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飞越200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zt2015“国际中风大会”历史改变时刻

(2015-02-17 00:48:54) 下一个
huanqiudoc 博文,谢谢!

2015年纳什维尔“国际卒中大会”见闻之三五事
Huanqiudoc

这次代表国内的《国际循环杂志》参加了在纳什维尔2月11日-13日,举办的国际卒中(中风)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 2015。 美国的几个不同医学年会参加了几次了,却以这次引起的触动最大。
虽然杂志已经集中报道了,但还觉得有必要写个博客记录分享下几个见闻,希望对朋友们有点启发。
 
维生素D或能预防中风
如果你搜索下维生素D和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用英文搜,会发现有很多矛盾的说法。这篇在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结果,维生素水平越低,中风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当然这个研究局限之处在于,它的实验对象仅是白人。
联想最近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胃肠道肿瘤年会上,新公布的维生素D能改善直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最新研究报告,及新发表的揭秘维生素D预防直结肠癌的机制报告,看来关于维生素D的作用不会只局限在预防骨质疏松上起作用。
 
注意饮水能改善中风恢复
这个由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资助,霍普金斯医院中风中心进行的临场试验发现,注意饮水的人,中风后比脱水的人更有可能恢复好。
具体的数据是:脱水的人情况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是合理饮水人的四倍;并且42%脱水患者中风后无改善或变差,而在合理饮水的人只有17%的人没有改善或变差。
看来老生常谈的注意喝水有医学大用,而且饮水水平与种族,性别和是否有糖尿病无关(对有心衰人群可能例外,请尊医嘱)。
 
地中海饮食再获重视
记得在去年一次美国心脏协会举办的最佳心脏健康饮食评比中,地中海饮食是输给DASH(Diet Approach to Stop Hypertension 为降低血压而调整的饮食)。看来在中风预防上,地中海饮食又显效果,能同时降低心梗和中风风险近20%。
这种以坚果,蔬菜水果,鱼类,奶酪饮食为主,适量饮红酒,一周只吃少量次数红肉的饮食方式,和我们熟悉的素食主义概念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不那么严格限制动物蛋白,比较容易接受。不管怎么样,咱是要尝试下了。
 
华裔医生,放光芒
注意笔者,没使用大放光芒的用词。因为优秀的印度裔,和中东裔等其他少数族裔的医生在各类医学年会上风头频出。但在这次中风年会上,数量众多的华裔神经学家出头露面,让人振奋。
在此只举一例,比如南卡的Wufei Feng 医生获得新设的"中风恢复奖项",在主会场和众多医生名家一道陆续上台发言。
 
热情大方的美国中风协会工作人员
 
载CT的"中风"急救专业车将现街头
有过北美护理医学领域工作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你打过"911",不管情况如何,只要你用了我有"Chest pain"胸痛或者 "Short of breath"气短,那救火车队员带着氧气瓶一定先到,然后是带心电图机的急救车。
这次会议上,编号为52的休斯顿德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美国最早使用)的一个试验证实,载CT的移动救护单位,通过减少转运时间,能够及时用药,节省宝贵时间,从而拯救更多缺血性中风病人。
只是911对哪些用语使用高度"中风"反应还不知道,可能是 "肢体无力" weakness,“说话不清” drooling, “走路不稳”gait problem之类。当然, 这类投入不菲的专用救护车普遍出现街头还需要时间,但历史因为如上试验结果(还有另外一个结果类似,试验编号为54,克利夫兰诊所中风项目也在会上公布),已经改写。
值得一提的是,试验领头人是护士Stephanie Parker,支持协助者里有不少医生。
 
Dr.Hill,Dr.Campbell和 Dr.Becker等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世界都听到的报告 The reports heard round the world
如果你关心体育运动,比如棒球,你可能熟悉这个用语:"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代表那种重大改变性的,激动人心的事情。而这次在2015年国际卒中大会上有两个试验结果公布,就起到了这种作用。
这两个试验结果报告第一作者,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卡尔加里的Michael D Hill, 另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Bruce Campbell 。他们的报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们的报告在2月11日上午11点-11点半公布。下午的医生报告就有感慨,"我的试验报告没想到才过了,看看表2个小时40分钟,就已经过时了,"台下医生于是皆报以理解的笑声。然后,第二天下午,又有医生在报告时感概,"没想到过了,看看表27个小时,历史就变了,"台下医生也会意微笑。这样的幽默被不同的讲者,不停的讲。
那么,他们的试验报告为什么这么引起震动呢?原来中风急救,简单讲有出血和栓塞缺血两类,程序是一定先做CT排除是出血性,然后在中风开始4.5个小时之内给予溶栓药。他们的国际多中心随机试验证明,在标准溶栓药之后,使用血管内导管取栓,在中风发作4.5或12个小时内,比只使用溶栓药,安全性更高,病人恢复的更好。可以预见,急性中风的标准治疗,将因此带来革新性变化。本来,神经科领域对血管内取栓还大有争论,从此以后就定局了。会上,其他陆续相同结果的试验研究报告也陆续公布,但以以上两个报告最引人注目。
在2月11日新闻发布现场会后,Dr. Hill和他的团队就在媒体专用办公区域停留,刚巧和我邻座,想采访他们太容易了。但我的早晨采访任务,却只是采访本次会议主席Dr. Becker,因为我们杂志的主要读者还是心血管医生,这是第一次扩展到中风(神内科)领域。而另一个原因,还因为是有加拿大医生创此辉煌,而且就坐我旁边。这次与他们失之交臂,引为遗憾。
参加了几个医学年会了,能经历这种传奇性改变历史的场景不多。这看来要归功于会议组织者策划保密工作做的不错,只在他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文章才“同时”由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不象很多其他报告,在医学会议之前,早已为人众知)。
还好,我拍了他们在媒体发布会上的几张照片,算是可以做点留念了。
 
在采访结束后和ISC前主席,和哈佛麻省总医院Dr.Greenberg教授合影
 
纳什维尔,希望还能再去
这次会议采访任务完成的很成功,所以会后心情也比较放松。纳什维尔是美国乡村音乐之都,会后顺便去了趟美国“乡村音乐名人堂”。晚上去闻名的Broadway随意找个酒吧坐了坐,听了点音乐,感觉还不错。不过,比起在会议上所经历的几天,大家所不断谈论回味的历史改变时刻(虽然只限制在中风急救一个领域),似乎没那么多味道。希望有机会可以再去,更细细体会一番。
 
在采访结束后,和现任ISC主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Dr.Becker合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