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毛囡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CCAST特别成员的数据资料

(2023-04-06 07:25:54) 下一个

CCAST特别成员的数据资料

    前面列出的CCAST(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名单可知这些成员大多是当时物理界研究有成或正在展现研究能力的中间力量。成员中有的已是院士(80年当选的学部委员),如谢希德、何祚庥;其余大部分在以后陆续当选成院士。特别成员的聘任是先由评审委员评审打分后送李政道批准后聘任:

下面是一些特别成员的一些数据。  

1.资历最深的当选成员:
谢希德(1921年3月出生)当属资历最深的成员。没找到她的申请表,但她领取特别成员的津贴。

对谢希德能聘任特别成员有点意外,以她资历浅的都已成了评审特别成员的评委(参见图1)。87年她仍在复旦大学校长任上,87年她丈夫曹天钦也不幸因跌倒而成了植物人,需要她看护照顾,她还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

另外,何祚庥(1927年8月出生),也在80年当选的学部委员。

2.最年轻的当选成员:

李家明(1945年11月出生),他应该是当年最年轻的研究员(83年不满40岁晋升为研究员)并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时最年轻的学部委员)。


另外:熊诗杰(1945年5月出生),时为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其他大部分成员出生在三十年代。

3.年龄最大的申请人:

李鼎初(1912年1月出生),1946年就在广西大学物理系任教授,53年任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56年定高教5级教授。老教授申请时已是75岁,研究之心不已,可惜未被选任。

4.夫妇成员:

曲钦岳和汪珍如(都是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是唯一的一对夫妇特别成员,比院士夫妇还难得,虽然汪珍如后来没当选院士。

5.最不顺的成员:

侯伯宇(1930年9月出生),西北大学物理系教授。在“经典规范场理论”“量子场论”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有“侯氏理论”“Hou-Li转换因子”国际命名,其学识成就也得到了李政道、杨振宁的认可,当选学部委员(院士)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意侯教授却是屡次申报,每次都是候选,然而届届落选!实在不懂什么条件才能当选院士(看来缺少关系是个重大因素),有人说侯伯宇评不上院士是因为他身处偏远的西北大学不为人知,也有人说是因为有些人看不懂他的论文,反正一直没当选。他的弟弟曾问他要不帮他去问问(其弟已看出了问题,其父侯镜如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侯伯宇回答是:“你不要害我”,有这样正直的品格人那时就已不多了(那时评选院士已要走关系、门路了)。侯教授晚年生活也不幸,2007年唯一的儿子和孙子在加拿大遭遇车祸双双遇难,真是个没有受到公平待遇的不幸人。

6.一些没被聘任特别成员的申请人:

前些时间刚去世的北京大学教授曾谨言;
很多人看过的《电动力学》教材编写者中山大学教授郭硕鸿;
沈学础,1938年2月出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89年申请特别成员未当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国桢,1938年3月出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89年申请特别成员未当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另外当时还只能申请中心协联成员的顾秉林、王恩哥十几年后都当选了院士,还分别成了清华、北大的校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毛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56年评级时正教授一般4级以上,评5级、6级的较少,大多是年老水平一般的上课教授。李鼎初确实倒霉,56年还是年富力强,到70多岁了还在搞研究,不知为何级别不高(81年时还是高教5级)。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李鼎初(1912年1月出生),1946年就在广西大学物理系任教授,53年任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56年定高教5级教授。

这位咋的这么倒霉?1946年就是正教授了, 1956年只是个五级教授? 大部分高教五级只是副教授啊

而李家明, 如果不是台人大学学毕业七十年代后期回到大陆,哪可能1983年成正研究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