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修园
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生于一八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地在英格兰的小城厄普顿。他的父亲约翰杰克森·李斯特从小贫穷失学,长大后努力自修,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以自制显微镜著名,曾经以观察红血球的形状而被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土。母亲海瑞丝是小学的历史老师,他从小就听母亲以优美的拉丁文与法文,在草地上大声地朗诵历史文学。
由于父母亲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从小就要求严格的教育,以培养儿女成熟的个性,他们教导李斯特:“成为一个基督徒,在做事上就是能够让人家信任你牢靠。”“当你能够了解书本的内容时,你才有权力决定这是不是你所要的东西。”李斯特就是在这种有严格、有爱的境中长大。
当李斯特在托特罕中学念书时,他发现自己对生物学的喜爱,尤其是擅长动物素描,这提高了他对筋肉骨骼结构的兴趣。至今他有四篇中学作业仍被博物馆珍藏着,其中一篇《猴子与人结构的相似性》中绘有非常美丽的人体素描。他告诉父母,有一天要当外科医生。十六岁的时候写信给父母亲:“今天学校给我们的主食是羊肉,我为羊肉的结构着迷,甚至想到这只羊的可能外型,以致于忘了吃饭。”
他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自中学毕业。等申请大学时,他遇到第一个难题。一八四四年的英格兰,正值基督徒被压迫的时期,如果在入学的考试上坚持自己是个基督徒,就无法进入第一流的大学。他没有后悔地进入二流的伦敦大学,四年后再念医科到二十六岁才毕业。在念大学与医学院的九年期间,他都与一群基督徒在校外租屋共住一起,过着严格朴素的生活。
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李斯特除了必修课程之外,还选修法文与德文。他每星期给父母亲写一封长信,特别喜欢与父亲讨论显微镜下的观察,这个习惯持续了十六年之久,直到父母病逝。
李斯特在医院实习时,也利用时间从事个人研究。二十六岁时发表了两篇研究报告,其中一篇发现:眼珠的虹膜肌肉遇到强光时则收缩,瞳孔变小;反之,在黑暗时则放松,因此瞳孔放大。这种运动不是随意志能控制的,而是不随意肌。这篇成果引起生理学老师夏比的注意,他为李斯特写了一封信,推荐到他好友西米医师那里,当时西米是爱丁堡大学的教授,为英格兰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从此西米为他拓展一个新的视野,使得李斯特迈进一个新的旅程。
西米一看李斯特,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气质非凡,值得信任。李斯特长期过严谨的生活,认真地学习,使得他不放纵、不轻浮,能够在高度的压力环境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完成任务。这是一个操手术刀、决定病人生死的外科医生所必须具备的要件。
西米医师给李斯特三方面关键性的帮助,第一是严格与信任。西米医师头一年要李斯特每天跟着他,仔细地记录他每一个手术的细节,因为好的手术不在乎快、慢,而在乎了解每个问题的细节。一年以后,西米就让李斯特自己判断哪些病人可以由他开刀;进入第二年,他让李斯特代替他到法国教别的医生开刀,也开扩李斯特的眼界;第三年,西米让李斯特取代他执行全部手术。李斯特写道:“西米医师的温和与对职责的热心,像是一股泉源,不断传给周围的人;”“在手术病房中日以继夜地开刀,鲜血、呻吟、割掉的器官……自己像是一个血腥的屠夫,但是我深知道我对了!在血淋淋的手术床边是最适合我侍奉上帝的地方,虽然累,但是值得,为此喜乐。”
第二方面,西米认为一个好外科医师需要认识其他领域的医师,他的家经常成为年轻优秀医师的聚会场所,李斯特在此认识两个好朋友:约翰·布朗与克里蒂森。前者一生奉献在美国黑奴当中行医,南北战争时为了拯救黑奴而死;后者是杰出的药物学家。这些年轻的基督徒医生,在相同的信仰与专业组合之下,成为一群医学的耕耘团契,为人类推翻了许多错误的偏见与医学的无知。
第三方面,西米将自己的大女儿艾格妮丝嫁给李斯特。李斯特经常出入西米医师家,不知不觉地爱上西米的可爱女儿。一八五六年四月二十三日两人结婚,李斯特二十九岁,艾格妮丝二十二岁。李斯特谑称妻子是“全天候的忠实助手”,因为她每天记录丈夫的医学报告达七到八个小时之久,还要清理丈夫在家里常做解剖的动物尸体。她有一天在日记上写道:“星期六上午又送来了一只牛,但是丈夫太忙没有时间处置它,只好养在洗衣间,直到星期四。”
李斯特一生发表了三、四百篇研究,大部分是她妻子这位忠实助手帮他整理的。他们一生都没有孩子,但是两人互相携手,度过快乐无悔的一生,而且帮助了无数的产妇。以前难产的妇人,死亡率非常高,尤其是产后热夺走产妇的生命,多于死在战场上男人的数目。李斯特对消毒的发现,使得产妇的死亡率低到少有所闻。
婚后,李斯特出来开业,并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病理学。他的教导都反应自临床的思索,讲得太抽象,以致医学院的学生除了一位外,通通退选。艾格妮丝写道:“可怜的丈夫,每天准备五小时的课,去教导他惟一的学生。”不久格拉斯哥大学有教授缺,他去申请,因为不了解该所大学幕后的政治控制者,以致落选。李斯特夫妇不被外面的挫折打倒,仍继续保持他们对医学的理想与热爱。也许及早成为基督徒的好处,就是人生大部分日子都是单纯与天真,不会将人生的逆境归因于世界的丑陋,而认为出于上帝的美意就不会错。
李斯特开始在消毒医学上下工夫,因为那是外科的瓶颈。以前的医生尽量不进行外科手术,尤其是截肢手术,因为死亡率太高了。十九世纪初期禁用外科手术,因为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二十五。死亡的原因是伤口复合的时间过于冗长,开刀伤口经常化脓生疮,脓疮产生败血症,如丹毒链球菌在皮下组织的感染,使手术后的病人发高烧;或是脓疮中之化脓菌释出毒性,因血液中毒而使人死亡。当时的医生都不知道这些知识,以致于医生在给人手术或接生后,不知道要洗手,手术工具也不知道要消毒,穿着衣服也任它血迹斑斑地,就再给其他病人手术或接生。于是医生自身成为疾病的传染者,而且没有医生知道自己正默默担任散布疾病的角色。
李斯特认为这些病毒是来自外面的传播,所以提出医生要仔细洗手,手术工具要高温消毒,手术房要保持干净,病人的伤口要消毒、要绑绷带,医生要穿洁白的衣服,以免病毒进入伤口等等。这些论点引起很多医生的反对,但李斯特于一八六五年后用这些步骤,尤其是将石碳酸溶于橄榄油中,做为伤口消毒之用,接二连三地医治当时的许多绝症,而且手术后伤口不长脓。他就像圣经里的好撒玛利亚人,遇到受伤的人,“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路:十34)来做医治前的处理。这些成功医治的例子,消除了一切的反对声浪,如今这些方法都成了医院的正规步骤了。
一八六五年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李斯特与巴斯德成为一生的挚友,两人被称为生物医学界最重要的贡献者。李斯特说:“微生物的发现给医学带来一道曙光,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李斯特病逝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十日,享年八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