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五代系列六:石氏建晋之十八:南汉主刘?病故与晋高祖石敬瑭驾崩

(2020-02-22 12:51:57) 下一个

天福七年即公元942年四月二十一(甲戌),晋高祖石敬瑭下诏,让皇子齐王石重贵到前河府节度使康福的府第,带着教坊乐师在那里举行宴会,招待在京的前任和现任节度使。

前庆州刺史米廷训被指控奸污他妻兄的女儿。四月二十五(戊寅),晋高祖下诏,削夺他的所有官爵,将他发配到麟州。这月,有十六个州郡奏称他们那里出现蝗灾。

这期间,南汉高祖刘?卧病不起。他觉得儿子秦王刘弘度和晋王刘弘熙全都骄横专恣,而小儿子越王刘弘昌则孝谨而有智慧和见识,便与右仆射兼西御院使王翷商量,打算将刘弘度派去出镇邕州,刘弘熙出镇容州,然后立刘弘昌为太子。制命即将颁布时,刚好崇文使萧益入宫探望南汉主的病,南汉主便征求他的意见。萧益说:“立嫡都是立长子,违背这一原则必定会导致动乱。”南汉主这才作罢。

四月二十四(丁丑),南汉主驾崩。南汉高祖刘?为人善于辨察,有很多权谋,喜好自我矜大,经常将中原的天子称为“洛州刺史”。岭南地带是奇珍异宝集聚的地方,所以他穷奢极侈,宫殿全是用金玉珠翠装饰。他用刑残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等骇人听闻的刑法;有时他放了很多毒蛇在水中,将犯人投进水里,称作水狱。同平章事杨洞潜劝谏,但南汉主不听。晚年时他尤其猜忌,觉得士人大多只为自己的子孙考虑,所以专任宦官,因此南汉国中宦官大为盛行。

南汉主死后,秦王刘弘度即皇帝位,更名为刘玢;让刘弘熙辅政,改元光天;尊母亲赵昭仪为皇太妃。

同时,辽太宗耶律德光因为后晋招纳吐谷浑人,因此派使者前来责难。晋高祖非常忧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五月十六(己亥),他因此开始生病。

同一天,中书门下上奏说:“时下正值炎夏,事情应当尽量简省。一应每五日问候陛下起居的百官,还希望让一名押班宰臣带领百官依班次问候起居,两名应对官员则封付阁门使引进。本官将跟随百官退下,不用另外烦扰陛下出来接受群臣谢恩。请假、省亲、搬家、婚葬、病损的朝廷内外文武官员一并只需门见门辞(即在阁门外遥拜和告辞)。诸道进奉的物品,不用在殿前排列;引进使只用将进奉使引至殿前,奏称‘某等进奉’即可。奏毕,便可让进奉使出宫。进奉专使可在朝见那天,由班首一人致词,附带问候起居。刺史和行军副使及诸道马步军都指挥使以下,派人前来宫阙的,也一并门见门辞。州县官员入朝谢恩那天,由甲头一人致词,不用逐个申告官职谢恩。供奉官和殿直等人,如果当值及理应在殿前排立,即可入阁问候起居;如没有当值或不用在殿前排立的,则不用每日前来问候起居。请陛下委托宣徽使点检,必须经常保持整齐。”晋高祖准奏。当时晋高祖身体不适,视朝有一定困难,所以中书门下才有这道奏折。

同时,左威卫上将军卫审馀去世,晋高祖追赠他为太子少保。五月二十二(乙巳),他尊皇太妃刘氏为皇太后。她是晋高祖的生母。

再说,南唐丞相兼太保宋齐丘不再主管尚书省后,便不再上朝拜谒。南唐主李昪派寿王李景遂前往慰问,许诺让他出镇洪州。宋齐丘这才开始入朝。

南唐主和他饮宴,酒酣时,宋齐丘说:“陛下中兴靠的是臣的努力,怎么现在就忘了!”南唐主愤怒地说:“你作为游客成为朕的谋士,如今身为三公,也应知足了。怎么反而跟人说朕长得乌喙,就像句践那样(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说:夫越王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难以和他共安乐。有这事吗?”宋齐丘说:“臣的确说过。臣为游客时,陛下不过是个偏裨将领而已。今日陛下可以杀了臣。”次日,南唐主书写亲笔手诏,向他致歉说:“朕的性子褊急,子嵩平时很清楚。少年时我们十分相亲,老来反而相怨,这怎么行!”

