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二十:文宗治世之二十一:甘露事件灭族九大臣

(2018-09-20 15:10:31) 下一个


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壬戌),宰相李训及其党羽发动政变失败,结果几天后全被神策军中尉宦官仇士良等人带领禁军处死。十一月二十七(戊辰)夜里,凤翔监军张仲清派李叔和等人带着节度使郑注的首级到长安献给朝廷,至此,李训策划的所谓甘露事件基本平定。


在这次事件中被杀的九个大臣都一道列在《旧唐书》的一部传记里,以李训和郑注为首。


李训是唐肃宗时宰相李揆的族孙,起初名李仲言,进士及第。李训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言辞敏锐,机智灵捷,还善于揣摩人意。宝历中年(826),他叔父李逢吉任宰相,因为李训阴险而诡计多端,对他更加亲厚。他起初与茅汇等人想要中伤宰相李程,当武昭事件败露后,李训被长久流放到岭南,后来遇到大赦回来。母亲去世时他居住在洛中。那时李逢吉是东都留守,想要再次入相,并且非常怨恨功臣裴度,经常因此愤郁不乐。李训揣知他的心思,便用奇计打动他,自称和宠臣郑注关系很好,可以通过郑注想办法。李逢吉也觉得可行,便让李训带上数百万金帛珍宝到长安,用以贿赂郑注。郑注得到贿赂非常高兴,便趁机将他推荐给神策中尉王守澄。王守澄于是向唐文宗推荐他俩,说郑注的药术异常高明,而李训对《周易》无比精通。王守澄因李训正在服丧,难以进入禁中,便建议唐文宗让李训穿上戎服,号称王山人,与郑注一道进入禁内。唐文宗见到李训志趣广泛,甚感惊奇,便在李训服完丧释服后,将他留在京师。大和八年(834),李训自流放人员被越次提补四门助教。唐文宗还召他进入内殿,当面赐给他绯鱼袋。同年十月,他升迁国子《周易》博士,出任翰林侍讲学士。入院那天,唐文宗设宴招待他,还宣召法曲(即梨园)弟子二十人到翰林院演奏法曲,表示对他的特宠。两省谏官跪伏在内阁恳切劝谏,都说李训的奸邪人人皆知,不应让他在内宫侍奉,但唐文宗始终不听。


唐文宗秉性守正,嫉恶如仇。他觉得宦官的权柄太过,曾相继成为祸胎;唐宪宗元和末年弑君为逆的党徒还在内宫,虽然他表面上对他们表示优待宽容,心里却无法忍受他们。唐文宗一直想着如何除掉根本,为唐宪宗报仇雪耻。然而内宫是九重深处,很难和将相们明言这事。先前他曾和侍讲宋申锡密谋,结果保密不好,几乎反而被宦官伤害。自那以后,巷伯(即太监宦官)更加专横。唐文宗因郑注得幸于王守澄,便让他成为李训的党援,希望如此一来,黄门(即宦官)不会猜疑到他们。李训到了翰林后,在讲解《周易》之际,有时也和唐文宗谈到宦官专权的事,总是非常愤激,并坚定了唐文宗消灭宦官的决心。唐文宗觉得他总是说得头头是道,便以为他必能成事,于是将心窝子话都告诉李训和郑注。自此他二人得到异常宠幸,唐文宗对他们言无不从。然而深宫的密谋,往往流传到外间。唐文宗担心宦官猜疑忧虑,便书写了《周易》的大义六条,示给百官,许诺奖赏那些能猜出李训对这六条大义如何理解的大臣,其实是故意让百官知道唐文宗是将李训当作师友般地恩宠。大和九年七月,李训改任兵部郎中兼知制诰,出任翰林学士。同年九月,他升迁礼部侍郎兼同平章事,朝廷赐他金紫官服。唐文宗还下诏,让他在处理宰相事务的空余,每三五日到翰林讲学一次。


