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五:贞观盛世之三十九:初唐名将李靖去世与一代明君唐太宗病逝

(2017-07-28 09:36:18) 下一个


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五月十五(戊午),唐太宗李世民将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贬为叠州都督。


五月十八(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在自己的府邸去世,终年七十九岁。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人。他祖父李崇义曾任北魏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亲李诠曾任隋朝赵郡郡守。李靖姿貌瑰伟,少年时就有文武材略,总是跟亲朋说:“大丈夫如果遇到明主,生逢其时,必当立功成事,自取富贵。”他舅舅韩擒虎号称名将,每次和他谈论兵法,总是对他十分赞许,抚摸着他说:“可以谈论孙、吴兵法的,只有这人。”李靖最初出任隋朝的长安县功曹,后任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和吏部尚书牛弘都很赞赏他。杨素拍着他的官座对李靖说:“你最终会坐在这位置上。”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经过累迁出任马邑郡丞。刚好唐公李渊到塞外出击突厥,李靖得到机会观察了他,知道他有帝王的野心,因此把自己变成囚徒,想以此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向当时在那里的隋炀帝告密。但到了长安,因道路不通而没成。李渊攻克京城长安后,捉了李靖准备杀了他。李靖大喊道:“明公兴起义兵,本来是为天下剪除暴乱。现在难道不想成就大事,反而因为私怨要杀害壮士!”李渊被他的豪言壮语感动,李世民又再三为他求情,因此放了他。李世民不久就召他进入秦王的幕府。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李靖跟从李世民出讨王世充,因功授开府。当时萧铣占据荆州,唐高祖派李靖去征服那一带。他带领轻骑来到金州,遇到数万蛮贼,聚屯在山谷。庐江王李瑗出讨,但多次被他们打败。李靖为李瑗设定计谋,结果多次获胜。到了硖州后,他受阻于萧铣,长久无法前进。唐高祖嫌他迟延耽误,暗中敕令硖州都督许绍杀了他。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求情,他才获免。刚好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造反,率众入寇夔州。赵郡王李孝恭和他们作战,但出师不利。李靖率兵八百,袭破他们的兵营,后来又在险要的地方设伏,临阵杀了冉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唐高祖非常高兴,跟公卿们说:“朕听说使用功臣不如使用罪臣,李靖果然证明了这点。”于是赐给盖有御玺的诏书慰劳他说:“爱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别彰著。朕远远地看到爱卿的至诚,极为嘉赏。爱卿不用担忧得不到富贵。”又下手敕给李靖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朕早就忘了。”武德四年,李靖又上呈十道计策用以对付萧铣。唐高祖听从了,授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唐高祖因为李孝恭不熟悉军旅事务,便将三军的重任,全部交给李靖。这年八月,他在夔州集中兵力。萧铣觉得当时正值秋天雨水季节,江水泛涨,而三峡路险,便以为李靖一定过不来,因此不设防备。九月,李靖率军前进,准备东下三峡。部将们都请求暂停进军,等待水退了后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大军刚刚集中,萧铣尚未得知。如果趁着水涨之势,突然来到荆州城下,这就是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是兵家的上策。即使他发现我军来了,仓卒征兵,也来不及应敌,一定会束手就擒。”李孝恭同意了,于是进兵来到夷陵。萧铣部将文士弘率领精兵数万驻在清江,李孝恭准备出击。李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猛将,部下士卒非常骁勇。如今刚失去荆门,他们一定会尽力出战,那将是一支背水一战的救亡之师,恐怕很难抵挡。应当暂时停泊在南岸,千万不要和他们争锋。等待他们气馁,然后奋起直击,那时一定可以打败他们。”李孝恭不听,把李靖留下守卫兵营,自己率军和文士弘决战。李孝恭果然战败,逃奔到南岸。结果贼兵趁机大肆掠夺,人人都背了很重的战利品。李靖见到他们的军纪大乱,便纵兵出击,打败了他们,俘获了四百多艘舟舰,文士弘的士兵阵亡或落水淹死的近万人。李孝恭派李靖率领轻兵五千为先锋,直抵江陵,在城下扎营。文士弘战败后,萧铣非常恐惧,这才开始在江南征兵,但最终没有征到。李孝恭率领大军继进,李靖又打败萧铣的骁将杨君茂和郑文秀,俘虏了他们的甲卒四千多人,接着率军包围了萧铣。次日,萧铣派使者请求投降。李靖当即占据了他的城池,号令严肃,对百姓秋毫无犯。当时将领们都向李孝恭请求说:“和官军对抗战死的萧铣将帅,罪状严重;请求籍没他们的家室,奖赏给将士。”李靖说:“王者之师,义在吊民伐罪。百姓受到逼迫驱遣,对抗拒战岂是他们所愿?况且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他们和叛逆之流完全不同,这就是蒯通之所以没被汉高祖处死的原因。今天我们刚刚平定荆、郢,应当弘扬宽大,安慰远近的民心。在他们投降之后却去籍没他们的家室,恐怕并非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大义。只怕这样一来,自此以南的城镇,都将坚守不下。这真不是很好的计策。”李孝恭于是取消了籍没降卒家室的计划。江州和汉州一带萧铣的守将们听说后,纷纷归降。李靖因功授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赐给二千五百段布帛。唐高祖下诏任命他代理荆州刺史,承制拜授地方官吏。李靖接着率军越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道招抚。那一带的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人都派他们的子弟前来拜谒,李靖承制授予他们朝廷的官爵。被李靖招怀的共有九十六州,六十多万人口。唐高祖下优诏慰劳勉励,并授予他岭南道抚慰大使,代理桂州总管。


