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路远美利坚

出发时还是一个少年,回首时被问路人称叔叔。我们为什么漂洋过海,我们为什么远走他乡?蓝天白云下,让我写几行为我们那代人做证。
个人资料
北美大一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生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切身的困苦---写在《When Breath Becomes Air》读后

(2017-03-10 06:42:34) 下一个

人生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切身的困苦---写在《When Breath Becomes Air》读后

 

假如你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许可以猜一猜这本书的作者从事的是一种什么职业?

 

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去工作,一直干到晩上九十点钟或更晚才回家,每周六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中不能出现一毫米大小的差错,因为一旦出错有可能会让某个已经不幸的人丧失性命或残废。从入门学习到独立工作需要七年的训练时间,工作的人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责任,所以只有那些体力和智力最佳的人才能胜任。这哪里是为了金钱与名誉,更多的岂不是因为在响应一个召唤?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卡拉尼斯(Paul Kalanithi)说这是世界上最差的一种工作。

 

虽然这本书的电子版我多半年前就有了,用手机读来费力,就放下了。几个星期前有一天又想了起来,买了一本印刷版本,终于断续地读完了最后一页。

 

神经外科医生卡拉尼斯,是一个第二代移民的印裔美国人,小时候生长在纽约郊区,中学时搬到了亚力桑那州一个小镇,然后进了斯坦佛大学学习英文和生物学。毕业后又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诗歌。随后作者又远去剑桥大学学习文学并取得第二个硕士学位。年轻的科拉尼斯,试图从文学与生物学二方面入手去理解生命的意义,为此最终选择了进入耶鲁医学院学习。学医的过程让他见到过如佛祖见过的那些生老病死,或更有甚者,那些沒有生就死了,沒有老就病了,没有病就死了的种种情景。医学院毕业时,他毅然选择了医学领域里最具挑战性的神经外科专业。要知道,即使这样一种对身心近乎于惩罚般磨练的专业,并不是每一个去申请的医学毕业生都能如愿被选中而有机会进行深造。

 

36岁时卡拉尼斯医生在做最后一年也是第七年的神经外科医生训练时,因极度疲劳与剧烈背痛才发现自己患上了已发生骨转移的晚期肺癌。对于这么年轻的一个人,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还不到十万分之一,命运似乎有时就是如此捉弄人。面对这巨大的打击,笼罩在死亡阴影下,承受着事业正走向顶峰时的失落,卡拉尼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伴着疼痛,仍坚持完成了第七年住院总医师的工作而毕业。他的妻子,明知他仅能在世不久,仍为他们生下了一朵如生命之花的女儿。卡拉尼斯怀着对生活对亲人对文学对诗歌的热爱,在他生命的最后数月里忍着病痛写下了这一本淌着看不见的血与泪的书。就这样,呼吸变成了空气,一具闪光的生命变得了无痕迹。

 

书读了一多半时,我偶然间与一个犹太裔肿瘤医生谈起了此书作者的故事以及其它类似的病例,如十几岁的骨瘤病人或二十几岁的脑瘤病人,四肢截肢的中年病人等等,以及其它让常人难以想象的或残或亡的病例。为什么这世界上有这么多种不可思议的痛苦?如果这是神的意思,哪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位医助过许多肿瘤病人的医生说,英文里说痛苦是Passion的来源。因为人生有痛苦,所以犹太教也说人会有来生。听后仔细想想,也是,假如神没有造出痛苦,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一个快乐的人吗?因为有精神痛苦,所以神给世人种种教义。因为有身体痛苦,神也造就了可以开颅剖背的神经外科医生和其它医生。

 

比起人们能够描述的种种有名有状的痛苦,更常见的莫过于因平淡一生所致的那种淡淡的痛苦。几年前,与爸爸去游览新州雕塑公园,面对着一组断壁残垣描述"九一一"的雕塑,回忆起多年前的那个早上送他去纽瓦克机场路上看到纽约天边的双塔楼景,和那天他幸运地不在被劫飞机上的经历。一边游观一边谈古论今,我问道大多数人尽管努力,一生终归平凡普通,岂不是一种痛苦?爸爸说他从事教育四十年,学生几万人也只出了一个省长,平凡很正常。我听后想大概如此吧,我们有幸身智健全,没有经历战乱劫难,或许真该为平凡而喜乐。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悲剧,但作者卡拉尼斯的人生并不悲惨,忍着钻心裂骨的痛,作者留下了这部注定会传播甚远且如诗般的篇章。书名是"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不去百度,就译为"一息尚存",也不知别的人读过后有无相同或更佳的讲法?

 

“When you come to one of the many moments in life where you must give an account of yourself, provide a ledger of what you have been, and done, and meant to the world…”  from《When Breath Becomes Air》by Paul Kalanithi

 

---//---//---

 

 

 

     推荐,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小曼儿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赞同亮亮妈所言:医生的工作需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平衡工作和生活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用自己的技能造福他人。我女儿曾交一医生男友,相约吃个饭竞三次都没吃成,第三次已上了一个菜,一个电话立即离去。女儿受不了吹了,可我一直可怜那个竞业的孩子。
北美大一叔 回复 悄悄话 不一一回复了,谢谢诸位留言,学习了。
梦里花香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He made me thinking of Randy Pausch, the professor whose “last lecture” made him a Lou-Gehrig-like symbol of the beauty and briefness of life.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一定去读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人们会寄语医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有时,很难说这种期望与对神的期待有什么不同。从医生的角度去看世界,需要承受的压力一定比常人要大很多
何仙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生命如此脆弱也是如此坚强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很好的读后感。我去年读完这本,是他妻子的最后一篇让我泪流满面。医生的工作需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平衡工作和生活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用自己的技能造福他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