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也有人生

怀一颗淡泊的心,去含辛茹苦,去耐心等待。
正文

从细节看,梁思成对林洙没有爱情——网上高人的神分析

(2015-10-28 12:16:27) 下一个

        林洙一直在对外说(尤其最近几年):梁思成是爱她的,他们彼此相爱,过得幸福快乐。
        事实真的这样吗?也许林洙是爱梁的,但梁的内心怎样,现在很难找到一手资料了,不过,很多细节还是能看出点端倪,事实并不是林洙说的那样,整理一下,就当抛砖引玉,希望尽量恢复事情的本来面貌。
        先说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梁之所以找林洙,有几个原因:
        1,从61年林徽因的母亲生病后,梁处于现实考虑逐渐有了再婚的想法。更为重要的是,62年起外部政治形势相对宽松,梁又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 当时他的心态,大约是林徽因去世以后最明朗昂扬的一段时间,有他自己61年的一首小诗为证: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只因唯恐落后,所以拼命向前。 ------与这种心态相对应,他也有了开始新生活的隐隐期待
        2,梁是个很理性的人,他有再婚的打算后,考虑过再婚对象的选择。林洙书里写的“三不要”蛮真实,相信梁的确那么想,对第二段婚姻,他不可能如对林徽因那样付出那么多,更多的,他希望自己是享受的那一方。
        3,梁在信里写,,与林洙认识14,5年了,因为林工作认真负责,对她印象不错。-----梁觉得也许林洙在工作中能给他以帮助。在他考虑再婚的时候,大概下意识里多多少少有想复制和林徽因一起时的那种工作状态。
        4,林洙48年和梁家来往,林徽因对她很不错,我觉得梁在考虑再婚时有想到这一点,他觉得林徽因会理解并接受林洙。毕竟,当初她们相处得很好。这点,他 爸爸梁启超当初找二夫人也先经过正室的认可。尽管父子情况不一样,但我觉得林洙和林徽因之前的相处融洽很大程度上给林洙加分的。
        5,因为之前的交情,所以林洙比较自然地以整理资料的名义进入梁的生活。先不管她是主动要求,还是被动去的,反正后来她绝对是欣欣然的去。下面的事很容易理解了:年老孤独的梁,面对女性青春的笑声和陪伴,心思活络了
        6,书里有个细节,梁问林洙“和程应铨离婚除了政治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这时梁应该已经在暗暗考察林洙了,很理性。林洙的回答应该是让他满意的,后来,就有了他的那封表白信------其实我很想知道这封信是不是还保存着,如果是,非常想看原版。

        综上, 林洙恰好在梁想再婚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她从事的工作,她和梁家的交情都为她加分,她的年轻,她表现出的对梁的仰慕也让梁感觉非常好,于是,再入围城。

        梁和林洙的婚后生活,林洙用了很多语言表达自己的幸福感,说梁对她很好。也许跟她的前任丈夫比较,梁是温和有礼的多,也更尊重她,但梁对这段婚姻的态度和内心期望呢?

细节一:
        他们因为林洙的儿子而闹矛盾(林不许孩子见程应铨,并把孩子改姓程偷偷给孩子送吃的,但由于不久后程自杀,所以孩子完全跟着林,林的儿子非常顽劣,梁思 成教育他要好好读书,儿子就离家出走,梁思成骑车出门寻找),梁冲林洙发了火,留下字条外出开会:“我不能不坦白地告诉你,我不喜欢你的沉默,你知道我的 工作多么繁忙,需要休息,需要安宁。不能总为一点小事对你左哄右哄,千求万求。对哲我已经越来越失望,越难以忍受他的缺点。也许我应当帮助他改正。但一切 均受到我的精力和神经的限制,恕我不能奉陪了。”
        -------老实说,这些话让我挺意外的,完全不是梁一贯的温和形象啊。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能写出这样文字的背后,肯定不是爱,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留条后梁离家开会,林洙见梁动真格,急忙挽回,叫人带了封信去,末尾写:“白天我努力把思想集中在工作上,晚上孩子睡了,再看看你的信想想问题。我也可以坦白地告诉你,我多么多么想念你,无比需要你。我等待着,心灵的这一寒流只有你能把它驱散。”

