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本文记载一个在国外从事中医的医生的从医经历和感慨。希望这些个人经历能对后来从事中医的人们有所参考价值。作者深感中医是个宝库,可惜中医在我们的手上不断衰落。中医学习和从业需要正确的方式和导向,作者庆辛未在学习和从事中医的道路上走太多的弯路。
正文

转载: 针灸治疗不是心理作用-西方针刺研究中的缺陷和错误 (I)

(2016-08-13 12:00:38) 下一个

转载: 针灸治疗不是安慰剂作用-西方针刺研究中的缺陷和错误(I)

http://www.acupuncture123.ca/Placebo%20Ch1.html

 

摘要:目前,有些西方针灸研究认为针刺疗效不过是安慰剂作用。安慰剂作用的前提是受暗示者(病人)有清醒的意识和有思维,分析,判断,和总结的意识能力。而中国的针灸研究和临床工作者早就发表过许多文章证明针刺能治疗昏迷,休克,植物人状态,全麻中和全麻后等临床状态,这种状态下病人根本就没有 对外界暗示行为的辨识能力,或者这种辨识能力极其微弱,不足以产生对病人的暗示作用。而西方针灸研究者几乎没有研究过针刺对于这些特殊临床状态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讲,针刺可以用于治疗痴呆,局麻,对于年幼儿童和动物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选穴,不同针刺频次,和不同针刺方式时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同也很难用安慰剂作用加以解释。

我们发现西方针灸多为每周1-2次,共10次左右(我们称之为西方式针刺),而中国针刺多为每周5-6次超过10次(多为15-30次)(可称之为中国式针刺)。我们提出对于针灸治疗的两个量化指标,即第一疗程平均每天刺激量和总疗程刺激量。前者为第一个治疗疗程中(多为7天或10天)的治疗次数除以该疗程中的天数。后者为各疗程刺激量之和。我们发现西方和中国式针刺研究的第一疗程平均每天刺激量分别为0.25和0.80,而总疗程刺激量分别为2.4和18.0. 西方式针刺的这两个指标皆明显低于中国式针刺。

现有资料提示总疗程刺激量较高时,针刺组疗效极普遍性地明显较高(45%以上)而虚拟针刺组(无论刺入性或非刺入性)疗效却倾向于不随治疗总疗程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皆为平均23%),二者差异非常显著,同时,高频次治疗时,无论采用哪种虚拟针刺对照组(刺入性或非刺入性针刺),也无论是采用虚拟激光或虚拟TENS作为虚拟对照治疗,对照组平均疗效几乎完全一样,多在23%左右,所以科研中所采用的虚拟针刺组之种类并非导致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西方针刺研究中尚有其它明显不足之处,如将针刺的特殊治疗作用简单地归结为总治疗作用减去虚拟针刺组的治疗作用,从而低估了针刺的独特治疗作用;将针刺与按摩,耳压,电针,穴位注射等混为一谈;虚拟对照组允许继续服用止痛剂;针刺组和虚拟组皆与其它治疗方法合用;以及没有对针刺操作者的实际临床能力加以检验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将针刺治疗作用解释为安慰剂作用是极不恰当和草率的。为了完全消除西方针灸界对于针刺疗效的误解,我们建议进行针灸国际合作研究。由于针刺属于非常依赖个人技术能力的治疗手段,建议对针灸研究者的针灸能力有一定的选拔和检验过程。为将针刺过程中针刺刺激量的变异和不恒定性降低, 可以考虑采用电针,温针,经皮电刺激等方法辅助针刺治疗。我们希望本文有助于打破西方针灸研究的原地踏步和自我纠缠的迷思状态,使西方对于针刺的兴趣从感 性上升到理性阶段。

 

 

目录
摘要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临床针刺科研报告分析
2.1. Colquhoun 组资料
2.2. 急慢性腰痛和颈痛组资料
 2.3. 偏头痛和血管紧张性头痛组资料
 2.4. 更年期综合征治疗
 2.5. 西方针刺所涉及的其它疾病
 2.6. 目前中国学者针刺研究资料分析
 2.7. 恶心呕吐的针刺治疗
  2.7.1. 手术后恶心呕吐
  2.7.2. 放疗化疗后恶心呕吐
 
