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34

(2016-08-15 05:06:56) 下一个

3.债归日本-为谁辛苦,为谁忙?

上面的叙述看下来,细心的同学会发出疑问:那日本的贸易状况也是连年逆差呀?他的情况又如何解释呢?的确,别看日本对中国这样巨额的连年顺差,他总体的对外贸易是逆差的,而且逆差金额不小。1900-1913年的逆差总额3.75亿美元,年均2678万。1921-1938年的逆差总额18亿美元,年均1亿。可以这样说,日本自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以来直到二战,他的国际贸易收支就是逆差的。这个好理解,日本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包括军事工业一直没有停过。他的轻工产品对应欧美的重化工产品,自然逆差连连。即使到了一战,那么的大好机会,日本对世界的贸易仍然是逆差。日本真正赚钱的是运输保险业,银行服务业,1868-1931,光是运输一项就为日本赚进了35亿日元,理论上冲抵了日本1868年到1931年总共57.6亿日元贸易逆差的大部分。[1]但是这只是报表上的数字,实际日本国际收支出超巨大,绝非57.6-35=22.6亿日元这样简单。那么日本是怎么来应对它的国际收支出超的呢?依靠外债和黄金。

咦,刚才你不是说了吗?逆差会导致资本流入,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呀。为什么日本的逆差就非要用黄金流出来平衡呢?那你要看和谁交易了,和有支付能力的富人交易,顺差自然可以要求用黄金结算。和穷人交易你那个顺差难道也可以用黄金来结算?那么日本到底是富人还是穷人呢?日本的对外逆差到底是怎么结算的呢?呵呵,你猜对了,日本人自认为是富人,不愿意被目为穷人,现在也一样啊,1亿中流嘛!这个还不仅仅是大众情绪,还有理论出来指导,从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上来说明日本人本来就是和欧美同步的,是属于富人俱乐部的,和亚洲的那些穷鬼们不是一路的。那好,既然你自认是富人,那你就要有富人的样子。日本明治维新之始,就不断地骚扰欧美,要求改约,关税自主,取消租界,取消治外法权,理由很简单:你看,我现在也穿燕尾大礼服,我们一样了。欧美也不停地拿这个做题目逗他玩,你这个还没做到,你那个还和我们不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金本位。

日本的金融最早是以美为师的。和美国一样,早早年也胡乱宣布过日元的含金量,现实里面用纸币。而且它连个银本位的国家都不算,因为1885年之前的日元是不可兑换的。这样的日元也只能榨取国内的老百姓,国际贸易上人家是拒收的。怎么办?还是和美国一样,国际贸易用银元。一般是用墨元,还有专门为对外贸易铸造的日本贸易银元。在长崎,横滨那里通行银元,内地则用纸币,一国两制。纸币对银元理论上是一比一,1877-1882年的平均汇率是1.34日纸兑1银元。高峰时可以达到1.8比1。那么这对贸易商自然很不方便,收购用日纸,卖出收银元,进口再要用银元兑成英镑,美元。英美对非金本位国家的压力是一样的,都要求你币制改革,改了,就纳入了体系。债权债务关系清晰明确。不听话那你就比较惨。1884年横滨正金银行就在伦敦设立了分行,代表日本财政部想在英格兰银行开设结算账户。不想英国佬就是不答应。你的货币是金银吗?不是,你们日元是一张纸而已,你拿张纸头也想来参加国际银行间结算?弄得日本狠了狠心在1885年切实实行了银本位,代价是1880-1886年的全国的大萧条。

那么英美为什么要这样逼迫大家都加入这个游戏呢?拿中国做例子好了。在中国,外商是有点郁闷的。这叫怎么回事呢?明明是我的本金,我的利润,可我不能自由汇出,必须要英国人来提供外汇,方可汇出。提供外汇,这个对英国人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晰呀。我拿出外汇,我自然是债权人,那谁是债务人?谁欠你钱了,不是早就银货二迄了吗?那英国放出外汇后拿着这堆银子有什么用?不还是要去找债务人接受这堆银子?开始找钱庄,后来找政府,都需要英国人努力取寻找。英国人外寻外汇,内寻债主,不容易的。这样一直搞下去,连维持贸易量都不容易,遑论发展贸易。

那么就按照美国给我们的方案,白银交美国,中国用纸币,自然随便印,要多少印多少,只是每张纸币后面都是美债做担保,和美元挂钩。只要美国肯认这个债,这个纸币就是外汇,美元担保之下的外汇,我叫它“二级外汇”,考虑到美元当时自己都是二级外汇,那我们的这个应该算作三级外汇。管它什么级吧,只要担保牢靠,你就通行天下无碍。这下你中国再也不能说你没支付能力了吧。你就用纸币结算你的逆差,汇出的纸币集中到伦敦,纽约,我拿你存放在我这儿的金银清算,金银耗尽了就算你的债务。谁印的钞票就是谁的债务,干干净净。这其实就是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为之奋斗了50年,为公为私,一时间也说不清楚,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必然要求统一的货币体系,执其牛耳者,自然好处多多。

