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瑞丝小语

”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
正文

说点关于融入的事

(2017-01-19 09:07:52) 下一个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读初中的儿子说他们学校里in general就是这样grouping的,以亚裔为主读书好的为一类,他自称为nerd group,以白人为主的体育好的white group,这一类读书往往不乍样,却很popular受欢迎,其他的成绩一般体育也一般的,归为一类,当中什么人都有。我们这儿华人不多,老印多,儿子和几个印度孩子成为好朋友,他们几个成绩都很棒,每次考完试就凑在一起比分数,看看谁考最高,要不就说“next time I’ll  beat you”,他说他们年级有个小中男,only hang out with白人同学,儿子的原话是“acting like a white”,  white group一起打球一起玩,但很明显那些白人孩子也不怎么欢迎他,亚裔群更瞧不起他,因为他为了融入,连成绩也变白了(很差)。

 

和这小中男的父母在学校的open house有过一面之交,当时说起孩子的选课,他爸说“我帮儿子选了business,要选有助于以后融入社会的课,读那些什么computer science,没用的”,“课后club要选debate clubspeech club,提高社交能力,中国孩子就是这方面落后”。我听了很汗颜,儿子选课选club,我一点没插手,他全选他感兴趣的,我也非常支持他的任何选择。看来这小中男如此有目的地只和白人孩子玩,和父母推动下的从小“融入”培养息息相关,可儿子说那孩子两边不讨好,没人喜欢他。

 

何谓“融入”,其实不知如何定义,出国近二十年,有时觉得自己很融入,职场上社交上,和白人相处没有问题,有时又觉得一点也没融入,能推心置腹的还是只有咱自己人(相同背景的人)。记的九十年代一出国就进学校念MBA,那时英语差加上culture shock,每次的group meeting就像上刑场,那几个白人帅哥美女同学对我还算nice,可是我实在融入不了,他们的聊天笑话我听不懂也插不了话,每次meeting感觉就是尴尬难熬,看着手表盼着快点结束。有了对“不融入”滋味的深刻体会,我理解孩子们作为ABC,虽然说一口纯正的英文,可真正去“融入”白人圈子还是有诸多的不适。我对孩子说,你们在学校必须有朋友,要不然容易成为bully的对象,至于什么肤色的朋友,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们的交往觉得comfortable就行了。

 

作父母的,与孩子为友,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多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培养身心灵健康的孩子才是关健。人生苦短,刻意去融入去同流,太辛苦也何必呢?看到儿子跟那几个老印孩子相处甚欢,我觉得挺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3)
评论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融入”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美国社会复杂多元,“融入”谁?各人有各自的亲戚,朋友,同事,社区“圈子”,把这个“圈子”维护好,就是“融入”。国人一般说的“融入主流”就是“融入”白人的圈子。白人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也有好多不同的圈子。即使入了籍,定期去教堂,讲英语没有口音,在大公司上班也不一定就等于是“融入”。
这一世 回复 悄悄话 仅从现在比看谁成绩好,是没有半点用的,人生路还长着呢!未来成绩好的也就给人打工的料吧。人家会社交,多了白朋友,会演讲,看就知道长大后选择面更大。
人間的盒子 回复 悄悄话 说得真好。
爱瑞丝小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喜爱心' 的评论 : 同意你说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孩,不过话说喜好和选择,小孩受父母影响蛮严重的。儿子学校华人少,nerd group一点不排斥他,巴不得他加入壮大队伍呢,可他刻意不理他们,去套近白圈,其实我说了,什么白的黑的,没有关系,只要feel comfortable就行了,问题是人家也不接纳他,还硬挤进去干吗,这边的group欢迎他喜欢他,他却选择拒绝,况且打球并不是他所长,说看他跟其他球娃比,水平差太远了呢,为了融入去运动的,是有点过了吧。小孩选择什么朋友,无可厚非,这是他的自由,爱运动更好,值得鼓励。
连林书豪球打得那么出名的,都说时常感到压力和歧视,更何况众多小娃呢,真心觉得无需刻意,对小孩来说,feel comfortable,被尊重,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
喜爱心 回复 悄悄话 LZ 的初衷是好的,不要特意去PUSH 孩子容易某一个单一的团体。不过也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分群。大人会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事情而刻意去做一些别人不理解的行为,孩子也一样。可以看出如果让那个小中男选择NERD 组还是运动组,他内心会更喜欢在运动的这一边,就是你所得白孩子圈。而且估计那个以成绩为特色的亚裔组对他的排斥可能高过白孩子圈。作为成人,我可以选择2个都不参加,但对于一个孩子他总需要找一些玩耍的伙伴吧?所以他去“讨好接近”运动的白人孩子们,作为家长我是理解的,也会鼓励他坚定自己的选择,而不会质疑。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儿子学校特逗,他跟他个头差不多的成为朋友,他说是因为高个爱跟高个成朋友,矮个爱找大个,因为大个可以保护小个。我儿子是中等个,就和中等个做朋友,什么人都有。不过感觉孩子们还是家教差不多的愿意在一起
xioduo 回复 悄悄话 家长培养方式铸成孩子的养成,各家有各家的精彩。个人觉得成绩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水平了,不必多追究,社交和谈吐也是需要锻炼的,多元学会同不同人交往需要广泛的爱好和博学。太使劲追求分数名次的孩子容易走上社会后失落也是因为混社会不光是凭简单的分数。其他的技巧是软实力,不应该被忽视。有些小孩天性羞涩不愿走出comfort zone, 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小推下的。
pandax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最适合大部分时间一个人也能过得有滋有味的国人
爱瑞丝小语 回复 悄悄话 一并谢谢各位的评论,能有共鸣,最感动了;有异议也没有关系,我只是个人看法而已。我的point是不要push孩子去融入所谓的白人圈,这小中男球打的不好,所有小孩都看得出他是为“融入”去打球的,白人小孩也没接纳他,你说何苦呢?我同意运动很重要,可是每个小孩各有长短,体育多数不是中印孩子的强项,读书才是,扬长避短,身体健康就行了,focus在所长上,不是很好吗?
还有小孩之间比比成绩,我没觉的有什么问题,这是良性竟争,有点动力,没有什么坏处吧,好过考了C还沾沾自喜以为not bad, 再说人家白人孩子在运动比赛中也比成绩比的历害啊。
总之就是不要给孩子压力,融入不融入都没有关系,接纳自己的身份,活出自身的价值。
太子党群 回复 悄悄话