五月二十三(丙午),他任命宋齐丘为镇南节度使。

同时,晋高祖卧病不起。一天早晨,他召宰相冯道单独前来应对。晋高祖让幼子石重睿出来拜见他,又让宦官抱着石重睿,放到冯道的怀中,意思是要冯道辅佐他,并立他为嗣主。

五月二十四(丁未),晋高祖改任工部侍郎韦勋为刑部侍郎,并于五天后任命左散骑常侍李光廷为秘书监,给事中萧愿为右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曹国珍为给事中,太常卿裴坦为左谏议大夫。这月,五个州郡奏称那里发大水,十八个州郡奏称出现旱蝗。

六月初五(丁巳),晋高祖任命兖州节度使桑维翰为晋昌军节度使,前许州节度使安审琦为兖州节度使。同时,襄州都部署高行周上奏,说反叛的襄州节度使安从进的观察判官李光图出城请降,已将他送来宫阙。

六月十三(乙丑),晋高祖在保昌殿驾崩,享寿五十一岁。晋高祖石敬瑭是太原人,本是春秋时卫大夫石碏和汉丞相石奋的后裔。汉朝衰亡时,关中三辅大乱,石氏的子孙流浪到西部边陲,所以有些人居住在甘州。他的四代祖石璟在唐元和中年追随沙陀军都督朱耶氏自灵武前来归附朝廷,唐宪宗十分嘉许,让他隶属河东阴山府出任裨校。石璟后来因边功经累迁官至朔州刺史,并在天福二年被追尊为孝安皇帝,庙号靖祖,陵名义陵。他的妻子秦氏也被追谥为孝安元皇后。石敬瑭的三代祖石郴很早就死了,追赠左散骑常侍,追尊为孝简皇帝,庙号肃祖,陵名惠陵。他妻子安氏被追谥为孝简恭皇后。石敬瑭祖父石翌曾任振武防御使,追赠尚书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庙号睿祖,陵名康陵。他妻子米氏被追谥为孝平献皇后。石敬瑭父亲石绍雍,番名叫臬捩鸡。他善于骑射,有经远大略,先后在晋王李克用和李存勖手下任职,累立战功,与名将周德威不相上下,历任平、洺二州刺史,死在任上,追赠太傅,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宪祖,陵名昌陵。他妻子何氏被追谥为孝元懿皇后。

石敬瑭就是石绍雍的次子,在唐景福元年(892)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太原的汾阳里。他出生时有白气贯穿庭院,人们都非常惊异。年长后,他性格沉稳恬淡,不苟言笑,喜欢阅读兵法,敬佩李牧和周亚夫的为人行事。后来成为明宗的李嗣源任代州刺史时,内心非常器重他,将爱女嫁他为妻。晋王李存勖听说他善于射箭,便提擢他在自己身边。李嗣源请求让他隶属自己的部队,晋王也同意了。后来李嗣源跟从晋王征战,命令石敬瑭率领亲骑,号称“三讨军”,把他当作心腹。

天祐十二年(915),晋王并有河北的地盘,在邺都开设幕府。后梁派上将刘鄩带兵五万进驻莘县。天祐十三年二月,刘鄩带兵突然来到清平,在城下和晋军开战。晋王从甘陵率军过来,兵马尚未列阵,刘鄩就掩杀过来。石敬瑭率领十来名骑兵,横着长槊深入敌阵,东西驰突,无人敢当,最终带着全部人马归来,无一伤亡。晋王为他感到豪壮,抚摸着他的背说:“将门出将,这话一点不假。”因而颁赐他器皿布帛,还亲自给他奶酥吃。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特异恩典,石敬瑭也因此知名。翌年,刘鄩在莘县的西北布阵,李嗣源跟从晋王与梁军激战。战役持续了很久,尘埃四起。石敬瑭和李嗣源都失陷在阵内。石敬瑭挺身跃剑,反复转战,后来还行进了数十里,将刘鄩的后梁军队一直追逐到故元城东面。当天,刘鄩军士兵伤亡过半。

