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

记录生活点滴,坚信明天会更好!
正文

旗袍穿得好,女性之美尽在其中

(2015-07-15 17:46:53) 下一个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

夏天,是女人的秀场、男人的天堂。从黑丝到吊带、从短裙到V领,让人目不暇给。可是,这些着装在注重心灵美的小编来看,都略俗。在这里,我们要隆重推介一种服饰,可谓穷尽女性之美,既可以体现妩媚妖娆,又不失典雅高贵。没错,我们要说的就是——旗袍。
 
 
 
旗袍在中国已有百来年历史,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为时尚的领军人物和东方的璀璨明珠。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
 
 
 
 
20世纪初,中国推翻了封建统治,摧枯拉朽之下,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大拉翅”、“花盆底”等装束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但民国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之袍(故称其为旗袍),风行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旗袍,就起源于中国上海,是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这一时期,上海已成为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旗袍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
 
 
 
 
3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50年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60、70年代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整个80、9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只有少数人在穿。
 
 
 
 
近20年来,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时期的改良旗袍受国际时装流行思潮影响颇大,既保留了原有特点,又融入了创新意识,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当然,旗袍走向国际离不开中国电影人的大力推广。在电影发展的带动下,旗袍形象的不断使用,令旗袍造型的审美、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其中,王家卫一部《花样年华》让人重新记住了旗袍,并奠定了旗袍在电影发展中不可磨灭的地位。
 
 
 
 
即将上映的电影《三城记》中,出现了做工讲究、清丽脱俗的丝绸旗袍。黄觉饰演的上海旗袍裁缝殷勤“献衣”,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成为汤唯和刘青云旷世恋情的陪衬,但是片中送衣桥段的安排却颇为讲究。
 
 
 
 
作为手艺高超的海派旗袍师傅,眼力自然要精准到可以目测尺寸。媒体曾经曝光的褚宏生老人,就可作为这一技艺的佐证。这位“最后的上海裁缝”,一辈子密密缝缝了不下五千件的旗袍,共扮靓了胡蝶、韩菁菁、宋美龄、董洁、孟庭苇等历代佳人,堪称“海派旗袍活字典”。
 
 
 
 
在他们眼中,无论精致奢华,还是典雅复古,亦或平淡朴素,乃至时尚优雅,旗袍——都应该是女人心中的一个梦啊。因为旗袍的魅力在于穿在女人身上,古典女性的婉约、清丽立时呈现。设计上不仅显现了东方女人的曲线美,又巧妙地掩饰了东方女子体型上的不足。伴随着轻盈的步履摇曳生姿,有时露出女性优美的大腿,有时又像裹了一层绸缎,东方的飘渺含蓄发挥到极致。
 
 
 
旗袍的魅力会随着年代背景的不同、款式色彩的不同、女人气质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每个女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应该有着自己的旗袍情结或旗袍之梦,也许是老上海的留声机与灯红酒绿,也许是江南水乡的青瓦白墙与石街小巷,也许是京城的雍容华贵与高深庭院,甚至是澳洲的狂野风情与香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lorence001 回复 悄悄话 well said .
蓝湄 回复 悄悄话 穿旗袍的女子必定要温婉可人,柔情似水;旗袍是介于淑女和妓女之间的无形精灵,稍一点差池便谬之千里。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旗袍是温柔女子的象征,不知是哪位“大师”发明了穿着旗袍,却做双手卡腰泼妇状的POSTURE,且这种令人恶心的POSTURE 在时装表演中无论穿上什么衣服都做这种恶心的泼妇状。殊不知,一旦做了这种泼妇状,穿旗袍的女子立马变成了妓女,而旗袍就这样被这些所谓的大师,模特给糟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