        再来看梁和林徽因的吵架,梁是怎么做的?
        朋友后来的回忆:林徽因、梁思成夫妻的确发生过一次激烈争吵,事后梁思成乘火车去上海出差。林徽因痛哭了二十四个小时,中间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梁思成在火车上连发了两封电报和一封信,两人重归于好。
        很可惜信和电报原件都看不到了,但也足够了,梁的姿态很明显。

细节二:
        63年“双反”,林洙被怀疑占用公款,系里找梁谈话,事后梁对林说:“小石刚走,他和我谈了一些运动中的情况,组织对你的审查不是轻率的,不是无根据的怀疑,而是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他停了片刻又说:“你听着,不管你的问题多大,贪污了多少钱,只要你彻底坦白,我愿意也有能力帮你退赔,并且不会影响今后我们之间的感情。如果你真的没 有问题,那就振作起来,帮助领导把问题弄清楚。但是我告诉你,如果最终你的话和组织的结论不一致,那我是相信组织的,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算完了。”

        ------- 这番话是爱人之间的关心安慰吗?我只看到通篇的不信任,尤其最后一句,太冷冰冰了。那时是63年,他们结婚一年多了,如果真的爱,能那么冷静到残酷地说出 “如果你的话和组织的结论不一致,我们之间就算完了。”那么理智,那么收放自如,爱吗?真的爱吗?难怪林洙自己都说“感到痛心”。
        不要说那个年代对组织的盲从,如果真的盲从,当组织否定梁的学术观点时,他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因为深爱,所以痛苦,也因为不爱,所以理性而决绝。

细节三:
         文革爆发后梁受到打击,处境艰难。他不止一次对林洙说不想连累她,让她离开自己。 梁从一开始对林洙的婚姻定位就是生活搭档,他需要林洙以他为中心的照顾陪伴,他可以给林洙及她2个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两相平衡,大家和睦相处,用现 在的话说就是双赢。但文革打破了这种平衡,所以梁觉得林洙应该离开自己。
        而他对于林徽因的关系定位向来都是一个整体,他知道林徽因支持他,也需要她的支持,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一起面对。

细节四:
        梁有写日记的习惯,30年代经常离家考察,给徽因的信&考察笔记中常常流露出夫妻2人的脉脉温情,想家了,想到如果你在这儿如何如何。。。。。。好多信里都有
        和林洙婚后,他也写日记,但到目前为止,出了林洙说在梁死后看到一句“我感到幸福,因为找到了我爱的人,但为什么上帝要这么折磨我,我有那么多的烦恼”(大致意思)其它再也没有关于林洙的情感表达。
       梁思成全集出了,可惜全集里没有收梁的日记。因为林洙与前夫的2个孩子不争气,都是普通人,甚至远在一般学者子女的平均线以下,林洙家改善生活的经济增 长点只剩下“梁思成”这块牌子了。04年以来,趁着林徽因成为传媒热点的东风,林洙充分挖掘了梁思成的所有剩余价值,几篇文章,画稿,甚至私人书信,各种 排列,N次出版,但是,为什么就不放梁的日记?唯一的解释:梁的日记里没有林洙的分量,反而各种林徽因的存在---------那么强烈需要找存在感的林 洙,当然不愿意梁的那些文字公布于众。

        2004年6月,林洙奶奶为了纪念林徽因百年诞辰,隆重推出了巨作《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再次把这著名的三人爱情对话给大家呈现了一遍。
        1990年《碑树国土上,美留人心——我所认识的林徽因》里林洙奶奶的原话是:“我曾经问起过梁公,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的事。”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里林洙奶奶就写得更细致了,而且梁公告诉林洙这件事还是在【倾心地交谈成知音】二人交心的情况下,林洙奶奶原话【我忽然想起,社会上流传的关于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故事,就问梁公,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可以确定一点,林洙奶奶当时问的是【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故事】,而且是因为社会上流传着,林洙奶奶十分好奇。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当年大概只能流传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痴情,而私密的三人爱情对话没有当事人说法,大众根本不可能知道,更无法确定林徽因的态度。
        如果当时三人爱情对话在社会上已经流传,金岳霖为林徽因终生不娶都让林洙奶奶好奇不已,林徽因婚内告诉丈夫自己爱上别人不是更让她惊诧疑惑?
        所以这三人爱情对话完整地呈现于大众,应该真是靠林洙奶奶,而且书中在叙述三人爱情对话前,梁公还对林徽因评价了一番【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