天祐十五年,晋军攻拔杨刘镇。梁将贺瑰设伏在无石山,李嗣源被贺瑰所迫。石敬瑭作为后殿,打败梁军五百多骑兵,凯旋而归。十二月,晋王与梁军在胡柳陂决战,号称十万大军。总管周德威带领左军,混杂着燕人。结果前锋失利,周德威战死。晋王率领步众五千,固守高陵以避开敌军的精锐。李嗣源独自负责右翼,埋伏在土山之下。他问石敬瑭道:“梁人首先取胜,旌旗十分严整。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挫败他们?”石敬瑭说:“腊月后如此严寒,一出手都会把指头冻断。他们大多都是步兵,容易前进,却难以撤退。我们不如就在这里吃吃喝喝,慢慢困死他们。况且他们有人骑马有人徒步,气势不等。我们一击就能攻破他们,我觉得我们必胜无疑。”李嗣源说:“我也这么认为。”天快黑时,梁军在平野列阵,五六万人组成一个方阵,并让麾下游骑逼迫晋军。石敬瑭说:“敌人即将遁逃了!”于是请求李嗣源命令士卒收整甲胄,放宽并卷起来,然后命令左射军三百人鸣放箭矢,飞马驰骋,逐渐占据优势,又靠数千骑兵合围敌军。到了夜里,后梁旌旗全都倒了,一角首先溃散,其它三面也接踵溃败。梁军的牙竿相互撞击,犹如火爆的响声,留下的尸体和丢弃的兵甲不可胜计。于是后梁军势力削弱,晋王接着进驻德胜渡。

天祐十八年十月,石敬瑭又跟从李嗣源在德胜渡与梁军作战,打败梁将戴思远,杀了二万多人。翌年,他又带兵在胡卢套和梁军交战。晋军稍稍退却。石敬瑭亲眼见到敌兵锋芒锐利,于是拔剑开辟道路,保护李嗣源撤退。敌兵望见,都不敢前来袭击。

天祐二十年十月,他跟从李嗣源到杨村寨侦查敌情,部曲都不披甲。很快敌军出其不意地赶来,掩杀李嗣源,刀刃几乎戳到他的背脊。石敬瑭手持战戟突进,一下子就将好几个凶猛梁将打下马来,解救了李嗣源的危难。同年,晋王李存勖在邺都即位,成为后唐庄宗,改元同光。他派李嗣源越过黄河,孤军深入去夺取郓州。郓人最初没有发觉。石敬瑭带领五十骑兵跟从李嗣源涉过济水,突进东门而入。郓兵前来抵御,石敬瑭身中刀刃,依然翼卫着李嗣源,在大道上布阵,嶷然不动。幸好后继的骑兵赶到,于是攻拔并占据了中城。既而后唐平定汴州,灭了后梁,完成了庄宗的一统天下。谈论李嗣源部属的功劳,石敬瑭和李嗣源养子李从珂的功劳最大。但石敬瑭在庄宗朝官位并不显赫,都是因为他不喜好自我矜伐的原因,只有李嗣源心知肚明。

同光四年(926)二月,赵在礼占据邺都为乱,庄宗派亲信大将元行钦前往招讨,但一时无法攻下。朝廷群臣议论纷然,觉得非让李嗣源出征不可。庄宗于是任命李嗣源为统帅。石敬瑭也跟从同行。到了魏州,诸军发生事变,叩住马首请求李嗣源到河北称帝独立。李嗣源听从部将霍彦威的劝说,准备到洛阳向天子解释。于是他假装许诺乱兵。诸军将士也担心事情不成,所以逃散的人很多,真正全军追随李嗣源的,唯有常山一军而已。李嗣源往西进驻魏县,石敬瑭暗中跟他说:“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大王如果一定要入朝向天子解释,就必须果断前往。我愿意率领三百骑兵首先直趋汴水,以探明虎口。如果没出现意外,请大王率领大军速进。大梁是天下的要害,一旦占据那里,就可以得到自我昭雪。岂有上将与三军谈论兵变,以后又拱手让人宰割的道理!大王危在旦夕,不能如此恬然自得。”李嗣源到了相州,立刻分出三百骁骑交付石敬瑭,派他由黎阳渡过黄河,自汴州西门入城,趁机占据大梁城。当李嗣源进入汴梁后,庄宗亲自统领王师也到了大梁城的西北五里地。他听说李嗣源已经占领汴梁,登上高坡叹道:“朕不行了!”此后跟从庄宗的士兵全面溃散,很多人前来归附李嗣源。李嗣源很快便命令石敬瑭带兵作为前锋,直趋汜水关。不久庄宗就在洛阳遇难而死。

