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就知道有“印度”这么一个国家。后来读《西游记》,对古老神秘的“西天”,平添了几分敬畏。再后来,从老人口中得知当年上海滩的“红头阿三”也是那儿的人。书本告诉我,那是一个十分,十二分贫穷的国度。出国前见过的印度人,都在电影上,《流浪者》,《大篷车》,《奴里》,。。。对那边男人的黑瘦,女人的眉心红点,印象深刻。
刚来北美,到过加拿大,纽约,洛杉矶,都未注意到印度人的存在(可能是自己立足未稳,无暇四顾)。稍后不留神,一脚踏进号称“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之乡的硅谷,才发现满坑满谷都是“爱(I)”。IC,刚好是印度(India)与中国(China)各自英文的首个字母。于是,关于I.C.之间的各种故事,攀比,统计,分析,纷纷出笼,经久不息,传遍世界。既然I.C.同是硅谷的主力,就一定有“瑜亮情结”,就一定要分出高下,就一定要找出缘由,“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最好是印度(I)跟中国(C)直接掐起来,“龙象之争”才过瘾!
数字会说话,事实会说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硅谷这弹丸小地,在美利坚的族裔大熔炉里,(目前)“龙”好像真没斗过“象”。
专家们火眼金睛,给出诸多理由。中国人英语不行,中国人情商不够,中国人善于内斗;中国人会做事,印度人会做人;有的还涉及封建文化,殖民文化,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咱不是专家,只能叨唠些周围的人和事。铁口直断,还是留给大师们吧。
硅谷公司里的印度同事的确不少。开始几年,曾试着在印度同事旁边,无意哼两句“拉兹之歌”,以为会引起共鸣。但事与愿违,回回都是“对牛哼曲”,最强的“共鸣”就是一个白眼。也许是《流浪者》的时代太过遥远,或是咱的“阿拔辣物”发音太过离谱,或是那“阿拔辣物”根本就是印度什么地方的一个方言,印度同事反应不过来。试想,假设一老墨过来,操着满是口音的湘西,闽东方言什么的跟您这儿哼唧“大海航行靠舵手”,您能有“共鸣”吗?这不怪老墨,也不能怪您。因为,想刻意引起别人共鸣,毕竟是件技术活儿。
(1)S.
(2)R.
黑瘦的中等身材,戴近视眼镜,说话快了会结巴。英语有些口音,但说写十分流利。能倾听,很随和。待人接物,说话聊天都很得体。(印象中,似乎印度同事都有这方面的素养。不像很多老中,祸已出口尚不自知。)R是印度拿的本科,加州大学的硕士。技术业务上挺强。跟我不同组但同一部门(Department)。常在一起瞎聊。
R喜欢用香水,品牌也不固定。就像他的眼镜框,忽窄忽宽,色调变换,阴晴不定(时尚这东西,挺能折腾人)。这一切,间接告诉人们,R是单身。开辆中规中矩的二手本田(Honda)上下班,却养了一匹全新越野摩托车(Yamaha)在家,周末带去几十英里外的越野摩托车练习场,肆意狂野一把。记得拿这酸过他,是否在练习(practice)将来如何对待老婆和情人?R还去健身房做瑜伽,每次四十五分钟。同时保持如此动静两极业余爱好的老中,咱认识的可不多。
一天,R过来神秘地说,他要结婚了。新娘在加拿大,多伦多。瞬间,那一串熟悉的,颇有逻辑,环环相扣的(邻居大妈式)问题,跳进我的脑海。她多大,哪儿认识的,怎么认识的,为什么在加拿大,将来怎么办,她搬来,你搬去?。。。然而,理智战胜了好奇,急不得。就只问“你搬去?”他答目前不会。结果,R两地飞了一阵子。有了宝宝,R用“育婴假”加其他假期,在加拿大住了几个月。
后来,R“跳槽”去了别家公司。偶有电话联系。一次,R约我一起午餐,去硅谷一个著名的华人商圈(Shopping Center)。难道吃素的R改戏了吗?小笼包好像没有素的。到那儿我才傻了眼,不知何时,两三家印度餐馆已经大模大样开了进来。。。。R很兴奋,说他太太已经搬来并找到工作。他们还在外州买房出租,房价便宜,租金稳定。扣去花销,有正的现金流。他Show给我全套方式方法,鼓励我也做。当时挺动心的,回来一忙(还要在博客上“还债”),就放下了。
吃完往外走,闻着浓浓的咖喱,看着满堂的老印,左手右手的抓饭(我确定,R用的是右手!)。心想,I这个民族真是琢磨不透。又一想,C这个民族咱自己琢磨透了吗?
(3)扎堆和抱团
老印的“扎堆”,好像没有老中明显。他们往往扎堆用餐,扎堆散步,但办公室里很少扎堆聊天。“自家人”碰到一起,也不像老中,老越,老墨,。。。那样两眼泪汪汪,大音量播放“家乡话”。反正聊天也用英语,听不听得懂,就是您的问题了。
老印的“抱团精神”应该强过老中。有时一个老印来了,会带来一串老印;一个走了,也会带走一串。本来,老印当面背后就很少露骨地讲别人“坏话”,对其他老印,就更是“维护”有加。至于老印之间私下如何,不得而知。我也没有不知趣到打听他们“种姓制度”那点事。因为,万一碰上个也对咱家“地富反坏右”,“灭资兴无” 那点事感兴趣的,我得费多少唾沫呵。
(4)其他
另一困惑我的是,不知老印是否也跟老中一样,十分在意I.C.间“较劲”的话题。抑或这仅仅是老中的“剃头挑子,一头热”?是老中的“疑心生暗鬼”?“对号入座”?还是马拉松赛道上,后者对前者刻骨铭心的无限暇想,而前者盯着的却是更前者?
令人寒心的是,I.C.在硅谷已渐成“前浪”,一潮接一潮的“后浪”呼啸而来,铺天盖地,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IoT(Internet of Things),。。。您看,I 依旧屹立潮头,而 C 却不见了踪影。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