这样一个方案,中国是抵制的,因为债务不可控制,纸币的价值完全要靠美国的支持,美国一个翻脸,你的纸币就是一张废纸。那你的整个经济都成了美国的人质了。当然,诚如我上面说过的,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认识到这么深,他只是靠直觉拒绝了美国。但是日本不一样,现代货币制度这套东西,日本接受的非常快。虽说其间风波不断:纸本位,有1880-1885年的经济危机,那就银本位吧,又有1890-1895年的经济危机。思之再三,还得更上一层楼,最终加入了金本位。结果就是日本的对外逆差表面上可以用日纸结清,实际上你要么用黄金结清,要么用债务结清。换句话说,日本虽然和中国一样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先进国家的大量贸易逆差,但解决方式大不相同,中国由于逆差导致了先进国家的社会资本向中国转移,而日本则是通过黄金和债务结清的,因此没有发生先进国家的资本向日本流动的情况。[2]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这样急吼吼地加入金本位?难道中国士大夫都能看出来的问题,放眼世界的日本精英反倒没看出来?这个嘛,加入金本位基本上是松方正义个人的独裁决定,反对者不少,但是都不成气候。而且为了加入金本位,日本是做出了牺牲的,1897年到1913年,日本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同世界平均出口价格相比下降了25%左右,就是说日本要靠降低价格来抵消日元的升值,从而保持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日本吃亏了嘛,这就是很多人当初反对日本加入金本位的理由。那么,为什么后来又不顾一切地加入进去了呢?答案之一,大势所趋。都说日本人没战略眼光,这个基本是胡扯。日本人虽然追逐细节,但是对大趋势还是很敏感的,反而是我们中国人托大,迟钝。贸易的全球化必然要求货币的全球化,早点晚点都是这条路,这个日本人懂。答案之二,日本缺钱。

日本这个民族变态地排外。所谓“欧化”就是一层壳,壳下面的东西是一点都不让外人碰的。比较中国,我们的工业化之初主要是外资带动,而日本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允许外资进来。直到二战前,日本的经济体系里只有一点点外资。那你日本是个小国,资源贫乏,就算口袋里有祖上留下的几个钱,面对工业化这个吞噬资金的怪兽,你靠那几个钱能撑多久?你唯一的希望就是在耗尽最后的一分钱的时候,你的工业体系能有效的运转,为你生出钱来。这个战前日本从来没做到过。你看看他巨大的贸易逆差就明白了。1894年之前,日本还是以轻工业为主,那时的逆差还可以用国家统制手段人为控制,以后随着工业化运动的深入,逆差越来越大,根本控制不住。二战前日本的工业体系能为日本赚钱的时期就是一战这几年。即使在那时,日本实际上到底赚了没赚还是个问号,理由上面说了。所以说日本这样的小国,走大工业之路实际上是条死路。它到了甲午就走不下去了。3亿日元的公司资本,12.3亿的国民产出,8千万到1亿的财政规模,5000多万的外汇储备[3],2.5亿的货币流通,2亿的国债,1.3亿存款,3.3亿贷款,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已经绷得死死的了。那么赚钱了没有?死统住进口,才会出些贸易顺差。略松口气,一年的逆差可以吃掉前面四,五年的顺差。出路在哪里?二条,一条深化工业化进程,走向高端,二条,向外扩张,这二条路都需要钱,需要源源不断地投钱。钱从何来?

外债,日本人起初是能不借就不借的。1880年大偎重信实在撑不下去了,提出借个5000万日元的外债来整理手上的这堆烂货币,被集体否决了。换了松方正义上来实行紧缩政策。杀贫济富,牙齿缝里夺钞票,从日本人的骨头残渣里面又榨出了5000万外贸盈余。1886年日本正式进入银本位,5000万的金银储备对应的货币发行上限就是1.5亿日元,勉强可以撑破到2亿日元。外加1.33亿存款,大概3.5亿左右的资金要应付12-13多亿的GDP, 维持尚且艰难,遑论发展。在日本经济史上1894,1905这二个年份都是瓶颈年,要靠一战而胜来突破瓶颈,寻求出路。但是打仗要花钱,而且这个钱花得只有比搞建设多。比如甲午战争,整个花费2.3亿日元,当时日本公司总资本才3亿日元嘛。以后,日俄战争18亿日元,一战暨西伯利亚干涉行动15亿日元,有学者统计1894到1945年为止的日本军事开支总额是15万亿日元,而截至1945年的日本公司总资本才3,4百亿日元。所以日本人后来想开了,不借外债,没法活。政府出面借到无法再借,让城市出面借,总之离开外债没法过。