就在那月,李嗣源进入洛阳。他嘉奖石敬瑭的大功,将他自总管府都校提拔为陕府兵马留后。李嗣源即位成为明宗后,改元天成,并在五月加石敬瑭为光禄大夫和检校司徒,出任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到年底明宗的朝政就得到大治。天成二年(927)二月,他加石敬瑭为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封开国伯,增加食邑四百户。那月,石敬瑭赶赴宫阙,出掌六军诸卫事务。八月,明宗增加他的食邑到八百户,实封一百户,旌扬他的政绩。十月,明宗临幸汴梁,任命石敬瑭为御营使。御驾停留在京水时,探马飞报说汴州节度使朱守殷反叛。明宗命令石敬瑭统领亲军倍道星行,两晚后就抵达浚城,一战便攻拔了汴州。很快明宗就任命石敬瑭为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六军诸卫副使,进封开国公,增加食邑五百户,赐他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翌年四月,御驾回到洛阳,明宗下制加他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五月初三(丁未),明宗加他为驸马都尉。

长兴元年(930)二月,明宗举行南郊大礼后,加石敬瑭为检校太尉,增加食邑五百户,很快又下诏让他回归邺都。当时邺都的繁荣富庶称冠天下,而地方习俗却犷野骠悍,民间很多诉讼。石敬瑭让百姓将状纸投到府门,亲自一一阅览。然而一年多后,状纸堆满他的案几,没有及时得到处理的刑狱案子很多,时论以此对他有所非议。九月,东川节度使董璋反叛,朝廷任命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知东川行府事。十月,他自魏博率军西征。长兴二年春,因为川路艰险,粮运不继,明宗下诏班师。四月,他重新兼任六军诸卫副使。六月,他改任河阳节度使,仍然兼领禁兵兵权。

当时,皇子秦王李从荣奏称:“臣见到北面频繁奏报,说契丹族将他们的帐篷移近边塞,吐谷浑和突厥已经入侵边境地盘。国家卫戍兵马虽多,但没有统帅。陛下应尽早任命一员大将,去安定云、朔一带。”明宗说:“你们好好商量着办吧。”李从荣与诸大臣又上奏说:“将校之中,唯有石敬瑭和康义诚二人可以胜任。”石敬瑭历来不想担任禁军副使,当即上奏说:“臣愿意北行。”明宗说:“爱卿能为朕北行,事情还怕不成?”明宗于是当即下诏让他北上,但依然保留他六军副使的职位。石敬瑭却又拖延推辞。十一月初二(乙酉),明宗跟侍臣说:“云州奏称,契丹自幽州将帐篷迁移到那里,说是放牧,但到了冬天还不肯退回。他们的祸患怕会加深。”枢密使范延光奏称:“臣等已议定让石敬瑭或康义诚北行。然而最后的定夺,还必须由陛下裁决。”石敬瑭上奏说:“臣虽然没有多少才干,但岂敢逃避责任?进退惟命是从。”明宗说:“爱卿为朕北行,这也是众人的意见。”因此定了下来。两天后,明宗加他为兼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次日,明宗在中兴殿为石敬瑭饯行。石敬瑭高举酒觞为明宗上寿,说:“臣虽然卑微胆怯,只是在边事上岂敢不尽忠尽力?但臣远离陛下的玉阶,只怕无法随时向陛下秉报,也难以再见到陛下。”石敬瑭接着两次下拜,向明宗告辞。明宗也很伤心,泪下沾衿。身边侍从都为他俩如此悲伤感到奇怪。果然这次成为他二人的诀别,此后再也没彼此相见。十二月,明宗就驾崩了。石敬瑭在太原得知此事,痛哭了许久,就像失去自己的父母一般。应顺元年(934)正月,闵帝李从厚即位,加石敬瑭为中书令,并给他增加食邑。

