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禅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公案解开了是顿悟(作者:澄海)

(2014-10-15 02:42:24) 下一个


公案解开了是顿悟


────《禅学的黄金时代》读后(三)


作者:澄海(台湾)
 


  以心传心是事实,不是要将禅师的悟力传入学人的心中,那是夺舍,将力量占据了学人的心,学人失去意识的主宰,变成傀儡供他发法施令。


  传心是禅师以他的能量(般若)扫开学人心上的业障,让学人的本心露出来,是一种最直接、最迅速的见性法门。如果没有传心的事功,《坛经》说以心传心,是「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就是假话。《坛经》一再提起《金刚经》如法持诵之下也可见性,《金刚经》也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见性,这不是另一种方式的以心传心吗?


  唐宋祖师应用最直接的传心接人,公案处处可见《禅学的黄金时代》一书所举的公案,有些就是以心传心的。


  譬如他举慧藏猎师碰到马祖道一,两人谈猎术,道一说我可以一箭射死一群鹿,慧藏认为这样太残忍,太杀生。道一向他开玩笑:「你既然知道这点,为什么不射自己呢?」慧藏答:「你要我自射,找不到下手处。」道一说:「你的无数劫无明,今天完全断了。」这就是以心传心,扫荡了慧藏心上的无明,复得本心。(页,75)这不是觅心不可得的翻版呢?


  大珠和尚参访马祖道一,道一向他说:「我这里一点东西都没有,还有什么佛法可求?你自己有宝藏不顾,离家乱走作什么?」道一向大珠露骨的说:佛法只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自己从心可以找到,何必求我。大珠不解再问。道一向他说:「现在问我的,就是你自己的宝藏,这个宝藏一切具足,没有欠缺,运用起来非常自在,何必向外追求?」大珠向心一看,真是「无我相、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大珠不用思考和推理,便立刻洞见自性,这不是传心的直接处吗?(页,70)在传心之下,学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动用意识思考。


  再举个例子:龙潭跟随天皇悟出家,过了一段时间,对天皇悟说:「追随多年,从来没听过你指示心要?」天皇悟说:「我无时无刻都为你指示心要呀!」龙潭疑惑着:「你指示过什么啊?」天皇悟说:「你递茶来,我接;拿饭来,我吃;行礼时,我点头。时时处处都在指示心要啊,怎么没有?」龙潭仔细一想,什么也没有啊?天皇悟乃笑着说:「要是见道的话,当下就是见道,一思考,便有了偏差。」龙潭恍然大悟,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传那个无心的心要啊!(页,136


 


  这些都是一对一的个案。宋朝第一禅师圆悟克勤,夜在金山寺,以无字公案开发了三十七名弟子见性,是集体性的传心,当下显露了无心状态;克勤的弟子大慧宗杲也曾经一夜开发了四十名大将。


  吾 耕云老师每次演讲中,整个会场就在他强烈的心光笼罩下,每个人都享有本地风光,每场受到法益的超过千人,真是旷劫难逢。


  可惜,「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而受法益弟子则大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禅师除了当面传心外,还有当面喝破的:


  汾州无业深通经藏,身材伟岸,音调响亮,马祖道一看见好高兴,直接说他:「巍巍堂堂,一表人材,可惜里面没有佛。」即说他没有见性,不识佛性。无业诚恳的说:「弟子虽涉三乘之学,但不能了解即心是佛,请师父指示。」马祖说:「你满脑经藏之学,交互侵扰,心不能宁贴,先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吧!」无业刚要拜别,马祖大喝一声:「大德。」无业闻声转头,马祖向他说:「是什么?」无业向心内追索,发现被喝时的心灵状态,原来如此,实时拜谢。(页,71


 


  有的是无言显有言:


  水潦和尚向马祖道一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等水潦恭敬的礼拜时,马祖马上将他摔倒。这个水潦的确聪明,知道这招无言(摔)显示了有言(心要),翻身起来,哈哈大笑:「自从一吃马祖踏,直至如今笑不休。」(.页,76


 


  有时候有言显无言:


  庞蕴拜访石头希迁:「什么是不与万法为侣的?」石头伸手掩住他的口。庞蕴虽有领会,但意识流未破,再去参访马祖道一,提出同样的问题。


  道一向他说:「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我再告诉你。」庞蕴立刻大悟。上个掩口之举,让他有口难开,这个一口吸尽西江水,使他吸了个大气,吸得喘不过气来,妙不可言。(页,78


  禅师应用各种方法,都在瞬间切断弟子的意识流,呈现出一片不同的心灵风光,即见性,又称知有。因为知有斯般事,万事可休。千说万说,不如无心之说。


  禅师不能让弟子切断意识流,而搞些种种的作略,都是次第禅,非禅宗的禅,禅宗只讲顿悟,只能瞬间切断意识而令弟子「识得不为冤」,才是知有。


  赵州由于南泉的启迪而开悟。有一天,赵州问南泉:「知有的人,如何行履呢?」南泉向赵州说:「就像在山庄中的水牯牛。」赵州就懂了。


  懂了什么?水牯牛只在山坡吃草而已,该耕田就耕田,该休息就休息,放牧山坡,随意吃些草过日子,只要不去侵犯他人的稼苗,就相安无事。这是譬喻:见性知有的人重要的是保养这个得来不易的真心,不要让妄念杂思所破坏或降低了知有的深度。


  开悟见性不易,保任亦不易,最好做条笨牛,或三家村中的老农,忘却世情,保得一片清凉。这是禅宗悟后修行的重点,不必贪求多知多学,增添不必要的意识活动。


  吴博士对此,似乎有些误解:


 


「知有」这两个字的意思是说:「了解本体,或纯粹的存在」,也就是说了解道体,与道体合一。赵州是问(南泉)一个人要去那里才能和道体合一,因为依据庄子的看法,道是无所不在的。而南泉为了更真实的去表现道的内在性,便告诉他这种人要到山下去做水牛,当然这里的水牛乃是南泉为了引发赵州的注意力,随便说的而已,这点同庄子的道在尿溺一样。但南泉则进一步,因为庄子只是把对方的念头打消,而南泉则使对方完全悟入。(页,106)


 


这一论述北辙南辕了,牧牛是见道开悟后,保任那个特殊心态的工夫,要像牧童牧牛那样小心翼翼,才不会侵犯他人的稼苗。不是要引发赵州的注意力,也不是什么庄子道在尿溺的道理。


 


  吴经熊博士毕竟是学术思想家,绝对不是禅家,没有接受过参禅的训练,对禅的了解免不了思辨精神,因此所言的禅就不是禅宗禅,是自家禅了。


  我们站在学术的立场,将禅适度的公开,希望学术界对禅有进一步正确的认识,才能共同为禅学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与贡献。


  吴博士、吴怡都是学术界有名望的人士,所以笔者敢基于学术立场做一省思,大家是会由学术的基调上,抛开成见的;如果对教内大德,做这样的省思,恐怕就会招来一大堆无厘头的批评与谩骂而已,这是禅道入衰的主要因素。


  禅不能走入歧路,更不能走入迷信,才有光明的前途。禅的园地要公开化,要尽量学术化,不可神坛化,走入医病、改运、预卜、神通的小道路。这也是先师 耕云老师倡导安祥禅的心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