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发明的一百多年里,英国车一直被认为是汽车工艺、品位、价值、豪华、典雅等溢美之词的完美体现。 今天,我们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几款极具代表性,散发着优雅英伦绅士魅力的经典老爷车。
汽车的设计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造型与功能谁服从谁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这次让我们暂且抛开是否实用,是否超前这些枯燥的讨论,从外观和内饰两部分的细节之处看看这些英伦“绅士”。
在我们仔细观察细节前,请您回忆下不同国家的汽车带给您的感受,美国车的关键词也许是宽大、肌肉车、火箭尾;日本车的关键词也许是小巧、省油;德国车应该是机械;英国车是高贵、典雅、奢华吧。相信您一定会发现了,形容其他国家的车怎么都是那些具象的形容词,而英国车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在形容人。没错,这个就是英国车与众不同的地方。
无论是阿斯顿·马丁、路特斯、TVR、Noble这样的跑车还是捷豹、宾利、劳斯莱斯这样的豪车、抑或是平民化的MG、小众复古的摩根品牌带给我们的浓厚英伦气 息,在停车场你可以一眼把他们认出来,他们的设计师来自五湖四海,这些品牌的车型设计于不同的年代,难道他们在设计之时被“洗过脑”?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也许没人能说的清,但身处这个国度,你的思维、创造力会不约而同的受到皇室文化的熏陶,设计的作品自然也会散发出这股魔力。无论是跑车还是豪车,无论是平民的代步小车还是走极端路线的小众品牌。在他们身上都有种“英伦气息”在传承。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并持续至今,在英国君主的权力和义务或多或少受到宪法明确地规定,这样君主的 权力多少受到限制。而皇室作为君主立宪制的标志一直备受瞩目,奢华、高贵这样的光环罩在他们的头上。他们的每个举动都会产生各种影响,他们的交通工具自然 而然的也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无论是最早的马车还是今日的劳斯莱斯,他们都将皇室气息延续下来,延续至平时的生活中,这就早就了英国汽车独有的气质。
镶金的马车固然奢华,但用在汽车上虽然足够奢华,但并不优雅。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让我们来看看宾利是怎么解决这这个问题的。
Bentley state limousine中文译为宾利元首级,是2002年由英国德比郡克鲁工厂历时2年打造,作为庆祝英国女王登基50周年的贺礼。成为了女王的座驾这个特殊的荣誉,使得宾利被允许使用女王特定的带有女王盾形徽章的标志,宾利骄傲的将其矗立在车顶。它比雅致稍显老式,带有加大的车厢,配备可以保护内部隐私的不透明玻璃面板,不需要时可以藏在车体面板中以获得绝佳的视线。
内饰使用世界顶级的小牛皮,由来自瑞士的Bally工匠代工,华丽的木材配备深色的皮革。十分可惜,我们无法见到它内部的详细样子,但想必十分奢华。
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Bentley State Limousine
提到英国车还不能不提那些跑车,阿斯顿·马丁、路特斯(莲花)的名字如雷贯耳,不知您有没有仔细想过,售价4700万人民币的阿斯顿·马丁 One-77为何会这么贵?论速度它比不上布加迪威航,而与它相似的超跑比如法拉利、兰博基尼们显得如此“便宜”。那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权贵购买呢?
『是什么因素促使阿斯顿·马丁 One-77如此备受推崇』
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让我们再思考另一个问题,路特斯旗下的车型似乎从不顾及舒适性,它们简单、粗暴、原始,那究竟又是什么让它备受推崇呢?
其实找到这些跑车的共性很难,他们各自延续着品牌自己的设计元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很“固执”,他们“固执”的将英伦风格融入车身,无论已经归属到哪个品牌旗下,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无论消费者对于舒适性有何不满,阿斯顿·马丁 One-77的卖点正是它身上的“英伦”范儿、路特斯(Lotus)坚持的是追求操控的极限,之所以你能很快速的在车流中认出它们,就是因为这股“英伦”范儿。这也就是英国车的共性。
而什么是英伦范儿呢,是哥特式的建筑,是皇家的文化熏陶,红色电话亭、双层巴士似乎都正确,又似乎都不确切。但哥特式建筑、莎士比亚的歌剧这些元素为设计师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它们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英国汽车的特色绝不是简单的堆砌元素,而是英国这个国家给你的感受。
品牌特点:源自于赛车、专注于打造顶级的豪华汽车
对于宾利汽车的历史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最早起源于赛车运动,一位酷爱赛车运动的“年轻人”-W.O. Bentley先生在1919年创立了宾利汽车,如今已经归属于大众汽车,成为大众汽车旗下的顶级豪华车品牌。
其实宾利公司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还是在其成立之初,1919年宾利公司成立后,即推出最大功率高达85马力的3.0L车型--宾利3.0,其最高时速可 以轻易突破80英里/时(约128公里/时),这已经是当时速度最快的量产汽车。随后在1924年宾利首度于勒芒大赛中击败法国劲敌Bugatti(布加 迪)夺下胜利的桂冠,之后还于1927年、1928年、1929年及1930年以4.5L车型、Speed 6、8.0L车型连续席卷勒芒耐力赛的冠军,成为勒芒赛事史上的传奇。
到了1931年,由于公司财务运营上的不善,宾利公司被当时的劳斯莱斯收购,在进入劳斯莱斯之后,宾利基本就成了劳斯莱斯的换标品牌,在30-80年代, 当时宾利推出的车型与同期的劳斯莱斯除了标识不一致外,其他设计基本完全复制,在此期间,宾利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品牌风格。
到了80-90年代,宾利被重新重视,随后便推出了大家熟悉的欧陆系列、雅骏系列及慕尚系列豪华车。到了1997年,当时的国防装备集团公司 Vickers(维克斯)宣布要出售劳斯莱斯公司(1978年起,英国的国防装备集团公司Vickers维克斯接管了劳斯莱斯汽车),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 宾利,在经过一阵激烈的品牌争夺战后,宝马赢得了劳斯莱斯,大众赢得了宾利,而随后宾利在大众旗下便开始走向复兴之路。
宾利在进入大众之后,品牌开始走向复兴之路,不仅在2002年替代劳斯莱斯成为了英国皇室的专属座驾,而且随后的销量也节节攀升,在2007年,全球年销量就已经突破了万台,而在中国现在每年的销量也超过了千台。
宾利汽车是一家发迹于英国的豪华房车和GT车的制造商,是由沃尔特·欧文·本特利(1888年-1971年)在1919年7月于英格兰创立的。宾利创办人早年是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制造供应皇家空军飞机引擎而闻名。
当时在英国有一群富裕的汽车爱好者,他们有个别名叫做“宾利男孩”,就是因为他们对宾利的爱用和狂热,塑造宾利高速与高贵的品牌形象(这些人分别是伍尔夫·巴纳托、巴尼·巴纳托、亨利·伯金爵士、George Duller、格伦·基德斯顿、S. C. H.“萨米”戴维斯及达德利•本加菲尔德博士)。当时Barnato驾驶著宾利6.5 L和Le Train Bleu火车比赛谁先由戛纳到伦敦,结果他获胜。此后宾利6.5 L又称Blue Train Bentley。多亏那一群车狂驾驶宾利制造的车在全欧洲参赛,这一家座落于Cricklewood的车厂赢得了1927年到1930年连续四年的勒芒24小时耐久赛。当时宾利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来自法国的布佳迪,两边都以制造跑车和赛车闻名,但布加迪强调轻量而宾利却强调耐久性和钣件的扎实度。当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车款是;宾利4.5 L又称"Blower Bentley",因为它车头那具外露而又相当醒目的机械增压器非常有特色。但当时真正最出名的宾利车款是具有赛车血统的—宾利6 L。它是出现在007原著小说中詹姆斯·邦德所驾驶的车(不过007电影中一次也没用过宾利的车)。
宾利先生在1925正式成为公司的主席,他一人掌控所有的经营权,宾利的业务也可谓蒸蒸日上。可是好景不常经济大恐慌使得他那昂贵的产品销售直线下滑。最后在1931年只得将车厂卖给劳斯莱斯。其实当时劳斯莱斯是宾利的劲敌之一,而宾利的8 L比当时所有型号的劳斯莱斯车都好。
劳斯莱斯把所有宾利的车款都并到旗下的型号之中,所以在两家公司合并之时,劳斯莱斯和宾利除了车头的标志不同,其他地方都差不多,而且每一台宾利的定价都比劳斯莱斯便宜。在1980年代时劳斯莱斯决定将宾利回归性能本色,产品出现较明显的区隔,宾利车系除了高档之外,性能和操控也较强劲。宾利在劳斯莱斯旗下时最为人称道的车款就是Continental。这个车款曾经在1952年到1965年发售,在1992年又重回市场,直到2003年才结束生产(到了大众集团时代,Continental又再度复兴,并成为主力车款),不过在90年代末劳斯莱斯和BMW积极合作,相较之下宾利就一直维持6.75升V8引擎加挂双涡轮的设定,外观也没有很大的改变,宾利可说是被冷落。
Bentley Mulsanne S
在1998年劳斯莱斯以及宾利都被大众买下(其实大众根本不想买劳斯莱斯,不过当时有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内部有条款规定,这两家公司不得只购买其一,要不然就放弃交易),大众击败觊觎劳斯莱斯已久的BMW。不过因为自90年代末BMW就一直在供应宾利的V8引擎和劳斯莱斯Silver Seraph的V12引擎零件。所以交易后制造分配并不单纯,而且大众并没有劳斯莱斯品牌使用权,因为劳斯莱斯飞机引擎公司是其所有者,它却将品牌使用权卖给了BMW。.
