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太原路到襄阳南路

(2017-02-17 17:08:57) 下一个

太原路从肇嘉浜路开始,北到汾阳路。和岳阳路一样长。小时候这两条路都非常安静,几乎没什么人。

  在太原路南口,东面转角子上是上海殯仪馆,有好几个大堂。后来归电业局管了。向北有几条新式里弄,不长。 

  南口西面转角子上是一家叫妇孺医院。现在不清楚了。再过去是科学院的养狗场。整天群犬乱吠,不胜热闹。

  在建国西路太原路口,西南角是一家中药店。后可能改成粮店了。往西即董建华在上海时住过的弄堂。东南角是一家劳保医院,好象是什么职业病医院。土黄色的洋房。对过有一家小药房。东北角有几家农村形的本地房,后来做过崇明前进农场的上海办事处。西北角是洋房住家,下面有一家卖冷饮和杂物的小店。
  在永嘉路太原路口,西南角是一家老式洋房,后整个成为永嘉路地段医院。
  在建国西路襄阳南路口西,42路东向汽车站旁,原来有两家相联的食品店,西面的叫双合福,东面的叫正泰丰。三反五反时,正泰丰老板[天津人]不知何故自杀了,店由儿子接掌。后来就公私合营,后就打通成一家店了。正泰丰往东走,有一家南货店。再一家洗染店。洗染店临街前半部是修钟表的,老师傅修手表,徒弟修钟。后部是洗染铺。再过去是一家杂货店。再过去是一家理发店。路拐角是一家酱油店,叫万泰和,卖油盐酱醋等。往南拐,就是拉都村。村口有个烫洗衣服的小摊。摊主很勤奋。衣服送洗完成后,他还送到你家。这么多一叠的衣服,他能不送错,不仅服务态度好,这记忆力也够惊人的了。往南有一个香水厂。一到下班,走出来的一群女工,浑身飘香。再往南是人和药厂。人和药厂弄堂口的洋房就是药厂老板家。傍边弄口有一个木板房,住着一对夫妇,苏北人,看守打扫弄堂的。特别的是,他们在房边有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有一个木桶带绳子,随便大家来吊水。再往南是定一村。一共4家。1号的主人搬迁到香港后,那个房子就成了居委会。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夏天晚上,电视机早早就搬到了弄堂底,架高。一大群人或坐或站看电视。津津有味,不完不散。
  建国西路襄阳南路口西北角是汪裕泰茶庄,很大很正规,后改成银行了。西隔壁是一家织带厂。再往西是一家老虎灶。再过去是合群坊,西式的里弄房。弄口西侧是一家能打公用电话的烟纸店。隔壁是卖零拷老酒的店,十几个老酒瓮一排在地上,上面是红布包的重物当盖子。店员是一位跷脚青年。再过去是水果店。水果店再过去就是福德坊了。