        林杉的《林徽因传》里这样写【从1932年夏天开始,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平郊的古建筑。过去林徽因经常来卧佛寺,这次来与以往又有了许多不同。……她在这次考察报告《平郊建筑杂录》的开篇中写道……】
        龙婧的《林徽因画传》【1932年10月,把事业当做自己的生命的林徽因从家务中挣扎出来,和梁思成一道对北平郊区古建筑进行考察。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京郊 的卧佛寺。原来,作为一个游客游山的时候,林徽因较少注意到它的建筑格局,现在却从这熟悉的牌楼殿堂中看到了它独特的建筑。考察完毕,他们夫妇俩又合作完 成了《平郊建筑杂录》一文,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2年11月第3卷第4期。】
        这两个资料在林徽因跟梁思成去卧佛寺的时间上是冲突的,一个是夏天,一个是10月。
        费慰梅的书里【1932年8月徽因和思成的儿子的出生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当时,徽因正在经历着她可能是生平第一次操持家务的苦难。并不是她没有仆人,而 是她的家人包括小女儿、新生的儿子,以及可能是最麻烦的,一个感情上完全依附于她的、头脑同她的双脚一样被裹得紧紧的妈妈。中国的传统要求她照顾她的妈 妈、丈夫和孩子们,监管六七个仆人,还得看清楚外边来承办伙食的人和器物,总之,她是被要求担任法律上家庭经理的角色。这些责任要消耗掉她在家里的大部分 时间和精力。户外的差事都交给仆人去做。】
        梁从诫维基百科的出生日期是1932年8月4日,所以1932年6月林徽因正挺着大肚子。卧佛寺的考察应该是在10月份林徽因生完孩子。
        前面说了林洙奶奶透露的三人爱情对话发生在梁思成从宝坻回来,所以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林徽因挺着个大肚子,对刚刚从外地考察回来一身疲惫的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难道林徽因不担心伤害了她的丈夫甚至这个家庭吗?此时她已是生育过女儿并将再次生产的母亲,也是知晓外地考察艰苦的妻子,这样的行为真的符合常理吗?
细节四:
        文革爆发后梁受到打击,处境艰难。他不止一次对林洙说不想连累她,让她离开自己。
         单独看也没什么,蛮正常的考虑。但比较抗战时在李庄,他和林徽因,林徽因病的很重,很多朋友让他们去美国治病,不说林徽因自己怎么想,梁思成明显没打算让林徽因走啊。很多年后梁痛苦地说:
        “我当然知道我的坚持的后果,我不得不感谢徽因以伟大的牺牲来支持我,后来有人指责我,因为我的固执,使得徽因过早的去世,我无言以答,只是想想徽因这些年受的罪心里痛得难受。。。。。但我们都没有后悔。”
        谁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谁是现实需要的生活搭档,还不清楚吗?
        梁从一开始对林洙的婚姻定位就是生活搭档,他需要林洙以他为中心的照顾陪伴,他可以给林洙及她2个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两相平衡,大家和睦相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双赢。但文革打破了这种平衡,所以梁觉得林洙应该离开自己。
        而他对于林徽因的关系定位向来都是一个整体,他知道林徽因支持他,也需要她的支持,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一起面对。

细节五:
        梁有写日记的习惯,30年代经常离家考察,给徽因的信货考察笔记中常常流露出夫妻2人的脉脉温情,想家了,想到如果你在这儿如何如何。。。。。。好多信里都有
        和 林洙婚后,他也写日记,但到目前为止,除了林洙说在梁死后看到一句“我感到幸福,因为找到了我爱的人,但为什么上帝要这么折磨我,我有那么多的烦恼”(大 致意思,懒得去找原文)其它再也没有关于林洙的情感表达。------梁死后,他的日记我相信林洙都看过,如果有的话,她早就说出来了吧。
        而且,尽管林洙对林徽因颇多微词,最近几年越来越明显。但她也在节目中承认,梁非常喜欢林徽因。
        记者:林徽因是一个芳名远扬的美女,您知不知道梁先生最喜欢她形象上的哪一点?
        林洙:这个我可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他真是喜欢她喜欢极了。
        我在想,会不会梁在日记里表达了对林徽因的思念,身前林洙应该不看梁的日记。死后看到了,具体说肯定不愿意,于是就笼统说说。

