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的空间

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种挥之不去的眷恋,一片散落云间的思绪。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南海局勢升溫 环球网:大国权力转移在即 中国要准备战争

(2015-11-16 08:43:56) 下一个

南海局勢升溫   环球网:大国权力转移在即  中国要准备战争

文/潘晴

 

 

這是筆者對近期新聞熱點的解讀。本文關鍵詞:馬習會、南海局勢、中美博弈、大國權力轉移、中國準備戰爭。

 

一、馬習會落幕之際,南海局勢升溫

 
美國五角大樓12日證實,美軍兩架B-52戰略轟炸機近日飛過南中國海島礁,中國地面控制人員與飛機進行過聯絡。國際軍事專家認為:B52轟炸機是美蘇冷戰對峙時期,在「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略思維下,美國建立全球打擊能力的最典型代表。
 
14日,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表示:對於美軍飛機靠近我南沙島礁相鄰海空域的活動,中國軍隊保持了嚴密監視。但美方表示:B52飛越相關海域未受阻礙。
 
這是繼10月27日美軍驅逐艦拉森號駛經南海中國人造島礁,11月6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登艦視察正在南海執行任務的航空母艦「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之後,美軍在南海海域再次展示軍力。在北京表達強烈抗議之後,各界正在關切美方的下一步行動。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與多位官員已說明,類似行動將繼續進行
 
據法新社報導,卡特在登上航母3小時的視察中表示:「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引發不少疑慮。」對於美軍進入中國人造島礁12海里範圍,澳洲,日本與菲律賓等國發表聲明支持該行動,區域內國家也表示歡迎,美方希望各國同樣執行航海自由政策,船艦都能在南海出入。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澳洲國防官員也考慮派船艦行經相同區域,並研究各種可能的方案。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學者葛林(Michael Green),葛來儀(Bonnie Glaser)與波林(Greg Poling)共同指出,美艦下一步可能在不同的人造島,或是其它主權宣示國的島嶼附近行動,傳達航海自由是正常的,並非挑釁的訊息,美國的政策不是針對中國。學者們認為,美國不會尋求區域國家聯合行動,但呼籲盟邦各自執行航行南海的權利。
 
葛林等學者指出,國際法規定,民間與軍用船艦只要不從事軍演和情蒐等非運輸性活動,和平駛經他國領海是合法權益,中國船艦9月初也經過美國領海,他們當然也可以通過中國、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在南沙佔領島礁附近海域。
 
更有媒體指出:南海爭議會持續發酵,即將在菲律賓召開的APEC峰會上,美日等國將聯合提出相關議題。
 
二、中共媒體發聲,中國要準備打仗了嗎?
 
就在南海局勢緊張之際,近日中共媒體《環球網》、《國防參考》,以及電視媒體《鳳凰網》等,均以「大國權力轉移在即,中國要準備戰爭」為題,發表專文和組織了電視評論。同時進行的媒體數據調查顯示,在參與表態的約二千五百人中,八成左右的人認為,中國要準備戰爭。
 
《環球網》文章認為:「歷史的教訓顯示,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大國之間的權力轉移。當前,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西方國家也普遍認為,中國崛起必然引發大範圍的體系戰爭,新一輪大國權力轉移必將通過戰爭來實現。」對此,該文列出了八種「大國權力轉移模式」。在前四種模式中,都與戰爭有關。現摘要簡列如下:
 
1、通過全面戰爭實現權力轉移——歷史上的大國權力轉移,多數是通過全面戰爭的方式來實現的。這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模式。
 
2、通過局部戰爭實現權力轉移——如果能夠在局部戰爭中取得勝利,有時候也能實現大國之間的權力轉移。
 
3、通過間接軍事衝突實現權力轉移——間接軍事衝突,代理人戰爭的勝負,也能夠反映出大國實力的強弱,影響到大國在地區的權力強弱。
 
4、使用武力但未發生軍事衝突的方式——如軍事威懾、戰略遏制、軍備競賽等。
 
該文也列舉了其它四種非軍事權力轉移模式,但指出:「大國權力轉移存在多種方式,而不是唯一的大規模戰爭。這些方式的不同之處是:如果能在全面戰爭、局部戰爭中取勝,權力轉移的幅度比較大,而其他方式,權力轉移的幅度比較小。」
 
不過,該文論述比較理論化,人們對此感覺也許還不夠清晰,中共究竟要幹什麼?要準備打仗了嗎?在《鳳凰網》的評論節目中,主持人以聳動話語說出了要害:「過去都是由美國人當老大,今天該輪到中國人來當老大了。」在節目辯論中,討論嘉賓更圍繞上述四點,作出了結論:忘戰必危!中國必須準備打仗!
 