BMW和大众最后协议;大众会制造两个品牌的车直到2002年,而自那之后BMW就可以独家制造劳斯莱斯的车。而在大众也会逐年减少对BMW供应的零件之依赖。事实上BMW也只会供应零件到2003年。
在2002年宾利赠送予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Bentley State Limousine是为了纪念她登基50周年,而此车也成为她的座车。在2003年宾利的双门GT车Azure停产。而宾利Continental GT发表,这是一台双门GT跑车,它是大众入主宾利之后的代表作,引擎是与奥迪A8和大众辉腾6.0 版共用的6.0升W12引擎,不过加上了双涡轮,马力高达552匹,极速直逼320KM/H,此车搭载的6速Tiptronics变速箱和4Motion 四轮传动系统都是大众自豪的科技。此车也成为宾利当今的主力销售车款,也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宾利。在1998年大众入主宾利到Continental GT发表前;Azure和Arnage车系都是使用早期的双涡轮6.75升V8引擎。
在2005年大众发表Continental Flying Spur,是一部长5.3米的豪华房车,动力诸元和Continental GT依样,但此车底盘和大众辉腾共用,生产线也是在德国狼堡的辉腾专属生产线,可谓是辉腾的双生车。2006敞篷版的Continental GT发表,大众期望借Continental系列提升整体销售。而自2003停产的Azure也恢复销售,不过只厂有敞篷双门版,搭载早期的双涡轮6.75升V8引擎。
Continental Flying Spur
品牌亮点:外形完美的高性能跑车
提起阿斯顿·马丁,人们往往瞠目于它前卫时尚的外形设计、奢华高端的品味享受。其实,它除了拥有浓浓的贵族范儿和不菲的身价外,还有一段相当曲折的品牌发展历史,在其近百年的历史中曾经辗转英国多地,并于1987年被美国福特公司收购,2007年又重新被英国公司买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用在阿斯顿·马丁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打造拥有高性能与完美外形结合的高品质汽车。1914年,Martin&Bamford公司的第一辆汽车便诞生了,它是由Martin基于一辆1908年的Isotta-Fraschini车型,搭配一台四缸发动机改造而成,后来这款车型被命名为Coal Scuttle。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场战争中,Lionel Martin去了海军陆战队,而Bamford则在皇家后勤部队效力,就这样,Martin&Bamford公司仅仅成立一年便面临夭折的命运。
一战后,Martin与Bamford的公司在英国肯辛顿区重新成立,由于个人原因Bamford于1920年离开了公司。从1922年Lionel Martin开始生产跑车并创造了多项速度、耐力记录。一次Lionel Martin驾驶自己制造的赛车在阿斯顿·克林顿山举行的山地汽车赛中获胜,为了纪念胜利,1923年他把公司改名为阿斯顿·马丁。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上的种种问题,阿斯顿·马丁在1920年代残喘经营,Martin也终于顶不住压力,在1926年选择离开。
1929年阿斯顿·马丁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International的跑车。然而令人无奈的是,1932年该公司再次出现财政危机,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该公司仅生产了700辆车。在战前有一辆车值得注意,1939年二战爆发前,阿斯顿·马丁研发出来一款名为Atom的车型,这款车型拥有独立前悬挂和自动变速箱,相比当时其他的跑车,这款车更加先进。但是由于二战的爆发,这款车最终没能推出,但是却为阿斯顿·马丁的新车研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战后,1947年大卫·布朗公司收购阿斯顿·马丁及当时的Lagonda汽车公司,随后便开始研发DB跑车系列。这位被誉为“战后救世主”的拖拉机大王为阿斯顿·马丁带来了复苏的契机。
1948年DB系列首款车型DB1面世,这款车以二战前的Atom车型为基础设计。DB系列车型的名字则是为了向其创始者David Brown爵士致敬,取其名字的首字母命名而成。
阿斯顿-马丁DB1
1951年,采用了来自Lagonda发动机的DB2车型包揽了勒芒24小时比赛3.0L级别的前三名。1953年,阿斯顿·马丁推出了其首款四座车型DB2/4,它基于DB2设计,采用两门四座的车身形式并搭载Lagooda 2.6L发动机,最大功率125马力。 1963年,阿斯顿·马丁推出了DB5车型,它外观设计优雅,配置豪华,搭载4.0L铝合金发动机,最大功率282马力,最高时速可达233km/h。在1963年DB5还曾在电影银幕上作为007系列电影男主角詹姆斯·邦德的座驾出现。 1965-1972年,阿斯顿·马丁分别推出了DB6与DBS车型,DBS搭载4.0L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86马力。该车型出现在了1969年007系列电影第6集之《女王密使》中。
阿斯顿-马丁DB2
很遗憾,阿斯顿·马丁似乎总是在扮演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角色。1972年它再次被伯明翰的一家公司买下,并于1975年再次被交易到北美商人彼得·布拉格和乔治·敏顿的手中,新公司随后推出了V8 Vantage和Volante车型替代原DB系列车型。
1980-1986年又经过几次易手后,最终1987年福特收购了该公司75%的股份并于同年推出了V8 Zagato Volante车型且还参与了007系列影片《黎明生机》的演出。
1993年日内瓦车展上,阿斯顿·马丁宣布时隔20年后将再次推出DB系列车型,而首先推出的便是DB7,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捷豹F-Type。DB7搭载直列六缸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350马力,峰值扭矩489N·m。
1994年福特公司将大批资金投入建造阿斯顿·马丁在英国的新工厂,1994年一年时间内阿斯顿·马丁生产DB7车型700辆,此后这个数字不断增长,在2002年达到6000辆。1999年阿斯顿·马丁推出了搭载V12发动机的Vantage,而到了2001年Vanquish V12也被推出。新工厂建成后的这7年,阿斯顿·马丁生产汽车量比以往80年的总和还要多。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一次易手是在2007年,由英国人David Richards领导的财团出资9.59亿美金从福特手中将它买下。不久之后便推出了Vanquish的继任者全新DBS,它搭载6.0L V12发动机,最大功率510马力,最大扭矩570N·m,并采用六速手动变速器,此外,这辆车曾在2007年007系列电影《皇家赌场》中再次出演主角座驾,由此可见007系列电影始终陪伴阿斯顿·马丁成长,并为它赢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与知名度。
随后2009年诞生的售价4700万人民币的阿斯顿·马丁One-77跑车无疑再一次震惊了世界,许多人在讨论它不菲的身价,但是相较其近百年的造车历史、无数次的绝处逢生而言,4700万也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百年的坎坷历程没有改变阿斯顿·马丁高水准造车的初衷,在无数次的破产重组中我们看到的是阿斯顿·马丁一次又一次的品牌升华,时至今日,阿斯顿·马丁无疑处在英国乃至世界跑车制造领域的“第一阵营”,它品牌的延续不仅仅源于坚持与创造,还要得益于它特有的品牌性格与造车理念。
阿斯顿-马丁DB5
无可否认,作为英国一家典型的手工汽车小作坊,虽然早在1959年就曾经在勒芒24小时赛上夺冠,但直到它几乎勉强让肖恩-康纳利扮演的詹姆斯 -邦德在电影 《金手指》 中使用DB5作为007专用座驾,阿斯顿-马丁才走出欧洲成为世界各国车迷心目中的超级轿车。尽管阿斯顿-马丁汽车在电影《霹雳弹》 、 《黎明生机》 和同样是007系列电影的 《黄金眼》 中也表现不俗,但都比不上在 《金手指》 中亮相所造成的轰动。
阿斯顿-马丁DB5
这款配置4.0升6缸发动机和5速变速器的车能够输出超过300马力的最大功率,拥有Vantage装饰风格,虽然在那个时代配置还算不错,但 是一旦遇到20世纪60年代的许多美国肌肉车都会一败涂地。尽管如此,无论之前还是之后都没有哪款车与最酷的特工詹姆斯·邦德亲密得如此血肉相连。最酷的 邦德在哪里?在《金手指》里!如果这款车没有坐着肖恩·康纳利,即使有翻转式车牌、隔栅弹出式机枪和突然把乘客抛向天空的杀人工具弹射式座椅又能酷到什么 程度?话说回来,即使没有Q博士的锦上添花,这款车仍然散发出一种大不列颠特有的自信心自信能够驱使人们征服任何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领地。
品牌特点:曾经的皇室座驾、世界顶级的豪华车品牌
与宾利不同,劳斯莱斯品牌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定位于打造世界顶级豪华车的品牌,并且100多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被超越。
1904年查利·劳斯和亨利·莱斯创立了劳斯莱斯品牌,而1907年推出的首款量产车Silver Ghost银魅为劳斯莱斯确立了在车坛顶级豪华品牌的地位。这款银魅轿车采用了6缸7L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49马力(36kW),最高车速可达110公里/时。到1924年,劳斯莱斯银魅共计生产了6173台,对于当时顶级豪华车来说,这样的销量已经相当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劳斯莱斯的业务转向了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劳斯莱斯的主营业务,同时劳斯莱斯还为当时的银魅轿车配上了装甲,车顶设计了炮塔,可搭配维克斯303机枪。
一战以后,劳斯莱斯开始迅速发展,并推出了大名鼎鼎的幻影系列,在1925-1935年间,幻影共计推出了三代,总的销量达到了4000多台。同时在1931年,劳斯莱斯还收购了宾利汽车,开始步入双品牌发展的时代。
二战之后,由于研发经费的原因,宾利沦为了劳斯莱斯的贴牌车,在这一时期分别推出了劳斯莱斯Silver Cloud(银云)和宾利S型车、劳斯莱斯Silver Shadow(银影)和宾利T型车、劳斯莱斯Silver Spirit(银灵)和宾利Mulsanne等,期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第四代幻影的诞生,当时这款车型是专门为伊丽莎白女王和爱丁堡公爵设计,劳斯莱斯也宣布只有国家元首才有资格购买和拥有它。这就意味着劳斯莱斯将自己推向了超高端、惟我独尊的市场。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劳斯莱斯主营的飞机发动机遇到了问题,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汽车分部的发展,以至于到了1978年,英国的国防装备集团公司Vickers(维克斯)接管了劳斯莱斯汽车的生产,在此之后,Vickers(维克斯)开始更加注重宾利的发展。