细节六:
        下面这段文字是林洙比较早期写的,估计在林徽因大热之前,很明显,她对梁费两家的友谊毫不知情,梁思成没有跟她说过,所以她不知道梁给费起名字。
        “有一次我对慰梅说:"你和正清的中文名字真好,既有中国式的典雅,又与你们的英文名字谐音.原来我一直以为你们是美籍华人呢."
        "喔!难道你不知道吗?我们的中文名字是思成给起的."我们相视而笑了. ”
        一直觉得梁跟林洙的交谈很少深入,不要说跟林徽因那种充满文化艺术情趣的沟通了,就是一般的同专业夫妻的交流,他们都比不上,2人现实思想层面的差距是一方面,梁并没有真正想跟林洙交流的愿望才是最根本原因吧。
        如果说太专业的东西林洙不懂,那说点轻松的完全可以啊,比如给费正清,费慰梅起中文名字这种轶事,没任何专业门槛,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梁也没跟林洙谈起。
        没有深层交流愿望的婚姻,梁对林洙的心理定位,其实很明显了。做为喜欢他和林徽因的我,很乐意看到这种状态,但当看到林洙在接受采访时状若娇羞地说:因为我们彼此生命相托、心灵相通、无偿给予,获得了一种特别高贵的幸福。(访谈记录原文,不是我引申的)
        我突然之间无语了,也许林洙真的感到了幸福,她在同一次采访时说:“感谢上苍为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虽然历尽沧桑,但我觉得值,且越到老来,越有一种幸福感。”-----这句话倒很真诚,相信她的确越到最近几年,越有幸福感-----与她本人精神境界契合的幸福感。
        但梁思成呢?幸福吗? 最后几年的强烈孤独原来是特别高贵的幸福?
        梁思成若天堂有知,只有摇头苦笑吧
        所以说,直到现在,林洙还是没懂梁思成。虽然,她说自己懂了

细节七:
         林洙的回忆录里,从来没提到梁给她带什么礼物-----可能我看漏了,有的话大家提醒我
        他们结婚后到66年文革开始,4年时间里梁的出国机会很多,法国巴黎,苏联莫斯科,古巴,墨西哥等都去过,但他好像没给林洙买过礼物。-----我的判断理由同上,如果有的话,林洙肯定会说的,不说就是没有了。

        再看看梁47年从美国回去时给林徽因买的------徽 因吃惊地发现他买的大部分都是些美国的电子小玩艺,是用来安慰和丰富她的病床上的生活的。她描绘当时的情景说:“在一个庄严的场合,梁先生当众向我展示了 能自由折叠、组合和拆装的装置,我坐在床上倚着一个可以调整的靠垫,身前装着活动的读写架,录音机插在接好室内普通电源的变压器上,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 拿着扩音器,要做出一副无忧无虑的摩登时代的女郎模样,活像查理·卓别林使用一台灵巧的机器啃玉米棒子。” (费慰梅回忆录)
        除了那些小玩意,还有一辆小汽车,有了它,“徽因可以以从前无法想象的轻松被载去访友或把朋友接来看她”。
        47年的梁,是一个爱太太的好丈夫形象,也说明他不是不知道送礼物这回事。
         再婚后,面对年轻那么多的小妻子,按女方的说话,两人之间有真正的爱情,那么,爱情的载体呢?表现呢?爱情,不是简单的一句“他很理解我,尊重我,我们在一起很快乐”就能让人信服的,仅仅那些话,我觉得是林洙在自我催眠。
        不要说没钱,出国访问都有津贴,买件衣服买双鞋之类的绝对够,但是,为什么就没有?

