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斯大林十突击和普京的下一次突击

(2023-06-14 12:14:05) 下一个

普京总统在乌克兰发动了宣布已久的反攻后,罕见出席了一个记者和军事博客主们的招待会,回答了很多问题。

他承认乌克兰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但说这些攻势都没有取得成功,而且乌克兰已经动用了预备队,他们的日子不久了。 但他也承认,俄国一天损失了58辆坦克,虽然同时击毁了更多的乌克兰坦克。俄国虽然在去年,在军用品的生产上有了2到10倍的增长,但还是缺乏足够的军用品以实现战略和战术目标,特别是先进的武器方面。

他暗示,鉴于乌克兰不但骚扰俄国边境并入境攻击,有必要占领毗邻俄国的乌克兰地区。虽然需要调整,但这次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不变,还是那几点: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中立!

以下是一张开战不久的地图, 从中可以看到,除了俄占区, 乌克兰还有很大一块地方与俄罗斯交界。

 

 

乌克兰的攻势,主要目的是想冲到亚速海,切断陆桥和南北俄军联系,在进一步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美国安全助理沙利文语)。其次要目的是在顿巴斯夺回具有象征意义的巴哈姆特,并尽可能地夺取顿巴斯土地,这个方向的攻击,也能牵制和吸引俄军在亚速海方向的防守力量,并防止俄军从进攻亚速海乌军的后方包抄。

如果顺着乌军的思路,俄军只能做被动防守,比较被动。俄军会怎么防守反击,从而实现其战略目的呢。让我们看看1944苏联是怎么进攻的。从1943年底到1944年底,苏联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彻底打断了纳粹德国的脊梁,解放了全部失土,也报复了那些背信弃义的国家和地区。迎合纳粹的民族,如波罗的海三国,克里米亚的塔塔人,苏联军队一回来,限令这些人在二小时内全部上火车,拉到西伯利亚和中亚,无数人死在路上,他们的财产也全部没收。直到1956年,这些迁徙的民族才回来。 但说实话,苏联对乌克兰和波兰还是挺客气的,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都有乌克兰血统或联系,两国那么恨俄罗斯不可理喻。

这一系列攻势,以前被苏联称为“斯大林十次打击”, 还拍成电影。打倒斯大林后,不这样提了。这里,还是沿用前名。

第一次攻势

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1944年1月14日至3月1日):这次攻势成功地替自1941年9月8日起被围的列宁格勒解围。虽然德军最初的反抗十分激烈,并建立了多重防御阵地,依然抵挡不住红军的猛攻。德军防线一崩溃,红军便迅速推进至爱沙尼亚边界。在史达林的演说中,这次攻势被称为是“列宁格勒的路障被排除了”。该攻势是由列宁格勒方面军及沃尔霍夫方面军所实施的。[7][8]

第二次攻势[编辑]

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4月7日):这场攻势是在1943年的平安夜发动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1944年的第一场攻势,但在史达林的演说中是第二个被提起的。这场攻势成功地将轴心国势力逐出乌克兰,并孤立了仍被德军控制的克里米亚。在史达林的演说中,该攻势被称为“乌克兰右岸解放行动”。参与作战的有乌克兰第1、2、3及第4方面军,另外还有第1及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9][10]

第三次攻势[编辑]

敖德萨攻势(1944年3月26日至4月14日):是第三场攻势,并终结于克里米亚攻势(1944年4月8日至5月12日)。虽然以军事的角度来说,敖德萨攻势只是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下的一个子行动,但史达林在演说中将它与克里米亚攻势一同列举为“敖德萨与克里米亚的解放”。这场攻势扫除了仍占据克里米亚的纳粹德国与罗马尼亚军队,红军并夺回塞凡堡。克里米亚被围攻时,阿道夫·希特勒拒绝让轴心国军队撤退,并相信只要克里米亚仍在轴心国手中就可以保证土耳其的中立。苏联红军在皮里柯普地峡上展开攻击,很快便将德军与罗马尼亚军队赶回了塞凡堡。塞凡堡也在5月9日时投降。虽然希特勒终于答应让部队撤退,大部分的士兵依然无法及时逃脱而被迫投降。该场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承受了相当严重的损失,这也是罗马尼亚稍后于1944年投降的重要因素。敖德萨攻势是由乌克兰第4方面军实施的。