1997年,维克斯宣布要出售劳斯莱斯,当时大众和宝马成为最直接的竞标对手,经过一阵激烈的争夺之后,大众和宝马达成协议,宾利归大众所有,而宝马拿到了劳斯莱斯的名字和标志的使用权,但是允许大众使用劳斯莱斯的名字生产汽车到2002年底。到了2003年,宝马完全拥有了劳斯莱斯品牌。
在进入宝马汽车之后,劳斯莱斯主要生产全新幻影和古思特两款顶级轿车,2011年全球销量为3538台。该成绩刷新了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创立100多年以来的历史纪录。虽然如今它以不再是英国皇室的专属座驾,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顶级豪华车的形象一直未被取代。
劳斯莱斯Silver Cloud II生产于1962年,是在普通银云车型上的加长版。真皮座椅,胡桃木实木内饰,4档自动变速器,并配以车载空调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马力强劲的V8发动 机,6.25升的排气量,使将近3吨重的车体行驶流畅。驾驶与乘坐的感觉都远远优于现代的任何一款高档汽车。
劳斯莱斯 Silver Cloud II
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试图打造一款庄重豪华而又尊贵典雅的经典车型,而正是劳斯莱斯银云的横空出世,创造了神话,实现了汽车制造商的夙愿。
劳斯莱斯汽车历史 | ||||||||||||||||||||||||||
1900s | 1910s | 1920s | 1930s | 1940s | 1950s | 1960s | 1970s | 1980s | 1990s | 2000s | ||||||||||||||||
Independent | Vickers | 宝马 | ||||||||||||||||||||||||
轿车 | 20/25/30 | Wraith | 二战 | Dawn | Cloud | Silver Shadow | Silver Spirit/Spur银灵/银刺 | |||||||||||||||||||
豪华车 | 劳斯莱斯 10 H.P. | Silver Ghost银鬼 | Phantom 二代 三代 | Silver Wraith银魂 | Camargue | Seraph | Phantom | |||||||||||||||||||
敞蓬车 | Corniche 二代 三代 四代 | C | 100EX |
品牌特点:跑车、赛车、高级轿车全面发展的汽车品牌
捷豹汽车在英国具有“英国骑士”之称,其标志是一只跳跃前扑的美洲豹,矫健勇猛,形神兼备。捷豹公司主要以生产制造跑车、赛车和高级轿车而闻名于世。
1922年,捷豹汽 车的创始人William Lyons威廉·里昂斯遇到了他志同道合的机械师William Walmsley威廉·威斯利,同年他们共同创建了Swallow Sidecars公司,当时该公司主要从事挎斗摩托车的生产,几年后Swallow Sidecars公司就获得了相当出色的业绩成就。1934年,Lyons收购了Walmsley的股份,重组车厂并将公司名字改成了SS,这就是捷豹汽车公司的前身。
1935年,“Jaguar捷豹”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当年伦敦车展开幕前,第一辆贴有捷豹标签的汽车“SS捷豹”2.5升轿车诞生,在伦敦梅菲尔大酒店举行的奢华仪式上亮相。该车被认为是可以与宾利相媲美的轿车,而售价却只有宾利的四分之一。
1938年,捷豹汽车的首款跑车SS100诞生,它是捷豹历史上相当经典的车型,当时这款车型搭载了3.5L的发动机,0-100公里/小时加速仅用10.5秒,最高时速超过160公里/小时。该车当时主要被用于比赛,在阿尔卑斯山路汽车拉力赛和英国RAC汽车拉力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该款车型一直没有被量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该款车仅有1辆成品车。
随后二战爆发,当时的捷豹汽车虽然受到战争的影响停产,不过他们的研发工作并没有停止,就在二战期间捷豹汽车研发出了一款全新的直列6缸的3.5L发动机,当时这款发动机被命名为XK发动机,在二战之后,捷豹也是靠着这款发动机在汽车市场上辉煌了近20年。
1948年,首款搭载XK发动机的捷豹XK120诞生,当时这款车型在比利时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极速达到了202公里/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
在随后的50-60年代,捷豹汽车诞生了一系列经典的车型,包括了捷豹C-Type、D-Type、E-Type、XJ13等,当时这些车型在赛车场上可谓是叱咤风云,其中C-Type在1951年首次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就获得了冠军,而D-Type更是了得,在1957年的勒芒大赛中,五部以个人名义参赛的D-Type分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位的好成绩。
当然在高级轿车市场捷豹同样有不错的成绩,比如在1968年诞生的XJ6车型,它是当时捷豹生产的最出色的轿车,刚一上市便好评如潮。在随后的24年里,其销量超过了40万台,XJ6轿车以强调舒适、安静著称,当然动力上也同样强劲。
到了80年代,整个英国工业都在走下坡路,捷豹也没能幸免,即使XJ系列依旧保持着捷豹的独特高贵的个性,但是公司的运营状况越来越糟糕。1990年,美国福特汽车以40.7亿美元收购了捷豹。作为福特旗下一个单独运营的豪华车品牌,捷豹一直保持着自己优雅、高贵的气质。在福特-捷豹时代,捷豹汽车的表现依然不俗,1990年捷豹XJR-12在勒芒大赛中包揽了冠亚军;1992年诞生的XJ220以最高极速322公里/时的成绩,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汽车业遭受重大打击,福特汽车的运营也陷入困境。2008年,福特汽车以23亿美元的价格,把捷豹和路虎打包出售给印度塔塔集团。在进入塔塔集团之后,捷豹汽车主要生产和销售XJ、XF及XK三个系列的车型,目前整体销量表现一般,在量产车的销量上就今年6月份来说,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28215辆,其中捷豹的销量仅为3829辆。
捷豹xk120,是JAGUAR XK系列之一 于1946年,由捷豹汽车的创始人里昂斯爵士设计,是威廉-里昂把燕子(Swallow)变更成捷豹(Jaguar)后出产的第一款车。这次变更并不是一 次从飞禽到走兽的姓名游戏,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基因突变。在此之后,世界不但诞生了一个极富奔跑性格的传奇品牌,而且拥有一款在设计上60年不过时的经典 车型。
动力方面,xk120搭载一款直列式6缸发动机,排量3442cc,命名为 xk,输出功率达到了160制动马力。两年后xk120跑车制作完成,并于10月在英国伦敦车展展出。xk120的极限速度达到了182公里/小时。
导语:TVR汽车公司不负重望之V8动力驱动敞篷车。TVR 汽车公司建立于1947年,创始人是Trevor Wilkinson,而公司的名字TVR也是来自于这个创始人的名字中的三个字母。公司的第一款车使用一辆量产车进行改装,安装...
TVR汽车公司不负重望之V8动力驱动敞篷车。TVR 汽车公司建立于1947年,创始人是Trevor Wilkinson,而公司的名字“TVR”也是来自于这个创始人的名字中的三个字母。公司的第一款车使用一辆量产车进行改装,安装了TVR自己生产的轻量化底盘,由于对于车辆的车身改动不算特别大,因此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车体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减重后的车身能提供更好的动力-重量比。事实上这种设计和改装风格一直延续到目前的TVR的跑车生产当中。
开始,TVR和其他少数派厂家一样,因为自己的车型产量少,所以基本上不会自己生产发动机,而是采用别的公司的量产引擎。虽然TVR公司对这些从外面购买来的引擎进行了大量的改装,以便满足自己跑车的需求,但是没有自己生产的引擎,实际上就如同生产液晶电视的厂家没有生产液晶板的能力一样,都是被认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在80年代之前,TVR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没有太多的实力。对着这种窘况,TVR 这个大不列颠的超级跑车公司无疑觉得十分冤枉。
一直到90年代初期,关于引擎外购的情况开始发生改变,TVR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于1995年推出了自己的V8引擎(TVR官方称法是Speed Eight)。这台在很多技术参数上都接近赛车引擎性能的V8引擎(代号AJP8)被安装在了TVR Cerbera身上,成为了让业界刮目相看的产品。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1997年,TVR公司在巴黎车展上推出一台直列6缸引擎(Speed Six),这台引擎首先也是装备在Cerbera身上,而令它闻名世界的恐怕还是之后它搭配在TVR Tuscan身上,在好莱坞电影《剑鱼行动》里面客串了一把。之后TVR T400R车型装载着Speed Six 直列6缸引擎,于2003年和2004年重返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T400R连续两年完成了赛事,虽然无法从赛事的大哥大德国汽车公司和意大利汽车公司手中抢得分数,但是依旧让人见识了TVR产品的实力。
品牌特点:最纯粹的跑车品牌
路特斯可以说是英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追求最纯粹的驾驶感受作为品牌的发展的理念,并且这一理念从来没有被动摇过,由路特斯推出的车型,永远没有豪华的配置,只有小排量的发动机及最极致的轻量化车身,并且在它的历史上,赛车才是它的灵魂。
其实路特斯品牌第一款车型源自于汽车改装,一位对机械极度痴迷的人-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创建了路特斯品牌,1947年他通过改装一款奥斯汀7跑车,制造了第一款Lotus汽车,命名为Lotus MK 1。在第一款路特斯车型诞生之后,路特斯品牌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赛车之路,在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的世界里,赛车才是路特斯品牌的精髓,而生产民用跑车只是路特斯品牌的一个“附属品”,只是用来支撑赛车的经费来源。
1952年前,路特斯研发出的MK 1、MK 2和MK 3三款车型均是在其他品牌跑车上改装而来,并且当时MK 2和MK 3两款车型还在银石赛道上多次取得冠军,直到1952年之后,属于路特斯品牌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款跑车MK 4才真正诞生,同时还诞生了Lotus的品牌标识。