三、大國權力轉移在即,中共戰略意圖爆光
 
在戰略意圖方面,《環球網》文章強調:「當今國際形勢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新一輪大國權力轉移已經拉開序幕,我國的戰略選擇至關重要。」對此,該文提出了五種選擇方案:
  
1、戰略選擇的空間——「一是丟棄「全面跟隨」由美國制訂的國際發展模式。二是避免全面戰爭、大範圍戰爭。雖然我國不希望全面戰爭,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應對局部戰爭的挑戰,可以承擔間接軍事衝突的風險。」
  
2、戰略選擇的依託——「一是持續提升國家實力,推動大國權力轉移。二是大幅度提升軍事實力,具備打贏大戰的能力,確保戰略目標的達成。」;「只有擁有打贏戰爭的能力、打贏戰爭的準備,才能有效遏制戰爭,才有深度參與大國權力轉移的機會,才有戰略選擇的空間。」
  
3、不斷發展壯大——「任何一個想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都必須不斷發展壯大。通常,國家發展壯大的方式有四類:第一類是擴張領土面積;第二類是搶佔殖民地;第三類是擴大勢力範圍;第四類是將更多的國家連接到一個範疇中。」
 
4、適當運用實力——「適當運用實力,是大國權力轉移的必要環節和重要方式。首先,適當運用軍事實力,展示意志和決心,才能減少挑釁。」
  
5、保持戰略定力——「在世界格局調整時期,哪個國家急於打破現狀,哪個國家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就可能成為抵消霸權國家實力的犧牲者。」

該文最後指出:大國權力轉移已經拉開帷幕,國家發展也不應太慢。多個大國都在進行戰略佈局。因此,在新一輪大國權力轉移中,既要保持戰略定力,避免陷入大國鬥爭的亂局,又要注重深遠經略,做好大國戰略博弈的佈局。

該文的結論是:大國權力轉移存在多種方式,我國既要準備戰爭,又要超越戰爭,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大國權力轉移道路。

縱觀全文,其核心內容是:大國權力轉移在即,中國要做好戰爭準備。相關討論更表露出:為了實現「大國崛起」的目標,中國不惜一戰!限於篇幅,筆者無法全文引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登陸《環球網》閱讀原文。

 
四、中國在南海抽沙造島意欲为何?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大陸在南海人造島礁軍事價值極低,北京為何執意在全球反對下大規模抽砂堆島?有的學者認為應從中國歷史角度來看,也有專家指出,人造島有軍事情蒐與宣示主權改變現狀的功能。

多國軍事與情報專家分析,中國在南沙海域構築人造島,防守不易,若有衝突,美軍短時間內即可全面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公開說,若有衝突,可以立即控制這些人造島。

在二戰期間,日軍已有過類似計畫,但難敵美軍轟炸。中國學者專家也有諸多分析,但為何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不久願甘冒外交風險,快速造島?

夏威夷智庫東西中心(East-West Center)澳洲學者奧斯汀(Greg Austin)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撰文認為,不要忘了中國的歷史。
 
奧斯汀分析,台灣與海南島是中國海上的兩顆明珠,大陸軍方早已承認攻不下台灣(筆者對此存疑),過去只有香港與澳門回歸;找回歷史光榮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中方提出和平解決領土爭議的終極目標,但他們必須謹慎行事,避免再犯歷史錯誤。
 
也有軍事專家認為,北京以海南島為南向基地,打造「海上長城」。南海海床適合潛艦匿蹤,解放軍意圖打造潛艦基地,當航空母艦成軍,中方可由點、線面到海底,控制全區。
 
筆者認為:在軍事上即使人造島守不住,但仍有偵蒐情資功能。中共在南海最重要的意圖是:改變現狀和宣示主權。這是中共大戰略中的一環,目的是改變區域戰略平衡,為中共突破太平洋島鏈,爭奪海權,實現「一路一帶」戰略目標的必然舉措。特別是在美國重返亞洲,謀求亞洲戰略再平衡,歐巴馬政府已改變對華策略,美軍開始在南海直接挑戰中方主權宣示的情況下。
 