第四次攻势[编辑]

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1944年6月9日至8月9日):这次攻势主要是针对列宁格勒北方的芬兰军队,最终战略目标是要将芬兰逐出战争。[11]该攻势主要是由列宁格勒方面军与卡累利阿方面军实施的。 [10][12] 到了1944年9月19日时,芬兰接受苏联的和平协议并退出战争,成为最后一位向盟军投降的德国盟国。史达林在演说中称之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联邦解放行动”。

第五次攻势[编辑]

巴格拉基昂行动(1944年6月22日至8月19日):该行动实行的日期与3年前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同一天,并是以一名在拿破仑战争中为俄罗斯帝国作战的乔治亚王子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基昂命名的。这次行动将残存于苏联领土上的德军彻底驱逐,并夺回白俄罗斯。由于德国中央集团军遭受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经常被称为“中央集团军的毁灭”,而也无疑的是德军在整场战争中最大的单一挫败。苏军在越过博布鲁伊斯克-莫吉廖夫-维捷布斯克战线后继续前进,直到华沙附近才停止。大约有30个德军师被包围,苏联也重新夺回战前的东普鲁士边界。史达林在演说中称之为“白俄罗斯行动,解放了立陶宛及盟友波兰的重要领土,并向德国边境前进”。参与行动的有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连同第1、第2及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10][13]

第六次攻势[编辑]

利维夫-桑多梅日攻势(1944年7月13日至8月29日):这次攻势是在同时期巴格拉基昂行动的南方,目标是通过波兰并越过西布格河。即便该行动一开始收效甚微,但最终的结果相当成功,红军重新占领了布罗迪、利维夫与桑多梅日。史达林称之为“西乌克兰的解放及横渡维斯瓦河”。攻势是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14] 并与巴格拉基昂行动一同造成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的崩溃。[15]

第七次攻势[编辑]

雅西-奇西瑙攻势(1944年8月19日至10月14日):这次攻势包含了自8月20日至29日的雅西-奇西瑙攻势本身,以及一路持续到10月的后续行动。该攻势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实施的,目标是由德军与罗马尼亚军组成的南乌克兰集团军。大约有15到16个德国师连同数个罗马尼亚师在苏联的推进中被包围,并直接促成了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的投降。攻势对南乌克兰集团军造成了严重伤亡,并使苏联势力得以深入罗马尼亚。在史达林的演说中,他称这次攻势“迫使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退出战争,推进到匈牙利王国边界,并和德军和匈牙利在特兰西瓦尼亚发生冲突并开启了提供南斯拉夫抵抗运动援助的可能性”。攻势由乌克兰第2及第3方面军执行。[10][16]

第八次攻势[编辑]

波罗的海攻势(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0日):苏联重新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包括拉脱维亚的大部分及爱沙尼亚。苏军在该攻势中孤立了库尔兰口袋,造成北方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失去联系,直到战争结束。史达林称该次行动为“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解放行动,包围库尔兰的德军,并迫使芬兰退出战争”。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波罗的海第1、第2及第3方面军参与了这次攻势。[14]

第九次攻势[编辑]

东喀尔巴阡山脉攻势(1944年9月8日至9月28日)、布达佩斯攻势(1944年10月29日至1945年2月13日)以及贝尔格勒攻势(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这三场攻势是1944年的最后攻势,其中布达佩斯攻势在1945年2月13日占领了布达佩斯。1944年12月26日,苏军开始包围布达佩斯,并在经历数周的激烈巷战后被攻克。这三场攻势在苏联的计画中是一场连续性的战略推进,并因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攻势的最后阶段加入作战而具有相当重大的政治意义。史达林称之为“横越喀尔巴阡山脉,解放贝尔格勒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直接援助,同时摧毁了轴心国的布达佩斯集团军”。这三次攻势是由乌克兰第1、2、3及第4方面军实施的。[17]

