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书笔记:《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 》- 追寻生命的意义

(2020-09-30 21:36:18) 下一个

                                                                         ----《Man's Seraching for Meaning》

 

顾城有一首小诗,诗歌是这样写的: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 顾城

 

 

我想这首小诗中的花隐喻的是爱情,所以这首诗歌可以解读为害怕被爱情伤害的脆弱和惶恐。想象一个女孩子因为担心无法得到圆满的结局,于是从来不肯真正的打开心扉,仿佛只要不把心交出去就不会伤心失望,只要不开始就能够不失去。不种花就没有花,一片土地没有花就没有了生命的色彩,没有生命的土地一定是荒芜贫瘠的。

为了害怕花朵凋谢,便拒绝光和生命,虽然没有了悲伤和痛苦,但同样也没有了欢乐和期待。生命本来就是一条单行线,无论有花还是没花,结局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属于我们的时光终究是会过去的。

如果将这个问题中的“爱”字,换成“生命”两个字,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如果生命注定会消失,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出生呢?既然生命如此短暂,那么它的意义何在?

 

《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中讲到一个死在集中营里的女孩,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当时在集中营中兼任医生的角色,而那个女孩就要被送进毒气室了。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让他一直记忆深刻,犹如一首诗歌:

 

她说:“我感谢命运重创了我,曾经的我被娇惯坏了。”

她指着窗外的一棵树说:“在我孤独的时候,它是我唯一的朋友。”

而那不过是一棵栗树的一段枝干而已,枝干上绽放着两朵小花。

她说:“我常常同她说话。”

他问:“她会回答吗?”

她回答:“是的,她告诉我--我在这,我在这,我就是生命。”

 

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过去并不意味着消失,而是一种累积。弗兰克尔如是说。

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维也纳医科大学心理精神病学终身教授。二战期间他因其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1945年,他用9天的时间口述了这部介绍集中营生活的书《寻找生命的意义》,这部书一跃成为畅销书,在美国销量近千万册,多次被美国高校列入必读书目。

那些生命的鲜活,哪怕注定会黯淡和消散,也有着无以伦比的丰富质感,让生命有趣的正是过程中的每一道细微的波浪起伏和每一抹光影的颤抖变化,凋谢和悲伤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不能永远拥有所以才无比珍贵,也给生命中的遗憾以更多样的解读和可能性。

在集中营里的牢狱生涯中,弗兰克尔饱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失去了他苦心藏匿的学术文稿,更失去了引以为傲的一切荣誉和地位,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

 

就是在这样一个丧尽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情况下,他依旧在关押期间开始着手研究,零零散散的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记录在纸上。一直到被营救出集中营,第二稿的提纲最终被保存下来。他的这部《追寻生命的意义》本来打算匿名发表,书中非常真诚坦率的讲述了他在集中营中的思考和观察,详尽地描述了犯人们由惊恐到麻木冷漠的心理变化。

 

后来他经常问遭逢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可能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织出意义和责任——这便是“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的目标和挑战,也正是弗兰克尔毕生的问题:界定心理治疗和哲学的界限,教会每个人如何发现人生意义的方式。

 

他直言:“当太多的事情一下朝一个人袭来,当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考验,就必须得找到一个意义作为支撑,生死之际,我心中唯一挂念的死我的书还未出版。”

 

书中,他将赋予人生意义的途径分为三个部分

  1. 我们的行动
  2. 我们创造的作品
  3. 我们的经历,际遇和爱。世界因爱而转。

 

进而,他帮助读者运用使命感,自我超越和自我剥离等方法去学习寻找人生的意义。

使命感:一个人好像是为什么事情而生的。

自我超越:人超越现有的生存状态,追求尚未属于自身的,更高层次的东西。

自我剥离:想象一个与眼前困厄完全不同的景象。

 

弗兰克尔自己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进而他通过建立意义治疗的心理流派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即使我们在无法改变的残酷命运面前,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获得生命的意义。

通过展示强大的人性,即把苦难转化为人类成果的能力。

 

看完这本书,我很感谢这位智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知识传递出来的巨大能量。从小到大,老师家长社会都在给我们的生命强加意义,给我们压力给我们要求给我们目的。但平心而论,我们都知道,人类在博大的宇宙中非常的渺小,我们的生命和自然界的万物并没有什么不同,存在即是真相。我们的生命过程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的轮回中走过,有的人留下了印记,而大多数人只是尘土,没有声音没有名字没有过往。

世俗给生命强加的意义往往是社会成功学的反映,结果永远比过程重要,成功永远比失败更让人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情,而非浪费时间。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的社会看中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解答人生的意义吗?那又要怎样解释那些遭遇厄运最终不得不被击败的人们,难道他们的努力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吗,难道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不可能成功就只能放弃生命,随波逐流吗?

成功学可以是生命的一种意义,但不是全部。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赋予的。如果将生命看作一件艺术品,你可以用自己的手去捏出自己想象的陶罐,一切取决于你对自己的作品的要求,你是怎样的人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你给生命赋予的意义越大责任越多,你的生命的品质也就越厚重,对他人的帮助也越多,价值也会越大。

《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就是让我们从意义的源头上去看待生命的本质:

一切的苦难和死亡都是有其意义的,否则幸存将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人有无限的潜能,成就她的不是已拥有的条件和因素,而是他自身的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星如雨8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salways' 的评论 : 我到这把年纪了才明白生命是白纸的本质。早知道就该按自己的心意挑最喜欢的颜色画,现在想重新创作也不可能了,白纸已经画了大半,只能越描越黑,这还不可哭啊.....呜呜呜呜呜
asalway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星如雨86' 的评论 : 啊!这是为啥要哭啊? 一张白纸无限可能, 随便涂抹都是自己的唯一作品!多涂点色彩哦, 嘿嘿。
星如雨8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salways' 的评论 : 哈哈哈,小既说话真耿直呢,直接给戳到心尖尖上了。

人生苦啊,最后有啥呢?都是自己画上去的,都是自己给抹上的鸦片和蜜糖,我一边哭会儿去...
asalways 回复 悄悄话 看到一二战集中营之类就觉得新冠都算什么了哈!
生命好像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 除非你自己给它赋予意义。 我们有的只有时间, 好像一张绵长的白纸, 等着你去画上一点什么, 完成的画卷就是某天向上帝交代的成品 :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