  汪裕泰茶庄往北,沿襄阳南路,有一家小炒货店,卖花生米,瓜子之类的。再往北是一家小裁缝店,一家建筑材料店。42路南向的车站停在一家叫大德隆的糖果店门口。大德隆是一个大洋房的汽车间改建而成的。老板是一个胖胖的北方人。就住在楼上。他们的花园,内有几间工友房,后来一度改成法院的公开审判庭。谁都可以进去听听。当然,当时没有什么个人隐私可言。不过都是一些市井小民的鸡毛蒜皮事。我记得一次两夫妻闹离婚。男的说到女的偷了他的手表。当时,手表算家里的贵重物品的。女的承认。说是让她用脚踩踩坏,卖给了挑担收旧货的,卖了几毛钱。大德隆往北一点点,即454弄。弄口有一个小香烟摊。摊主姓唐。大家都叫他“唐嘎里”(我另有专文叙述)。再往北是一条弹格子路弄堂,452弄,内有醒华小学。现在全拆了。再往北是大方新村。再就是申大米店了。申大米店很早就买了两部机器,专门去米的外层,使米变白。去下来的外皮呈浅咖啡色的粉末。现在我们知道那是营养,是维生素B2。店员检查麻袋里的米,是用一个1公分粗细的空铁管,头上磨成30度的斜切面。往麻包里一捅,米就流到铁管里。拔出来把米往手里一倒,就能检查米的质量了。申大米店的北邻,也许就是老板家。家门口有一台大缝纫机,可以直接踩出鞋底子来。常见一位中年女子在踩鞋底。有时一位年轻小伙帮着踩缝纫机。往北是一条弄堂。弄堂口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摊子。摊主夫妻是苏北人,中年。有时,妻弟也来帮忙。他们的一个小儿子特好玩,如今,也要60多了。弄口往北是4家石库门。有一家在原来的天井里开了家“集成文具商店”。老板姓周。如今店已关,周老板亦已作古。他儿子一家仍住在此。往北就是煤球店了。两开间的门面。老板是小个子的夫妻俩。再往北是4家有小花园的连栋房。其中一家开了个“家庭餐厅”。扇面形的招牌,立在小花园的进口小门的上面。再往北就是388弄。弄口有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店,卖杂物。后面是住房。由于是铁皮屋顶,夏天暴晒,屋里一定极其闷热。所以,他们不仅搭了凉棚遮阳,有时还不得不往铁皮屋顶上喷水,以求降温。

  388弄15号,就是位育小学(现为向阳小学)。笔者在此度过了7年(包括幼稚园)。
  襄阳南路建国西路路口的东北角,是一个老式的花园洋房,听说是某个纺织行业的巨头所有。后来花园里加了建筑,成了纺织业的协会。往北,是嘉训小学。再北是一条小弄堂,433弄。小弄堂口上,也有两个小摊,外面的老板儿子叫陈发,里面的老板好象姓任。小弄堂口北端,即是海光小学。再过去就是张廷康小儿科医生。一家装璜营造店,即类似现在的装修兼开关电器店。再老虎灶,福显坊。烟纸杂货店,豆浆店。从张廷康到豆浆店,房子是福显坊的。再过去就是另一风格的4个房子。最北端的是“知衣百货店”。店主夫妇是广东人,姓杨。

  从襄阳南路建国西路路口沿建国西路往东走,北边,是长乐理发店。隔壁是半开间门面的烫衣服店,一个老头经营着。经营证书用镜框挂在墙上,注册资本记得好象是200元。包括玻璃橱窗,柜台,烫衣板,火熨铁等等。再过去,就是好几家五金作坊,有电焊店,车床车另件的等等。再过去就是不是路的嘉善路,俗称江北小菜场的地方了。
  襄阳南路建国西路路口的东南角是土黄色和咖啡色的花园洋房。黑色的墻里波[竹篱笆]有几十米长。快到百达棉织厂。在我们小时候,那里是一溜小吃摊。5分钱羌饼,5分钱咸豆浆,一顿早饭饱饱的了。淡浆3分,甜浆5分。还有小人书摊。一分钱看一本。要是借回家,那要贵些。杂志书籍也有,3毛钱一个月,随便换。书摊是一对20多岁的夫妻档经营。后来这些摊贩全清走了。

  顺带说一句,襄阳南路从永嘉路到建国西路,一共有:乐远小学,位育小学,海光小学和嘉训小学。前三者后来依次改为襄阳路一小,二小,三小。嘉训可能改成幼儿园了。二小后来改成向阳小学。里面的老房子全部都拆改成新房子,原来的味道已荡然无存。当时,位育中学也在那里,后来校长李楚材努力,才把中学搬到现在的复兴路上。后改为51中学,现在可能又改回位育中学了。

  当时,这条路解放前叫拉都路,属法租界。解放后改成襄阳路,属常熟区。后来改成为向阳路,常熟区并入徐汇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梁牧 回复 悄悄话 太原路在肇家浜路和建国西路之间,马路的西侧,好像有处房取名良宇轩,因为它是254号,终年密闭,听说是供类如林彪这样的高级首长下榻用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