第十次攻势[编辑]

佩察莫-希尔克内斯攻势(1944年10月7日至29日):这是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大规模的北极地区军事行动,起因是德军并未依照《莫斯科停战协议》的约定在1944年9月15日之前撤出芬兰。苏联军队追赶败逃的德军进入挪威,对苏联而言行动相当成功。苏联在攻势后占领了位于佩琴加的镍矿矿坑,该矿坑一直出产对德国战争相当重要的金属。史达林称之为“除去德军对苏联北方货运港摩尔曼斯克的威胁并阻断了德军进入挪威的通道”。该攻势主要是由卡累利阿方面军执行,亦有苏联海军的支援。

其中的二,三,六次打击与乌克兰有关。 二,三次实际上是相联系的, 有时被称为“乌克兰右岸解放行动”, 有时被称为左岸行动,决定于站在那里看。如果从莫斯科看,就是左岸,从地图上看就是右岸,总之,是河的东岸或南岸地区。苏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但夺取了第聂伯河右岸和克里米亚。这次决题中, 漂起很多带着德军或苏军钢盔的尸骨,当年这里有400万激战,无数人死无葬身之地。战争就是那么残酷。当失去右岸后,德军判断苏军的主攻方向将是渡过第聂伯进攻时,但苏联意外地在白俄罗斯发起攻势。那是苏联元帅罗可索夫斯基(波兰人)的杰作,采用多主攻战术,一举击破德军防线。所谓'巴格拉基昂行动".

当德军被迫调军去救援白俄罗斯时,苏军在乌克兰开始发动攻势,渡过第聂伯河,一举攻占乌克兰左岸地区和波兰部分地区。

因此,目前,俄国很可能采用巴格拉基昂行动的方案,从另一个方向攻击,那就是自俄国北部边界出发。最有可能攻击哈尔科夫州,这将迫使乌军。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从白俄罗斯方向直击基辅,这两种方案都可能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迫使乌军回防。鉴于俄军的力量有限,哈尔科夫方向的进攻是最可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朱头山' 的评论 : 从俄罗斯方向打过来,朝波兰方向打过去,从东向西打。
第聂伯河东岸早已被苏军解放,所以第聂伯河-喀尔巴阡攻势基本是在第聂伯河西岸(右岸)进行。
我上个留言已说,叫左岸、右岸不是看地图左西右东,而是看它是在顺流而下的人的左边还是右边。
当一个人随第聂伯河顺流而下时,第聂伯河-喀尔巴阡攻势(日托米尔,克里沃罗格,乌曼,敖德萨)基本发生在他右边,所以叫“右岸攻势”。
朱头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怎么会是第聂伯河西岸或北岸地区,左西右东,这不是朝波兰方向,我像应该从俄罗斯方向打过来才对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其中的二,三,六次打击与乌克兰有关。 二,三次实际上是相联系的, 有时被称为“乌克兰右岸解放行动”, 有时被称为左岸行动,决定于站在那里看。如果从莫斯科看,就是左岸,从地图上看就是右岸,总之,是河的东岸或南岸地区。】
朱先生完全弄反了。
实际上,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不是第聂伯河东岸或南岸地区,而是第聂伯河西岸或北岸地区(唯一例外是克里米亚)。
我见过的所有历史叙事都把这个行动叫做“右岸解放行动”。没见过叫做“左岸行动”的。
叫它“右岸”,既因为不是从莫斯科看,也不是因为从地图上看。
叫它“右岸”,是从流水的方向看。如果你顺着河水往下游流,喀尔巴阡在你的右边,顿巴斯在你的左边。
这样的叫法有一个好处:如果按地图叫左岸和右岸,如果一条河先往上走,再往下走(如黄河河套地区),那同一侧土地可以既是左岸,又是右岸;而如果按水流方向叫左岸和右岸,同一侧土地只能是左岸或右岸,而不会同时是两个。
除了克里米亚以外,所有战役都是在第聂伯河西岸打的:日托米尔,克里沃罗格,乌曼,敖德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