细节八:
        因为专业研究的需要,梁肯定喜欢拍照片,水平应该不错。当初和费家一起去山西,照片大部分是他拍的。日常生活中,他也给林徽因和孩子留下许多美好影像。
        但是,对于新婚的小妻子,为什么一张照片都没有?不要说那唯一一张合影,那是别人拍的。我是指梁单独给林洙拍照片。
        刚结婚那几年,日子应该还好过的,如果梁对于新婚真的那么欣喜快乐,他没理由不留下点记录啊,要么文字,要么图像,尽管梁严禁理性,但本质上多少带有艺术气质,这个特点也跟他的专业吻合。
        梁身上艺术气质表现最彻底的行为就是不顾众人反对,与林洙结婚。既然婚结成了,“爱情”再次来临了,那么他的劲头呢?
        拍照片对他来说根本没难度,材料器材都有,只要想到,随时都可以拍,林徽因留下的很多照片看得出都是随意兴起按下的快门,那么,为什么不给林洙拍几张?
        因为以上的矛盾,我不认为梁和林洙结婚是出于爱情

细节九:
        关于梁在感情中的付出
        梳理了一遍梁和林洙的相处,除了梁的一封表白信,没发现其他梁在彼此感情中的主动付出(当然,钱估计是归林管了)。
        林洙讲的几个具体事例,由孩子引发的矛盾,以梁的严厉措辞,她的主动服软结束。
        关于63年的审查,也许林洙想表现梁对她的支持,但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梁那番话很没有感情的温度。以这样态度想,如果林洙被划为右派,估计梁也会跟她迅速划清界线。
        还注意到一句话:林洙在信里说“我们之间的每一次别扭我都记得很清楚。我无须多说你是知道的。。。。。。”那就是说不止一回两回的别扭了。我很好奇他们因为什么而别扭。林洙没有细说,估计都是家常里短,上不了台面。
        回到梁的主动性问题上,林洙在叙述共同生活时用了很多空泛的言辞,比如相互理解,彼此扶持,他是那么尊重我、爱护我、保护我,他给我的热情胜过任何年轻人。。。。。
        容许我不纯洁一下,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少儿不宜的情节吗?梁的脊椎有毛病啊。。。。。
        虽然林洙说了很多,但还是没让人看到实例,上面引用的2个例子,反而让人觉得梁对她的丝丝寒凉。

细节十:
        那封表白信

        这封信在梁和林洙关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梁对林洙的主动行为。
        不知道大家对这封 信怎么看,但我真的没有从中感觉到梁对林洙有多深厚浓烈的感情。好感,喜欢肯定有的,但不到我心中爱情的层面。一般讲,写这类信的时候应该是感情最饱满高 涨之时,行文多有激情,风格会肆意汪洋,最典型的可以去参考徐志摩。当然,徐算个例,但其他人,比如郁达夫,沈从人,鲁迅,平和很多,但爱意不减,最关键 的,会有一种义无反顾的热情和姿态,想想看,若一个男的,求爱的时候都不冲动,那还等什么时候冲动呢?
        但通篇看下来,梁在表面的热烈之余(如果那些文字也算热烈的话),字里行间仍充满理智和谨慎,信中出现最多的词汇是:温暖,梁反复表达了在林洙陪伴下带来的温暖,以及自己对这种温暖的留恋,因为这份温暖给他孤寂的生活带来慰籍。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信后面一段:“你可以看出,我心里是多么矛盾。我既然“泄密”了,这就可能引起你许多疑虑和顾虑,导致你害怕,永远不再来了。我所希望的是你今后经常这样来看我,帮助我做些工作,或者聊聊天,给我这样——也仅仅是这样的温暖。”
       很留有余地,给了林洙选择,用时又表达自己对温暖的渴望。
        最后一句话其实很准确地展示了梁对这份感情的期待:帮助做些工作,聊聊天,给我这样的温暖。
        归结下梁信的思路:
        这段时间你每晚的陪伴,给我温暖,给我慰籍。
        这些年来我的生活都很清静,夜晚你的陪伴,一起工作的模式让我心中的“真空”漏气了
        我认识你10多年了,因为你工作认真负责,对你印象越来越好。
        最近你带来的愉快和温暖让我产生了也许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能和你在一起。
        也许我的想法让你有顾虑,那么希望你今后还能经常这样来看看我,一起工作聊天,给我这样的温暖。