為達此戰略目標,中共鷹派正在「磨刀霍霍」,擺出了一付「不惜與美國一戰」的態勢,《環球網》這篇文章的出籠,正是這種信號的釋放。
 
五、圍繞南海爭端,中美博弈已拉開序幕
 
美國態度的改變,直接與中共對外急遽擴張的情勢有關。面對南海局勢升溫,大陸民族主義情緒在國內網路沸騰,因此《環球網》在此時拋出這篇文章,並不令人意外。結合突然上演的「馬習會」,中共的戰略意圖已呼之欲出,國際社會對此必須重新評估
 
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共對外戰略思維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其根本著眼點在於:中國在崛起過程中,由於中美之間存在價值觀上的巨大差異,以及在國家利益上與美國的對撞衝突。因此,「中美之間必有一戰」正成為其新的戰略考量。
 
長期以來,中共對外奉行「韜光養晦」政策,以「和平崛起」作為對外宣示基調。西方世界在某些「中國問題專家」的誤導下(如基辛格等),也錯誤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會逐步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但隨著中國國力(包括軍事力量)的快速增長,人們更多看到得是,中共咄咄逼人地對外擴張。這一態勢,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強烈不安,美國對此也越來越無法忍受。中共企圖單方面改變戰後形成的國際格局,是導致「南海衝突」加劇的主要原因。
 
就在南海局勢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凍結已達66年之久的「兩岸領導人」會面破冰。許多人為此大聲叫好,但卻忽略了「馬習會」背後的真正原因。就兩岸關係對地緣政治與東亞格局的影響來看,其潛在的變量無法估算。尤其對美國主導的「亞洲再平衡」戰略影響之至。「馬習會」不論以哪種形式收場,對美國「重返亞洲」和維持南海國際航道不受干擾的戰略來說,皆是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臺灣不站在美日和其南海同盟國一方,共同遏阻北京的崛起,而是一昧倒向中國大陸,建構兩岸更緊密關係(如簽訂軍事互信協議,或兩岸和平協議),美國亞洲戰略的第一島鏈將被打開缺口,中共不但在「兩岸同屬一中」和「一個中國」框架之下,獲得對南海主權的申張,而且透過臺灣的歸附,徹底打破美國對中共的軍事封鎖。這才是「馬習會」出台,中共放低身段引臺灣上鉤的真實背景。沒想到,馬英九政府如此軟弱,充當了中共對外戰略的棋子。
 
雖然馬政府提前向美國通報了「馬習會」,但美國「心口不一」的表態,表面上「樂觀其成」,隨後即提出:要重新評估「一個中國」的政策。這就是在「馬習會」上演的前一天,美國國防部長登上在南海戰略巡航的航空母艦,「馬習會」之後,美軍出動B52飛越南海的真正原因。這些行動代表了美國政府的態度:在戰略上,「馬習會」宣稱的「一中」框架,已對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產生了反製作用。
 
由此可見,許多人對「馬習會」的觀察存在盲點。對於中共來說,兩岸關係固然重要,但與之整個國際戰略相比,仍然處於次要地位。什麼放下身段、對等、兩岸領導人以「先生」稱呼,這些對於中共來說,從來都不重要。在這一點上,馬英九將其解釋成大陸對「兩岸和平」釋放善意,只表明了他的愚蠢,和對中共統戰策略的無知。而中共喉舌的「戰爭叫囂」,恰恰證明了「和平」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臺灣未來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
 
南海局勢的升溫,證明美國未必願意看到「馬習會」,更不願意看到臺灣倒向中國大陸,因為說不出口,只好用行動做給你們看了。
 
 
潘晴
民國一O四年十一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zhmz888 回复 悄悄话 国家要来做什么的?? Meet the collective need of people of that nation...如果中国人的利益受到侵犯,当然国家要出来用一切手段来维权。。战争当然是选项。。有没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workforwal 回复 悄悄话 作者是前中国政府中华民国的中国人怎么忘记了南海是中华民国代表中国从日本人手里收复的,几十年无人异议,现在由强盗们炒作出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