有张表,列出了甲午战争的军费来源,什么马蹄银,银辅币都开列出来了,就是说日本翻箱倒柜每个犄角都搜遍了,总共2000万日元,不到整个战争费用的十分之一。另外的1.8亿日元列明是纸币。那就奇了怪了,日本总共才2亿纸币,都拿去打仗了,家里不过了?所以这1.8亿日元的出处一定不是纸币,是外债。只是当时英国表面中立,不能明着借给日本,这1.8亿里面一定有英国军火商的对日军火放账。当时中日胜负未定,英国军火商就敢让日本赊欠,没有英国政府的背书,打死我也不信。可以这么说,没有英国的支持,日本打不了这场战争。你看日后中国赔款的去向也可以看明白。中国这3.6亿日元的赔款,日本要得很急,小部分在柏林过账,大部分在伦敦过账。他有一张预算表,国防用多少,教育用多少,皇室用多少,都是扯蛋。这个钱大部分在伦敦就没了,债主一大堆呢。最后剩下8500万日元存进了英格兰银行作为日本加入金本位的平准基金。有了这个外汇储备,日本银行及其外汇执行部-横滨正金银行才被英格兰银行正式承认为结算伙伴,可以开立结算账户。一句话,日本总算可以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了。那么加入上流社会有什么好处?可以借钱。大家都是金本位了嘛,1英镑=9.7个日元,这个可是你日本自己宣布的,那你把黄金抵押在我这好了,你笃定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行你的货币,纸头的数字的都可以,反正你的日元流来流去,最终总要流向伦敦的嘛,1镑9.7元,我有多少结算多少。黄金结算光了怎么办?那你再补仓呀!要不我借给你?其实这个钱也不是我的,我出个市场,钱是全世界的,他们拿到我的市场里来卖,你想买,找市场呀,你不是已经准入了吗?

就这样,日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二战前的外债对英还到了1968年,其实到了1968年他还是没还了,他是在伦敦市场发行英镑债券还的,这不还是外债?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前的好处是大大的。日本通过金本位,如同阿里巴巴敲开了宝库的大门,从此伦敦金融市场成了日本经济的血库,一刻都离不开。1900-1913年,再从1921年-1938年,这32年里日本的对外贸易逆差总额是21.76亿美元,相当于3148吨黄金。他同期服务项下,虽然有大概11.3亿美元的盈余,但是这个盈余大多来自中国,无法冲抵他的贸易逆差。再进一步看,他那个21.76亿的逆差数字也是对冲了对华贸易盈余后的数字,而如上所述,对华贸易产生的盈利根本不可能补偿日本对欧美贸易的逆差。所以别看日本通过一战横财,储备有这么多黄金,牛B哄哄的,到二战结束时,日本的黄金存量才几吨,外加一身的债务,截至到1913年,他的总债务19亿日元,比中国略少一点,合1.95亿英镑,其中10.5亿做了日俄战争的费用,2亿国内建设,剩下6.5亿日元主要投在了满,韩,台。此后日本的长债增加不多,但是他的短债特别厉害。1920-1929年的数据,日本在伦敦,纽约金融市场的短债净贷入额28.6亿日元。他同期国际收支出超额达32亿元,这个出超日本自身无法平衡,只能靠不停地在伦敦,纽约金融市场借入短债平衡,靠债务转期维持。哪天这个世界金融市场对日本关闭了,那天就是日本的末日。1931年9月18日,对日本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开启了对战前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总清算。9月21日,英国退出金本位,世界金融秩序垮掉了。以后的6年里,随着日英,日美关系的好好坏坏,日本又陆续融进10亿日元短债,平均每年1.8亿日元,速度远远小于以前每年2.8亿的短期融资,1937年以后,国际社会彻底关闭了对日本的融资

 

[1]理论上的,实际没冲抵这么多。因为日本的服务业利润和日本的贸易顺差一样都是依托中国才发生的。他从中国入超的是白银,对世界出超的是外汇。白银和外汇之间的汇兑非常复杂,权柄捏在英国人手里,而且这个量又太大,所以日本取自中国的,并不能用之于世界。这是日本二战之前的基本经济难题。

[2]基本如此吧,一战后日本对美贸易的巨大逆差不全是用黄金结算的,他没有硬顶,而是利用了当时退出金本位后的浮动汇率,通过降低汇率,用更加便宜的贸服来抵消这个逆差的。

[3]一说日本1893年外汇储备8216万日元。这个是将2760万元的短期外债统计进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是的,中日还要再较量一百年。不过TG不打败仗经济还能保七,还能再撑几十年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他还是有机会的,不要以为他败了一次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他忍辱负重60年,就是在等下一次机会,这个机会会由中国送给他。国运在人,比较一下二个公子哥,abee and dada, 一目了然。看人就知道国运。 日本真是没白等。不过我不认为会打仗,不打仗照样可以解决问题。你看着钱就是了。据说苏联最后的时候,科尔巴乔夫打电话给bush 要借几百万美元,想得到吗?才几百万美元!bush说没有,要是你继续改革我可以想想办法。赫赫。老李那边贴出了一部书,中国叛逃者写苏联的,可以看看,大厦之将倾的末日时刻是什么样子的。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日本国小心大,终究为人所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