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男儿

回首往事,与大家分享。
正文

上海人和苏北人

(2015-07-21 17:25:54) 下一个

 

近日来村里佳作迭出,翻老的《上海》,对上海人看不起苏北人的习俗有传神而深刻的描述;好医生的《富不过三代的医学解释》,给大家一次遗传学的科普教育。读他们两篇大文的感受缀在一处,便有了我这篇小文。

上海人看不起苏北人的陋习,大约起于民初,因生活之艰难,苏北人辗转来上海谋生,与山东人闯关东,广东人下南洋无异。上海剃头店理发的,混堂里仟脚的,马路上拉黄包车的,多数是苏北人,因为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被人看不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歧视苏北人的习俗。

所谓苏北,指的的是江苏省长江以北的地区,包括淮安、南通、扬州、盐城、泰州等城市。其实江浙两省近代以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苏北之于江南,在文化上毫无愧色。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是何等的风致!以咸鸭蛋著名的高邮,出了更为有名的清代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何等的学问!清末状元、近代史上出名的实业家张謇,出身苏北南通,是何等的才干!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来自苏北泰州,是石刮铁硬的苏北人,他那比女人还女人的歌舞艺术,又是何等的绮丽!扬(州)高中、盐(城)高中等省级高中,人才辈出,即使与上海相比,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等恐怕也不能专美于前。所以看不起苏北人,实在是上海市井小民狭隘的陋习。我亲身经历过两件事,足以证明这种陋习之有害,与打破这等陋习之得益。

好医生告诉我们,“人类智力水平的高低50%-60%来自遗传。就遗传而言,母亲越聪明,生下的孩子越聪明,如果下一代是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就告诉我们,孩子是否聪明优秀,多数是由母亲的遗传决定的。

我有一位赤脚兄弟,同在农村里跌打滚爬。那年他谈了一个女朋友,性格又好,品行又好,容貌又好,大家都说他艳福不浅。不久,听说两人分手了,消息传来,说主要是赤脚兄弟的母亲坚决反对这段姻缘,理由只有一条:他家是上海本地人,而女孩子是苏北人。后来大家都回城了,但还是常常来往,有了女朋友也都带来参加聚会。有一天,这位兄弟带着他已经“敲定”的女朋友来亮相,咋一见面,我们几个差一点昏过去!说难听点,活了二十几岁,从来没有见过长得这么尴尬的无盐女子。而且其他条件,诸如门第、学历、风度,统统欠奉。我们那位兄弟可是近180的个儿,相貌堂堂的俊男,怎么会找这么一个对象?当着嫂子的面不敢造次,背后偷偷打听,才知道还是高堂老母一手做的主,因为女孩子是正宗的上海本地人!

他们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小学即将毕业,要考初中了。赤脚兄弟们成家的时间差不多,生的孩子们也年龄仿佛,每逢周末,爸爸妈妈领着孩子都聚到我家,由我免费家教作文。男男女女的小孩子坐了一屋子,独独那位兄弟的公子长得獐头鼠目,而且坐立不安,完全不想念书,我说破嘴皮,他还是一副顽冥不灵的样子。这个腔调当然是读不上去的,据说最后也就是上了一家专科。好在老爸有权有势,在本单位给安排一个位置,至今还啃着老。我们其他几个兄弟聊起来,总是为他可惜。婚姻大事,“上海本地人”的身份就这么重要吗?重要到一切其他条件都得让位的地步吗?老太太看不起苏北人的陈腐观念,就这样葬送了儿孙两代人的传承。啃老啃老,啃到老的死了,怎么办?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貌取人尚且不可,更何况以地域取人。任何一个地方的人群中,都有乔木上品,也都有榆栎下材。以地域为择偶标准已经过于狭隘,放到第一标准,那简直就是愚不可及!这个例子,从反面证明了好医生的论断是正确的。

