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机

一曲肚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正文

莫名的恐惧究竟从何而来?蔡慎坤

(2017-04-30 08:22:37) 下一个

习近平近日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提出批评。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此前不久,习近平在网络会议上,也强调“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习总近期一连串对网民对知识分子的示好表态,是任志强勇敢站出来挑战陈腐的意识形态说教之后,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只能猜测,这样鼓舞人心的讲话能否得到执行人们尚有诸多疑虑。《宪法》清清楚楚的条文都可以废弃一旁,口头上表达又有什么法律依据和保障?
实际上,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第一代领导人当年对知识分子的讲话更好听更动情,没想到春天还没有过,一篇“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就吹响了整肃知识分子的集结号,短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美好时刻瞬间划上了句号,一代知识分子从此被戴上沉重的枷锁,亿万国人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血雨腥风,真正不肯闭嘴不畏恐惧的知识分子寥寥无几。
昨天人们纷纷记念的林昭就是那个时代不肯闭嘴不畏恐惧的杰出代表,这个曾经无比忠诚的女大学生仅仅只是在批斗会上,为写诗被定罪的同学辩护就被划为右派,在遭受残酷折磨后于1968年4月29日在上海被秘密处决。当绝大多数国人还处于愚昧狂热而不自知的年代,林昭就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透过其外表华丽的伪装,看透了当权者真实罪恶的险恶用心并大声疾呼!
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几乎没有人理解林昭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很多人诅咒她,攻击她,如同当年谭嗣同在菜市口英勇就义时,许多人吐唾沫扔垃圾,如同鲁迅笔下等着醮人血馒头的看客,挤进菜市口伸长脖子等候屠夫的到来。但林昭没有吓倒、没有屈服!她用柔弱的身躯支撑起那个时代的民族脊梁,以至于今天每一个站在她墓碑前的国人,无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48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究竟有了多大的改变?许许多多怀念她记念她的文章依然会被删除,一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评反的冤魂还有什么可怕?更好笑的是,林昭在苏州的墓地毎当这个时候当地都会如临大敌,对于前去悼念祭拜的国人都要严防死守,一个亡灵的墓地,有什么值得如此恐惧?
这些年对知识分子的管控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网民的封号删贴甚至打压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忠言逆耳都很容易被认定为大逆不道甚至是恶毒攻击,大V公知动辄被拉到央视示众认罪,意见领袖纷纷被禁言禁声,连负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律师也遭到迫害!整个社会陷入到莫名的悲愤和恐慌之中,究竟谁在主导这个局面?谁能向公民做出解释和回应?
按说一个拥有8000万会员的政党、一个拥有上亿粉丝的组织、一个拥有超强军事实力的政权,应该具备让网民说话让知识分子批评的自信,不应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更不应该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网民和知识分子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这些年无论是富人还是打工者,只要有能力有条件都选择用脚投票,纷纷逃离这块土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反思!一个满世界撒钱的强国,应该最有凝聚力也最好笼络人心,为什么依然拦不住国人逃离的脚步?远走异国他乡更多是出于无奈无助和莫名的恐惧,如果这个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公平经济繁荣,如果这个国家保障《宪法》上几大公民自由权力,谁愿意舍井背乡漂泊在外?
48年后的今天,人们寻求民主、自由、公正、法制的道路依然步履艰难,网民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知识分子自由言说的权力还得不到任何保障。人们怀念林昭记念林昭,更多是希望林昭的人格魅力唤醒鼓舞更多公民,为了子孙后代不再有恐惧,象林昭那样象任志强那样勇敢地站出来,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成为48年前的林昭,成为今天的任志强,人们就会不再恐惧,子孙后代也不会再有恐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