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五代系列八:后汉兴亡之八:后汉高祖驾崩与朝廷处死杜重威

(2020-04-05 12:59:18) 下一个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即公元947年十二月三十,吴越权臣胡进思废黜了吴越王钱弘倧,另立他弟弟钱弘俶为主。

乾祐元年即公元948年正月初一(辛亥),后汉高祖刘知远不接受朝贺(显然因为长子病故)。正月初五(乙卯),他下制说:“大赦天下,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自正月五日黎明以前,罪人除了十恶五逆之外,罪无轻重,全都予以赦免。”

后汉高祖因晋昌(长安)节度使赵匡赞和凤翔节度使侯益与后蜀兵共同为寇,感到非常头疼。刚好回鹘人到大梁入贡,还诉苦说他们被党项人阻扰,请求朝廷派兵接应。后汉高祖于是下诏,派左卫大将军王景崇和将军齐藏珍率领数千禁军赴援,顺便让他们对付关西的叛乱。

晋昌节度判官李恕长久在契丹燕王赵延寿的幕府任职,深得赵延寿的信赖,甚至家事也都征求他的意见;后来赵延寿让他去辅佐儿子赵匡赞。赵匡赞打算归降后蜀时,李恕劝谏道:“燕王入辽,哪里是他自己愿意的!如今汉家新得天下,正一心招怀藩镇。如果赵公谢罪归朝,必能保住富贵。一旦狼狈入蜀,照理很难万全。俗话说‘蹄涔不容尺鲤(马蹄踩出的小坑连一尺长的鲤鱼都无法容下)’。傥若对方不能相容,赵公将后悔莫及。赵公如能听纳,我请求率先入朝,为赵公申明情理。”赵匡赞于是派李恕奉表到大梁,请求入朝。王景崇等人尚未出发,李恕就到了。后汉高祖问李恕道:“赵匡赞为何决定依附蜀国?”李恕答道:“赵匡赞觉得自己接受了胡虏的官职,父亲又在胡虏的宫庭,所以担心陛下未能明察,所以只好归附蜀国,以求苟免罢了。臣以为国家必定会慰问安抚,所以他派臣前来祈求陛下的哀怜。”后汉高祖说:“赵匡赞父子,本来都是我们的人,只不过不幸陷身胡虏而已。如今赵延寿正堕入辽人的陷阱,朕怎忍心再加害赵匡赞!”当即鼓励他到大梁入朝。

侯益也上表请求在二月四日圣寿节前来为皇帝上寿。王景崇等人临行前,后汉高祖召他们到卧内,下达敕令给他们说:“赵匡赞和侯益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还不太清楚。你们到了那里,如果对方已经到京师入朝,那么就不用过问。如果他们还在拖延观望,那就根据形势便宜行事。”

正月初九(己未),后汉高祖更改御名为刘暠。

正月十一(辛酉),他下诏说:“诸道行军副使和两使判官都不得奏荐官员。带使相(平章事头衔)的节度使允许奏荐掌书记、支使、节度推官;不带使相的节度使允许奏荐掌书记和节度推官。防御团练判官和军事判官等人听任奏荐。带使相的节度使允许奏荐州县官员三人;不带使相的允许奏荐二人;防御、团练、刺史允许奏荐一人。” 等等。

同时,他任命前威胜(邓州)节度使燕国公冯道为守太师,进封齐国公。

正月十二(壬戌),吴越王钱弘俶将前吴越王钱弘倧搬迁到衣锦军的私第,并派匡武都头薛温带领亲兵卫护,并暗中告戒他说:“如果有非同寻常的命令(即害死之类),肯定都不是我的意思。你应当以死抗拒。”