另一个例子,是从正面支持好医生的观点。我家领导,便是正宗的苏北人。上海人谈起苏北人,还有所谓“全钢(江)”、“半钢(江)”之分,领导可算是全钢(江),她在上海一个亲戚都没有,从苏北小镇上直接考取上海的研究生。毕业留校,我们相识的时候她已经是讲师了。我祖籍浙江,生在上海,那时候也已经研究生毕业留校,算是个副教授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男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谈恋爱,也未能免俗,碰到苏北人是会迟疑的。另外还有一个我很不以为然的标准,即不喜欢找比自己学历高或者学历相等的女孩子。比方大学毕业的,就去找个技校的;研究生毕业的,甚至有找工人的,只要长得漂亮,学历的考量放在非常其次的位置上。我虽然愚钝,而且长相平庸,还戴着眼镜,走在街上,女孩子的回头率绝对是零,但找对象的标准却与众不同。学历高只有好啊,有女博士肯下嫁为什么不要?苏北人有什么关系?只要谈得拢,地域完全不在考虑之列。与我家领导相识相恋,就是因为谈得拢,她是研究生会主席,来得个喜欢同男孩子们侃政治大事,由此共同话题又多一个。再说领导家祖上是大地主,我祖上是资本家。大地主家的小姐配资本家的少爷,尽管出身都墨墨黑,还算门当户对。

我认为同那些苏北或者其他省份小城镇考进上海来的学生相比,我们这种土生土长在上海的学生其实占有更多的资源优势。也就是说,我们与他们并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结果是同时到达终点,所以决不可小觑那些小城镇来的学生,他(她)们必有过人之处。如果大家同时起跑,我们很可能被甩在后面。领导后来去日本,在东京大学得了一个医学博士,便是明证。她有一个好朋友,当年是上海一家全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会主席,也是从苏北很偏僻的农村考上来的。后来到美国留学,读到博士,手里几个专利,做到美国一家公司的VP,拿着三十万的年薪;还不够刺激,又海归创业,做到上市公司总裁,产品占市场份额全世界第二。这次回国与他叙旧,言谈中依然带着浓浓的苏北乡音。手下高管个个是海归博士,对他毕恭毕敬的,有谁敢看不起这个苏北人!

扯远了,回过来吧。婚后我们有了儿子,从长相,到脾气性格,到读书的悟性,到读书的风格,完全像妈妈。他的表姐,也即我的外甥女,美国的名牌医学院毕业,已经修了一个Fellow,还想再去修一个Fellow。儿子闻之大为不解,说:“哪能介喜欢读书啦?格种事体嘛,买本书自家悟一悟么好唻!”小鬼头读书,就喜欢自家悟一悟。高中毕业时修了十三门AP课程,其中两门他那家高中开不出来,他就买了教科书自家悟一悟,College Board考下来,居然也得了一个5分,一个4分。

进了斯坦福之后,教授每天布置三、四百页书的阅读,同学们每每用功到凌晨三四点钟,他却早早上床睡觉。究问原因,答曰,这种书嘛,看一个开头,看一个结尾,就知道在讲什么,中间都是废话,用不着一个字一个字读。老爸闻之大不以为然,驳曰:“你不从头到尾看过,怎么知道哪些是废话?”老妈却大为激赏,赞曰:“不必看就知道是废话。”原来老妈年轻时读书也是这般“邪门”。

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需要考几张执照。这天晚饭后,要他洗碗,回说:“我要去读书了,明天要考执照的。”当然老爸马上接手厨房的清洁工作。洗完碗,也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走去儿子房间,想看看他书读得怎样了。谁知他正津津有味地在电脑上看足球比赛!“怎么不读书?”老爸来气了。“书读完啦!”回答得振振有词,还跟一句“要不要看曼联VS切尔西?”这鬼精灵,知道老爸也是足球迷!第二天下班前,不放心,电话过去询问,执照考得如何。“考过啦,一定过的嘛。”说得轻描淡写。好医生认为,儿子从母亲身上遗传得更多,诚非虚语。

