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个人资料
正文

隋唐系列五:贞观盛世之十:李靖征服突厥与温彦博议置胡人

(2017-06-28 09:24:11) 下一个


贞观三年即公元629年正月二十九(辛未),唐朝开国功臣裴寂罢官回乡,不久也死了。十一月二十三(庚申),唐太宗李世民派兵部尚书李靖率军十多万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春正月,李靖率领骁骑三千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在夜里袭击并攻破了定襄(今山西中北部)。突厥的颉利可汗没想到李靖突然来到,大惊失色地说:“唐人没有倾国而来,李靖怎敢如此孤军深入!”他的部众一天里闹了好几次虚惊,颉利可汗只好将总部搬到碛口。李靖又派间谍去离间他的心腹,颉利可汗的心腹康苏密于是带着隋萧后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前来归降。正月初九(乙亥),他们回到京师。先前,有投降唐朝的胡人说什么“中原有人私下给萧后通信”。到这时,中书舍人杨文瓘请求调查这事。唐太宗说:“天下尚未平定,突厥人还很强大。愚民无知,也许真有这事。今天天下已经安宁,既往的罪行,何必继续追问!”


李勣(即李世勣,为避讳去掉了世。后同)从云中出兵,和突厥人在白道开战,打败了他们。


正月二十七(癸巳),武德殿北院着火。二月初四(己亥),唐太宗临幸骊山温泉。


二月初九(甲辰),李靖在阴山打败突厥的颉利可汗。


先前,颉利可汗战败后,逃窜到铁山。他的剩余部众还有数万。他派执失思力入朝拜见谢罪,请求举国归降,并亲自入朝。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慰抚,又下诏让李靖带兵去迎接颉利。颉利表面上卑恭谦辞,其实内心还十分犹豫,打算等到塞外的草青马肥时,再逃入漠北。李靖带兵和李勣在白道会合,相互商量道:“颉利虽然战败,但他的部众依然强大。如果让他越过沙漠逃到碛北,去投靠那里的九个大姓部落,那时道路艰险遥远,很难追上。如今朝廷下诏让我们前往他那里,胡虏一定会放松警惕。如果挑选精骑一万,带上二十天的干粮前往袭击,可以不战就拿下他们。”并将他们的计划告知张公谨。张公谨说:“诏书已答应他们投降,使者还在他们那里,怎能再去突袭!”李靖说:“这正是当年韩信之所以破齐的办法。唐俭之流有什么好可惜的!”因此率军连夜出发,李勣也率军跟上。大军抵达阴山时,遇到一千多帐篷的突厥人,李靖顺便俘虏了他们随军。颉利可汗见到唐俭等使者,喜出望外,便放下了心。李靖让武邑人苏定方带领二百骑兵作为前锋,利用大雾前行,直到离颉利可汗的牙帐只有七里地时,他们才发觉。颉利可汗乘着匹千里马先逃走了。李靖大军到后,突厥兵众全都溃散。唐俭脱身得以回归。李靖杀了一万多突厥士兵。俘获了男女十多万,还缴获了数十万杂畜。他也杀了隋义成公主,活捉了她儿子叠罗施。颉利可汗带着一万多人想越过大沙漠。李勣驻扎在碛口,颉利可汗过来时,被他率军拦住,无法越过。他属下的大酋长们纷纷率众投降,李勣俘虏了五万多人回归。李靖的这趟出征为唐朝开拓了从阴山之北直到大沙漠的广袤领土,并将公布的捷报传送到朝廷。


二月十一(丙午),唐太宗从骊山温泉回宫。


二月十九(甲寅),唐太宗因为征服了突厥而大赦天下,还让百姓大酺欢宴五天。同时他任命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守侍中王珪为侍中,守户部尚书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他还任命太常少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相和辅臣一道参议朝政。