后汉高祖自从长子魏王刘承训去世以来,因为过于悲痛,于正月十四(甲子)身体开始感到不适。

正月二十(庚午),他任命前宗正卿石光赞为太子宾客,太仆卿赵上交为秘书监。

赵匡赞没等到李恕回来复命,就已经离开长安前往大梁。正月二十六(丙子),他入宫晋见,后汉高祖当即任命他为左骁卫将军。

王景崇等人到了长安,得知后蜀兵马已经进入秦川。因为兵力太少,他征发晋昌本道及赵匡赞的牙兵千余人,共同抗拒后蜀。王景崇担心赵匡赞的牙兵会逃亡,便想在他们脸上刻字,还稍微露了点风声。军校赵思绾首先请求在自己脸上刻字,作为部下的表率。王景崇很高兴。齐藏珍私下跟他说:“赵思绾非常凶暴,很难控制。不如杀了他。”但王景崇不听。赵思绾是魏州人。

后蜀将领李廷珪率军即将抵达长安时,得知赵匡赞已经到大梁入朝,便想带兵回归。王景崇率军截击,在子午谷打败李廷珪。后蜀大将张虔钊到了宝鸡,因为诸将不能取得共识,只好按兵不进。侯益得知李廷珪西还,便趁机关闭壁垒抗拒蜀兵。张虔钊势单力孤,只好带兵连夜逃遁。王景崇率领凤翔、陇、邠、泾、鄜、坊数州官兵追杀,在散关打败蜀兵,俘虏了后蜀将士四百人。

正月二十七(丁丑),后汉朝廷为已故尚书左丞韩祚追赠司徒。

同一天,后汉高祖病危。枢密使杨邠忌妒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忠武节度使刘信,马上让他回藩镇。刘信连向主上面辞的机会都得不到,泪如雨下地离去了。后汉高祖召来宰相苏逢吉、杨邠、侍卫马步都指挥使史弘肇、副枢密使郭威四人,入宫接受顾命,说:“朕的气息十分微弱,不能多说话。承祐还幼弱,后事都托付给爱卿们了。”又说:“一定要防备杜重威。”当天,他就在万岁殿驾崩,享年五十四岁。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本名刘知远,祖先本是沙陀部落人。他四代祖刘湍在他即位后被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陵号懿陵(根据《五代会要》,刘湍是汉明帝刘庄第八子淮阳王刘昞的后裔;这显然和刘氏祖先是沙陀人有矛盾);高祖母陇西李氏,被追谥为明贞皇后。他曾祖父刘昂被后晋朝廷追赠为太保,后汉高祖追尊他为恭僖皇帝,庙号德祖,陵号沛陵(根据《五代会要》,懿陵和沛陵其实并无陵园,只是遥申朝拜而已);曾祖母虢国太夫人杨氏,被追谥为恭惠皇后。他祖父刘僎被后晋朝廷追赠为太傅,后汉高祖追尊他为昭献皇帝,庙号翼祖,陵号威陵;祖母鲁国太夫人李氏,被追谥为昭穆皇后。皇考(父亲)刘琠,曾在晋王李克用手下任列校;后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师,后汉高祖追尊他为章圣皇帝,庙号显祖,陵号肃陵;皇妣(母亲)吴国太夫人安氏,被追谥章懿皇后。安氏在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年二月四日在太原生下刘知远。