---,与美国犹太人---常常聊--道、老子。聊-- 禅。

---与ABC, 你说--庄子,他认定是村子里的神马农事。
太子党群 回复 悄悄话

---,自己大,自己还能大。

看看,华人基督教的广场5:“八福”。---真是进了疯人院一样。?!---
太子党群 回复 悄悄话

体育:基础是速度、反应、体力、弹跳。

---顿顿中餐,草、叶子、根、梗家白米饭。---能量在哪里

---天天健康饮食,最后--最不健康的,瘦弱木鸡的就是ABC.
太子党群 回复 悄悄话

---这类人,这类白吃,那个社会、主流能接受?

---尤7是,逼着学中语。学了干什么,与美国人说中语。?---
太子党群 回复 悄悄话

--ABC只是在美国出生罢了。距离美国人,还很远。

---常常见到一些成年ABC. 与他们聊美国、美国历史、画家、作家、二战、美国犹太人。

---结果,什么都不知道。---那你是神马。中国的事--更是白痴一班。

这是典型的美国ABC. 英语,读写真是不堪入门。就是发音标准。
我胖我的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话题真好!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的,感触特别多。我自己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楼主的思考很有勇气。总的来说,我同意楼下蚂蚁哥的说法,终极处理办法是抛去“是否融入”的观念,学人之长,强大自我。等到自己足够强大了,是否融入其实不是这么大的问题——当然我这个绝对不是说自我感觉暴涨、无论自己多么悲催,都一口咬定,我牛,我们家牛,大家爱我。

有些东西,特别是文化上的,不是想融入、努力争取,就能融入的。这个没有几代人的慢慢“换血”过程,不可能达到。同时,我见过专业上的大牛——顶级大牛,拿诺奖级别的,英文口音很重,但是无人不想“融入”他们的世界。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拿诺奖的材料,但是逐渐进步,强大自我是能做到的。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眼界开阔、有宽容心、业务上进取、头脑开放。当下世界的秩序是白人制定的,但是我们不一定要以白人是否接受我们作为“是否融入”的标准。谢谢楼主的分享。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以人为鉴。对的就学,错的就避免。不要被肤色所迷惑。
喜爱心 回复 悄悄话 恕我直言,这种从小就在一起比成绩的亚裔群,还相互公开看分数对比,如果我是母亲会很担心。 男孩在美国,不说要以运动为主,但至少要做到一半成绩一半运动。 看看多少小中小印长得干干瘦瘦的,无精打采的,就是日后成为医生马工,他也是需要和同行的人一起竞争体力谈吐交际的吧?

另外,每个人的选择不同,那个小中男喜欢和白人男孩一起,很可能他就更好动也喜欢表达,喜欢SPORTS和辩论什么的,而在亚裔中找不到共同爱好的,才更倾向于与白人小孩玩。 两边不讨好,他为什么要讨好那一边呢?这个年纪的孩子,更多的还是直觉上的倾向性,寻找更多共同爱好和自己喜欢的类别,不是仅仅从族裔上来区分。
behappylady 回复 悄悄话 Well written!
zhige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你的观点。
MoatCity 回复 悄悄话 We used to live and work in a remote town, where there were only a few Chinese families, and I was the only Asian in the work place. We developed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o-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Kids played together, and we mingled often out of work.

After moving to the big city, where there are many many Chinese families, and even at work-place, a large percentage of staff are Chinese. Well, we cluster with Chinese families, and at work, talk and joke more with Chinese co-workers. We strongly feel that the school environment of big cities is much better for 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our kids.

Now we are dreaming of a China clean of smog, and we can go back there to retire - full happiness can only be achieved in the soil you grew up in. Judging by the total disappearance of Japanese immigrants in the US, fewer Chinese will seek going out to live if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 improve further.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和白人融入的很有可能做管理。 成绩好的做码工或医生。 自己感觉好就好。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 华人的职业也要多样化.
haiwaiyouzi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好,有同感!
爱乱跑 回复 悄悄话 这不最佳境界吗?爱融入不融入的 对任何群体都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