李训掌握大权之后,即开始密谋诛杀内宫宦竖。宦官陈弘庆自元和末年(820)以来一直背负弑逆的罪名,忠义之士无不扼腕,遗恨他还没得到惩处。当时陈弘庆任襄阳监军,唐文宗于是召他自汉南回朝。他到青泥驿时,朝廷派人封杖将他处死了。王守澄自长庆(821)以来一直负责枢密,掌管禁军,还作威作福。李训为相后,升迁王守澄为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其实是罢免了他掌管禁旅的实权,很快又让唐文宗赐鸩酒毒杀了他。李训因此更加得到恩宠眷顾,每次在别殿应对时,其他宰相莫不顺着他的意思说话,黄门禁军也对他迎拜,行为收敛了很多。李训本就是小人得志,于是投靠他门庭的人趋之若鹜,全都是些狂怪险异之流。不过他那时也能选取正人君子和名儒人望,以顺应人心。天下人士也有人寄希望于李训,盼望他能带来太平。所以不单单是人主被他的语言迷惑。李训虽然通过郑注的引荐,但当他俩的禄位一样时,却变得势不两立。李训借口朝廷内外必须里应外合,便将郑注支出任凤翔节度使,打算等到诛杀内宫宦竖后,马上再来对付郑注。李训和推动党羽约定好在这年十一月诛杀中官,因此必须依靠外头的兵力。于是他任命大理卿郭行馀为邠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京兆少尹罗立言代理大尹事务,太府卿韩约为金吾街使,刑部郎中知杂李孝本代理中丞事务。这些人都是李训的亲党。他们希望利用王璠和郭行馀尚未赴任之际,让他们大肆召募豪侠及金吾台府的随从,靠他们成事。结果李训他们诛杀宦官的阴谋破产,全体伏诛。有关甘露事变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李训弟弟李仲景和隔代堂弟户部员外郎李元皋也都伏法。


神策中尉仇士良因为僧侣宗密包庇李训,在事变后派人将他绑了带进左军,谴责他不告之罪。将要杀他时,宗密怡然自得地说:“贫僧认识李训已有多年,也知道他密谋反叛。然而本师教人的宗旨是,遇苦即救,不爱自身,即使死了也甘心。”中尉鱼弘志嘉许他的豪言,上奏赦免了他的罪过。


郑注是绛州翼城人,开始时靠药术游荡在长安权贵的门第。他本姓鱼,冒姓郑氏,所以当时有人号称他为鱼郑。郑注专权用事时,人们将他当作“水族”。元和十三年(818),李愬任襄阳节度使时,郑注前往依附他。李愬得到他的药方,颇为有效,因此厚待于他,署任郑注为节度衙推。他跟从李愬移镇徐州,又成为职事,军政的大事,李愬也让他参决。郑注诡辩阴险,善于探查人们的意旨,他和李愬筹谋时,总是让李愬满意。然而他心思邪恶,诡计多端,专作威福,军府人们都对他很头疼。那时王守澄任徐军监军,非常厌恶郑注。一天,他将军士都讨厌郑注的事告诉李愬。李愬说:“他虽然如此,但的确是个奇才。将军不妨试着和他谈谈,如果真的不行,到时候去掉他也不晚。”李愬便让郑注去拜谒监军。王守澄起初还不太乐意,但当他请郑注入座交谈时,郑注天南地北,纵横捭阖,让王守澄满意得不得了。于是他将郑注延入内室,和他促膝交谈,只恨相见太晚。次日,王守澄跟李愬说:“果然就像李公说的那样,郑注的确是位奇士。”自那以后,郑注出入王守澄的门第,毫无阻隔。李愬署任他为巡官,并成为他的座上宾客。


王守澄后来入朝掌管枢密。长庆和宝历之际,国政大多取决于王守澄。郑注昼伏夜动,到处贿赂馈赠,多方打点关系。最初只是那些谗邪奸巧的党徒投靠他以图进取;然而数年之后,即使达官权臣也都争着投靠他的门下。他累次跟从山东和京西的出讨诸军,历任卫佐、评事、御史,又兼任检校库部郎中,还成为昭义节度副使。后来他又诬陷宋申锡,因此守卫正道的人士都很恨他。


大和七年(833),他被罢免邠宁行军司马,回到京师。御史李款在阁内弹劾他说:“郑注在内勾结敕使,在外勾结朝官;两地往来,骗取财货;昼伏夜动,干预朝政;搞得人们不敢说话,甚至在路上都只能以目示意。臣请求将他交付法司。”十天内,谏章上了十多道,但唐文宗都没采纳。很快唐文宗就授任郑注为通王府司马,出任右神策判官,朝廷内外为此惊骇慨叹。大和八年九月,郑注进献药方一卷。唐文宗让王守澄召郑注到浴堂门应对,赐给他锦彩。召对当天傍晚,彗星出现在东方,尾长三尺,光耀逼人。同年十二月,他官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


