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重读《白鹿原》和《静静的顿河》

(2016-07-05 07:41:07) 下一个

1997年陈忠实的《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家里寄给我这本原著,如今已翻得掉了页,可见我喜欢这本书。

2016年四月二十九日,陈忠实辞世,终年七十二岁,天妒英才。

陈忠实的辞世引起《白鹿原》再度升温,评论如潮,多数褒扬,也有挑剔和发问。《白鹿原》在我成立的微信小书斋里也同样引起争论,更进一步引出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当年苏联的伟大文学家肖霍洛夫的巨著《静静的顿河》的比较。这真是一个大题目 -《白》与《静》的渊源和创作的比较文学。这两部巨著同样激荡我心,时隔二十年又捧起它们,细细的读细细的听,我听到中国西北那片贫瘠的土地干裂的响声,我看到哥萨克民族铁蹄哒哒尘土扬处无尽头。

《白》和《静》都是用文学来谱写自己民族的苦难。《白》的苦难史微缩在白鹿原那个有着古老宗族传统和乡党文化的土地上,从清末到民国初,白鹿原的乡党们随政治激烈动荡沉浮的苦难。《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大背景下,诉说顿河边上的哥萨克民族的变迁和苦难。

《白》和《静》都是以家族为主线来描写自己的民族的沧桑。《白》是以白鹿两家家仇纷争为主线,写出革命对宗族文化的摧毁和扰乱了塬殇按部就班的生活;《静》是以麦列霍夫一家为主线来写哥萨克民族在战争中的饶勇和革命中的矛盾痛苦。

《白》和《静》书中的灵魂人物有相似之处,《白》书中的白嘉轩和黑娃,前者是白鹿原的宗族族长,后者是集矛盾于一身,穷则革命,痛定思痛的勇者;《静》书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利,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无畏哥萨克式的民族英雄。

很显然,陈忠实写《白》是深受《静》的影响,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