三月初三(戊辰),唐太宗任命突厥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候大将军。


各地的夷狄君主或酋长都来宫阙,请求唐太宗成为天可汗。唐太宗说:“那么我就以大唐天子的身份,代行可汗的事务!”群臣和四夷君长都高呼万岁。从那以后,唐太宗下达给西北地区夷族君长的玺书上,都称天可汗。


三月初五(庚午),突厥的思结俟斤率领部众四万前来归降。


三月十一(丙子),唐太宗任命突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和北平郡王。


当初,始毕可汗任命启民可汗的母弟苏尼失为沙钵罗设,督领部落五万家,在灵州西北树立大旗建立牙帐。当颉利可汗的内政大乱时,只有苏尼失所部没有离叛。突利可汗归降唐朝时,颉利可汗立苏尼失为小可汗。当颉利败走时,苏尼失前往依附他,准备投奔吐谷浑。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带兵紧逼,强迫苏尼失去捉拿颉利,送到长安。颉利可汗带着几个随骑连夜逃走,躲在一个荒谷里。苏尼失害怕得罪唐朝,飞马前去捉获了他。三月十五(庚辰),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领部众突然来到苏尼失的军营,俘虏了颉利,将他送往京师。苏尼失举众前来归降,漠南地区因此空旷无人。


蔡成公杜如晦病重,唐太宗派太子去探望他,后来又亲自去了。三月十九(甲申),杜如晦病故。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他曾祖杜皎在北周被追赠开府仪同,曾任大将军和遂州刺史;高祖杜徽曾任北周河内太守;祖父杜果也曾任北周温州刺史,以及隋朝工部尚书和义兴公,《周书》有他的传记。杜如晦的父亲杜咤曾任隋昌州长史。杜如晦少年时就很聪悟,喜欢谈论文史。隋炀帝大业中年,他作为常调参加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非常器重他,看着他说:“你有应变的才干,将来能成为栋梁。希望你能保持德行。现在想让你从底层干起,就是俸禄少了点。”于是让他填补滏阳尉的空缺,但杜如晦不久就弃官回家。李世民夺取长安后,聘他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就升迁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府中俊才很多,被外派为大官的不少,李世民为此十分担忧。记室房玄龄说:“离去的府僚虽多,其实也没什么好可惜。杜如晦聪明识达,有王佐的才干。如果大王只想当个藩王,那也不必用他。但如果想经营四海,则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吃一惊,说道:“你要不说,我差点就失去此人了!”于是奏请他担任秦王府属。他后来跟随李世民出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曾为他运筹帷幄。当时军国多事,杜如晦剖析决断,办事干脆利落,深为时人钦佩。累次升迁后他担任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不久又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士。李世民的天策府建立后,杜如晦成为从事中郎。丹青上画的十八位秦王府名人中,杜如晦名列榜首。唐太宗让文学褚亮为他写赞道:“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可见他对杜如晦何等重视。杜如晦的事前面都已细说,就不再赘述了。杜如晦死时年四十六岁。唐太宗哭得非常伤心,为此废朝三天,追赠他为司空,改封莱国公。唐太宗还亲手书写诏书给著作郎虞世南,说他和杜如晦的君臣义重,对于他的不幸离世,痛悼于怀,希望虞世南体凉他的心意,为杜如晦制作碑文。


唐太宗后来因为吃瓜,觉得味道甜美,怆然地想起杜如晦,吃了一半就停了下来,还专门派人将剩下的甜瓜拿到他的灵座祭典。唐太宗赐给房玄龄一根黄银带,看着他说:“你和如晦共同辅佐朕。今天所赐,只见到你,却不见如晦!”因而泫然流泪。他又说:“朕听说黄银大多被鬼神敬畏。”便命令取来黄金带,让房玄龄亲自送到杜如晦的灵堂去。唐太宗有次忽然梦见杜如晦,就跟平常见到的一样。天亮后他把这梦告知房玄龄,说着说着就歔欷感叹,并下令叫人送御馔到他的灵堂祭奠。杜如晦死后的头年忌日,唐太宗又派尚宫到他的府第去慰问他的妻儿,也始终没有取消他官府里的僚佐。其他大臣从未享受过这样的恩遇。可惜的是,杜如晦的后代下场可悲。他儿子杜构世袭了爵位,官至慈州刺史,但被他弟弟杜荷株连,被流放到岭南,死在那里。杜荷早先因是功臣的儿子娶了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任尚乘奉御。贞观中年,他和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处斩。这是后话。