郑注在善和里修建府第,直接通到永巷,府内还有长廊复壁。他每天将京师的轻薄子弟和藩镇将吏聚集在一起,用以招揽权利。他隔日进入禁军一次,和王守澄打得火热,经常长谈,有时甚至通宵不寐。李训靠依附郑注得以进位,因此得到谒见唐文宗的机会。轻浮冒进的人士辐辏在郑注门下。大和九年八月,郑注升迁工部尚书,出任翰林侍讲学士。朝廷将他从九仙门召进宫里,唐文宗当面赐给他告身。那时李训已在禁中任事,两人十分投缘,每天都侍奉在君侧,为唐文宗宣讲导致太平的策略,认为天下升平是指日可待的事。两个奸人合纵,天子更加受到他们的蛊惑。当时,李训和郑注权倾天下。接着他们小人得志,生平的恩仇丝毫必报。他们利用杨虞卿的案件,加上忌恶李宗闵和李德裕,便将自己厌恶的人都诬蔑为二李的党羽。朝臣相继遭到贬斥驱逐,朝堂班列为之一空,人人战栗不安,势若危卵。唐文宗多少也知道一些,因此下诏慰谕,人心才稍微安定。


李训和郑注天资狂妄,靠奉承主上苟且偷生;至于经略筹谋,则毫无可称之处。当初在浴堂应对时,唐文宗征求郑注富民的方略,郑注想来想去,只出了个榷茶即茶叶专卖的策略。根据这一办法,朝廷利用全国各地百姓的茶园,由官府制作茶叶,专卖得利,并任命专人负责榷茶。唐文宗被他的胡言乱语给迷惑,于是任命王涯兼任榷茶使。郑注又说秦中有灾,必须大兴工役加以禳除。唐文宗能诗,曾吟诵杜甫的《江头篇》:“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因此知道唐玄宗天宝之前,环绕曲江四岸,就已有楼台亭榭和行宫廨署,心里非常羡慕。听了郑注这番话后,他立即命令左右神策军派人疏通曲江和昆明二湖,并允许公卿士大夫在江头修建亭馆,到时追加赏赐。当时两军修建了紫云楼和彩霞亭,唐文宗从内库拿出楼亭的额匾赐给他们。唐文宗对郑注言无不从,都是类似这样。


这年九月,郑注出任检校尚书左仆射、凤翔尹、凤翔节度使。这是因为他与李训阴谋定期举事,想要在朝廷内外协调势力。十一月,郑注得知李训起事,便从凤翔率领五百多亲兵赶赴宫阙。到了扶风,听说李训败了,他只好回到凤翔。监军使张仲清已得到密诏,装作迎接慰劳,然后召他到监军府议事。郑注带着亲兵卫护,前往赴约。张仲清已伏兵幕下,郑注刚入座就被伏兵杀了,首级被送到京师,部下也都溃散。郑注家属全被族灭,一个都没留下。当初因为郑注还在凤翔,京师非常忧虑恐惧。到这时,人人相庆。


郑注两眼不能远视,自称有提炼金丹的法术,可以治疗肢体痿弱和腿脚肿大的疾病。开始时李愬说这药方有效,接着王守澄也觉得这药神奇。于是宦官们都很怜爱郑注,最终让他得以兜售狂谋。而王守澄终于养虎为患,以致自己命丧黄泉,岂止是一时的晦气?当朝廷籍没郑注的家财时,得到一百万匹绢,其他的财物也类似。


王涯字广津,是太原人,父亲叫王晃。王涯在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登宏辞科,最初任蓝田尉。元和二年(828,《旧唐书》作贞元二年,疑有误)十一月,他出任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左补阙、起居舍人,全是内职。元和三年,他得罪了宰相李吉甫,被罢免学士,守都官员外郎,不久又被贬为虢州司马。元和五年,他入朝成为吏部员外。元和七年,他改任兵部员外郎兼知制诰。元和九年八月,他正拜舍人。元和十年,他转工部侍郎兼知制诰,加通议大夫、清源县开国男,学士如故。元和十一年十二月,他加中书侍郎和同平章事。元和十三年八月,他罢相,守兵部侍郎,很快又升迁吏部。


