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音乐大师】莫扎特

(2014-12-05 21:16:07) 下一个

莫扎特,1756年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家庭,他被誉为音乐神童“18世纪奇迹
 

莫扎特4岁时开始接受正规训练,不到一年,就能即兴创作小步舞曲,6岁开始其辉煌的艺术生涯,为女皇演出,11岁写出第一部歌剧,14岁便成为著名的波伦亚学院院士。

      莫扎特与海顿、贝多芬合誉为古典时代最伟大的三位音乐家,并且,他是古典音乐作曲家中作曲最多、写作最快的。他一生创作1000部圣歌、崇拜音乐、祷告音乐,包括歌剧、交响乐、小提琴奏鸣曲、变奏曲、小夜曲、钢琴和其它乐器的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其它室内乐曲。创作中有18首弥撒曲,著名的有《C小调弥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曲》,还有8首康塔塔,其中《忏悔的大卫》最著名,经文歌《欢呼圣体》也极有名。他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994年,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为世界千年最伟大的音乐作品

      他一生有穷极潦倒时,但他的音乐中,却没有一点痛苦的痕迹,只有纯净的欢乐。他的临终作品《安魂曲》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他给人留下的形象,永远是乐观向上,欢畅甜美。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出:第一幕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弗兰切斯卡蒂)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最初并没有人知道莫扎特,比起长寿而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三、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曲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阿格里奇的莫扎特)

莫扎特去世之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当时实行简葬)。地址:St. Marx Friedhof,Leberstrasse 6-8,1110 Wien。
他的墓碑于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于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於观光的地方。
究竟是谁或者究竟是什么给予了他致命一击?中毒、肾病、感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难下定论。两位美国学者日前提出的“失血说”及“维生素D匮乏说”令这位早逝的天才在死后220年再度成为学界的焦点。

《第三十五交响曲》

两个世纪以来,莫扎特之死一直笼罩在重重疑云中。据美国演艺医学协会前会长、前整形外科医生威廉·道森介绍,莫扎特的遗体在死后三天内下葬,且从未有人提出对其进行尸检。直到30年后,相关的证据及报告才被逐渐披露。即使如此,许多相互矛盾的细节或说法反而令莫扎特之死越发扑朔迷离。更糟糕的是,19世纪的医学水平远落后于今天,尽管莫扎特的医生均是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然而“他们不知道何谓维生素,不知道何谓细菌,也不知道何谓血压,他们压根儿没有足够的知识或技术来治疗莫扎特”。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