武德六年(623),辅公祏在丹阳反叛,唐高祖下诏任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出讨。李勣、任瑰、张镇州、黄君汉等七总管共同接受节度。他们进驻舒州,辅公祏派部将冯惠亮率领舟师三万进驻当涂,派陈正通和徐绍宗率领步骑二万进驻青林山,并在梁山连接铁锁断绝江路,还修筑了却月城,延绵十余里,和冯惠亮并为犄角之势。李孝恭召集诸将会议,大家都说:“冯惠亮和陈正通都手握重兵,不想出战。他们的城栅坚固,很难攻打。请求足下率军直指丹阳,进捣他们的巢穴。丹阳一旦攻破,冯惠亮自然也就投降了。”李孝恭打算听从。李靖说:“辅公祏的精锐,虽在水陆二军,然而他自己统领的兵马,也都劲健勇猛。冯惠亮等人的城栅都无法攻打,那么坚守石头城的辅公祏难道就容易攻拔不成?如果我军到了丹阳,在那里停留了个把月,前进则辅公祏无法平定,后退则冯惠亮成为祸患,那时就会腹背受敌,恐怕并非万全之计。冯惠亮和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一定不会害怕野战。只是辅公祏为他们安排了战略,叫他们一定要沉着持重,坚守不战,好消耗我们的精力。今天如果攻打他们的城栅,将会出其不意而取胜。消灭贼兵的时机,就在此一举。”李孝恭觉得有理。李靖于是率领黄君汉等人首先出击冯惠亮,经过一场苦战,打败了他。冯惠亮的士兵阵亡和落水淹死的多达一万多人,冯惠亮自己逃走。李靖率领轻兵首先来到丹阳,辅公祏大为恐惧。他先派部将左游仙领兵守卫会稽,作为外援,自己拥兵往东退走,想跑到游仙去。到了吴郡时,辅公祏与冯惠亮和陈正通相继被擒获,于是江南的动乱得以平定。朝廷于是设置东南道行台,拜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赐给他一千段布帛和一百奴婢,以及一百匹马。同年,朝廷废除行台,任命李靖代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丹阳连年遭受兵马动乱,百姓凋弊,李靖在那里镇守安抚,吴、楚一带因此得以安定。武德八年,突厥入寇太原,唐高祖又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领江淮一带的一万兵马,和张瑾一道进驻大谷。当时诸军全都出师不利,只有李靖的军队完好无缺。不久他又代理安州大都督。唐高祖总说:“李靖是萧铣和辅公祏的膏肓,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他!”武德九年(626),突厥的莫贺咄设入寇边境,唐高祖又征召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进入泾阳时,李靖率兵倍道兼行,直趋豳州,截断突厥的归路。朝廷后来和突厥和亲,战事也就取消了。