        很有意思的情书逻辑,通篇没看到对林洙做为独立的个体赞美,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对温暖的渴求。尤其最后一点:如果你拒绝了我,希望你还能带给我温暖------梁思成果然是太寂寞了!
        按梁之前的性格看,他自己信里也写了,应该蛮活跃的,也喜欢热闹,要不然不会陪着林徽因一起组织聚会那么多年。林去世后7年间,他因为种种原因孤独走过,这时候,只要给他温暖,他都无法拒绝,只是恰好,林洙占了先机。
        这 封信把很大的选择权交给了林洙,梁明显不是义无反顾的热切-----如同我们可以在很多其他人的情书中感受到的那样-----也因为这样,我觉得梁对林洙 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只是出于陪伴的需要,而不是爱情。他自己对感情的定位很清晰,也很明确,后来他的行为也说明了这一点,具体见前面各细节。
        而且,整封信的主体是梁自己,而不是林洙。一般的表白信不是这样的------表白信在心理模式上应该是一种外向的接近,主体是被表白的人。但在梁的信中,我看到是要求林向他靠拢,主体是他自己。即:
        一般表白信是:你怎么怎么好,我爱上你了balabala ......希望能和你在一起
梁这封信是:你给我带来温暖,我对这感觉很喜欢,你继续来吧。

        关于信再说几句
        我感觉信的内容大致属实,也许小细节上会有修饰。看了林洙写的那么多东西,她的风格也大致有数了。信中很多思路,表达应该是梁的。
        信中梁没有写“爱”,更没有写“爱上你"之类的. 只是隐晦含蓄地说从量变到质变。质变肯定有,那变到哪个程度就有很多说法了。

        我 好说梁蛮“狡猾”吗?到底是林徽因熏陶培养那么多年,关键地方如此暧昧,既能让林洙以为梁爱上了自己,又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没有背叛林徽因-----最后 一句话当我YY好了,没任何证据,但看看梁对林徽因所做的种种,我觉得梁刻骨铭心地深爱着,晚年出于对温暖的无法拒绝再次选择,但我相信他自己都不愿意让 二夫人与林徽因相提并论,于是耍了点小心机。
        信中称呼“亲爱的。。。”不算爱,那只是格式,再说,三处亲爱的,两个后面跟着“朋友”
        如果这封信真的还保留着,希望能公开,但估计林洙不会。直觉上她对很多资料都做过处理,也不适合公开吧。
        说道林洙,梁的信其实把选择权交给她,这点让我很为林徽因高兴,尽管她走了7年,梁还是很在意她的,本应热烈奔放的求爱都如此克制而矜持。
        不过,林洙的反应很迅速,连考虑几晚都不需要,立刻哭着扑进梁的怀抱-----找离婚的也有好处,一点不矫情,也不扭捏-----我可以说林洙的反应让人觉得其实她下意识里早就在等待这一天了吗?

细节十一:
        梁是72年1月去世的,71年底陈占祥去医院看他,他对陈说“这几年多亏了林洙”------这是至今能看到的梁对林洙的所有评价。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托付,也没有任何交待-----有的话,林洙肯定会说。
        老 实讲,站在林洙的角度,这样的梁让人寒心,毕竟,文革中那几年,林照顾了他,就算没精神交流,当保姆也算不容易。梁在离世前都能想到安排林徽因妈妈的去 处,怎么就没想到自己的小妻子?他完全知道自己的小妻子在系里不受待见,如果爱着,不应该放心不下而多少为她做点什么吗?
        翁瑞午临终前叫了2个朋友来,托他们在自己死后帮忙照顾陆小曼,仅是同居的翁陆尚且如此,正式结婚的林洙,最终都没有得到丈夫的一点眷恋,一点关心。她也应该很难过吧?
        我 相信林洙后来是真的爱上了梁,无论过程如何,何时开始,什么动机,但终究是爱上了,因为她对梁有奉献,有主动的付出。不仅表现在文革时的照顾,也包括后来 资料的整理,保存。但是,梁却不爱她,从一开始到最后,从来没爱过-----梁对林洙肯定也有感情,但那离爱情太远,在梁和林洙的组合中,梁是自私的。林 洙肯定已经把她能想到的所有梁对她的好都写出来了,说出来了,但我还是没有看到,梁对她有真正的关心和体贴,理由见上。
        爱情需要细节的,在林洙和他人的叙述中,我看不到任何证明他们爱情的细节。反观梁和林徽因,太多太多了,那么甜蜜和谐,那么生动灵巧。很多细节,跟条件无关,只跟心态有关。比如我前面说的礼物,照片。
        看到如今她在访谈里大谈她和梁的爱情,说梁对她很好,我很无语,梁已去世,2个孩子都很平和的性格,老太太现在有绝对的话语权,幸好,她的水平不高,很多话别人未必真信,就让她自我催眠下好了。不过,事实终究还是事实,再过几年,当浮尘落地,一切会恢复到本来面目吧。