刘知远幼年时身体虚弱,不很好动,严肃庄重,沉默寡言。年长后,他面带紫色,眼白很大。刘知远最初在晋王李克用手下的兵马总管李嗣源麾下任职。李嗣源与后梁大军在德胜对峙时,石敬瑭(即后来的晋高祖)在战役中被后梁人袭击,马甲的连革断了。刘知远将自己的坐骑给石敬瑭,取来断裂的马革铺上,自己跨上那马,在石敬瑭背后保护他后退。石敬瑭既感动又为他骄傲。李嗣源即位成为明宗后,石敬瑭出任北京留守。因刘知远先前有护援的功劳,石敬瑭便奏请他到自己的麾下,署任他为牙门都校。应顺(934)初,石敬瑭出镇常山时,明宗召他赶赴宫阙。明宗很快就死了,后唐闵帝李从厚不久也逃离京城,在路上遇到石敬瑭。两人于是一道进入卫州,在邮舍过夜。闵帝身边的人想谋害石敬瑭。根据《通监考异》引用《汉高祖实录》说:当夜,闵帝埋伏兵甲,想和扈从御驾的朝臣一道谋害石敬瑭;并装作屏退侍从,要和石敬瑭一块坐在庭庑,然后趁机杀他。刘知远探知这个阴谋,于是秘密命令御士石敢袖里藏着把铁鎚站立在石敬瑭身后。不久伏兵杀出。石敢很有勇力,拥着石敬瑭进入一间密室,用巨木塞住门口。石敢拚死拦住伏兵的剑锋,结果很快就被杀了。刘知远解下佩刀,趁着黑夜,什么都看不清楚,抓起放在地上尚未点燃的苇炬奋击伏兵。伏兵看不见,以为飞来的是一支支短匕首,所以纷纷逃散。刘知远躲在一堵长墙下,听见石敬瑭的亲将李洪信跟人说:“石太尉死了。”刘知远隔墙跟李洪信喊话说:“太尉安然无恙。”于是翻过墙出来和李洪信的士兵会合,共同护卫石敬瑭,然后杀了参与密谋的人,将闵帝交给卫州刺史王弘贽。正由于刘知远的努力,石敬瑭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通鉴的说法颇有出入;《实录》很可能美华刘知远)。

清泰元年(934),石敬瑭重新出镇河东。清泰三年夏,后唐末帝李从珂让他移镇汶阳(郓州)。刘知远劝石敬瑭起兵抗拒,并参与密谋。石敬瑭举义时,节度使府内外对他都非常依赖。石敬瑭还任命他为北京(太原)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契丹主辽太宗耶律德光率领全军来救援,在晋阳城下击溃了后唐主帅张敬达的部众。当时有降卒千余人,石敬瑭打算将他们安置为自己的亲卫,但刘知远把他们全都杀了。石敬瑭即位成为晋高祖后,加刘知远为检校司空,让他出任侍卫马步都指挥使,代理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很快晋高祖又改任他为陕州节度使,出任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晋高祖到洛阳登基,辽太宗送他到上党时,指着刘知远跟晋高祖说:“这位都军十分勇猛,除非有什么大事,不能轻易抛弃他。”晋高祖入洛后,让刘知远负责京师的巡警。结果都邑肃然,没人胆敢违犯法令。

天福二年(937)夏四月,晋高祖加他为检校太保,并于八月改任他为许州节度使,照样负责禁军。天福三年夏四月,晋高祖又加他为检校太傅。冬十月,他任命刘知远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并在十一月让他移镇宋州,加检校太尉。十二月,晋高祖又加他为同平章事。当时刘知远和杜重威的加恩是在同一道制书。刘知远觉得自己有佐命大功,而杜重威只不过是个外戚,并无大功,因此以和他同制为耻而愤然不乐,恳切推让,四次上表不肯接受,并杜门不出好几天。晋高祖非常愤怒,召宰相赵莹等人商议要罢免他的兵权,听任他回归私第。赵莹等人觉得不行,晋高祖于是派端明殿学士和凝到他的府第宣旨劝谕,刘知远这才受命。天福五年三月,他改任邺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年九月,他奉诏赶赴宫阙,晋高祖还临幸他的府第。天福六年七月,晋高祖改任他为北京留守兼河东节度使。天福七年正月,晋高祖为他加侍中。当时天下大闹蝗灾,而蝗虫偏偏没飞进河东地界。那年六月,晋高祖在邺宫驾崩,少帝石重贵即位,加刘知远为检校太师,并于天福八年三月,进位他为中书令。

开运元年(944)正月,契丹南下,辽太宗率领大军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并派蕃将伟王带兵进入雁门。朝廷任命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刘知远在忻口击溃伟王的契丹兵。很快他又奉诏起兵前往土门。大军到了乐平时,刚好契丹兵撤退,因此他率军退回。同年三月,少帝封他为太原王,并于七月让他兼任北面行营都统。开运二年四月,少帝封他为北平王。开运三年五月,朝廷加他为守太尉。那月,刘知远杀了吐谷浑首领白承福等五族共四百人,让吐谷浑别部王义宗统领吐谷浑残余部众。同年九月,契丹犯塞,刘知远亲自率领牙兵到朔州南阳武谷击溃了他们。十一月,辽太宗率领蕃汉大军由易、定二州直抵镇州,后晋主帅杜重威等驻军在中渡桥抵御。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等人带领全军投降契丹。十七日,相州节度使张彦泽接受契丹的命令,攻陷京城,然后将少帝迁移到开封府。刘知远得知后大为惊骇,分兵把守边境,以备寇患。

