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东密、藏密及禅宗(初稿)(作者:澄海)

(2015-01-11 08:55:37) 下一个


东密、藏密及禅宗(初稿)


作者:澄海(台湾)


 


  秘密佛教又称密教,兴起于公元七世纪。溯源追踪,在佛教兴起前千年,印度即有秘密瑜伽的经典与仪式,此即四吠陀:其中犁俱吠陀是主体经典,是用来赞叹帝释天的赞歌集;沙摩吠陀将之附上歌谱旋律,形成诗歌集;夜柔吠陀为祭祀的咒文、祷词;阿阇婆吠陀是祈祷咒术集,统称真言,可以与神灵相应。


  当时还没有文字可以记载,赞歌诗词化便于流传与记忆,是真言密教的萌芽。


  到了佛教分化,真言密教吸纳佛教教义,为了取得独立地位,称为秘密佛教,强调可以「即身成佛」,高于佛教的显教,显教成佛必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时间漫长又渺茫,秘密佛教是可以急速成佛的法门,主要经典是《大日经》、《金刚顶经》及《苏悉地经》等。


  开元四年(716),善无畏(637-736 )将《大日经》传来中国;开元八年(720),金刚智(671-741)将《金刚顶经》译出,这两部经及相关经疏的译出,构成秘密佛教在中国的兴起,称为纯密,即中国秘教,又称唐密。


让秘教发展起来的是金刚智的弟子不空三藏(705-774),他深得玄宗的尊重。天宝13(754),他在武威开元寺建灌顶塔,接受灌顶的士庶数千人。天宝15年,他入住长安大兴善寺,专心译经,也致力弘法,受敕仪同三司,是玄、肃、代宗的国师,地位崇隆,又是第一位将密法在五台山公开传法灌顶的大师。座下六哲,即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中国的惠果、慧朗、元皎及觉超,概含中日韩三域人士。


惠果(746-805)幼习秘法,师事不空,受学两部大法,即金刚部与胎藏部秘法,入传法灌顶之坛,成为付法弟子。他兼习大乘经典,如《涅盘经》、《华严经》、《般若经》、《楞伽经》及《思益经》,显密诸法兼具,着有《大日如来印剑》、《阿阇梨大蔓荼罗灌顶仪轨》、《金刚界金刚名号》等,非常重视灌顶和修法的系统化。他的弟子遍及东北亚及东南亚,胜况空前,先后为代宗、德宗、顺宗举行灌顶,也在五台山设大法会。贞元21年(805)日本空海来归依,得传两部秘密大法,东归日本,开创真言宗,又称东密。迄今,为日本最大宗教中心之一。


 


秘密佛教另有一支传入西藏、尼泊尔,即莲花生的藏密,此一系统因为吸纳了当地的各种宗教而有不同的派别,渐渐扩大到青海、蒙古、四川,闭锁而神秘,现在渐露面目,扩大了传法的范围。


一般人不明白秘密佛教,经常误以为藏密就是密教的唯一代表,也误解了五台山是藏密的开法坛场。其实东密与藏密源出一本,但毕竟渐有分岐,而形成两个法系。


秘密佛教的兴起,来自「即身成佛」论。


「即身成佛」是秘密佛教的主要论述及主要实践,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要解决的是秘密佛教与释佛的显教的异同,这要从源流看,正如前面所说的,秘密佛教是秘密瑜伽与佛教的结合的新兴宗教,有它的独立地位,特别强调他们才能「即身成佛」。释佛的佛教,是否也有「即身成佛」的法理与实践方法,两者是同是异?我们明白了源流的岐出,才可以将秘密佛教与释佛,做客观的比较,厘清彼此的差异。


 


即身成佛论出自《大日经》、《金刚顶经》及龙猛的《菩提心论》。依日本学者壬生台舜的考证:


 


1修此三昧者,现证佛菩提。(《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2若有众生遇此教,昼夜四时精进修,现世证得欢喜地,后十六生成正觉。(《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佛三摩地法》)


3若能依此胜义修,现世得成无上觉。(《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


4应当知自身,即为金刚界,自身为金刚,坚实无倾坏。(《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佛三摩地法》)


5不舍于此身,速得神通境,游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大日经.悉地出现品》


6欲于此生入悉地,随其所应思念之,亲于尊所受明法,观察相应作成就。(《大日经.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


7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故说三摩地,于诸教中阙而不说。(《发菩提心论》)