1957年,路特斯诞生了其历史上的招牌产品Lotus 7车型。这台车在车身设计上简直就是一辆“裸车”,Lotus 7只有约350公斤重,所以要不了多少马力就可以把车子开得飞快,在当时足以和超级跑车对阵。不过Lotus 7的风阻极大,比任何现代家庭轿车都要大一倍以上,开到150公里/时以上的速度时,就好像闯入飓风中一样。迄今这款车仍在以Caterham(卡特汉姆)Super 7的名义生产,而这款车型也是路特斯品牌诞生的首款民用跑车。
随后Lotus不断的改良和更新赛车的设计,在各种大小赛事中表现抢眼,尤其Mk 8、Mk 9及Mk 10赛车更是在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出尽了风头。比如:1957年,Mk 11型赛车终于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获750cc级性能指标的冠军。其实路特斯汽车最大的成就还是在F1的赛事上,在1968年到1974年,路特斯车队开始使用考斯沃斯DFV发动机。在这款发动机的帮助下,路特斯车队获得了1968年、1970年、1972年和1973年的F1年度总冠军。
由于在路特斯的公司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技术人员出生,所以在公司的经营上一团糟,经常面临破产的危机。不过好在每个年代路特斯品牌都出现了类似于“救世主”一样的民用跑车,如:50年代的路特斯7、60年代的路特斯Elan、70年代的路特斯Esprit,正是这些销量不错的车型,让路特斯品牌最终坚持到了80年代。
到了80年代,由于路特斯的创始人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去世,加上深陷财务沼泽,以至于路特斯品牌没有更多的经费去参与更多比赛以及新车研发,而到了1994年,Lotus正式退出了F1赛事,从1958年首次参赛到1994年路特斯退赛,路特斯车队先后参加了491场比赛,并赢得其中的79场比赛,获得7次F1年度制造商大奖和6次年度车手大奖。此外,车队还在印地安纳波利斯500英里大奖赛和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出尽风头。
1983年7月,日本丰田汽车以160万英磅买下了路特斯16.5%的股票,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1986年初通用以3400万美元控制了Lotus汽车58%的股权。次年再将控股增加至97%,几乎完全拥有了路特斯品牌。
到了1993年,通用公司通过与布加迪长达十八个月的谈判,终于同意以3000万英镑的价格,将路特斯卖给了布加迪,这两家以技术见长的跑车厂于1993年11月正式合并,立即展开将Lotus跑车复兴的准备工作,并且把Lotus的独门利器-主动式悬挂系统及噪音抑制系统,安装在布加迪EB112上。虽然看起来,Lotus汽车到了布加迪之后是生机盎然。但它的到来并没有为这个母品牌带来太多的利润,在随后的时间里,路特斯又被几度易手,东家还包括韩国大宇,而最终在1996年,被来自马来西亚的宝腾集团收购,并于2003年完成全部收购工作,至此Lotus才算是刚刚真正下来。
自路特斯正式入驻宝腾汽车之后,路特斯品牌便开始逐步走上复兴的道路,最明显的标志就是1996年2座中置发动机跑车Elise的推出。这款车型为路特斯带来了相对不错的销量,随后路特斯还诞生了Exige及Evora两款车型,并且一直销售至今。
莲花7
莲花7 轻型跑车,标识卡特汉姆(Caterham)徽章,仍彰显贵气本色。莲花七 是一辆小,简单,轻量级双座汽车露天 跑车 生产 莲花汽车 (最初叫Lotus Engineering)[1] 在之间 1957 并且 1972. 它是由Lotus创建...
轻型跑车,标识卡特汉姆(Caterham)徽章,仍彰显贵气本色。莲花七 是一辆小,简单,轻量级双座汽车露天 跑车 生产 莲花汽车 (最初叫Lotus Engineering)[1] 在之间 1957 并且 1972. 它是由Lotus创建者设计的 Colin沿街叫卖者 并且被认为表现莲花哲学的具体化通过低重量和朴素。 原始的模型用超过被卖的2,500辆汽车是高度成功的,[2] 由于它的吸引力作为可能使用的路法律汽车 clubman赛跑.[3] 在结束的莲花以后生产七, Caterham 买了权利对它和今天做两辆成套工具和充分地被装配的汽车。
1959年,Caterham汽车公司还只是莲花(LOTUS)公司的指定销售中心,特许经营莲花“7” 车型。正是由于长期经营莲花7车型,令Caterham公司对莲花7车型情有独衷。一直到1973年,全世界的莲花7车型的制造和销售权,被莲花卖给了Caterham公司,因为莲花的老板认为自己的公司需要更多现代化的汽车,而不是这款如同老爷车一般的旧车。Caterham公司则认为,这款轻量级的敞篷开轮汽车,绝对可以吸引那些追求驾驶乐趣的顾客,虽然数量可能不多,但是不怕没有人买。由此开始,独一无二特的莲花7开始了属于Caterham的新生活。
这个起源于1885年、停产于1984年的英国汽车品牌,尘封了28年之后,仍然让闻名世界的宝马公司念念不舍,其魅力可见一斑。
Triumph这个词本身就颇受欧洲大陆喜爱,或许是古罗马统治者建造的Triumphal Arch(凯旋门)光耀了欧洲大地。我们能够在这个词背后发现很多品牌,从闻名世界的德国内衣品牌,到布拉迪·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夫妇等好莱坞明星深爱的Triumph机车。实际上,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Triumph摩托车与Triumph汽车原本就是一家。
追溯根源,Triumph与德国有着不解的渊源。1885年,创始人Siegfried Bettmann先生在德国Nuremberg成立了S.Bettmann公司,开始从欧洲境内进口自行车并在伦敦贩卖,次年,以“Triumph”品牌销售。1889年,S.Bettmann加入了新的合作伙伴后,开始在英国考文垂生产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产品。
1897年,公司正式更名为Triumph Cycle有限公司,并在5年之后开始生产Triumph品牌摩托汽车。起初,Triumph品牌的摩托车发动机都来源于购买其他公司的二手引擎,不过随着生意的日渐兴旺,它们很快便开始制造了自己设计的发动机。1907年,Triumph购买了更多的工厂以扩大经营,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英国军方的大量订单,藉此在1918年成为了英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厂商。
1921年,Bettmann在下属的劝谏下,收购了Dawson汽车公司,并开始在两轮之外,开始了四个轮子的汽车生意。第一款车型便是搭载1.4升引擎的Triumph 10/20车型,它的命名源于当时皇家汽车俱乐部的10马力定级以及实际的20制动马力输出。其所搭载的1.4升4缸发动机,采用单顶置排气化油器设计,并配备4速变速器,可驱动10/20达到最大84km/h极速。
渐渐的,Triumph加入到了英国主流汽车品牌的征战之中,作为应对Austin 7车型的回应,Triumph Super 7随即推出,这也是Triumph品牌首次开始大批量生产的车型。车如其名,Triumph Super 7比Austin 7长150mm、宽50mm,搭载832cc的四缸侧气门发动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Super 7推出了一款名为SpecialSports的机械增压版特别版车型,发动机排量降为了747cc,但可达到130km/h的极速。
同年,著名车手Donald Healey驾驶一部标准版Super 7加入到了蒙特卡洛拉力赛的角逐当中,遗憾的是在法国境内雪天路段中失败退赛,不过次年Donald与Triumph汽车重头来过,并使得Triumph成为了首个完成整个赛事的英国汽车品牌,还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Triumph在蒙特卡洛取得的傲人成绩,比Austin mini提前了30余年。
1930年,Triumph Cycle更名为Triumph Motor,它们意识到自己无法和其他汽车厂家竞争广泛的汽车市场,于是便决定开始制造高端车型逐鹿上游市场,推出了Southern Cross和Gloria车型。尽管如此,Triumph还是没能摆脱经济问题困扰,为了缓解压力,在1936年决定将摩托车业务出售,该部分业务随后被收入了Areil集团,成立了Triumph Engineering有限公司。
事与愿违,Triumph没有如其所愿取得辉煌的胜利,在汽车领域几番挣扎,最终于1939年走上了破产程序。工厂、设备、商标都待价而沽。T.W.Ward见机收购了Triumph公司,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Triumph的生产被迫停止,更加悲凉的是,其位于Priory大街的车间工厂在1940年的战火中毁灭殆尽。
1944年11月,Triumph终于迎来了又一个救主,Standard Motor标准汽车公司购下了Triumph剩余的资产和商标,并在第二年成立了子公司“Triumph Motor”,其生产全部转移到了标准汽车公司位于考文垂郊区的工厂。
Standard Motor并不是一家简单的汽车公司,它还同时为捷豹提供着引擎制造服务。在经过了负责人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它们决定用Triumph品牌打造与战后的捷豹竞争的车型。Triumph战前的型号并没有得到复生,而是在1946年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产品,从Triumph Roadster开始,包括了1800系列以及Mayflower车型。由于钢铁的短缺,起初它们全部采用了铝合金材料车身,后者由于被用于制造飞机而数量丰富。但在现在看来,铝合金材料实际上是昂贵的钢铁车身替代品。
到了上世纪50年代,Triumph品牌和Standard开始进行细分,前者专注于跑车生产,后者则主攻轿车市场。1953年,著名的Triumph TR2车型推出,TR系列也一直被生产到了1981年,不过有趣的是,TR2在前端镶嵌了Standard车标的同时又在轮毂盖上印着Triumph的标志。
TR2在1953-1955年间总共制造了8636台,它搭载了一部双SU化油器、1991cc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90马。车身安装在坚固的分离底盘之上,前轮采用独立悬挂而后轮为钢板弹簧设计。标准版变速器为一部4速手动变速箱,四轮鼓刹。
TR2最初的设计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挑战MG在北美的出口跑车市场;二是由于Standard Motor的老板JohnBlack在竞标摩根汽车的过程中失败,于是决心建造自己的跑车与MG抗衡。此前,Triumph曾推出过TriumphRoadster车型,但它早已过时并且动力不足。John Black想要的是一款价格可以承受的跑车车型。于是,TR2随之诞生,它在北美市场上广受消费者喜爱,也一度成为了Triumph最为畅销的车型。只有,拥有更强动力的TR3接连推出,此外还有硬顶版本的GT套装版。
