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云

营养益健康,运动延生命;追求,自信,求新,恒心可助成功!
个人资料
chal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追梦 (58)-创业生涯-为何自建公司?

(2016-04-20 19:35:02) 下一个

11.2  创业生涯-为何建立自己的公司?

 

前面的帖子讲述了亚昌于1993年新年过后就上班了。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和常理,刚刚有了工作,有了新房子,又有了车,还有了家庭和孩子,应该是实现了许多人的梦昧以求的美国梦了。可以平平安安,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平安地过下半辈子了。然而,亚昌的美国梦偏偏与这不同,他认为,有房有车和一家,还不是他的美国梦。他不满足于这样平淡的美国梦。从小学到中学,从高中到大学,从回乡到大队干部,都是当这样那样的干部。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做一些管理或者领导别人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亚昌,目前要帮别人做事,听老板安排,不能有自己的主见,也就是说,要听人饭碗响了。这样下去的话,真好像是有点碌碌无为的过人生。他想有更大的追求,那就是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自己财富来,一举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进入经济独立的行列。

然而,这个美国梦谈何容易呀。人生如何走呀,能做点什么呢? 亚昌在沉思,在思考,在彷徨。以前学的,做得和想的都是学问和书本上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他心里清楚,已经走出学校大学的门,就没有机会回去了。他正处在人生的岔路口,俗话说得好:男怕走错岗,女怕嫁错郎。所以,他那段时间有点闷闷不乐的。

一天晚上他在饭桌前正在挨声叹气时,太太秀丽揍上来问:

“亚昌你今天怎么怎么啦,为何提不起精神来?”

亚昌没有给予回答,保持沉默, 过了几分钟后,她似乎对自己先生的心摸透了几分,那一定是和去公司的工作有关。

于是她就安慰先生说: “如果不想去公司上班,可以继续做博士后,然后再想法找学校助理教援位置的工作吧”。

其实,这次太太真的还没有了解当时亚昌心里在想什么。他并不是再要留恋大学教授的职业,而是在想他是否能在商业场上做出一点名堂来。进了公司,如何能尽快把注意力从搞学问转移到搞商业上来。他在担心如何走出第一步,走好第二歩,然后起步做创业的第三步。

亚昌慢慢地把想法诉诉秀丽说: “我是想以后的路怎么走,你知道的,我是不太喜欢被别人指手画脚的过下半辈子的,最好能做点自己的东西”。说完后,他并没有期望得到马上回答。

然而,太太的回应却是出乎意料和惊喜。太太心里清楚,只要是亚昌想要做的事情,多说也没有什么用,不如表示支持更合适。

于是,她好心鼓励说: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你又有那么多的当干部的经验,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从小就能吃苦。只要肯干苦干,就可能做成自己的事业”。

这几句表面上的话,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至少对那时候的亚昌确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不管是表面上的,还是实质性的支持,亚昌的感觉确是好了许多。 他至少少了一份担忧:不用费力去说服太太了。以后太太就是有什么新的想法和不同意,也不好意思一反她开始的支持态度呀!

对于一个创业新手来说,尽管知道得不多,但有一点亚昌是特别清楚的:家里人特别是太太的支持,实在是太重要了。创业者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家人赔上。当然这里说的不是牺牲生命,而是指,自己和家人的所有的时间,精力,娱乐,甚至所有的积蓄。太太是一个特别爱家爱孩子的妈妈,她会把省下来的那点钱看得很重,抓的紧紧的。现在能得到自已太太有如此的态度,亚昌的心里哪有不感到安慰呢!

事情在慢慢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昌的想法也在改变着。最后,真正能使亚昌有如此大胆的举措,归纳总结起来有如下的几点:

首先,亚昌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追求者。 他从小到大,都有自己的目标,不怕辛苦,愿意做出牺牲。他的那种决心,信心和恒心不是一两天就建立起来的,而是长期孕育的结果。在进入公司后不久,就开始慢慢认识到,他的那种天性和后天培养出来的个性,其实就比较符合小企业创业者的特征。所以他觉得,美国社会正是鼓励年轻人创业的温床,而且美国市场对创业者也是一个较为认同的大熔炉。有这样的社会和市场环境里,加上自己培养出来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应该值得去试试。

 

其次,亚昌到了公司后,对企业家们的创业精神,慢慢地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像他老板那样,也是移民美国的外籍人士,他的成功给亚昌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这说明,从学生到创业成功,外国人也是可以的。

第三,从一无所知到半知半解,亚昌对创业所需的技术慢慢地有所理解了,特别是如果能把创业的市场定位于使用实验室的检测仪器和技术上。他到公司后学到的技术,如果能用上话,那就可以为做生意提供技术基础。也就是说,亚昌最关心的做企业的技术问题有了初步的基础。

最后,亚昌觉得,市场好,生意好像真好做呀!当然那是因为亚昌根本还不了解商场的激烈竞争的现实,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和片面的东西。这一严酷的现实在他后来的创业历程中才慢慢认识到的。

现在回想起来,亚昌当时的想法,真是有点幼稚,把办企业想得过于简单了,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这在后来的实践中,经历了不知有多次的曲折后,他才补上了这一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polebear 回复 悄悄话 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