8若人欲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发菩提心论》)


 


除了经典的根本依据外,最重要的是,佛的本觉是否内在于众生心中,即人人都有佛性的普世性质,缺乏这一份佛性,成佛只能渐修渐证,历经河沙劫数。人人有本觉,才是「即身成佛」的原盘,成佛只是还原,只是旧佛新成,浴火重生。


龙猛的《菩提心论》及注释世亲《大乘起性论》的《释摩诃衍论》的提出,提供一条明确的道路可资参考。


  藏密由阿底峡尊者接棒后,着有《道炬论》,宗喀巴大士造《菩提道次第广论》再加引申,做为学密之基础,另有《密道次第广论》为进阶之本。空海在他的著作《大日经开题》、《金刚顶经开题》、《法华经》、《梵网经开题》、《十住心论》、《秘藏宝论》等等,一再强调本觉思想。


 


  有了即身成佛论及本觉论这两个前题,才有密教次第进修的方法及疾速成道的主张,而分成有相密与无相密。今日无论东密及藏密似乎都在有相密打滚,少见有无相密的传授。


 


  至于释佛显教即身成佛论,学者经常举《法华经》龙女献珠为例,但概念相当模糊。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时由竺道生的「一阐提亦有佛性」,可以反证人人都有佛性,既然都有佛性,当然有「即身成佛」的可能,后来竺道生根据「一阐提亦有佛性」的主张,又延伸出「顿悟」论,但偏重从教理着手。到了唐朝,禅宗六祖大师才真正将此顿悟法门发扬光大,他以《般若经》为依据,标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的手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从此顿悟有了实践的方法。这个论点在他的传法过程中,一直凸显「见性成佛」的特质,值得研究。可证即身成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并非秘密佛教独擅。


 


  秘密佛教强调「即身成佛」,除了本觉思想外,必需证明秘密佛教高于释佛的显教,他们认为显教说法的主体是应化身,如释佛及三世十方诸佛,而秘密佛教说法的主体是法身佛大日如来,亦即华严的毗卢遮那佛。


  空海在《辨显密二教论》中强调:显教主张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所说的是方便法,而密教说的法是不可说的果分;教法是深藏宝藏之教,显教是学解佛教,密教兼及修法仪轨,理论与实践并行。密教把全部佛教分成显密两大类,判出优劣。空海另有《十住心论》,把全部的法,包舍外道法,分为十种。第一住心者不知善恶,全无道德与宗教心;第二住心者,有道德心而无宗教心;第三住心者,有道德心,亦有宗教心;第四住心者,进入出世间心,即声闻;第五住心为缘觉,;第六住心为唯识法相宗,再次为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第十住心为秘密庄严住心。


 


  我们不必要卷入这些复杂的理论,而造成永远无法获得共同结论的结果,但有一点必须提出的是,《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纲要,是法身佛的现量境界,说法的主体是法身佛,无论用什么佛号,都只是法身佛的应化身,他们必须循着生老病死的规律,以身证法。所以,秘教所谓显教只是理论的佛法,没有实践成佛的方法,这是站不住脚的,三世诸佛不是理上佛,是正觉者。这是显教的传统,由人成佛,对现世修法的人应该有示范的作用吧!


  六祖惠能大师以《金刚般若经》为印心的大法,就是引导持诵者在持诵中直接进入法身佛的现量境界,能够如此,唯一的可能是──我们本来就是佛。这是为什么六祖强调,持诵般若经典即可见得佛性的原因。


 


  藏密向来尊称《心经》为佛母经,成佛的源头经典,这不就是认定《般若经》,尤其《金刚经》就法身佛的经典吗?


  真言宗的创教者空海,他在《般若心经秘藏》说:《心经》的每一句话,就分别判出声闻、缘觉、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等宗派的观点,最后他说,真言密法也是含在其中。


  在我们研究的实证中,所得的结论是:《心经》是法身佛的现量境界,的的确确是「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毫无疑问的,六祖的禅宗充分表达了法界的堂奥,是秘法中的无相密法。


 


  宗教的主观色彩很浓厚,因为牵渉到信仰,信仰必然相伴个人主观的认知。但当宗教传播之后,已经是公共财,必须面对客观的评判,减少迷信的陷阱,增强理智的分析,才能让宗教向前良性发展。现在密教风行,但只知藏密不知唐密与禅宗,琵琶别抱,舍主为奴,期望能够唤醒关心中国佛教人士的反思,爰为此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