另一方面,Standard品牌也推出了一系列小型轿车系列,包括Standard Eight、Ten以及它们的替代车型。但藉由Triumph品牌TR系列跑车的巨大成功,公司认为Triumph的品牌价值远超Standard。于是Triumph也开始在1959年推出Herald轿车车型,而Standard品牌的最后一款车型也被Triumph 2000在1963年所取代。
1960年,显赫一时的Leyland汽车公司收购了Triumph,随后它又归属到了British Leyland汽车公司靡下。在六、七十年代期间,Triumph推出了相当先进的Dolomite Sprint车型,在1973年,这款车就已经配备了16气门四汽缸引擎。
品牌后期,Triumph大多归属于Leyland和British Leyland旗下的专门部门,后接连随交易转入Rover Triumph和Jaguar Rover Triumph。其中,唯一一款由Rover Triumph品牌推出的Triumph车型是TR7,但不幸的事,它所在的工厂接连关闭,TR7以及衍生车型TR8也逐渐凋零。
最后一台Triumph车型在1981年推出,名为Acclaim,然而此时此刻的Triumph已经完全没有了英国汽车的灵魂。这款Acclaim实际上是一台换标之后的本田Ballade,在位于牛津Cowley的前Morris汽车公司工厂生产。1984年,Triumph品牌彻底消逝,Acclaim也被Rover 200所取代。
当前,Triumph品牌的所有权归属于宝马集团,得源于1994年宝马收购罗孚集团,也就是后者当时拥有着Triumph品牌。在Phoenix Consortium从宝马手中再次购买罗孚集团的时候,Phoenix Consortium也曾试图将Triumph购入囊中,但被宝马拒绝。
自2007年开始,就一度有传言成宝马将复兴Triumph品牌,网络上也曾经出现过全新TR4车型的假想图,但宝马始终没有官方回应此事。近日,据相关消息显示,Triumph品牌或将用于更低端的四缸宝马Z4敞篷衍生车型,亦或是MINI衍生车型。宝马高层曾表示,它们对于Triumph品牌的信心要胜于它们之前对于MG的信心。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将再次看到被麦穗环绕着的Triumph重出江湖。
1905年营建的奥斯汀汽车公司,多年来以生产经济型小轿车而闻名于世。五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中东战争、石油危机,小型省油轿车应运而生。1959年奥斯汀公司推出的迷你(MINI)轿车,在汽车行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它采用前横置小排量发动机,并与前轮驱动的传动机构紧密地集中在一起的紧凑型设计,相对加大了客室的空间。虽然车很小,但车厢内却不显窄小,被称为F.F紧凑型轿车,是继福特T型轿车和大众甲壳虫轿车以后,汽车史上又一经典设计。现奥斯汀属英国国营利兰股份有限公司(LEYLAND)。
赫伯特·奥斯汀
公司的创始人是赫伯特·奥斯汀(Herbert Austin),在1905年时制造了第一辆奥斯汀汽车。直到1914年左右,奥斯汀始终是英国汽车工业的领导者。后来因全力投入研发的WW1车系销售不佳,导致公司濒临破产,直到1922年Seven车系成功上市,才使得奥斯汀汽车转危为安。1947年奥斯汀汽车公司研发成功A40车系,开始采用顶置气门(OHV)引擎。
BMC
1952年,奥斯汀与诺菲尔德车厂(Naffield)合并,组成英国汽车公司(British MotorCorporation) ,简称BMC,旗下包括莫里斯(Morris)、沃尔斯利(Wolseley)、莱利(Riley)及MG等数个品牌。公司总部设在英国长桥(Long- Bridge),主权由奥斯汀车厂掌控。1968年,BMC与罗孚(Rover)车系合并,重新命名为英国利兰汽车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1986年,公司更名为罗孚集团(Rover Group);1988年,罗孚集团被英国最大的军工企业不列颠航天公司收购;1994年,又以13亿美元的价格转入宝马汽车公司;2000年5月再次被宝马卖给了英国凤凰财团。2005年4月,这艘英国汽车工业的大船再也无法转动,最终宣布破产。
南汽集团
不过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它不仅没有成为历史,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沸沸扬扬的竞购活动中,来自中国的南汽集团以5000万英镑成功购得破产后的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分部。奥斯汀这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因为资产关系的变换而在世界车坛颠沛流离,可是谁也没想到,在百年之后它居然会嫁到遥远的东方。
公司产品
提起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真的让人眼花缭乱。还是让我们回到现实,来细细地品味一下眼前这跃动的精灵吧。绿色的外衣鲜亮而柔和,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色彩。瞪大的眼睛看起来精灵古怪,微微上翘的嘴角似乎正在冲你傻笑。它就是今天的主角—产自上个世纪60年代的奥斯汀·希利·小精灵(Austin Healey Sprite),一辆双门双座敞篷跑车。
Austin Healey Sprite
敞篷跑车
奥斯汀·希利·小精灵Austin-Healey Sprite 如果说从前面看它像一位调皮的女孩,那么当你扣上软顶从侧面看的时候,它绝对是一位擅长运动的帅小伙儿。舒展的身姿、长长的车头看起来动感十足,黑色复合材料覆盖的驾驶室略显狭小,就像飞机的驾驶舱,让你按捺不住驾驭的冲动。后轮拱顶部削平的造型从视觉上让人觉得重心有所降低,似乎正俯蹲着身子,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张力。车身两侧从前大灯延伸至尾灯的直桶造型,就像一艘小艇的船舷,大大增加了车辆的整体感。面对这样一个身材匀称、比例协调的敞篷跑车,如果不是走到跟前,你真的难以相信,它的长度只有3496毫米,宽度只有1346毫米,而直列4缸发动机的排量也仅仅是1098毫升。
小排量
一向以奢华尊贵著称的英国人为什么会生产这样一款袖珍跑车?主要是由于1956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国的汽油供应非常紧张。因此,外形小巧、油耗低的汽车成为市场的新宠。于是1958年,BMC公司的小精灵汽车应运而生,填补了小排量跑车市场的空白。
为了降低成本,在小精灵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车型的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均来自A35车型,而转向系统来自莫里斯(Morris)的Minor车型。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很多库存零部件得以充分利用。
第一代小精灵
第一代小精灵采用的A系列发动机排量还不足1升,最大功率只有43马力,装配4挡手动变速箱,采用前置后驱形式。由于两个前大灯突出且距离很近,所以当时人们称它是患了蛙眼病的小精灵。可能设计师觉得这个车型太小,所以没有设计行李厢盖,并将发动机盖和翼子板以及车灯等设计成一体,整体向前翻才能打开。第一代车型虽然并不成熟,但却在市场空缺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总共售出将近4.9万辆。于是BMC公司信心大增,于1961年又推出了外形和结构做了大量改进的第二代小精灵。由于一直在MG的Abingdon工厂生产,所以同时还推出了它的姊妹车型,即挂MG商标的Midget。后者除增加了一些镀铬装饰,其他零件几乎完全一样。圆形大灯分列两侧,散热格栅也更加开阔。上一代设计上的不足得到改进,增加了行李厢盖,发动机盖改为传统的方式,前盘式刹车成为标准配置。到了1962年,小精灵开始配备1098毫升的发动机,动力提升到59马力。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小精灵系列中的第三代,它从1964年开始生产,共生产了25905辆。为了适应发动机动力的增加,加粗了曲轴,后桥弹簧也经过了重新调校。镀铬前后保险杠不仅增加了车辆的安全系数,而且更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风挡玻璃有所加大,A柱的后面增加了一个可以旋转打开的三角形玻璃窗。这样的结构不仅对前风挡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还有利于车内的空气流通。车外后视镜的布局与前两代一样,只在左侧有一个,而外形大不相同了。现在的镜体是弹头形状,表面采用镀铬装饰,虽然看起来有点笨拙,但却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空气动力学性能。
第二代小精灵
拉住门把手打开车门,你会觉得顺理成章。可是在前两代车型上却没有这样的设备,要想上车必须从车内开门。坐进驾驶舱内,柔软的座椅很舒服,坐姿也恰到好处。座椅、仪表板以及车门内饰板保持了与车身相同的颜色,看起来清新柔和。除了必要的仪表和开关,车内没有任何奢侈和享乐的设备。车速表和转速表分列转向柱两侧,右边是燃油表、机油压力和水温表,下面“Sprite”的标志清晰可见。
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定位,我们肯定会把它归为女性用车,因为不仅颜色充满了女性色彩,而且车内所有的操控装置也都显得纤细而轻柔。三辐式方向盘通过三组金属杆与转向柱相连,虽然没有助力,打起方向来却异常轻松。转向灯的操纵杆更是细得不能再细,就像古代女人用的簪子。车内后视镜很单薄,如果哪位女士愿意,完全可以把它卸下来装在包里当作化妆镜用。
由于受到车身宽度的限制,坐在车内显得有些局促。车门永远紧贴着自己的肩膀,而且由于车门内侧的拉手过于靠后,基本和肩膀的位置平齐,所以从车内打开车门显得异常困难,甚至有点自己挠后背的感觉。不过前后空间还算可以,因为没有第二排座椅,身后有不小的空间可以放一些随身物品。
搬动点火开关,随着几声清脆的马达响,发动机欢快地运转起来。踩离合、挂挡、加油,绿色的“小船”扬帆起航。变速箱的挡位很清晰,离合器的力度也很轻,就算身材娇小的女孩开起来也丝毫不会费力。迎着微风,徜徉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别有一番惬意。相信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时尚靓女们开着这样的小车上路,绝对是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三代小精灵
第三代小精灵一直生产到1966年,之后BMC公司再次推陈出新。第四代车型采用同时代Mini Cooper S上使用的1275毫升发动机,从而使动力大大提升,达到65马力。不过到了1969年,重新改组的英国利兰汽车公司不再使用小精灵这个品牌,而是以MG 的Midget品牌大量出口美国,并且一直生产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南汽集团收购了罗孚以后,很有可能以奥斯汀品牌在中国生产轿车。不过去年年底又有消息传出,由罗孚前经理人团队组成的GB跑车公司有意回购奥斯汀旗下的希利跑车品牌。