        梁因为找了林洙,受到周围所有人的反对,最后亲友子女都不来往了。有人觉得林洙能让梁如此义无反顾,应该是爱情了,但我觉得不是。
        真的爱了,后面在婚姻中不会是那种表现,但是,如果不爱,为什么不惜得罪所有人也要娶?
我的理由:
        1, 梁林二人交往开之初别人并不知道,等到梁对学生说,以后你要称林洙为师母了,关系才得以公开。那时候2人应该什么都发生了吧, 想想梁那么多年禁欲之后的满足,当时跟林洙应该处于蜜月期,矛盾还没有机会体现,林的2个孩子还跟林的妈妈住在别处。当这种关系已经相对稳定后,周围人除 非有充分的反对理由,否则,当事人不容易接受。
        2,周围人并不是反对梁再婚,甚至,之前早就有人要给梁介绍,梁都拒绝的。大家反对的是林 洙这个人,理由因为程应铨。且不说大家同在一个系,几乎天天见面,程当时是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组组长,最关键的,程因为支持梁陈方案被划为右派,林因为这 个跟他离婚,却找了梁。联系到梁当时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名声,很难不觉得林洙的势利。
        附带说下梁为什么没划为右派,梁后来做出了适当的妥协 和退让,56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做了公开检查并向总理递了入党申请书,所以有惊无险,59年入党,后来进全国人大常委。梁在政协做检查的影像资料还有,文 字记录也在,说实话,那样的梁让人觉得陌生,也悲哀,不管他表现怎么要求进取,以他的性格,精神上的屈辱感肯定无法抹去。
        再回到林洙。当 他们的关系正处在让人兴奋又最稳定的蜜月期时,周围人对林洙的反对激发了梁的逆反心,政治上我不得不妥协了,学术上我不得不让步了,为什么,个人生活上我 自己还不能做主?-----反对越大,就越要坚持。这种叛逆心很多人都有,其实,并不是说坚持的那件事有多好,更多时候,是为了一种心态,要自己掌握一切 的心态----何况,林洙在别人眼中是势利的,但在梁看来,林带给他温暖。
        因为政治和学术上受到的挫折,让梁在内心很需要有件事让自己满意,,由自己掌握。
        3, 反对的众人肯定都提到了程应铨,到现在还有人论述,梁找林洙之所以闹得那么大,因为挑战了知识分子的底线。这里的底线,通俗点说,就是不仗义吧----- 你提出的观点,别人因为支持你而获罪,你自己没事就算了,还要娶那个人的妻子,不是让那个人雪上加霜吗?何况,传统中还有朋友妻不可欺的规则呢
        但 这个理由对梁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他的神经,经历过与金岳霖的十多年相邻而居,早变得无比强大。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因为河道不通,无法从重庆返回李庄,只 能先到昆明,与金在昆明一幢别墅里一起过了几个月。当然,各人有自己房间,也有保姆等佣人。但这种行为终归不太好吧,就是在今天,有几个丈夫能同意妻子跟 她的爱慕者在一起住几个月?但梁还是很平静地接受,在给费慰梅的信里只淡淡的评价说:Very bohemia indeed,同时又说既然老金和她在一起,我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通过以上事例很能说明,别人因为程应铨而反对的那些理由,在梁眼中多么微不足道,估计他也把自己跟林洙在一起看成是很bohemia的一个行为。有点出格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4, 面对程应铨,大概梁内心隐隐有种胜利感。他选择林洙,因为他对林有好感,林能做他助手,也给了他温暖,更重要的,这场感情,他能完全掌握主动,进退之间, 话语权都在梁。这是和林徽因的婚姻中没有的,梁可以因为爱而宠溺林徽因一辈子,但不可否认他的男性尊严某个角落总有点失落,而林洙和程应铨,恰好弥补了这 种缺失-----林洙令他有可能在关系中完全掌握主动,而程,建筑系的四大金刚之一,优秀的年轻教师,也长得一表人才,林洙放弃了他,却选择了自己 -----梁思成多年的遗憾被满足了。这种胜利感可能无法放在台面上讲,但内心深处的愉悦无法言传,那一刻,肯定是非常美妙的感觉。

