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的小草药

老中医的小草药醇草本精华
正文

“参差荇菜”:盘点《诗经》里的各色养生野菜(一)

(2016-04-13 00:41:05) 下一个
春风春雨,一个叫春的季节已经悄然来到,田地里,野坡里,不经意地就会看到提着菜篮三三两两挖野菜的小伙伴们,灿烂春光中的轻快、悠闲、安然一展无遗,不由得想起《诗经》里关于采野菜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形象生动,犹在眼前,看来不仅现代人爱吃野菜,古人对此也是情有独钟。《诗经》中谈到的野菜到底有哪些呢?
 
《周南·关雎》中的“荇菜”
 
 
荇菜:在古时俗称“荇丝菜”,是一种可以吃的水草美食,叶片似睡莲,茎细长,分枝多,呈匍匐状生长,飘浮在水面之上,或生长于泥土之中。根茎可以吃,柔软滑嫩,类似于市面上常卖的藕。另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
 
《周南·卷耳》中的“卷耳”
 
 
卷耳:又名“苍耳子”,现在称为“苍耳”,果实呈枣核形,长有钩刺,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路边、沟旁、草地、灌木丛中等,顶稍部分的嫩叶、嫩苗皆可食用。具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的药用价值。
 
《周南·芣苡》中的“芣苡”
 
 
芣苡:现称为“车前子”,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不规则波状浅齿,种子近椭圆形,黑褐色。多生长在山野、路旁、池塘、河边等地。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等药用功效,果实、全草皆可入药。
 
《召南·采蘩》中的“蘩”
 
 
蘩:即“白蒿”,一种一至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白蒿有水、陆两种,《诗经》中所讲到的“蘩”生长的地方“于沼于沚”,是一种水草,一般丛生于湖泽江畔。叶为绿色,呈羽状深裂,边缘有粗钝锯齿。嫩苗可食,古代曾用作祭品。
 
《召南·草虫》中的“蕨”、“薇”
 
 
蕨:一种蕨类植物,地下根状茎很长,且横走,叶柄光滑,黄褐色,叶片革质,为阔三角形,顶端渐尖,呈羽片卵状三角形,多生长于山坡、荒地、林下、林缘等向阳处。春季长出的嫩叶可以食用。清热利湿,消肿,安神,有药用价值。
 
 
薇: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茎细而柔,向斜上方或攀援生长,花冠多红色、浅紫色、浅粉红色,少量有白色,果实为夹角,成熟时亮黑色,微弯。多生长在山坡上、林缘草丛中。嫩苗可以食用。
 
《召南·采蘋》中的“蘋”、“藻”
 
 
蘋:即浮萍,一种蕨类植物,自古至今是一种常见的水草,于夏末秋初时节开花,花色洁白,多生长于池塘水岸、浅水中。
 
 
藻:为藻类植物,一说水豆,是一种根、茎、叶没有区分开的水生植物,用细胞分裂繁殖,生于浅水中。
 
《邶风·谷风》的“荼”、“荠”、“葑”、“菲”
 
 
荼:即苦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于田野之中、树林之下,味苦,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荠:即荠菜,一种一年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野生于田野之中,味甘,全草可食,也可入药。
 
 
葑:即芜菁,又名蔓菁,一年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另有说法是一种大头菜之类的蔬菜,其叶、根可食。
 
 
菲:即菲菜,一种萝卜之类的植物,花呈紫红色,可以食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