唐穆宗即位后,王涯以检校礼部尚书出任梓州刺史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同年(795)十一月,吐蕃南北倚角入寇,引起西北边塞一片骚动,朝廷下诏派两川兵马抗拒入侵。当时蕃军逼近雅州,王涯上疏说:“臣本道出军,有两条道路可以径直进入贼人腹地:一路从龙州的清川镇进入蕃界,径直抵达故松州城,那里是吐蕃以前曾设置节度使的地方;一路从绵州的威蕃栅进入蕃界,径直抵达栖鸡城,那里也是吐蕃险要的地方。”他又说:“臣见到如今天下没有犬吠的警报,海内如同金汤的牢固。每次蕃戎的警报一来,则朝廷内外无不震惊,致使陛下有早晚不安的担忧,这都是臣等位居大官和深受重任的的责任。臣虽然奉诏征发士卒,但一心想着如何征服敌寇,期待着为国除害,让将士剪灭贼寇。臣昼夜思忖,怎能弥补丝毫?所以凄凄愚心,希望陈述万一。臣观察自古以来长远的策略,可以成为昭然的借鉴:关键在于增强边兵,选用良将,布置侦候,广为积储;杜绝他们奸诈的阴谋,加固他们入侵的险要。这都是朝廷士大夫众所周知的事,不单是微臣知道而已,只是如何实行罢了。然而臣的愚见所及,特别想要强调的是,希望陛下不要舍不得金银布帛的费用,用以收买北虏(指回纥)的人心。陛下可派亲信大臣,和他们约定说:‘犬戎(指吐蕃)悖乱负恩,多次成为边患;能制服他们的,唯有北蕃。如能发兵深入,杀若干人,取若干地,将受到若干奖赏。’朝廷开怀向他们示恩,用厚利引诱他们,比往常更加鼓动怂恿,那时就能让他们派出当年匈奴般的精锐部队。一战之后,西戎(吐蕃)的军力就将衰竭了。”然而唐穆宗不能采用他的谋略。


长庆元年(821),幽、镇二州再次叛乱,王师出征,却长久无法取胜。王涯在东川上书谈论用兵,说:“幽、镇两州,悖乱天纪,不顾养育的厚德,放肆豺虎的野心;关押鼎柱大臣,残害藩镇戎帅,荼毒流诸列郡,血衅遍及宾僚。凡是有情义的人,谁不扼腕叹息?大家都想横戈荷戟,问罪贼廷。臣觉得国家文德遍布,武功继立,远近无不畏服,遐迩无不安宁;而此二藩,胆敢逆乱天理?臣私下预料,诏书早晨下达,诸镇晚上就会奋驾齐驱;以貔貅问罪的王师,讨伐猖狂失节的贼寇。倾泰山之石压碎禽卵,决东海之水浇灭荧火,双方势力的悬殊,这样的比喻也不过分。然而常山和燕郡(即镇州和幽州)如用虞虢相依。朝廷同时兴师,恐怕相当耗费财力。况且罪有轻重,事有先后;攻坚也应当从容易的开始。近来听说范阳(即幽州)作乱,出于一时,并非预谋已久,也情有可原。镇州构祸则不是偶然现象;他们煽动下属城镇,以兵拒境。因此对于幽、蓟的部众,朝廷可向他们表示宽恕;而对于镇、冀的军队,则必须先行讨伐。何况王庭凑迟缓软弱,不感激朝廷对他祖父和父亲的恩典;而成德和朝廷分离,那里的人们大多都是被迫的。如今以魏博想要复仇的部众,昭义愿意灭贼的王师,加上晋阳的部队,又有沧、易二州的辅佐,掎角而进,打败王庭凑简直就像高屋建瓴那么容易。尽屠镇州城后,王师再北上燕路。这样一来,就朝廷而言不算失信,于军势来说实得机宜。臣的愚忠,就在于此。臣又听说用兵犹如打斗,先要扼住对方的咽喉。如今瀛、莫、易、定四州,是控制两贼的咽喉。陛下应当给予他们威柄,派重兵进驻那里;使二贼生死互不相知,侦候无法进入。继而派大军首先逼迫冀、赵,其次兵下井陉。这是百举百全的势头。臣深受皇恩,无以回报,轻率地陈奏自己的见闻,不胜战栗僭越。”