石敬瑭生性简俭,从不以声色滋味自我燕乐。每次办完公事退下后,他总要召来幕僚宾客讨论民间疾苦以及刑政得失。他明察而难以冒犯,很多事情都亲自决定处理。有个客店主妇控告一名住店军士,说她在门前晒谷子,结果被那军士的马给吃光了。那军士真诚地自我辩护,但却拿不出证据。石敬瑭跟负责诉讼的官吏说:“两人各持己见,如何判断?可以杀了这马,看肚子里是否有谷粟。有则军士得死,没有则妇人得死。”于是真的杀了那马,结果发现马肠里没有谷粟,因此杀了那妇人。境内为此肃然,没人再敢靠欺骗弄事。三月,他移镇常山。他历任藩镇,以孝治为先。见到百姓父母被儿子们欺凌,他必定会将儿子们绳之以法,甚至杀戮。他勤于吏事,官府庭院没有迟滞未决的案件。常山下属有个叫九门的城邑,有人要将自己的地卖给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兄长,但价钱谈不拢。这人便要把地卖给他人。他人则必须要那兄长立字据,而那兄长坚决不肯,于是告到县令那里。县令觉得弟兄都没道理,便将他们送到官府。石敬瑭判案说:“人们不讲大义,都是因为牧长新到,教化尚未普及;我十分惭愧。但就道理而言,兄长舍不得良田,弟弟要想得到好价钱。兄长顺着就对了,拼命阻扰就很不对头。兄长如此不讲道理,必须重重鞭笞。可以把田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县里上下都佩服他的明断。

当岐阳(即风翔)兵乱,推举潞王李从珂为天子时,闵帝紧急下诏召石敬瑭赶赴宫阙,想将社稷托付给他。闵帝自洛阳出走,投奔卫州,在路上遇到带兵南下的石敬瑭。石敬瑭便和闵帝进入卫州。当时闵帝身边随从阴谋陷害石敬瑭。石敬瑭发觉后,拿下了闵帝的随骑百余人。闵帝知道事情完了,便和石敬瑭痛哭诀别。石敬瑭派刺史王宏贽将闵帝安排在一间公舍后离去,结果闵帝很快就被潞王暗中派人杀害。石敬瑭以后一直为此事感到内疚愧心。

清泰元年(934)五月,已即位成为末帝的李从珂再次任命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和北京留守,兼任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清泰二年夏,石敬瑭进驻忻州。朝廷派使者来送夏衣,传诏加以安抚晓谕。后来石敬瑭军中有人高呼万岁,多达四次。石敬瑭害怕士兵动乱,当即将挟马将李晖以下三十多人处斩示众,这才平息了潜在的不安。

清泰三年五月,末帝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并改封他为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很快末帝又降诏催促他赴任。石敬瑭内心开始怀疑末帝的动机,便召僚佐商议说:“我再次受任太原那天,主上当面跟我宣布说:‘朕将国家北门交给爱卿,这一生都不会讨论改任的事。’如今忽然降下这新的任命,莫不是因为去年被忻州乱兵逼迫,主上开始猜疑我了?又有,今年千春节时,公主(他妻子)入朝觐见;告辞时,主上跟公主说:‘你归心似箭,难道急着去和石郎一到造反吗?’对我的猜疑不是很明朗了吗?如今天子重用皇后家族,委任奸臣,沉湎荒惑,万机停塞,赏罚失当,不灭亡还更待何时!我自应顺中年少主(即闵帝)出逃那天,就目睹他失去人心,不能挽救朝廷危亡局势,心中愤然已达三年之久。如今我本无异志,朝廷却要自启祸端;我不能就这样毫无作为地死在路上。何况太原是险固之地,积累的谷粟很多。如果他宽待于我,我自然也会事奉于他。如果他一定要出兵犯我,我则外告邻藩,北结强敌。兴亡的历数,皎皎在天。今天我想上表称病,看看他有什么打算。你们觉得如何?” 掌书记桑维翰和都押衙刘知远都赞成他的密谋,于是石敬瑭决定抗拒末帝的诏命。