1959-1967年间投产,Mini Cooper S(宝马迷你库帕)出现之前持续在欧洲享誉盛名。如今,Austin品牌正在中国企业的手里,不过今次不讲Austin品牌是如何到了我们手里——在网上 搜索南汽、MG、Austin词条得到的信息定会丰富得多,当然真实程度不能保证——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曾经强大的Austin,一个与 Healey在一起创造过经典的Austin,以及一款代表Austin Healey最大也是最后辉煌的车型——Austin Healey 3000 MKII。
其实Austin Healey品牌应该从Healey讲起,道理后面我们会讲到,但Austin的历史远比Healey悠久得多,根据长幼有序的原则,还是从Austin 讲起。Austin品牌创造者名叫HerbertAustin(1866-1941),他曾是Wolseley汽车工具厂的经理,1905年,他建立了 Austin汽车公司,厂址在英国的长桥。请注意这个时间,Austin建厂的时间仅比英国最老牌的汽车厂Rolls-Royce和Rover晚1年,而 1913年的AstonMartin和1922年的Jaguar更算小字辈了。
在Austin早年的车型中,1909年问世的Austin 7型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车型。二十年间这款车曾几度改款(尺寸由大变小),但他一直是掌握那个时代的王者。对于世界汽车工业,Austin 7型的影响可以等同于大洋彼岸的Ford T型车,世界许多汽车品牌的幼年时期都是在仿制Austin 7型中度过的,比如德国的BMW和日本的Datsun(Nissan的前身),Jaguar的第一辆车也是用了Austin 7型的底盘和发动机,扣上了Jaguar创始人Wil iam Lyons爵士设计的壳子,因此我们不难看出Austin在当时的主导性地位。
品牌特点:风靡全球,英国国宝级的经济型小车品牌
品牌和产品名称的正确写法
● 经典MINI首字母大写,从1959年诞生到1994年归入宝马集团
● 全新MINI字母全大写,自2001年起,全新MINI上市,开创了一段新的时代产品写法
● 车系、车型字母全大写,例如MINI COOPER S
● 普通车款首字母大写,如Fun、Excitement
● 限量车款首字母大写,如Camden
MINI可以说是英国国宝级的小车,曾经风靡全球,而且可以说MINI是英国汽车工业衰退的大潮中,如今活的“最滋润”的汽车品牌,当然这要归功于它曾经辉煌的历史以及宝马汽车的潜心经营。
MINI汽车诞生于1959年,是由一位名为亚历克·伊斯哥尼斯的设计师设计,设计MINI最初的目的是由于当时石油危机笼罩着整个英国,那些大排量的车型销量急剧下降,于是当时的BMC英国汽车公司准备研发一款经济省油的小型汽车,于是便让亚历克·伊斯哥尼斯开始研发。
1959年,BMC旗下的莫里斯和奥斯汀公司位于长桥和考利的生产线开始生产第一款MINI,当时第一款MINI使用了传统的BMC 4缸水冷发动机,并采用了创新的横置布局,变速箱为四速、前轮驱动。新车目标群体为普通家庭,售价低于500英镑。当时第一款新车并没有直接使用MINI品牌推出,而是被称为莫里斯MINI。
第一款MINI推出之后,MINI由 于经济实用的原因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随后一位名为约翰·库珀(John Cooper)的人(备注:约翰·库珀是一位专注于汽车改装的工程师,他打造的赛车曾于1959年和1960年两次获得F1世界冠军,并且是亚历克·伊斯 哥尼斯的朋友。),建议亚历克·伊斯哥尼斯设计更高性能的MINI,那样会使MINI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John Cooper的建议和参与下,1961年世界上第一款MINI Cooper诞生,MINI Cooper发动机的动力由之前老MINI功率为34马力的848CC发动机,升级到了功率为55马力的997CC发动机,随后BMC公司还研发出了更高性能的Cooper S(S代表Special),最大功率升级到了70马力。凭着MINI Cooper S,BMC在60年代的赛道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总共赢了超过25个拉力冠军和其他的各种各样的非拉力赛冠军。
到了70年代,MINI汽车便随着英国汽车工业一起动荡,首先在1968年,BMC汽车公司与利兰汽车公司整合,变成了利兰集团,当时利兰汽车将MINI Cooper系列全线停产,只留下了基本型号的MINI车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1971年到1972年MINI汽车的销量依然很可观,创下了318000辆的最高纪录,总产量也达到了300万台。
1980年,利兰汽车公司改名为奥斯汀·莫里斯集团,MINI的名字也改为了奥斯汀MINI,即便如此,MINI汽车在市场上依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截至1986年,MINI汽车的总产量就达到了500万辆。1988年奥斯汀·莫里斯集团整合为罗孚集团,由此MINI汽车也从奥斯汀MINI改成了罗孚MINI。
在MINI成为罗孚MINI之后,罗孚汽车重新开始重视MINI品牌的发展,1990年罗孚集团重新生产MINI Cooper车型,采用1275cc排量、63马力新发动机的全新MINI Cooper也迅速成为最畅销的MINI版本。
1994年,宝马汽车收购了罗孚集团,虽说罗孚、MG等品牌在宝马旗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过MINI汽车在宝马旗下一直销量不错,所以在2000年宝马汽车将罗孚旗下多个品牌出售或归还给英国时留下了MINI,并为MINI汽车投入了近3.6亿欧元,重新建立了英国牛津的MINI车厂。
随后,宝马汽车便开始重新打造MINI车型,2001年全新MINI诞生,新MINI继承了老MINI的外形特征,动力也变得更强,并且从这一代MINI开始,MINI车系开始拥有三个固定的车型:MINI ONE、MINI COOPER和MINI COOPER S。
近年代,更多的宝马MINI车型诞生,推出的新车包括了MINI CLUBMAN、MINI COUNTRYMAN、MINI COUPE及MINI ROADSTER,并且目前销量也非常可观,2011年宝马MINI全球的销量达到了近30万台,而在中国2011年的销量也达到了近2万台。
说到MG可能现在大家都觉得它就是现在上汽的一个“自主品牌”,主要就是生产一些低价位的家用车型,似乎与性能或者跑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在英国汽车工业史上,MG的定位却截然相反,最初的时候它可是一个专注于生产跑车的汽车品牌,只是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它的品牌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早MG诞生在一位叫莫里斯(Morris)的汽车厂里,该厂的创始人名为威廉·莫里斯,最初从事自行车和摩托车的生产,而到了1913年,莫里斯车厂开始从事汽车生产和销售,不过当时真正意义上的MG品牌还没有诞生,当时生产的汽车都是以莫里斯品牌销售。
直到1922年,随着塞西尔·金伯的出现,MG品牌才真正诞生,当时塞西尔·金伯担任莫里斯汽车公司的销售总经理,由于他对跑车情有独钟,于是他将当时莫里斯生产的Morris Cowley车型进行改造,并研发出了第一款MG车型,当时命名为MG Chummy。
当时金伯还对MG Chummy进行深度改造,并为自己打造了一部专属座驾,正是这辆车帮助金伯赢得了1925年复活节Land's End Trial赛事的金牌,不过这辆车却被他以300英镑的价格卖掉了,几年后MG公司把它买了回来,从此便以“Old Number One”命名这款车型,它被誉为MG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跑车。
MG品牌在1920年代开始不断发展,第一款贴上八角形MG标志的是MG 14/28,这款车是基于Morris Bullnose车型研发,1924年上市销售,搭载1802cc四汽缸引擎。随后还推出了MG 14/40、MG 18/80两款车型。
1929年,MG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到了1930年代,MG开始步入辉煌时期,这一期间诞生的经典车型被简称为“MMM”(即Midget、 Magna和Magnette的合称)。这三款车型的推出由于售价便宜,性能卓越赢得了当时英国人的追捧,1937年是MG二战前表现最佳的一年,这一年 它生产了近3000辆汽车。
二战之后,MG继续从事跑车的制造,其中诞生的最经典的车型就是1955年诞生的MGA车型,这款车是MG所生产的跑车中空气动力学效果最好的,并且是第一次配备了四轮碟刹的MG车型。到1962年停产为止,MGA的销量达到101081辆,本土市场销量只有5869辆,其他都是出口的成绩(当时主要出口到北美),这打破了MG当时所有车型的销售纪录,出口率也在所有英国车型中位列第一。
1962年MGA停产之后,它的后续车型MGB同样为MG带来了巨大的销量,从1962年开始,18年时间里,MG共生产了超过50万辆各种型号的MGB车型,而且这项世界纪录一直保持到了20世纪。
The MG MGB
1968年之后,MG的命运开始颠沛流离,一次一次被转手,从此刻开始MG品牌开始走下坡路,1968年,MG被当时的英国利兰集团并购,由于当时利兰集 团旗下品牌众多,因此MG也不再被重视,在利兰旗下,当时MG也推出过像MGC和MGB GT V8等经典的车型,但是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
1994年,宝马汽车收购了罗孚集团,当时的MG品牌也被宝马收购,之前也说过多次,宝马并没有经营好罗孚集团,以至于到了2000年后,宝马将罗孚和MG品牌归还给了英国,英国的凤凰财团在接手后依然没有挽救得了这两个品牌,反而将其带入了破产的境地。
随后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已经知晓,2005年,南汽收购了英国MG和罗孚汽车的部分生产线,并将MG品牌命名为名爵,而随后上汽集团又将MG品牌收购,随后便推出了现在我们熟知的MG3、MG5、MG6等这样挂着MG品牌的家用车型。
它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汽车品牌。它有一些经典车型留名于世界车坛。比如:辛格10(Singer Ten)、辛格9(Singer Nine)、辛格.勒芒(Singer Le Mans)、辛格SM敞篷跑车(Singer SM Roadster)等。照片中与梦露合影的便是辛格SM敞篷跑车。
辛格SM是战后辛格公司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车型。该车系1948年10月首次投入市场只作为出口商品。但是由于设计大多模仿同时代的美国车,所以这辆车在于乔伊特.标枪(Jowett Javelin)及标准.先锋(Standard Vanguard)等车型的竞争中,从未像其竞争对手那样受青睐。业内专家指出:辛格SM双门敞篷跑车无非是一款经过改进后的辛格9双门敞篷车,后者早在1939年便已问世,因此新车型的整体设计令人失望。
在辛格SM之后,辛格公司还推出了辛格.瞪·羚(Singer Gazelle)、辛格.时尚(Singer Vogue)、辛格.岩羚羊(Singer Chamois)但其市场反响都一般,很多人都认为它只是“样子货“,没有真正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事实也是如此,1970年左右,在激烈的竞争下,辛格品牌消亡了,它的最后一款车型辛格.岩羚羊也随之停产。