第三节 针刺研究中的对照组设置
3.1.常用虚拟对照组
3.1.1.刺入性虚拟针刺组(刺入性针刺组,针刺它穴或非经非穴)
3.1.2.虚拟针刺组,刺入皮肤浅层
3.1.3. 轻触及对照组(非刺入性针刺组)
3.1.4. TENS 刺激和激光针刺
3.1.5. 针刺非穴并通电刺激
3.1.6. 假TENS,假激光,假磁疗,假电针,假皮内针等

3.2.其它疗法中虚拟对照组的疗效
3.2.1.西医药物治疗中的心理暗示作用
3.2.2.手术疗法中的心理暗示作用

3.2.3.催眠疗法及其类似疗法中的安慰剂作用

3.3. 安慰剂作用大小比较
3.4.安慰剂作用的特点
3.5. 安慰剂的双向作用
3.6. 病人对于疗效的夸大
3.7. 安慰剂作用并非总是占据一部分治疗作用
3.8.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手段的治疗结果并非总是这些治疗手段的疗效之总和
3.9.安慰剂作用在针刺组和虚拟组的方向和大小未必相同

3.10. 心理暗示对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影响
3.11.治疗手段的取舍标准



第四节 高频度针刺时虚拟对照组的疗效

4.1. 高频次治疗之疗效比较

4.2. 手法针刺,电针和TENS比较

4.2.1.手法针刺对比电针

4.2.2.电针对比TENS

4.2.3. 针刺式TENS对比理疗式TENS


第五节 针灸治疗中要注意的问题
5.1.什么是针刺疗法
5.2.穴位选择
5.3.穴位作用的特异性和普遍性
5.4.针感
5.5.循经感传
5.6.穴位的准确性
5.7.穴位的体表投影面积
5.8.补泻手法
5.9.针刺深浅
5.10.穴位数量
5.11.行针时间长短
5.12.留针时间
5.13.针刺频率
5.14.针刺治疗的时机
5.15.判断针刺治疗的远期疗效
5.16.辅助治疗
5.17.针刺疗法的适宜和非适宜病种

第六节 针灸医生的能力
6.1.针灸执照持有时间长短不代表临床水平
6.2.参研针灸师之选拔

第七节 中国针刺研究和西方针刺研究之异同点
7.1.实验设计
7.2.针刺操作者
7.3.止痛剂的使用
7.4.病人来源不同

第八节 为什么临床上针灸的治疗水平比这些科研报告中的针灸的水平好?

第九节 针刺不是心理暗示作用的直接例子
9.1. 针刺用于治疗各种昏迷
9.2. 针刺治疗休克
9.3. 针刺治疗持续性植物人状态
9.4. 针刺用于麻醉前和麻醉过程中

9.5. 全麻后针刺
9.6. 全麻后苏醒延迟
9.7 . 休克病人的针麻

9.8. 针刺治疗痴呆

9.9. 单纯针刺麻醉及针麻复合局麻

第十节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效果不同
10.1. 不同的针刺穴位效应不同
10.2. 非经非穴和传统穴位效应不同
10.3. 不同手法效果不同
10.4. 针刺和假针刺对机体的作用不同

第十一节 针刺的治疗作用不是靠心理暗示的更多例子
11.1.针刺应用于儿童

11.2. 针刺用于动物


第十二节 为什么西方文章会得出针刺不过是心理暗示作用的结论
12.1.西方文章中针刺疗效和心理暗示组差不太多

12.2. 比较不同治疗频率,不同针刺穴位,针刺穴位和非穴,不同针刺手法等时,疗效无明显差别
12.3.简单地将针刺组疗效的大部分归结为心理暗示作用,剩余的小部分归为针刺的作用
12.4.不适当地选择针刺穴位,将其低疗效归结为针刺的低效
12.5.选择针刺并不擅长的病种
12.6. 将针刺,艾灸,拔罐,电针,耳针,TENS,按摩等治疗手段的疗效都归结与针刺
12.7.迷信大样本实验结果

12.8.针灸治疗中相反治疗方法共存

12.9.视而不见同样大量支持针刺的文章结果

第十三节 专业界和网页上关于针刺的争论

第十四节 中国针灸界对于西方针灸研究的看法

第十五节 对针灸研究的几点看法

15.1. 特殊针刺研究

15.2. 普通针刺研究
15.2.1.实验设计
15.2.2.地点
15.2.3.设立监督者
15.2.4.建议参试之针灸师
15.2.5.多中心科研
15.2.6.科研目标
 
第十六节 结论

第十七节 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

第十八节 附:对医疗体系改革的建议和看法

注释

参考文献

 

http://www.acupuncture123.ca/Placebo%20Ch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