三月二十九(甲午),唐太宗到太庙将擒拿颉利可汗的大事祭告祖先。同时,突厥的颉利可汗来到长安。夏四月初四(戊戌),唐太宗来到顺天楼,陈列了盛大的文物,在那里接见颉利,历数他的罪状,说:“你利用父兄的资业,放纵淫虐,自取灭亡,这是罪状一。多次和我结盟又马上背弃,这是罪状二。你仗恃兵力强大,穷兵黩武,导致白骨遍野,这是罪状三。蹂躏我国的庄稼,抢掠我国的女子,这是罪状四。我宽宥你的罪行,保存你的社稷,而你有意拖延,借故不来,这是罪状五。然而自从渭水便桥结盟以来,你不再大肆入寇,所以才免了你的死罪。”颉利哭着谢罪后退下。唐太宗下诏让他住在太仆寺,供给他丰厚的食物。


太上皇李渊听说生擒了颉利,叹道:“当年汉高祖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不能报仇。如今我儿子能灭了突厥,我真是将江山托付对了人。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太上皇召唐太宗和十来位贵臣以及诸王、嫔妃、公主到凌烟阁,设宴款待他们。酒酣时,太上皇自弹琵琶,唐太宗离席起舞,公卿轮番起身向太上皇祝寿,直到深夜才散。


突厥灭亡后,他们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投降唐朝的也有十万人。唐太宗下诏给群臣,让他们商议如何处置他们。多数朝臣都说:“北狄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祸患。今天有幸让他们破亡。应当将他们全都迁徙到河南的兖、豫二州之间,分散他们的种族和部落,散居到各个州县,教他们如何从事耕织,可以将这些胡虏教化为农民,让塞北之地永远空旷。”但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突厥和铁勒都是上古以来就不肯臣服的异族。陛下既然征服了他们,就应当将他们安置在河北,分别设置酋长统领各自的部落。那样将永无祸患。”


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突厥虽说是个国家,然而他们的种类不同,各有自己的酋帅。如今应当趁着他们的离散,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部落,署任他们的君长,相互独立,不再臣属于哪个可汗。即使陛下想保存阿史那氏,也只能让他管理自己的本族而已。国家分离则势力衰弱,容易控制;他们相互之间势均力敌,就很难相互吞灭,可以做到各自保全。这样就必不能跟朝廷抗衡。臣请求在定襄设置都护府,成为他们的节度。这才是安定边境的长远策略。”