唐太宗即位后,拜李靖为刑部尚书,并因为前后的战功,赐给他实封食邑四百户。贞观二年(628),李靖以本官兼代理中书令,并在翌年转为兵部尚书。突厥诸部离叛时,朝廷准备趁机出兵进取,因此任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领骁骑三千,从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紧逼突厥人。颉利(《旧唐书》作突利,疑有误)可汗起先不把李靖当回事,见到官军突然前来时,大为恐惧,跟部下议论道:“唐兵要不是倾国而来,李靖怎敢孤军前来?”一日数惊。李靖侦查得到消息,便暗中派间谍去离间他的心腹,结果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前来归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俘获了原隋齐王杨暕的儿子杨正道以及隋炀帝的萧皇后(通鉴说他们是由康苏密带着归降的),并将他们送往京师,颉利可汗仅仅逃得性命。李靖因功进封代国公,朝廷赐给他六百段布帛以及名马和宝器。唐太宗曾跟他说:“当年李陵带领步卒五千,最终不免身降匈奴,还得以书名竹帛。爱卿只带着三千轻骑,深入胡虏的帐庭,收复定襄,威振北狄。真是古今前所未有,足以报了往年渭水之役的大仇。”自从李靖攻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为恐惧,只好退保铁山,派使者入朝谢罪,请求举国内附。朝廷又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前往迎接颉利。颉利虽然表面上请求入朝拜谒,暗中还心怀犹豫。这年二月,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去慰问晓谕。李靖揣知颉利的用意,便跟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诏使到了那里,胡虏必定会放宽了心。如果挑选上精骑一万,带上二十天的干粮,我们就可以从白道袭取他们。”张公谨说:“诏书答应了他们的投降,使者还在他们那里,不太适宜出兵去讨伐袭击吧?”李靖说:“这是兵机,时不可失,也是韩信当年之所以破齐的办法。像唐俭那号人,有什么好可惜的。”因此督领军队快速进发。大军来到阴山时,遇到一千多帐篷的突厥前哨,李靖把他们全俘虏了随军。颉利见到朝廷使者,非常高兴,因此毫不担心会有大军前来。李靖的军队到了离颉利的牙帐才十五里路时,突厥人才发觉。颉利害怕了赶忙先逃走,部众因而全部溃散。李靖杀了一万多人,俘虏了男女十多万,还杀了颉利的妻子隋朝的义成公主。颉利乘坐一匹千里马准备投奔吐谷浑,但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生擒后献给朝廷。不久后突利可汗也来归降,朝廷因此收复了定襄和常安等地,扩张了大唐的领土,从阴山北部直到大沙漠。唐太宗最初听说李靖击溃了颉利时,非常高兴,跟侍臣们说:“朕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先前国家刚刚创建,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朕未曾不痛心疾首,发誓要消灭匈奴,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天稍微出动一支偏师,就无往不捷,单于也来敬献款诚。真算是洗雪大耻了!”于是大赦天下,赐给百姓五日欢宴。御史大夫温彦博嫉妒李靖的战功,诬告李靖军队毫无纲纪,导致胡虏那里的珍奇宝物,失散在乱兵之手。唐太宗因此对李靖严加责让,李靖磕头谢罪。过了一阵子,唐太宗跟他说:“隋朝名将史万岁攻破达头可汗,结果有功不赏,最终因罪导致杀身之祸。朕则不然,将要赦免你的罪过,记录你的功勋。”因此下诏加授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给他一千匹绢,封给他食邑,连同先前的共五百户。没多久,唐太宗又跟李靖说:“先前有人在朕面前讲你的坏话。如今朕已经醒悟,你千万不要以此为怀。”还赐给他二千匹绢,拜他为尚书右仆射。