当王涯的奏疏抵达朝廷时,瀛、莫观察使卢士玫已被乱兵劫持送往幽州,叛军也攻陷了瀛、莫二州,军势不可遏止。很快朝廷就不得不原宥了镇州的王庭凑和幽州的朱克融。


长庆三年,王涯入朝成为御史大夫。唐敬宗即位后,改任他为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出任盐铁转运使,不久他又升迁礼部尚书,照样担任转运使。宝历二年(826),他成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就地加检校司空。大和三年(829)正月,他入朝成为太常卿。唐文宗觉得乐府的音乐,春秋郑卫那种浮华淫靡的气息太甚,所以想听到古乐,便命令王涯向旧的乐工咨询,吸取开元时期的雅乐,选取乐童加以演奏,名为《云韶乐》。乐曲成后,王涯与太常丞李廓和少府监庾承宪以及乐工在黎园亭献上。唐文宗在会昌殿观赏演奏,非常满意,赐给王涯等人锦彩。大和四年正月,他守吏部尚书、检校司空,再次兼领盐铁转运使。同年九月,他升任守左仆射,照样领使。王涯上奏,说李师道先前占据的河南十二州,其中兖、郓、淄、青、濮等州界内,原有冶炼铜铁的作坊,每年定额上缴利润百余万。自从朝廷收复淄青之后,尚未制定税额,因此请求将这些铜铁冶归属盐铁司,依照建中元年(780)九月的敕令规定税额。唐文宗准奏。大和七年七月,他以本官同平章事,进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大和八年正月,他加检校司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大和九年五月,他正拜司空,唐文宗还让所司部门册命,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兼领江南榷茶使。


王涯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其实他并未参与李训的阴谋,只是因为年老受不了枷锁的疼痛而自污认罪。王涯因榷茶即茶叶专卖的事被百姓怨恨,而他属下的中书房吏焦寓、焦璇、台吏李楚等十余人,都被吏卒争着杀了,家庭也全都籍没。王涯儿子工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王孟贤和太堂博士王仲翔,以及其他的儿童妻女都被铐上枷锁送入神策两军,最后不论老少全被杀害。自王涯以下十一家,家财全被神策军卒瓜分。王涯积累了家财巨万,两军士卒及市民胡乱抢劫,居然一整天都还没抢完。


王涯博学好古,能写文章,以辞艺登科。他虽然为人清峻,然而贪权固宠,不能远离邪佞之流,以至最终被灭族。王涯家里有书数万卷,能和朝廷秘府的藏书媲美。别人珍藏爱惜的前代书法名画,王涯总是出高价购买进来;对那些不要金钱的,他就用官爵把字画弄到手。他还在家里修建了厚墙窍门,将书画藏进复壁。到这时,人们破开墙壁取走了这些名贵书画,也有人剔取书函和字画上的金宝装饰和其中的玉轴,而抛弃了字画。王涯的死人们都觉得很冤。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三次上章,要求朝廷出示王涯等三位宰相的罪名。仇士良颇感到忧虑恐惧。甘露事变开始时宦官放纵荼毒,凌辱南司。当刘从谏上奏抗议时,他们的凶恶气焰才稍微收敛,士人因此很依赖刘从谏他们。