 (本文首发在倍可亲网站的贝壳村,转贴于此,与大家分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龄龄妈妈 回复 悄悄话 汪曾祺也是高邮人,很好的作家。
谢谢博主写得好文章!
起个笔名很难吗 回复 悄悄话 只能说作者并不了解上海人不喜欢苏北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穷。
Shanlin山林 回复 悄悄话 那里人都有好坏,经济决定了人的地位.但我认为,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苏北话比起上海话更有节奏感,更有音乐性.更有表达性也更接近普通话的发音.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想起一个大学同学,苏北大丰人,人倒真不小心眼,不坏,但爱大声说话,行事粗鲁,无礼,易怒,冲动。个案啊,不歧视谁,就是确实有这个印象,觉得有趣。
老煤OldMike 回复 悄悄话 在中原,正正式式把老百姓定为三六九等的,其实是共惨黑帮独一无双的严厉户口制度,否则就算在上诲住得再久,也不可能有啥优越感,因为新搬来的,处早也会成为老上海,就像俺老煤的爷爷,乃来自宁波,镇海,大起头,(这几个字的音是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我89年可能去过一次)
Yummy2000 回复 悄悄话 道云 发表评论于 2015-07-22 05:33:55

到“老淮”的家乡看看,找不到黑色会。有些群体性问题,要比表面看到的复杂。首先要尊重,要理解和爱生活在底层的人。你并不更伟大,或许只是“幸运”一点。
---------------------------------------------------------------------
东北人坏吗?不坏。 那你到海南去看看那些东北人
Yummy2000 回复 悄悄话 道云 发表评论于 2015-07-22 05:33:55

到“老淮”的家乡看看,找不到黑色会。有些群体性问题,要比表面看到的复杂。首先要尊重,要理解和爱生活在底层的人。你并不更伟大,或许只是“幸运”一点。
----------------------------------------------------------------------
你到苏锡常等地,问问当地人,对老淮的评价。如果很多人都有相似的评价,那就不是诬陷,是一个社会现象。
道云 回复 悄悄话 到“老淮”的家乡看看,找不到黑色会。有些群体性问题,要比表面看到的复杂。首先要尊重,要理解和爱生活在底层的人。你并不更伟大,或许只是“幸运”一点。
道云 回复 悄悄话 有品位有修养的人不因地域歧视人。要影响身边的人尊重别人的地城背景。我自幼没因地域而仰慕或歧视其他人。所鄙视的是不尊重他人,狂妄自大,又在其它场合自卑无自尊的人。
Yummy2000 回复 悄悄话 旧社会, 老淮的黑社会非常厉害。 现在也一样, 杀人,防火, 黑社会。 长三角,还是老淮在干,子承父业。
Yummy2000 回复 悄悄话 老淮阿, 在长江三角洲,如同新疆卖切糕的, 坏事不少干。 不是上海人歧视他们, 是他们自己。旧上海, 老淮的名声也不好, 坏事也没有少干。
泥人城 回复 悄悄话 在上海,苏北人给人的印象是说话口音重,但是还特别喜欢说,而且大声的说,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会说上海话。特别喜欢秀,得意的露一手,生怕别人小看了他的才气。特别是有人恭维时。老江也算是此类苏北人的一个典型。总体上苏北人容易相处,小心眼的不多。
coolbear 回复 悄悄话 生活在苏北的苏北人和生活在上海的苏北人是不同的。
郝强 回复 悄悄话 请注意,现在的上海是外地人歧视上海人了!


郝强 回复 悄悄话 小编或略一个重要的部分,当时上海人瞧不起苏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他们的平穷。

我在这里不变说明,凡是在上海长大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理由的。当然,我不是说大多数苏北人不好

我也有很好的苏北人朋友。就事论事的说那些少数的不好的苏北人给上海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难消除的。
苏牧 回复 悄悄话 原来是你写的。再同意不过了。尤其,儿子那一段。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一直以为中国人有很强的歧视他人的基因,哪怕像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也存在着很强的歧视外地人、乡下人、苏北人的观念。其实,说起来也就是先来后到而已,可是这就成了歧视的理由。当然歧视乡下人的意识并不局限于上海人,几乎所有的城里人都歧视乡下人。如果不是这样,现行的户籍制度早就应当取消了。中国人几乎极少有人否认自己爱国,但是爱国的内容十分空泛。对自己的同胞另眼相待,在国民中把人分作三六九等的民族,其实一点都不爱国。
假旋球 回复 悄悄话 苏北人当然可以是优秀的,只是那个"怪怪隆底咚"的口音实在不敢恭维。
kellywu666 回复 悄悄话 苏北人写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