李靖性格沉稳厚道,每次和当时的宰辅参议政事时,都十分恭谨温顺,好似不会说话一般。贞观八年(634),唐太宗下诏任命他为畿内道大使,去视察当地风俗人情。不久他就因足疾上表请求离职归第,言词非常恳切。唐太宗派中书侍郎岑文本跟他说:“朕观察了,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止知足的很少。不论愚智,多数人都没有自知之明。不少人虽然才干不足,却要硬占职位;有些人即使有病,也还要勉强自己。明公能识大体,深为可嘉。朕今天并非只要满足明公的雅意,也是要让明公成为一代楷模。”于是下达优诏,加授李靖为特进,听任他在府第修养,还赐给他一千段布帛和两匹尚乘骏马,还照样发给俸禄和派任府里的僚佐。疾病稍好些,唐太宗就请他每三两天到门下和中书省平章政事。贞观九年正月,唐太宗因为他的足疾赐给李靖一根灵寿杖。没多久,吐谷浑入寇边境,唐太宗望着侍臣们说:“如果能得到李靖为帅,那不是很好吗!”李靖得知后去见房玄龄说:“我虽然年老,但还能对付这趟出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兵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三总管出征吐谷浑。贞观九年,大军进驻伏俟城。吐谷浑人烧了野草,想坚壁清野,并退保大非川。将领们都觉得春草尚未长出,马匹早已瘦弱,无法出击。只有李靖决定前进,深入敌境,因此大军跨越积石山,前后和敌军作战了数十次,杀死杀伤很多敌兵,击溃了吐谷浑。吐谷浑的兵众因此杀了他们的可汗前来归降,李靖接着立大宁王慕容顺为新可汗,然后凯旋而归。当初,利州刺史高甑生任盐泽道总管,因为耽误了军期,被李靖轻微责罚,高甑生因而对李靖怀恨在心。到这时,他和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一道诬告李靖谋反。唐太宗命令执法官吏调查这事,高甑生等人最终因诬告获罪。李靖于是闭门自律,谢绝所有宾客,即使亲戚也不能随便进入他的府第。


贞观十一年,他改封卫国公,授任濮州刺史,仍然是世袭职位,但他照例没有赴任。贞观十四年,李靖妻子去世,朝廷有诏书让他依据西汉卫青和霍去病的先例,为她修建坟墓;还修筑了像突厥的内铁山和吐谷浑的内积石山形状的台阙,用以旌扬他的特殊功绩。贞观十七年,李靖和赵郡王李孝恭等二十四人的画像上了凌烟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亲临他的府第探望他的疾病,并赐给他五百匹绢,进位为卫国公和开府仪同三司。唐太宗将要讨伐辽东时,召李靖入阁,在御前赐坐,跟他说:“李公南平东吴会稽,北清沙漠突厥,西定吐浑慕容,唯有东面高丽尚未臣服。李公意下如何?”李靖答道:“臣以往凭藉陛下的天威,稍微施展了自己的微小效用。如今臣虽然风烛残年,唯一打算的就是这趟出征。陛下如果不嫌弃,老臣的病很快就好了。”唐太宗怜惜他的羸弱衰老,没有答应。


李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司徒和并州都督,并派给他的丧礼班剑四十人以及羽葆和鼓吹,让他陪葬昭陵,谥名为景武。


