氣自華在燕姐身上得以完美體現。

與會來賓踴躍提問,會場氣氛祥和美好。燕姐在華府許多至交,甚至遠在賓州的美國藝術博物館知名藝術家艾倫.趙瓊女士也風塵僕僕趕來聽燕姐的演講。華府作協工坊班不少學員也在新任會長陳小青的帶領下,前來學習曾女士採訪報導的書寫技巧和心經。燕姐自始至終給與會聽眾傳遞了做人,做好人,做事,認真做事,樂觀向上,有夢想,要真誠為人處事之正能量。


波托馬克文化沙龍負責人李恒青為曾慧燕成功之路做了三點精彩總結:一個小女子,一顆強大的心,愛拼才會贏;人生路上有幸遇到的貴人,自助者,天助也,就有貴人相助;永保感恩之心。


文/高霞
二零一八年十月一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