王璠字鲁玉,父亲王础是进士,以文辞知名。元和五年(810),王璠进士及第,登宏辞科。他风度和仪表很好,操履甚坚,累次应聘于诸侯幕府。元和中年,他入朝成为监察御史,经两迁出任起居舍人,曾作为宰相郑覃的副使到镇州宣慰。长庆中年,他出历员外郎。长庆四年,他以职方郎中掌管制诰。宝历元年(826)二月,他转御史中丞。当时李逢吉任宰相,和王璠关系亲厚,所以将他自郎官提拔去掌管制诰,然后拜他为中丞。他仗恃李逢吉的权势,颇为专横。曾和左仆射李绛在街上相遇,王璠不肯回避。李绛上疏说:“左、右仆射是百官的师长,开元年间称作丞相。后来虽然不再负责三事机务,但仍然总领百司大权。仆射上的表状,不署姓名。尚书以下的官员每月都得到府门拜谒一次。仆射上朝时百官必须列班,宰相居上,中丞和御史列位在朝堂。朝廷内外对仆射的礼仪都异常尊崇。所以自武德和贞观以来,圣君贤臣布施朝政和革除弊病时,却从不革除对仆射的礼仪,认为还是十分合宜。如有人因此心里不安,很快也理应被废。近年来因为有些才不当位而恩加特拜的仆射,所以朝廷为方便起见,不再采用旧的礼仪。斟酌群臣的意见,这样做未必恰当。如今有时新任命的仆射,到中丞院门互相看望,这和想要参拜中丞有何两样?有时新任命的中丞,也不到仆射那里参拜。即使参拜了,有时仆射先到,中丞反而后来;弄得宪法乖张,尊卑倒置。如果觉得该仆射的才干不够,那么自然应当改授贤良;如果朝廷任命该官,又岂能有亏法制?还希望陛下将这事交给百官详细讨论,制定适当的礼仪,永远遵守施行。”唐敬宗下敕让两省详议。两省回奏说:“元和年间,伊慎愧居师长(即仆射)之位,太常博士韦谦因此削去原来的礼仪。如今李绛所谈论的,就礼制而言十分恰当。”李逢吉历来嫉恶李绛的正直,天子虽许诺恢复旧仪,中书省却始终没有施行。王璠后来被罢免了中丞,改任工部侍郎。很快朝廷也罢免了李绛仆射的职位,让他以太子少师去分司东都。王璠的弄权和求宠往往就是如此。王璠于宝历二年七月出任河南尹。大和二年(828),他以本官暂时负责东都的选官。十月,他转任尚书右丞,唐文宗还下敕让他选毕入朝。大和三年,他改任吏部侍郎。大和四年七月,他官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并于十二月升迁左丞,兼判太常卿事。大和六年八月,他成为检校礼部尚书、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


大和八年,李训得宠,累次将王璠推荐给唐文宗。唐文宗于是召他回朝,再次拜他为右丞。王璠是李逢吉原来的属吏,此后便倾心事奉李训,权势和宠幸倾动朝廷。大和九年五月,他升迁户部尚书兼判度支。入宫谢恩那天,唐文宗召他到浴堂应对,赐给他锦彩。同年十一月,李训阴谋诛杀宦官,让王璠招募豪侠,于是授任他为太原节度使,以招募节度使府爪牙为借口招募打手帮助政变。李训失败那天,王璠逃归长兴里的府第,当夜就被禁军逮捕,全家下狱,最终在独柳树下被斩首,家里人不论老少全都被杀。王璠儿子王遐休,在弘文馆当值。李训动手那天,王遐休正在弘文馆中,同职驾部郎中令狐定等五六人送他出门,结果被乱兵捉获。令狐定的兄长令狐楚是仆射,军士释放了他,只捉了王遐休,接着杀了他。


当初王璠在浙西修缮城壕时,民工掘到一块方石,上有十二字:“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瑕即休。”王璠弄不懂是什么意思,京口老人跟他解释说:“此石恐怕不是尚书的吉兆。尚书祖父名叫王崟,王崟生了王础,而础是山有石的意思。王础生了尚书,尚书的名字是石有玉的意思。尚书的儿子名叫遐休,休却是绝的意思。所以这不是吉祥的征兆。”王璠这时果然被灭族。


贾餗字子美,是河南人,祖父叫贾渭,大父(祖父或外祖父都叫大父,但这里可能是父亲)叫贾宁。贾餗进士及第,又登制策甲科,文史兼美,经四迁后官至考功员外郎。长庆初年(821),朝廷下诏策召贤良,挑选当时名士考策。贾餗与白居易一同担任考策官,在挑选文人方面人们都认为他十分公平。很快他就以本官兼知制诰,接着升迁库部郎中,照兼本职。长庆四年,他被张又新构陷,出任常州刺史。大和初年(827),他入朝为太常少卿。大和二年,他以本官兼知制诰。大和三年七月,他官拜中书舍人。大和四年九月,他代理礼部贡举。大和五年,榜文出后,他正拜礼部侍郎。他掌管礼部三年,选拔士人七十五名,其中不少名人,大多官至公卿。大和七年五月,他转为兵部侍郎。大和八年十一月,他升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大和九年四月,他成为检校礼部尚书、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制书尚未实行时,他就改拜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进位金紫阶,封姑臧男,食邑三百户。没多久,他加集贤殿学士,监修国史。同年十一月,李训事发,在宫廷发生厮杀,禁军在城中大肆抢掠。贾餗换下官服徒步跑出宫,躲在民间。次日,他到神策军自首,结果和王涯等人都被灭族。贾餗虽中立自持,然而无法做到不顾自身安危,去解除朝廷危难,排斥奸佞小人,而是混身在他们中间,终于导致宗族覆灭。他遇上奸邪当道的时代,无罪被害,世人大多为他感到冤屈。