翌年即天福十二年春正月初一(丁亥),辽太宗进入东京大梁,并于二月初一(丁巳)下制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称会同十年。那月,刘知远派牙将王峻奉表去见辽太宗,辽太宗赐诏褒美,还称刘知远为儿子,又赐给他一根表示殊荣的木枴。王峻回到太原后,刘知远才知道契丹政治混乱,于是有了建国的打算。同时,秦州节度使何重建归附后蜀。二月十二(戊辰),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文武将吏等,觉得中原无主,而刘知远的威望日益兴隆,又是人心所向,便上笺劝进,但刘知远谦让不允。此后群官三次上笺,诸军将吏和道士僧侣及父老乡亲,也都相继请求,刘知远这才应允。二月十五(辛未),刘知远在太原宫受册,即皇帝位,成为后汉高祖。他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根据《五代史补》,刘知远曾在晋高祖石敬瑭麾下任职,而他两人都因太原而有了天下。先前,豫章有个叫上蓝的和尚,精于术数,自后唐末年就写了谶文说:“石榴花发石榴开。”舆论认为“石榴(石刘)”即后晋和后汉的称谓。“石榴”也意味着这两个朝代享祚都不超过二世。

《旧五代史》的史臣评价后汉高祖说 :在昔皇天降祸,诸夏无君。汉高祖肇起并、汾,遄临汴、洛,乘虚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虽曰人谋,谅由天启。然帝昔莅戎藩,素亏物望,洎登宸极,未厌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来苏之望。良以急于止杀,不暇崇仁。燕蓟降师,既连营而受戮;邺台叛帅,因闭垒以偷生。盖抚御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及回銮辂,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也。 大意是:先前皇天降祸,中原无君。后汉高祖在并州和汾水一带起兵,进逼汴州和洛阳;趁虚夺取皇位神器,因乱而有帝王宝座。虽说是人谋,其实也是天命。然而后汉高祖昔日位居藩镇,历来缺乏名望。自从登基以来,也尚未得到人心。他光矜持自己拯救民众的功劳,却不能满足百姓复苏的希望。这也是因为急于停止征战,所以无暇尊崇仁义。幽州的降卒被他大批屠杀,而邺都的叛帅却得以苟且偷生。因为他抚御无方,导致征战不息。当他回銮京师时,很快又留下乌号而乘龙仙逝(传说黄帝死时乘龙仙逝,下面的小臣也想跟去,结果将他的乌号弓给拉了堕入在地;所以堕乌号意味帝王仙逝)。所以他虽有应运而生的名义,人们却没来得及见到他为君的仁德。

后汉高祖死后,苏逢吉等人秘不发丧。正月三十(庚辰),他们用皇帝的名义下诏称:“杜重威父子利用朕的小病,诽谤议论,动摇军心。现将他连同儿子杜弘璋、杜弘琏、杜弘璨全都处斩。晋公主(他妻子)及其内外亲族,一律不予追问。”朝廷还将杜重威的尸体在集市剁碎,市民争着吃他的肉,官吏也无法禁止。须臾功夫杜重威的尸体全被吃光了。