        综上,因为跟林洙感情发展步入稳定,因为想通过一件事自己做主,因为对大家反对的理由不太在意,因为内心深处隐秘的一点私心,梁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把身上的艺术基因发挥到了极致,要了一个不被祝福的婚姻。

        在梁和林洙感情发展的过程中,林洙有主动对梁的靠近,甚至是有意无意的勾引,原谅我用这个词,看看她帮梁给那位求婚者的回信,我的理解就是试探性的勾引。在她这种若有若无的撩拨之下,梁的“真空”漏气了。
        表白信看完,林洙一点没矜持,起码思考一晚上吧,哎。。。。马上哭着扑进梁怀里----想不通有什么好哭的,喜极而泣?愿望得逞?
        林 洙看她的文字越多,越不觉得她做为影子存在于梁林的光芒之下-----主观上,林洙绝对强烈的以梁太太自居,当然,她也的确是。可惜林徽因太强大了,梁林 组合又充满了各种美好,所以,她迫于形势表现出的对梁思成林徽因的肯定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以前还克制一下,最近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明显,有几件事很能看 出林洙的心态,不断地暗贬林徽因,悄悄的修饰自己的言辞,树立自己的好形象。
        这么一想,梁思成对她的凉薄也就没什么了,他们一起生活数 年,梁对她的特点肯定看得更透彻吧。既然她爱钱,爱风光面子,那么梁给了她更好的物质生活,给了她婚姻,也算对得起她。之前靠梁的收入养孩子,现在靠梁的 影响力赚钱,那钱,应该也都贴给了和程应铨的孩子,这算是梁对程的稍稍补偿吗?-----要不是感到绝望,程不会自杀吧?如果熬过文革,到现在也肯定教授 院士了。他的孩子,不会连大学都不上。又说远了,说道程应铨,总是很难过
        由始至终,梁都没有给林洙爱情,梁的爱情,从头到尾,只给了林徽因。

        梁对林洙说的关于林徽因的评价,是这一段:
        梁公笑了笑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他又笑了笑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那么多正面的赞美,偏偏被人摘出一句原本中性的话“和她在一起很累”,不断引申。其实,那段话的结论不应该是: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累并幸福着吗?
        看看梁思成从跟林徽因恋爱起,就一直累并快乐着,他自己甘之若饴,要林洙为他打什么抱不平?就算所有的人觉得林徽因不是好太太,只要梁喜欢就好。就算林洙再觉得自己爱梁,梁就是不爱你有什么办法。

        关于梁和林洙这个话题全部写完,结论是梁不爱林洙,只是生活的陪伴,给了他温暖,在整段关系中,梁没有什么付出。

 

————源自网络,作者不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6个12 回复 悄悄话 挺细腻翔实的分析,好文章!崇敬喜欢林徽音,林洙老拿后夫旧事卖钱也真有点看不上。
天然至上 回复 悄悄话 不同意楼下的。世上有多少婚姻是因为爱?都是猪狗吗?梁错就错在不该和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人搭伴过日子。
老姐 回复 悄悄话 作者脑子不清。人在不同阶段爱情是不一样表现的。若梁真不爱林而与其结婚,就是猪狗一条。作者是这个意思吗?
至于“没有人拿你跟林徽因比,因为你比不上,你连她的一根头发都比不上”这还是人说的话吗?
藏龙卧虎 回复 悄悄话 同意楼下横塘雨眠的评论。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对林洙,套用一句影视剧中的台词:没有人拿你跟林徽因比,因为你比不上,你连她的一根头发都比不上!
hxs 回复 悄悄话 谈梁和林的关系不应该扯上林的孩子吧。作者至少不厚道。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既然思成很理性, 第二段婚姻看来就是在白捡便宜了。反正有人自愿送货上门做高级保姆,不要白不要。他前妻心里想着别人,他心里想着前妻,扯平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