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行车的岁月

(2016-02-04 21:39:22) 下一个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自行车曾是富裕家庭的标志之一,与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并称为当时的‘四大件’。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就曾因偷了几辆自行车而被判入狱10年,好在他利用这监狱里的10年学会了木工技艺,出狱后成了木匠。估计那时候的自行车比现在的汽车都要值钱了吧。

那时的自行车样式都很单一,都是车架带有粗大横梁的28寸老式自行车,还有加重自行车,前面有保险杆,后货架更粗壮,有双重支撑杆,能带更多的重物。26车都比较少见,24车或具有斜梁的自行车,我只是长大以后才见到。当时自行车的选择范围很小,我们当地能见到‘名牌’有 飞鸽、永久、金鹿等几个牌子。记得好像金鹿自行车是脚闸,脚向前蹬是前行,向后蹬是刹车。而其他自行车是手闸。当年谁要是买了一辆自行车,都是像爱护今天的汽车一样爱护他们的自行车,我记得一位中学同学的家里新买了一辆自行车,在使用之前,同学先到商店里买了一种塑料宽带将车身全部都缠起来,以免擦伤或划伤。

今天,对很多人而言,自行车已经成了玩具或锻炼身体的工具,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总能买到与其身高对应的自行车,学车或骑行都很方便。当年我们根本就见不到儿童自行车,既或是有,也不是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能消费得起的。自然,我们小孩子学车都是用那笨重的28自行车。孩子们太小,没办法坐到车座上,就骑着横梁蹬车。更小的孩子连横梁也骑不上去,就掏裆,就是左脚踏在左侧脚登板上,右腿穿过横梁下面两个斜梁之间的空间去蹬右侧的脚蹬板,身子始终都在自行车的一侧。很显然由于重心不在中心,掏裆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平衡能力,对学习骑车也增加了难度。

记得自己学车是在一个冬天,在我家门前的农田地垄沟里,花了几天时间,先学会了左脚站在左脚踏板上,右脚蹬地滑行,掌握了滑行平衡之后才开始掏裆的。刚开始掌握平衡滑行时,那长距离的滑行带来的自由和速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愉悦真的让人很难忘记。

那个年代,自行车是很多家庭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也是采购、搬运货物的‘货车’,买粮、买菜、及其他物品都是靠自行车托回家的。除了‘司机’,也就是骑车者,还可以有‘乘客’,小一点的乘客,小孩子们一般是坐在前面的横梁上,大一点的孩子们和大人一般是坐在后货架上。当然,那后货架载人的时候便成了后座。有小孩子乘客时,有些家庭会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梁放上一个专门的木制儿童座椅,但更多的时候,孩子们是把双腿放在车身的一侧,直接坐在横梁上,双手扶着车把,整个身子被包围在骑车人是双臂之间,也相当的安全。那时马路上可以经常看到一家三口骑着一辆自行车上街或外出串门。大多数的后座乘客,都是在骑车者先骑上 自行车后,在后面小跑几步,用手一按后座,撑起身体的重量,屁股马上跟着就坐到了座位上面,双腿放在车身的同一侧。但我上车的方式与别人略有不同,我是小跑几步跟上自行车后,两手同时按住后座,在胳膊撑起身体的瞬间,利用小跑带来的惯性,直接骑到后座位上,两腿放在车身的两边。

80年代到成都后,发现成都人骑车带小孩更有创意,一般是把孩子绑在大人身后,让孩子站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这样,即使出了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因为孩子绑在大人身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

虽然因为太‘贵重’,当年自行车不可能是孩子们的玩具,但小孩子们还是可以在自行车上面找到许多乐趣。记得很小的时候,叔叔经常用自行车带着我出去玩,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听着叔叔的口令,不停的按着车铃。过了一会,叔叔注意到铃声没有了,便说:“再按”“我手疼了,按不动了”听到我这样回答,叔叔便说:“好吧,那就不按了,休息一会,过会再按。”有时叔叔还会为我买一个麻花或冰棍儿,在车上边吃边玩就更有乐趣了。自己稍大一些,到了淘气的年龄,跟邻居大哥哥骑车就骑出了花样,作为乘客,我不是坐在前面的横梁上,也不是后座上,而是坐在他的车把上。

天天骑车,很多人都练就了高超的骑车技术。在成都工作时,工厂的工会曾组织职工骑车比赛,但不是比速度,而是比慢行。有些人可以靠转动车把和身体把自行车停在原地而不倒,真是绝了。95年在深圳时,一位同事辞职,要从宝安搬到深圳市里,当时是晚上,已经没有了公共汽车,我是一手提着她的旅行箱,一手控制着车把,愣是骑车把她带到了深圳市区。

在成都工作时我发现,自行车不但是出行和载物的工具,而且还是时尚的一部分。对很多时髦的年轻男女而言,拥有一辆漂亮的26或24名牌自行车是他们生活追求的目标之一,不但带来生活的方便,还可以极大的提升他们在婚恋及社交场合的自信心。很多人随时都把他们的自行车保养的干干净净,穿着风衣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任那风衣飄摆在身后,那份自信和骄傲不是今天的年轻人所能轻易理解的,大概跟今天在大街上开着奔驰宝马的感觉差不多吧!以至于自行车偷盗案件经常发生。在成都时,我自己的自行车就在宿舍一楼的楼道里被人偷走了。

一直到上世纪末,自行车都是中国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新世纪以来,汽车开始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来,出租车及公共交通的改善,大街上的自行车已经不是很多了。

妻子上次回国探亲时,遇到了她的同学。这位同学曾在法院做法官工作,还曾利用到佳木斯出差的机会到我家里看望妻子,现已改行做了律师,成了超级富豪。酒桌上,他还提起,当年在佳木斯我着骑自行车带他去火车站情景,既有感慨,又有留恋。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可比,但自行车的年代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今天如此严重的雾霾和堵车,就更让人怀念当年的自行车。

实际上,北欧的一些国家里,很多人已经放弃了汽车,转而求助于自行车。但愿在中国,这一天也能早日来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自行车的时代有时更让人回味!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哈哈,那时自行车在年轻人中还真是攀比的一项呢。谢谢分享!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岛水鸟' 的评论 : 在布里斯班的时候,每天都是骑车上学,现在很少骑了。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在南岛有骑自行车吗?如果有,应该是很好的感觉吧?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taoying34'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实际上,北欧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放弃汽车,骑自行车了。
Dataoying34 回复 悄悄话 寫的好,勾起多少人的往事回味。可惜回不到過去,但我懷念那騎腳踏車代步的年代。世界那麼淸潔,安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