杜重威的祖先是朔州人,近世才搬家到太原。他祖父杜兴曾任振武牙将;父亲杜堆金在晋王李克用手下为先锋使。杜重威少年时在后唐明宗手下任职,自护圣军校出任防州刺史。他的妻子即晋高祖石敬瑭的妹妹,她经累封成为宋国大长公主。天福初年,晋高祖让杜重威掌管禁军,遥授他为舒州刺史。天福二年(937),张从宾作乱,占据汜水,晋高祖派杜重威与候益率军打败了他,杜重威因功出任潞州节度使。他接着和杨光远一道在邺都降服范延光,为此改任许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很快又加同平章事。没多久,他移镇郓州,并升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当镇州节度使安重荣反叛时,宰相冯道和李崧屡次推荐,说杜重威很有才能,于是晋高祖任命他为都指挥使兼随驾御营使,而不是刘知远。朝廷命令杜重威出兵抵御镇州兵马,杜重威率军在宗城打败安重荣。安重荣逃奔常山,杜重威接着又攻拔了常山城,砍下安重荣的首级献到宫阙下。晋高祖于是授他为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将安重荣的家产及常山官府的财物,全都归于自己,晋高祖明明知道这事,也不追问。赴任后,杜重威又对辖区百姓横征暴敛,税外加赋,境内吃尽了他的苦头。

后晋少帝即位后,与契丹断绝友好。辽太宗于是连年伐晋,杜重威只是闭壁自守。镇州属下城邑相继失陷,全境生灵涂炭。杜重威位居方面大员,却从未派出一兵一骑去救援城邑。经常只有几十名契丹骑兵,驱赶着成千上万的汉人经过镇州城下,如入无人之境。杜重威只是登上城墙观看,毫无出兵相救的意思。开运元年(944)秋,少帝加他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开运二年,他率领大军南下新州、满城、遂城。辽太宗自古北口回军,追踪王师。杜重威等人狼狈退却,到了阳城时,被契丹军围困。刚好遇上大风狂猛,军心愤激,大将符彦卿和张彦泽等人率军四出,敌众大为溃败。诸将想要追杀敌兵,杜重威说:“遇到贼寇,保住性命就算幸运了,还希望得到他们的孩子不成(通鉴说,他说还想搜索他们的衣囊不成)!”于是收军飞奔退归常山。先前,杜重威在州内搜括借贷百姓的金钱布帛,官吏和平民都吃尽了他的苦头,人心普遍怨恨他。加上境内凋弊,十室九空;杜重威因次不想留在镇州,接连上表请求归朝,没等到朝廷答复就当即上路。朝廷因镇州是边塞重镇,主帅擅离职守,所以担心一旦契丹大举入侵,国家将失去防御。然而对他也无可奈何,当即派马全节代替他,并很快改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后来镇州军粮跟不上,少帝派殿中监王钦祚到本州和市(议价)购买粮食。他发现杜重威私第里藏有十多万斛谷粟,便登记在册后奏闻。朝廷给他数万匹丝绢,补偿他谷粟的价值。杜重威还勃然大怒,说道:“我并非反逆,朝廷怎能籍没我的家产!”开运三年冬,少帝下诏派杜重威与李守贞等人率军经略瀛、鄚二州。王师到了瀛州城下,后晋骑将梁汉璋与契丹交战,不幸战死。杜重威当即回军,驻扎在武强。他得知辽太宗率军南下,便往西直趋镇州。到了中渡桥,他与契丹大军隔着滹沱河扎营。十二月八日,后晋将领宋彦筠和王清等人率领数千部众渡过滹沱河,在北岸布阵。因为敌众我寡,杜重威见死不救,结果王清他们被敌兵打败。当时契丹游军已到了栾城,官军和外部的联系被隔绝,因而军心不稳。杜重威暗中派人前往契丹的敌帐,安排心腹。辽太宗非常高兴,许诺他成为中原的皇帝。杜重威平庸暗弱,也深信不疑。一天,他在主帐内埋伏了甲兵,召诸将前来会商,告诉他们打算降敌的意思。诸将虽然全都愕然。但因主将叛变,大家也都俯首听命,于是在投降表章上连署姓名。杜重威然后命令中门使高勋奉表前往契丹主帐。后晋将士解除兵甲时,放声恸哭。当天,在降军的帐营上出现大雾。契丹给杜重威披上帝王的赭袍出示给诸军,很快又加他为守太傅,照样担任邺都留守。辽太宗继续南下时,命令杜重威带领后晋降军跟从。到了东京,他让后晋降军驻扎在陈桥。将士饥寒交迫,难以忍受痛苦。杜重威每次上街,都被市民破口大骂,他也只能低头而已。契丹下令搜括科率(额外征税)京城百姓的金钱布帛,不分将相或官府民间,全都一样。杜重威和李守贞各自被迫上交一万缗钱。他向辽太宗抱怨说:“臣等带领十万汉军投降了皇帝,还免不了配借(摊派),臣内心有所不甘。”辽太宗笑着免了对他的科率。不久群盗砍断澶州的浮桥,辽太宗因此让杜重威回到藩镇去维持治安。翌年三月,辽太宗北去。他到了相州城下,杜重威和妻子石氏到牙帐去进贡后才离去。