舒元舆是江州人,元和八年(813)登进士第,最初出任诸府从事。大和初年,他入朝成为监察,后转侍御史。当初,天宝中年,唐玄宗在郊坛祭祀九宫神时,用御笔签署祝祷板文。后来就成了惯例。舒元舆任监察,掌管监祭事务。他觉得这样做的礼仪太重,上奏说:“臣见到祭祀九宫贵神时用的九片祝板,都有陛下亲署的御名,并向九宫神祗称臣。臣觉得以天子的至尊,除祭祀天地和宗庙之外,不应当向其他神祗称臣。帝王的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兄长是日,姊姊是月。而贵神以九宫为目,应当分守自己的方位。臣历数了九宫的名号,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太阴、天符、摄提。此九神就天地而言犹如男孩,就日月而言犹如侯伯。陛下身为天子,岂能反而向天的男孩称臣?臣私下觉得太过。即使阴阳学家说他们理应祭祀,陛下也只应称‘皇帝遣某官致祭于九宫之神’,而不应当称臣和自己的名讳。臣虽然愚昧,却也知道这是不行的。还请求陛下将这事交给礼官详议。”唐文宗后来听从了他的建议。很快他就转任刑部员外郎。舒元舆觉得自己是个奇才,锐意进取,于是进呈他写的文章,请求得到试用高位。宰相和执政大臣都觉得他求进过切。大和五年八月,他改任著作郎,分司东都。当时李训因母亲病故在洛阳丁忧。他和舒元舆一样诡诈,求进心切,总是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利,因此两人相得甚欢。当李训得到唐文宗的宠遇时,朝廷再次召舒元舆出任尚书郎。大和九年,他以右司郎中兼知台杂。同年七月,他代理中丞事务。九月,他官拜御史中丞兼判刑部侍郎。这月,他以本官同平章事,与李训一同参知政事。然而深谋诡算,荧惑唐文宗的视听,都是出自李训和郑注两个凶恶之人。李训事发那天,禁兵从内宫出来。舒元舆换下官服独自骑马逃出安化门,结果被追骑擒获,送到左军后就被灭族了。


郭行馀也是进士及第,在大和初年经累迁官至楚州刺史。大和五年,他转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并于大和九年入朝成为大理卿。李训在东都时和郭行馀关系密切,郭行馀还多次馈赠他财物,到这时李训启用他为九卿。同年十一月,李训打算发动事变,让他招募兵马,于是授任他为邠宁节度使。李训败后,郭行馀也被灭族。


罗立言父亲名叫罗欢。贞元末年(804左右),他进士及第。宝历初年(825),他成为检校主客员外郎,出任盐铁河阴院官。宝历二年,他因为虚报购买大米数量,被控贪赃一万九千贯。盐铁使爱惜他吏治的才能,只判他削去所兼侍御史的职位。大和中年,他成为司农少卿,主管太仓的出纳。他靠厚贿郑注得到重用,李训也很器重他。李训准备发动事变时,需要兵马,因为京兆府吏卒很多,便启用罗立言为京兆少尹,掌管府事。李训败时,他被灭族。长安县令孟琯被贬为硖州长史,万年县令姚中立被贬为朗州长史,都是因为两县的捕贼官受到罗立言指使的缘故。当初,罗立言召集两县吏卒,而万年捕贼官郑洪怕大祸及身,便装作生病,接着甚至诈死,让家人穿着丧服在一起哭泣。姚中立暗中了解了其中缘由,怕这事会连累自己,便告发郑洪的欺诈行为。仇士良于是将郑洪拘捕到神策军,而郑洪忌恨姚中立告他的状,便跟仇士良说:“我诈死的原因都是被县令逼的,我有何罪。”所以姚中立后来被贬,而郑洪免了死罪。


李孝本是宗室子弟,经累迁官至刑部郎中,然而他投靠李训和郑注以求进取。舒元舆为相时,李训启用李孝本兼知台杂,代理中丞事务,所以他深深卷入了李训的阴谋。事发那天,李孝本的随从在殿廷杀了十来名宦官。知道事情不成后,李孝本独自骑马去投奔郑注,但到了咸阳西原时被追骑捕获,接着被灭族。被李训和郑注事件牵连而被灭族的共有十一家,人们都认为他们死得很冤。


要想知道唐文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