仔细追究,玛丽莲.梦露与辛格结缘应该源于一部名为《如何嫁给百万富翁》的电影,辛格应该是赞助了这部影片,所以才有了与玛丽莲.梦露共同出镜的机会。
再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辛格与梦露的确有些相近。梦露在其36岁的时候,玉损香消;SINGER的品牌历程也非常短暂没有超过40年。
品牌特点:主打中小型车市场,曾经为皇室提供过车型
Standard汽车公司也是英国老牌的汽车厂,公司首次注册是在1903年,创始人为RW Maudslay,公司成立之初,只是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小型的发动机厂,总部在英国的考文垂,该品牌的第一辆汽车也是在1903年诞生,当时它搭载的是一台1.0L单缸的6马力发动机,后轮驱动,匹配3速变速箱,当时该公司的产能只有每三个星期制造一辆汽车。
随着第一辆车型的诞生,Standard公司便开始迅速研发4缸和6缸发动机车型,当时推出的车型主要包括了Standard 8、Standard 9、Standard 10、Standard 11、Standard 12、Standard B、Standard C等多达16款车型,并且当时Standard公司生产的汽车,主打的是中小型汽车市场,当时旗下的车型售价基本在500英镑以下。
在1911年Standard汽车还为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及他的随从提供了多款搭载了4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6匹的Standard E车型,而到了1914年,Standard汽车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在此之前共计生产了1600多台汽车。
第一次大战期间,Standard同样做为军工厂,主要生产皇家飞机、军用“吉普车”、炮弹等。一战之后,Standard公司重新生产战前的车型,比如战前的Standard S车型,此时更名为Standard SLS。到了上世纪20年代,Standard公司开始扩大生产,飞速的新建工厂。到了1924年,Standard的市场份额已经可以和当时的奥斯汀汽车公司相媲美,当年就销售了10000台汽车。
20年代末,由于当时汽车销售的利润急剧下滑,加上Standard汽车的过度扩张使得Standard汽车的经营进入了困境,而随着John Black成为Standard公司的总经理,Standard的情况才有所好转,他建议Standard公司和其他汽车公司合作,为当时的Jensen(杰森)、Avon和Swallow Sidecar Company(捷豹的前身公司)生产整车车身,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31年诞生的SS(后来更名为捷豹SS)的车身就是由Standard汽车提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Standard汽车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0台,在当时来说已经相当辉煌。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Standard汽车继续转向军工生产,其为军方提供了数以万计的轻型装甲车、飞机及轻型“吉普车”。到了二战之后,Standard汽车的命运开始逐步发生变化。
1945年,Standard汽车收购了当时的Triumph凯旋汽车,组成了Standard-Triumph汽车公司,当时Triumph被Standard打造成了一个专注于跑车生产的品牌,而Standard则主攻轿车市场,在随后的岁月里Standard品牌也推出了一系列小型轿车,包括Standard Eight、Ten、Ensign、Vanguard等车型,而Triumph也生产出了当时的TR系列跑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1960年,随着英国当时政策的变化,Standard-Triumph汽车公司被当时的利兰汽车公司收购,收购之后Triumph也开始生产轿车车型,而鉴于之前Triumph品牌TR系列跑车的巨大成功,利兰公司认为Triumph的品牌价值远超Standard。于是便把品牌发展的重点放到了Triumph上,于是在1963年Standard品牌的最后一款车型也被Triumph 2000所取代,在1970年,Standard-Triumph汽车公司也被重新命名为Triumph汽车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Standard的合资公司(1949年成立)在英国Standard汽车停产了之后,其还生产过很长一段时间的Standard车型,当时印度的公司生产Standard车型主要包括了Standard Herald、Standard Gazel及Standard 2000车型,而到了1988年随着该印度Standard合资公司的倒闭,Standard汽车也正式停产。
Rover罗孚(1887-2005年)
曾经的英国皇室座驾/英国最庞大的汽车集团
罗孚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非常熟悉,它是现在上汽荣威的前身,最早由约翰·坎普·斯达雷和威廉姆·苏顿在1887年创立,至今已经有125年的历史。罗孚品牌创立之初是生产自行车的,直到1904年第一辆汽车才真正诞生。
1904年,第一辆罗孚8汽车诞生,当时该车采用了一款单缸的1.3L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8马力,这样的动力在当时已经非常强劲了,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第一款罗孚8车型推出后,其销量达到了2200台,并且曾经还有探险家驾驶这辆车完成了从英国的考文垂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长途旅行,正因如此罗孚8也成为了世界上跨越欧洲的第一款汽车。
随着第一款车型的成功推出,罗孚汽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顺利的经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而在二战之后罗孚汽车在受到美国威利斯汽车的启发下还创建了著名的路虎品牌,第一款路虎是在罗孚P3的基础上研发的,当时在罗孚P3轿车的基础上增加了4轮驱动和多功能车身。
1958年诞生的罗孚P5车型把罗孚品牌真正带向辉煌,当时的品牌价值能与劳斯莱斯相比肩,也正是因为这款车型的出现,让罗孚被附上了“皇室血统”的光环,当时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梵蒂冈教皇等都是P5或P5B(P5的延续车型)的用户。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罗孚开始逐步陷入危机,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一直对本国汽车实行高关税保护,而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高关税政策的取消,使得英国汽车受到了国外汽车的强烈冲击。为了改善这一困境,英国政府将英国大多数主流的汽车厂商进行了整合,当时的奥斯汀、MG、罗孚、凯旋、捷豹等品牌都被融合到了英国的利兰汽车旗下,组成了类似汽车联盟的集团。
不过这一举动并没有帮助罗孚汽车走出困境,英国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是以出口为主,内需为辅。但英镑的坚挺,使得英国汽车在其他国家奇贵无比,并且在质量上却没有什么优点。所以导致了英国汽车业的持续低迷。
1977年,罗孚还与本田开展了合作,希望应用本田的技术制造出经济实惠的家用车型,随后推出的罗孚200、罗孚600、罗孚800均是基于本田车型打造,遗憾的是罗孚一味的“换标”行为,不但没有为罗孚赢得发展机会,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到了1994年,罗孚正式被宝马收编,随后的六年中宝马陆续推出了罗孚25、罗孚45和罗孚75车型,虽然这几款车型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不过由于德英两国的历史文化差异的冲突,以及宝马对罗孚改造过程中的强大阻力,最终导致了宝马不仅没有帮助罗孚走向成功,反而拖累了宝马的发展。
2005年罗孚宣布破产,旗下的MG和罗孚两个品牌的技术平台被南汽收购,而随后南汽又被上汽收购,但是由于商标权的问题,罗孚在中国只能以中国的自主品牌“荣威ROEWE”销售,至此,一个100多年老品牌也正式消失。
Rover (1905)
Rover (1926)
迈凯轮McLaren(1963年诞生)
品牌亮点:以F1为主,公路跑车为辅的超跑品牌
迈凯轮McLaren F1
迈凯轮的兴起与发展虽然只有短短49年,却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正能量,两位创始人的先后车祸离世并没有摧毁这个品牌,反而使得它在逆境中愈发坚韧、顽强。
Mclaren P1 Supercar
品牌亮点:一个具有老爷车造型的性能跑车品牌
摩根是英国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公司,且一直归属于英国。该公司在1910年由Harry Frederick Stanley Morgan(简称H·F·S Morgan)创立。H·F·S Morgan直到1959年自己77岁去世时依然经营着公司,可以说,摩根汽车是他今生最大的精神寄托。老摩根的儿子Peter Morgan接手公司后依然延续父辈传统,直至2003年去世才停止经营企业,今天的摩根汽车是由该家族第三代掌门人Charles Morgan全面管理,相信在查尔斯小的时候就早已笃定“为摩根汽车奉献终生”的信念了。
暂且不论查尔斯是否会为摩根汽车鞠躬尽瘁,但是摩根品牌始终如一的劲头可是在汽车界出了名的,除摩根以外,没有一家汽车厂商自从上世纪30年代就几乎不改变外观设计。而摩根始终致力于手工打造一流的运动跑车,让客户在驾驶中享受无穷乐趣的造车理念也被完整的保留至今。
摩根汽车公司坐落在英国小镇莫尔文,拥有200名左右雇员,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由于生产线以及员工人数限制,摩根汽车年产量很小,2007年仅生产640辆,如今产能也只有1200台左右。但每辆车都是完全手工打造的精品,一台车从下订单到提车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
摩根所生产的第一款车是一台单座三轮小型车,这辆车是H·F·S Morgan在1909年的个人作品,且完全来源于摩根对造车的浓厚兴趣。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摩根开始致力于设计制造生产车辆,并为单座敞篷小型车申请了专利。摩根早期生产的汽车均为这种被称作“Cyclecars”(三轮式机车)的两座或四座车型。