后汉高祖到了宫阙后不久,改任杜重威为宋州节度使,加守太尉。杜重威怕了,便关闭邺都城门抗拒朝命。后汉高祖下诏派高行周率军攻讨。杜重威派儿子杜弘遂等人到镇州向契丹主帅麻荅(即满达勒)请求救援,让杜弘遂当人质。麻荅于是派蕃将杨兖赴援。但没多久,镇州汉军便起来造反,驱逐了麻荅。杨兖到洺州时得知此事,只好撤回。十月,后汉高祖亲征,御驾到了邺城之下。他派给事中陈观等人奉诏入城,许诺杜重威说,一旦归命,将继续重用他,但杜重威不肯接纳。几天后,后汉高祖亲自督领诸军攻城,但没有攻克,王师死伤了万余人。后汉高祖只好听取高从周的建议,在城下驻军了几十天。城中粮尽,只能屑麹饼给军士吃,官吏和平民纷纷翻墙出降,个个都饿得面无人色。这时,杜重威派牙将来到行宫请降,接着又让节度判官王敏奉表请罪。后汉高祖赐优诏敦勉他,依然保留原来的许诺。杜重威当即让儿子杜弘遂和妻子石氏出城迎候后汉高祖,自己继踵出降,并身穿素服待罪。后汉高祖让他恢复衣冠,召见了他,当天就下制授他为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邺城士人和庶民这时已饿死了十之六七。先前,契丹派幽州指挥使张琏率领部下二千余人守卫邺都。当时燕军也有一千五百人在京师。后汉高祖到宫阙时,有人诬告燕军谋反,后汉高祖因此派人将他们全都杀死在繁台之下。大家都为他们喊冤。有少数幸存的逃到邺都,将这事详细告知张琏,所以张琏等人害怕重蹈覆辙,便和杜重威一道固守城池,毫无背叛的念头。后汉高祖也后悔先前的过失,累次下令宣谕,许以不死。张琏等人在城上扬言说:“繁台的大屠杀,燕军将士有何罪过?既然没有生的希望,我们只能拼死守城。”张琏的部队在被围困期间,杜重威对他们十分照顾,尽力姑息他们。燕军骄悍,经常欺凌官吏和平民,还公然抢夺人家的子女和金帛。当杜重威请求归命时,张琏等人要求朝廷发誓。后汉高祖于是下诏,允许张琏等人回归本土。当出降时,后汉人却将张琏等几十名将领全都杀了,只把什长以下的士兵放归幽州。燕兵即将出境时,大肆抢掠后才离去。后汉高祖派三司使王章和枢密副使郭威,去收捕杜重威的部下将吏,把他们都杀了,并籍没他们的财产,连同杜重威的私财,然后分给将士。

杜重威后来的下场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他的儿子杜弘琏官至陈州刺史。杜重威有个奴仆叫党进,为人淳朴谨慎。年龄大了,杜重威还让他跟其他的婢妾一道侍奉他。杜重威败后,后周太祖郭威得到了党进,并任命他为铁骑都虞候。杜重威的后代后来饥寒交迫,党进常拿出自己的俸禄支持他们。不少士大夫自愧不如。这是后话。

要想知道后汉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