李靖死后,唐太宗长期患的痢疾病加剧,太子李治昼夜不离他的身侧,有时好几天都吃不下饭,有些头发都白了。唐太宗哭着跟他说:“你能如此孝顺,我死了也没什么遗恨了!”五月二十四(丁卯),唐太宗病危,召长孙无忌来到含风殿。唐太宗躺在床上,伸手摸着长孙无忌的面颊。长孙无忌哭了起来,悲不自胜。唐太宗什么话都没说,就让长孙无忌出去了。五月二十六(己巳),他又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进入卧内,跟他们说:“朕今天将后事全部托付给你们。太子的仁孝,你们知道,请好好辅导他!”又跟太子说:“有无忌和遂良在,你不用担忧天下!”又跟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之所以得到天下,多半是他出的力。我死之后,千万不要让谄媚小人离间你们。”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遗诏。没一会,唐太宗就在翠微宫的含风殿驾崩了,终年五十二岁。


《旧唐书》的史臣评价唐太宗道:“据臣的观察,文皇帝(即唐太宗)起兵时有很多奇谋,为人聪明神武。他提拔英雄人物,从不私营党羽;心怀壮志,总是人尽其才。所以屈突通和尉迟敬德都由仇敌变成忠诚的心腹;马周和刘洎则从疏远转为最终的栋梁。他终于平定全国,天下太平,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试论他的成功,归根到底是顺应时势,水到渠成(原文是:‘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即使唐尧和虞舜那样的圣人,也不能靠任用梼杌和穷奇(远古神话里的恶人)达到治平;即使伊尹和吕望那样的贤相,也无法帮夏桀和殷辛的朝代取得昌盛。君臣之间,如果遭遇此难,甚至会导致伍员那样的抉目(挖下眼睛挂在城墙)和比干那样的剖心(被纣王挖心杀害),造成齐桓公那样的虫流(被臣下饿死后虫流出尸体)和齐庄公那样的筋擢(被权臣逼迫自缢而死)。这些都是因为君臣不合的后果。房玄龄和魏徵的智慧,远不如孔丘和孟轲,但却能尊护君主,庇佑民众,是遇到了时机。有人说:像唐太宗这么贤惠的人,为何会失去兄弟的友爱,误过对诸子的教育?回答是:的确是这样。然而舜也不能改造四个罪人(《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舜请求尧帝流放罪人共工到幽陵,以改变北狄;流放欢兜到崇山,以改变南蛮;迁徙三苗到三卫,以改变西戎;处死鲧在羽山,以改变东夷),尧也不能训导儿子丹朱,这都是有史为证的。当神尧任用馋媚臣下时,当李建成忌妒功臣时,如果舍不得除掉畏逼之人,又怎能避免国家的分崩离析?变故发生的紧要关头,间不容发。担心的是王室倾覆的‘毁巢’灾祸,又怎能去考虑兄弟不和的‘尺布’(语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谣言?前太子李承乾的愚钝,圣人般的父亲也不能改变。但文皇帝能在贤惠的嗣子里自选储君,不因为虚荣而去讨伐高丽;但愿他用人就像贞观初年那样,纳谏好比魏徵还在那时。何况周武王和周成王的世袭,臣还有所保留;而汉文帝和汉武帝的恢弘,也留下了不少遗憾。至于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百年来真只有文皇帝一人而已!”


《旧唐书》赞道:“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新唐书》的史臣则评价道:“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换成白话是:“太了不起了!大治的帝王非常罕见!大禹有了天下,传了十六代王,但只有少康的中兴大业值得称颂。成汤有了天下,传了二十八代王,其中算得上盛世的也只号称三宗的三代。周武王有了天下,除了成王和康王的大治以及周宣王的功勋之外,其余的没什么建树。虽然《诗》《书》记载的有时有所欠缺简略,然而夏商周三代一共一千七百多年,传了七十多代君王,其中政绩卓然流传后世的,也只有这六七位君王而已。呜呼,可算是很难得了!”


要想知道唐太宗死后唐朝如何进展,请看下个系列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