新一代的摩根F-4三轮机车系列出现于1932年,包括F-4、F-2和F-Super在内的所有该系列车型均采用了压缩钢材质的底盘以及四缸福特Sidevalve发动机。
1936年,摩根发布了其生产的第一辆“4-4型”汽车,两个“4”的意思分别为四缸发动机与四个轮子。然而摩根在推出四轮车型后并没有停止三轮机车的生产,只是随着奥斯汀以及早期莫里斯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四轮车提供的舒适性,三轮式机车竞争力极具下降,到了1952年,三轮机车彻底退出摩根家族。
二战后的摩根汽车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一款搭载更为强大发动机的“Plus 4”车型诞生了,1950年它采用的是一台排量为2.1L的Standard Vanguard发动机。之后尽管它在1954年、1985年、1988年以及2004年曾换装过TR2、菲亚特、罗孚和福特四款不同发动机,但不论动力如何提升,它的外形却一如第一代车型,从未改变。
1968年,面对那台已经略显老迈的四缸发动机,摩根为他们当年推出的Plus 8车型安装了来自罗孚的V8发动机。与Plus 4的换发动机路线相同,Plus 8系列后续车型装配了来自路虎的大排量发动机,但外形依旧如此,让人很难想象最初的这台摩根Plus 8是一款拥有190马力,0-100km/h加速仅需5.6秒的性能车。
无论是Morgan Plus 8,还是2000年以后推出的Morgan Aero 8(Max/Super Sports)等多种车型,无一例外的都延续了摩根“换药不换汤”的造车理念,这些车型在外观的改变甚微,不仔细观察你甚至很难察觉它们的不同。但说到内部那可就是千差万别了,拿Morgan Aero 8来说,外观还是老爷车那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可它却搭载了应用在宝马Z4与M3上的V8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367马力(274kw),0-100km/h加速只需4.5秒,如此高性能的“老爷车”开起来一定很拉风。
2012年,摩根还把旗下的Aero跑车、Roadster、Eva GT等多系列车型带到了中国,并且计划在2012年在中国销售出50台。
对速度与性能的追求一直是摩根家族的目标,尽管它没有时尚前卫的外观、没有复杂多变的科技配置,但在它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退让与妥协,自30年代就几乎从未改变的外观足以看出这个汽车世家对文化、信念的坚定与传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摩根汽车的精神如同郑板桥的诗词一样,根基深厚,岿然不动。
品牌特点:高性能豪华SUV品牌
2015 Range Rover Sport
路虎品牌最早是在罗孚旗下创立,其第一款车型是借鉴当时二战后遗留下来的一辆美国威利斯Jeep,当时研发新车的目的就是制造一款可以在农田等恶劣路况下行驶的汽车。
1947年,首款路虎汽车被研发出来,首款车型被命名为“Land Rover”,其中Rover就是当时“罗孚”的英文,1948年,Land Rover开始量产,首款路虎采用了1.6L汽油发动机,并且采用四驱系统,由于其轴距为80英寸(2032毫米),因此这款第一辆路虎的代号也被叫做“80英寸乘用车型”。当时这款车推出之后便一炮而红,在1950年一年的产量就达到了16000辆。
由于出色的越野性能,路虎品牌凭着“Land Rover”这一款车型在英国市场上辉煌了20年,并且当时这款车型也深受英国军方的喜爱,英国武装部队采购了许多Land Rover车型,将其作为标准的轻型四轮驱动军用汽车。
在50-60年代,虽然路虎的总销量超过了50万台,但是由于当时英国政策的原因,其母公司罗孚被当时的英国利兰集团收购,而路虎也一起并入利兰旗下,随后罗孚便和美洲虎(捷豹)、凯旋成立了美洲虎-罗孚-凯旋部。
1970年,第一代Range Rover(揽胜)诞生,它是路虎首款全尺寸SUV,第一代揽胜搭载了3.5L V8发动机,并且底盘采用了全新的螺旋弹簧,比之前的Land Rover更舒适,出色的越野性能、舒适的驾乘体验和宽敞的空间使得Range Rover成为了当时市场上的新宠儿,在当时的英国屡获大奖,并且在1971年一年就销售了56663辆。
1989年,路虎旗下的又一经典车型Discovery发现系列诞生了,当时路虎生产该款车型的目的就是想研发一款定位略低的家庭休闲SUV,当时这款车借用了揽胜的许多技术,起初只有三门,后来又推出了五门车型,发动机采用的是3.5L V8汽油和2.5TDI的柴油发动机。随后1990年,为了区别品牌和产品,路虎公司将老款Land Rover系列产品命名为路虎卫士。1993年第150万量路虎下线,成为公司的一个里程碑。
1994年,随着罗孚公司正式被宝马收购,路虎也被纳入宝马旗下,但是在宝马旗下罗孚品牌并没有按照宝马设想的那样良性发展,并且路虎汽车的销量也有明显下滑,1996年当年销量为317615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宝马旗下,路虎品牌50周年庆典时,路虎又研发出了一款新车-路虎神行者,随着神行者的诞生,Land Rover汽车也真正赢得了“世界上用途最广泛的汽车”的殊荣。
2000年,由于罗孚汽车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还拖累了宝马自己,所以宝马将旗下所有四轮驱动系列产品,包括Range Rover路虎揽胜、Discovery发现、神行者和Defender卫士卖给了福特汽车,而罗孚品牌也被宝马归还给了英国政府。
在福特旗下,虽然路虎也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但是福特在捷豹、路虎两大品牌上已砸进逾100亿美元,而这两个品牌的经营业绩却长期低于预期,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福特汽车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恶化,连年遭受巨亏,这使它不得不收缩战线,将这两个品牌低价出手,以便聚焦主力。2008年3月26日,塔塔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福特旗下捷豹和路虎两大知名汽车品牌收于麾下。
在进入塔塔汽车之后,路虎品 牌业绩喜人,在潜心经营两年后,塔塔公布的200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为这桩收购的成功进行了最好的注解。塔塔2009年第三季度综合净利润为65亿卢比 (约2亿美元),而2008年同期则亏损了259.9亿卢比(约8.166亿美元);综合净销售额为2598亿卢比(约81.62亿美元),同比增加 48%。其中,捷豹路虎净利润为41.6亿卢比(约1.41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路虎品牌还推出了一款相当具有科技感的揽胜极光(Evoque)车型,该车型搭载了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推出之后再全球市场引起了火爆的预定,现在在国内,它也一直需要加价才能购买。
品牌特点:主要从事家用车生产、英国版的“欧宝”品牌
沃克斯豪尔应该是大家最不熟悉的汽车品牌,该品牌是英国汽车工业史上较早涉足汽车制造业的品牌之一,它的前身公司在1857年就已经成立,不过如今它已经成为了通用汽车在英国生产欧宝车型的汽车工厂,就和澳大利亚的欧宝汽车挂霍顿车标一样,在英国生产的欧宝汽车都挂沃克斯豪尔的车标。
1857年,当时苏格兰工程师亚历山大·威尔逊在英国沃克斯豪尔地区建立了一家生产蒸气机的工厂,最初的业务是制造船用发动机和铸件,这就是沃克斯豪尔车厂的前身。公司选用了狮身鹫首徽标作为标志。
沃克斯豪尔的造车历史开始于1903年,那一年公司老板Hodges在仔细研究了自己那辆戴姆勒汽车以后,决定生产一种比它更好的汽车,于是沃克斯豪尔汽车进入了研发阶段。 同年,沃尔克斯豪尔的第一款车型诞生,第一辆沃克斯豪尔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为5马力,总共卖出了43辆。
随后在第一次大战之前,沃克斯豪尔还 推出了几款全新的车型,其中包括了1905年诞生的12/14型、1908年诞生的20型汽车及1913年诞生的30/98型汽车,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 20型汽车,当时它的时速可达160公里/时,这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量产车,并且在1910年还赢得了3200公里不需要维修的长途测试比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沃克斯豪尔开始研发中级汽车,其中在1922年推出了一款名为王子Toure的车型,不过受困于战后的经济萧条,消费乏力,之前生产的30/98型和全新的王子Toure由于造价昂贵,销量一直比较惨淡,在经过了7年的经济压力之后,沃克斯豪尔汽车被美国的通用公司接管。
在通用接管沃克斯豪尔之后,通用公司将先进的流水线生产及全新的销售模式带入到了沃克斯豪尔,这也让沃克斯豪尔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当时沃克斯豪尔开始转向平价实用的家用车市场,随后便推出了20/60型、HType 10型及JType 14型等车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沃克斯豪尔共计卖出了60000辆汽车,而这些车型中,大多都是1.2L排量的。
二战期间,沃克斯豪尔转向军工生产,当时主要组装丘吉尔坦克,共计生产了约5600台,并且还生产了超过250000台军用货车。二战以后,沃克斯豪尔恢复乘用车生产,主攻家用车市场。在60年代末,该公司的年销量还曾超过了万台,其中最热销的车型为入门级的Viva及较大的Victor。
在70年代之后,沃克斯豪尔、欧宝及澳大利亚的霍顿三个品牌就开始相互技术共享,随后这个三个品牌推出的车型,在英国市场上就贴沃克斯豪尔的标识,在澳大利亚贴霍顿的标识,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则最多的贴欧宝的标识。最初,通用的这一做法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在1989年,沃克斯豪尔就成为了英国汽车市场上第二受欢迎的汽车公司(第一是福特英国合资公司),但是在90年代之后,通用公司一味的“贴牌”行为,使得不少汽车品牌走向了灭亡。
在70年代后,沃克斯豪尔生产的车型主要包括了Senator(对应欧宝Senator)、Nova(对应欧宝Corsa)、Carlton(对应欧宝Omega)等,而到了21世纪,沃克斯豪尔就基本成为了欧宝在英国的车厂,当时生产Corsa可赛、Astra雅特、Vectra威达、Zafira赛飞利这些车型名称都和欧宝的完全一致。
当然,也不是所有沃克斯豪尔生产的汽车都是欧宝的,比如沃克斯豪尔Monaro VXR跑车,它就是霍顿Monaro的英国版。而在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通用汽车轰然倒塌,沃克斯豪尔和欧宝都曾经被列入出售名单,但几经波折这两个品牌被新通用保留了下来。毫无疑问,通用看重的是欧宝,沃克斯豪尔只是欧宝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