夏州都督窦静认为:“戎狄的本性,有如禽兽,无法用刑法威慑,不可以仁义教化。更何况他们对家乡眷念的首丘之情,不容易忘却。将他们安置在中原,只会有害无益,恐怕一旦生变,他们就可能侵犯朝廷。不如趁他们破亡的机会,为他们施以出乎预料之外的恩典,给他们的酋帅封个王侯的称号,再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他们,分散他们的土地,拆散他们的部落,使他们权柄衰弱,势力分散,这样就容易牵制住他们,让他们成为长久的藩臣,永保边塞的安宁。”温彦博认为:“把他们迁徙到兖、豫二州之间,将违背他们的天性。这并不是保存和养育他们的办法。臣请求按照汉光武帝当年的办法,将归降的匈奴人安置在塞下,保全他们的部落,顺从他们的习俗,用以充实空虚的地带,使他们成为中国的捍卫和屏障。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魏徵认为:“突厥世代都是寇盗,是百姓的大敌。如今有幸击溃了他们,而陛下因为他们的归降,不忍心把他们全杀了。应当放他们回到自己原来的家园,而不能让他们留在中国。戎狄人面兽心,衰弱时就请求臣服,强大时则起兵叛乱,那是他们平常的本性。如今归降的民众近十万,几年之后,经过繁衍会加倍,那时一定会成为朝廷的腹心疾患,后悔就来不及了。西晋初年各族胡人和百姓在中国杂居,郭钦和江统都劝晋武帝将他们赶出塞外,以断绝祸乱的根源,但晋武帝没有听从。以后的二十多年,伊水和洛水之间,便沦为充斥着毛毡和裘服的胡人地域。这从前的教训难道不是陛下的明鉴!”温彦博说:“帝王对于海内万物,如同天覆地载,不应当有所遗漏。如今突厥处境困顿,前来归附于我,陛下怎能抛弃而不肯接受!孔子说:‘有教无类。’如果将他们从危亡中拯救出来,授予他们生存的方法,教会他们中国的礼义,那么数年之后,他们都将成为朝廷的臣民。到时再挑选他们的酋长,让他们入宫宿卫。他们将敬畏朝廷的威严,感怀陛下的仁德,哪里会有什么后患!”


唐太宗最终还是采纳了温彦博的策略,将突厥归降的民众安置在塞下,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并在突利可汗原来统辖的地盘上,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将颉利可汗的地盘分为六州,在东部设置定襄都督府,在西部设置云中都督府,负责统领他们的部众。


五月初七(辛未),唐太宗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让他统领部落官员。唐太宗告诫他说:“你的祖父启民可汗毅然前来投奔隋朝,隋朝封他为大可汗,因此拥有北部荒原。但你父亲始毕可汗反而成为隋朝的边患。天道不容,所以才导致你们今天的如此混乱和败亡。我之所以不立你为可汗,就是因为接受了启民可汗先前的教训。今天任命你为都督,你应当好好遵守中国的法律,千万不要再相互侵掠。这不但是因为朕希望中国长久安宁,也希望你们的宗族永远得以保全!”


五月初八(壬申),唐太宗任命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颉利败亡时,各部落酋长都抛弃了颉利,前来归降。只有阿史那思摩跟随他,最终和颉利一道被擒。唐太宗嘉许他的忠诚,拜他为右武候大将军,不久又提升他为北开州都督,让他统领颉利原来的部众。


五月十三(丁丑),朝廷下诏任命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其他来归降的各族酋长,也都官拜将军中郎将。胡人酋长布列朝廷,光五品以上的就有一百多人,几乎占朝廷大臣的一半。跟随他们迁居长安的也有近万家。


五月十七(辛巳),唐太宗下诏:“今后,有来诉讼的,如果不服尚书省的判决,可以到东宫去上诉,由太子裁决。如果仍然不服,可以奏闻朝廷。”意思是唐太宗将亲自审理。


五月二十三(丁亥),御史大夫萧瑀弹劾李靖当时大肆破坏颉利可汗的牙帐,指责他御军毫无军纪,导致突厥的珍奇物品,全被抢掠一空。他还请求将李靖交付法司立案审理。唐太宗下达特敕,不予弹劾。当李靖入朝谒见时,唐太宗严厉责备了他。李靖磕头谢罪。好一阵后,唐太宗才说:“隋朝的史万岁击溃达头可汗,隋朝竟然有功不赏,反而以罪杀了他。朕则不一样,不但记录你的功勋,还赦免了你的罪过。”接着加授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给他一千匹绢布,并把他的食邑增加到五百户。没多久后,唐太宗又跟李靖说:“先前有人讲你的坏话。今天朕已经领悟了,你千万不要为此挂怀。”又赐给他二千匹绢。


要想知道唐朝征服突厥后的事情,请看下篇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