根据《玉堂闲话》,石敬瑭在太原时,曾私下跟宾佐们说:“近来白天午睡时,忽然梦见似乎近年在洛京时的事:和天子在路上并驾齐驱。经过旧日的府第时,天子请我到他的府第。他谦让了四次,后来不得已只好催马促辔进去了。到了厅堂下马,登上台阶,面朝西坐下时,天子已驱车离去了。这梦就是如此。”僚佐们都不敢回答。那年冬季,果然就发生了他起兵问鼎的事。显然石敬瑭早有图谋不轨的野心,所以托梦迷惑部众。

朝廷因石敬瑭不肯奉诏,便降旨削夺他的所有官爵,当即下诏,派晋州刺史兼北面副招讨使张敬达领兵将石敬瑭包围在晋阳。石敬瑭马上派桑维翰前往各道求援,派节度判官赵莹向契丹求救。末帝的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也派人到契丹。桑维翰接着也到契丹告急,辽太宗于是派人回信答应帮忙,并定于仲秋赴援。六月,振武西北巡检使安重荣带领部曲数千人(通鉴作五百人)进入太原城。七月,代州屯将安元信率领一支部队,与西北面先锋指挥使安审信带的五百骑兵也来到太原。八月,怀州彰圣军使张万迪等各率千余骑来降。这月,张敬达率众猛攻太原,石敬瑭亲当矢石抵抗。河东人心虽然牢固,但军粮逐渐枯竭。九月十五(辛丑),辽太宗率众自雁门南下,旌旗和骑兵队伍连绵不绝五十多里。石敬瑭接着在契丹的帮助下夺取了政权,成为后晋高祖。这些事情前面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

根据《五代史补》,石敬瑭当年娶了明宗女儿,宫中都称他为石郎。当他即将在太原起兵时,京师夜间出现不少狼群,还经常逃入宫中。末帝李从珂十分头疼,并下令让善射的禁兵分头捕逐,称作“射狼”。有时在路上遇到宫人,末帝会问:“你从哪里过来?”宫人会说:“看射狼。”没多久,石敬瑭果然来了,而“射狼”听起来就像“石郎”。

根据《五代史阙文》:后梁开平初年,潞州行营使李思安奏称:函关县穰乡的百姓在砍树时,那树倒下,自动分为两半,中间有六个字,形同左书(类似隶书):“天十四载石进”。梁太祖将它收藏在武库,当时人们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当晋高祖即位时,有见识者的人说:“天”字取“四”字边上的两画加到旁边,即“丙”字;“四”字去掉中间两画加“十”字,即“申”字。晋高祖即位那年是“丙申”年。进和晋同音,而石就是晋高祖的姓。但该文作者认为,天佑二十年是癸未年,那年后唐庄宗建号,改元为同光元年。到了清泰三年丙申年,而那年晋高祖即位,改元天福元年。自未至申,共十四载。所以有见识的人认为“天十四载石进”指的是天祐灭后十四载石氏以后晋兴业,这再清楚不过了!而拆字解谶说什么丙申,太牵强俯会了。

《旧五代史》的史臣评论说:晋高祖即位之前只是沉稳刚毅而已。当他为君后,起早贪黑,勤于政事,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他还仰慕黄老的教化,喜爱清净的风尚,用粗绸为衣,以麻绳为履,所以能保住他的社稷,寿终正寝。然而他刚起兵时,依靠强邻的增援,契丹自此之后势力膨胀,黎民百姓也因此遭殃受罪。传到他的嗣君,最终兵连祸结,导致都城失守,举族成为俘虏。这等于是决开海堤救火,怎能逃避淹死的结局?饮用鸩水止渴,最终只能自取灭亡。谋略的错误,竟然一至于此!假使不靠契丹的外援之力,而是自己满足皇天的历数,那么以他的睿智仁德,和给民众带来的恩惠,晋高祖即使未必比得上先前的圣帝,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仁慈恭俭的明主。

要想知道晋高祖死后后晋的事,请看下个系列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